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优秀抒情散文:说诗

优秀抒情散文:说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W 次

人常说读诗、写诗、学诗讲的都是我们为诗所下的功夫,学而不觉苦习而不知倦,看似勤勉看似努力,有时想来,诗,又何尝不是濡养我们心灵的一剂滋补良方呢?可它又不是纯粹的苦药汤,而是一碗甜药,好像还是被一位貌若潘郎的人儿一勺勺喂进嘴里去的。这下,谁能不甘知如饴?

优秀抒情散文:说诗

渐渐地,便从心底生发出某种气韵来,这是一种“容人之气”有了这“气”,就知道一己之身不应在这世间妄自尊大的道理,就参透了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真谛,当然也就体会的到其实这世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力量对比,之所以能够占得先机取得胜利,不是靠用强,而是要给予。有了“容人之气”一字一句自然清澈见底,诗词自然如兰似菊……

这种气韵也是种“纳言之气”有了这“气”便了解了见贤思齐的必要,从来都是人无完人谁也无法一家独大,正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良药苦口利于病,只有听的'进良言、直言,才能让诗艺与人格都得到裨益与精进,有了“纳言之气”诗路自然开阔,诗境自然广博……

“灵动之气”更是“三气”中必不可少的,灵气之属应吸纳山川湖泊的苍翠与寒澈、大漠烽烟的孤高与冷峻、还有江南暮雨旖旎与委婉,总之,就是要用心去听闻三春之声、三夏之音、三秋之悲和三九之歌,做到春雨秋风皆入耳。如此,心门已启,心窗常开,习学来的诗法才可运用自如,要刚则刚,需柔则柔,刚柔并济,进退得宜,如此才可不负笔耕,不负芳华……

当然,诗不仅能养气还可达意,意,是心意,它游走在心桥的两端,遥远的似乎隔着千山万水,太多的思语不能言传,这时,纸和笔似乎就成了漂在河上的橼木与舟船,载着一页页或凄切或婉转的诗章,到达彼岸。亦或是甘做那天上的鸿雁,渡过这遥迢银汉,把那心字罗衣递到心上人手边……

意,更是意念,它如一缕带着禅味的烟,轻袅飘忽,却带着暗喻而浮现在眼前,它惊落的碎屑就是诗的语言,人常说拈花一笑参佛缘,我不知道这诗缘是否也得靠参?不过,学诗的人都知道一句话:“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其中一个“时”字,或许指的是光阴,也许指的是火候,亦或指的是某种功底吧?但我想,不论是功底也好,火候也罢,想拥有这些都需要捱得住岁月才成,岁月它可不是几盏茶几柱香的功夫,它是无数个寒来暑往,无数个冬去春来,要在这些纷纷扰扰中泰然自若,“清心”二字尤为重要,要清心先安心。那么,我们要把心安放在何处呢?自然是在意念里,意念是建在心底的桃花源,那里四季诗雨缤纷,我们只要俯身拾起一些,兜在衣襟上带回来就好。

可是只带回来还不够,少不了要用“意味”来熬煮它,使它变成一席佳肴美馔,秀色可观,又颐养胃口,所谓意味是一种闲而不散的格调,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雕细琢。诗,贵在一个“琢”字,但也忌讳刻意为之,有浑然之感,天成之状者为最佳,此中的分寸与拿捏便是意味一词的注解。

诗能传情人所共知,可所传之情却略有不同,薄情最惹人泪、痴情撩动心怀、深情最怕不寿,所以写诗用情需有度,不可泛滥、不可深陷、不可浅薄、不可俗媚,应有梅之骨骼、兰之肌理、牡丹之容方为佳境。大可以纸为疆,尽兴挥洒,但扬鞭驾驭者,却绝非只有笔和墨,而是诗者的气度与胸襟。

有了气度与胸襟,才能以诗言志。志,是志趣和志向,志趣映照品行,应知诗要崇美尚善,秉承“锐而不坚”的法则,去遣词造句,凭借内心的定力来行文走笔,不枉费字之精深,文之博大。志向映照德行,更该以诗正心,不因只拘泥小情小爱之间,不妨极目于远山奇峰之巅,吸纳满襟磅礡之气,放步于潮头浪尖,蓄一腔畅然之意,借此扩展心界,广开诗格。

学诗、写诗本就似深山探幽曲径漫步,因不急不徐常积跬步,沿途揽胜怡情养性,淡去名利,莫藏己私,持之以恒,笔耕不辍,必有一日会参悟出真诗道,磨砺出真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