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大学如何调整好心态

大学如何调整好心态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5W 次

在大学的新集体中,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教育背景,来自不同的家庭,在经济条件、个人特长和能力方面的差异较大。因此,有些学生优越感会消失,有些可能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心理上会感到矛盾和困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如何调整好心态,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如何调整好心态

  【大学如何调整好心态1】

如今,在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了,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长。前不久,在南京召开的大陆、香港、台湾三地21世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有报告说,在我国,80年代中期,23。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达到了30%。如何防治心理疾病,克服心理障碍,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工作。

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有很多是在刚进入大学时,由于高中与大学各方面的不同,伴随着进入大学的喜悦,有些学生夹杂着几多忧愁,几多焦虑,种种心态,给一些同学带来了不适应,造成心理问题。为防微杜渐,及时解决大学生新生的心理问题,帮他们摆脱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力,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新入学的大学生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一)大学与中学的不同,是造成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习方面的不同

中学和大学都要学习,但学习目的和方法等都不同。中学时,老师不厌其烦地“传道授业解惑”,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依赖教师,从教师教学中寻找答案。大学的学习方法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师“抱着走”到教师“引着走”,最后是教师放开手“指着走”,大学生要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教师的教,是为了今后不需要教”(叶圣陶语)。学生的学,是为了学会怎样去学。在这种自主性学习为主的学习环境中,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而有些中学时的佼佼者,由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不好,加之强手如林,昔日的优势风采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容易产生失落感。

2.环境的不同

大学校园比中学校园面积大,楼群林立,是个小社会。我国高校采取的多是住宿制,步入大学意味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过集体生活。在中学,为迎接高考,除了学习,一切事情都由家长代劳,加上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上大学后,一切都要由自己去面对,适应能力不强的人就会经常被孤寂不安、焦虑所困扰。尤其是习惯了农村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到了喧闹的城市后,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如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满眼灰色的楼群产生厌恶情绪,大脑反应慢,经常出现忘记返回路线的情况。

3.人际交往的不同

中学里的人际关系要简单些,一些只读“圣贤书”,而大学的交往是广泛的,有同学、同乡、师生、异性、社会活动团体等。同居一室的有来自五湖,有不同的城乡背景,有不同的城乡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一写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经常埋怨自己无能没,甚至想逃避。

4.恋爱方面的不同

中学时,家长、老师不止一次告诫大家绝不许恋爱。大学里却听不到告诫的话,也找不到学校关于恋爱的问题的明文规定。当看到高年级学生一对对情意绵绵地走在一起,有些刚入学的大学生为寻求安慰,摆脱空虚和寂寞,也有的为满足一中虚荣心,开始寻求异性。他们不知道接触到什么程度合适,有时候,他们根本不致到伤害了对方,反过来也伤害了自己。异性的接触,易形成失恋、暗恋等现象,严重时影响正常德生活和学习。

(二)家长的意志引发的心理问题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学习是最主要的也是唯一的目的,所以想方设法阻止学生的一切业余爱好。上大学后,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多才多艺得同学,在活动中脱颖而出,而受家长压制的学生,除学习外,没有一技之长,很自卑。有的.家长强迫的学生念自己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以致于学生上学后,对大学没感情,对学习没兴趣,甚至甚至想退学。

(三)大学生就业率引发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由于不断扩招,大学生人数增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困难,从学历上讲,本科就就业难,专科更难。加之大多数企事业结构,本身就有一些下岗职工等安排,这无疑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新的困难。加之,在我们就业过程中,由于制度不完善,人为因素干扰太多,一个公章不如一个老乡现象的存在,当学习努力、分数高的普通家庭学生,看到父母有钱的自费生,成天逃课、上网、睡觉等无所事事的样子深感社会的不公,觉得前途渺茫,以致于没有了学习的热情,有的甚至想逃避。

二、大学生容易产生的几种心理问题

1.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是个体对当前或预感到的挫折产生的一种紧张、忧虑、不安而兼有恐惧的消极的情绪状态。它包括自信心、自尊心的丧失,失败感与罪疚感的增加等。而过度的或过于持久的焦虑会损伤他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如忧虑症、神经衰弱等,从而严重得影响大学新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2.冷漠

冷漠是个体遇到挫折后的一种防御手段。它包括缺乏积极的认识动机、活动意向减退,情感淡漠、情绪低落、意志衰退、思维停滞。在生活中,当一个人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表现出漠不关心的心态,从而保护自己。具有这种性格的人,缺乏进取精神,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

3.狭隘

狭隘表现为受到委屈或遭到贬抑后,思想上产生“意结”,常常为一些小的意见和得失而烦恼,耿耿于怀,不能自拔,遇事好猜疑,万事计较,一天到晚疑神疑鬼,闷闷不乐,苦恼不满。如学习和说话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伤害了自尊心,生活单调乏味,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易产生狭隘心理。

4.狂妄自大

狂妄自大是对自己的品质和才能给予过高的估价而产生的一种虚妄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自以为是、任性逞能、目中无人、事事以我为中心,好发表自己的见解、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比如,家庭溺爱、娇惯,导致习惯支配别人,命令别人;个人天分较高,学习成绩突出、有较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的学生,形成固执己见,不听别人劝的意识,往往阻碍着他们接受新的教育。

自卑表现为完全丧失信心、胆子小、信心不足。病态的表现为:怕见生人,一见生人就全身紧张,手足无措,惟恐别人笑话自己,自我感觉一切不如人,对前途完全失去信心,人际关系冷漠。

三、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调适

人的心理状态虽然受社会学习、生活、环境的制约,但是,人们仍可以通过各种努力来进行调节,以维持心理平衡,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调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其健康发展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学生入学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报告、座谈等活动,对大学生讲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可能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有个思想准备。带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多组织有益健康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友谊,尽快适应新环境。同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二.转变大学生活动方式、

中学生的活动方式仅限于家庭和学校,到了大学则开始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独立地与社会进行交往,活动范围扩大,人际关系复杂。大学生面对这种新的环境,必须着力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交往能力,不仅要达到心理成熟,具备从事社会实践所需要的生理素质,而且还要达到心理成熟,具备从事社会实践所需要的心理结构和心理水平。

三.努力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

创造一种和谐学习生活环境,师生之间团结友爱,教师要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让新生消除陌生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四健全丰富优化党团组织

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人物报告会、优秀团课、党课等多种途径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并在情感的升华中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框架。

五.确立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

心理障碍往往源于挫折,而一个人心理上能否体验到挫折感,与他的抱负水平密切相关。如果自我抱负水平过高,失败的机会就愈多,则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如:一门功课两个人都考了80分,如果一个人原定的目标是90分,他便有可能产生挫折感;而另一个人原定目标是70分,他便没有挫折感。因此,应帮助新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制订计划时考虑它的可实现性,多订一些近期目标,少定长远目标,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六.建立心理档案,开展经常性的定期心理检查。

新生入学后,找学生谈话,做心理档案,进行跟踪了解,开办心理选修课,举办心理讲座等,学校应成立心理咨询机构,拨出专项经费,有专人负责。心理咨询的形式很多,一般有面谈、集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等很多。对已发现有心理危机或有家庭病史的同学,要注意跟踪了解、交谈,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特别是要与家庭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工作。

通过了解大学新生入学后,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及原因,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使新生在智力上、情感上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大学生认识自我、完善个性、开发潜能提供最大的帮助,使每个莘莘学子都成为21世纪的栋梁之才。

  【大学如何调整好心态2】

告别故乡的热土和温馨的家园,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怎样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有一个积极良好的开端,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是每一位大学新生必须面对和解决定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容应对大学生活,来适应大学生活的节拍。

关于学习的矛盾

刚入学的新生,首先面对的是“尖碰尖”的严峻挑战。多数同学出现学习优势消失的现象,但从中学就产生的“佼佼者”心态依然存在,因此矛盾产生。这种矛盾有针对个人的,也有针对他人的。如暗自竞争,偏重分数,一旦失落就产生失宠感,从而导致学习情绪消极,学习态度变异,甚至出现了厌学、恐学的心理障碍,陷入了学习动力危机。同时,很多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目的就是考大学,一旦考入大学后,一些学生认为该松口气了,并且很多学生对“为什么而学习”感到迷惘,缺少长远的奋斗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容易产生错误思想和行为。在大学里,学习氛围是外松内紧的。和中学相比,在大学里很少有人监督你,很少有人主动指导你;在这里没有人给你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考试一般不公布分数、不排红榜……但这绝不是说没有竞争。进入大学后,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在课堂知识后,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消化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可以说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高低的最重要因素。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克服“高原现象”。

关于人际交往的矛盾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人员个性复杂、习惯、秉性各异,自我价值使得大家的判断标准的相异性进一步显现。但由于有的同学缺乏理解、互助的情感体验,不会交往、沟通、包容,必然会产生人际关系方面的矛盾。据某高校一个文科系97级学生毕业时反映,班里竟有40%的学生是在“人际冷漠中度过了难熬的四年”。进入大学后,重要的是必须超出封闭的自我,确立健康的群体意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成熟的交际、有效地自我定位和自我调节是处理同学间交往的关键;树立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无形力量把自己真正融于集体之中。

关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许多大学生凭借高考取胜的自豪心理惯性,对成才、对生活、对社会期望值过高,存有强求现实服从于理想、社会服从于自我的心理定式。他们认为一旦考入大学,前途就一马平川,处处充满了鲜花和欢笑。可是,面对实实在在的现实,面对毕业可能就失业的困境,他们不会调整自己的理想,便产生失落感。长此以往,热情下降,情绪消沉,锐气磨平,生活无序,在牢骚中混日子。一些学生竟产生枯燥、空虚、乏味、无为、自失的心理困惑,长期把握不住自己,就会做出盲目的、不知其因的逆反行为。克服“回归心理”,正确把握现实,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是正确处理理想和现实矛盾呢的重要举措。

关于异性交往的矛盾

情感需求变化的适应。大学生正值青春期,性生理完全成熟,性意识基本觉醒,对异性产生敏感的关注。然而,大学里相对宽松的异性交往空间,使得原本被压抑的性心理得到释放。目前在大多数中学校园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尚属空白,一些正常的男女同学异性交往得不到引导,更主要的是缺乏青春期性生理、性心理以及性伦理、性法制、异性交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得部分大学生面对异性的求爱、自己对异性的爱慕以及失恋、性骚扰行为等不知所措。由于对爱情缺乏理性认识,不懂得珍惜情感,不会培养自己的爱情,许多学生一入学就把恋爱当做首要任务加以突破,所以恋爱受挫率相当高。这种恋爱心态容易导致“仇恨异性”、打击、报复等行为。正确引导大学生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恋爱观成为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课题。

生活氛围

高中生活大都在自己的父母身边,班级成员的构成也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一些事情可以不用自己亲自安排、考虑,同学之间交往似乎也亲切、容易;然而进入大学后,无论自我的个人生活还是周围的交际圈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首先,现在大家告别了原先已熟悉了的一切,远离父母,要独立处理生活中的一切事情;由于远离父母及学校管理氛围的相对宽松,使得所有的一切都转向以自我为中心。大学是知识和能力的殿堂,但是由于课余生活的丰富自由也使得它具有多极性,各种“诱惑”随处存在:迷恋网吧、沉迷爱情、酗酒逃课等。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独立处理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其次,遵从“量入为出”和“节俭”的原则,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尽量少参加“聚会”和上街。再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举一些例子,比如不会洗衣服的,不会扫地的、不会上街买东西的,)  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在入学之初为自己的大学四年做出描绘,确立正确的大学学习目标,让走过的时光都充实丰富!

小心金钱至上观的泛滥

金钱的负向功能强烈地冲击着校园文化。大学生已经跻身高端消费一族,有的学生月消费两三千元,而与之相反的,有的学生只能勉强解决温饱。经济上的贫富差距也容易使一部分大学生形成两种极端心理,一些学生充满优越感,自私自大,鄙视他人;一些贫困学生会产生自卑情绪。大学新生,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逐渐积累“理财”经验,主动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大学既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及时调节好心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把握命运的缰绳,放飞自己的理想,在新的起点乘风破浪,扬帆起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