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民间艺术串黄河和两代传承人的故事散文

民间艺术串黄河和两代传承人的故事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8W 次

正月初十,当我听到正月十五晚将在文登高村镇北邢家村举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串黄河”文艺晚会的消息时,内心既激动又亲切。激动的是串黄河表演沉寂近20年后即将再现,感到亲切的是“串黄河”的传承人邢德海,是我婆家村远近闻名的老艺人,既会摆阵又善于组织,在文登境内多次举办“串黄河”,经验非常丰富。

民间艺术串黄河和两代传承人的故事散文

正月十二,我迫不及待地和老公回家,想尽早一睹“串黄河”的风采。车子沿着进村的水泥大道行驶,远远地便可看见村委大院路东正在搭建的“串黄河”。猎猎北风中,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与大小七色彩旗齐飞共舞。

此次“串黄河”租用了一块宽阔平整的麦田,当我兴致勃勃地拍照时,正在现场的村主任和邢德海走了过来,按村里辈分我叫他德海爷。德海爷今年95岁,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走路大步流星。我们刚聊几句就因为现场太忙被叫走了,此时正在现场指导的德海爷的儿子邢延朋大叔详细地向我讲述了“串黄河”的来源以及举办的具体情况。

延朋叔说“串黄河”又名“九曲黄河阵,2013年5月7日被列为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更名为“串黄河”风俗。“串黄河”在我国已有一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文登高村镇邢家村也已有200多年,因修建坤龙水库,邢家村分成了现在的北邢家,中邢家和南邢家三个村。时光追溯到清朝以前,当年德海爷的太爷为了谋生到西县(那时称外省为西县,西域)后,无意中看到了“九曲黄河阵”,感觉这种节目既开心又热闹,发自心底喜欢这项大型娱乐活动,于是偷偷地学了回来。由于“串黄河”相传是古代兵家布下的阵势,因此早期表演项目杂多,阵内不仅有扭秧歌,耍旱船,更有摇旗呐喊,舞刀弄剑,耍三节棍,间或货郎的叫卖声等等,德海爷的爷爷曾经表演过,后来为了游戏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文化娱乐活动。敲锣打鼓,放烟花爆竹,热烈隆重的同时也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延朋叔告诉我此次“串黄河由"高村镇出资,村里协助举办的,使用19×19共361根竹竿围成正方形,竹竿与竹竿之间用两道草绳链接形成曲折回环的甬道,表演时演员按照草绳界成的`路线行走。“之所以用两道草绳,是担心游戏的时候人多拥挤,有的地方草绳可能会出现断裂情况。”每根竹竿上都用胶带绑着一个萝卜灯,萝卜挖空,中间加花生油,放入纸捻,点亮。“草绳和萝卜灯都是祖先保留下来的古老串黄河必用品,我们虽然现在有电灯等先进的照明工具,但是的古老的传统习俗一样也不能丢失,要一代代继续传承下去。”

每根竹竿之间下面两道草绳链线,最上面是一条七彩霓虹灯线相链接,“使用霓虹灯,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单一的传统用品已经不能吸引人们的视线,因此我们继承传统的同时也接纳吸收时尚元素,同时也能使我们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

“看到中间搭起的那个高高的台子了吗?”延朋叔指着那个宽敞高大的“城堡”模样的建筑问道,只见由4×4根高高的竹竿同样围成正方形,楼上楼下两层四面挂满灯笼和密集的小彩灯,竹竿的顶端,32面彩旗迎风招展。“看到了,它叫什么名字呢?”“紫禁城。”远远望去,果然具有紫禁城的华美与大气。“紫禁城”伸向四角及中间共8条灯线,灯笼与霓虹彩灯间隔排列。延朋叔说届时“紫禁城”里摆满各种烟花,并配备了4个灭火器,游戏活动开始后,楼上专人放烟花,楼下有人负责向上传递。

接着我们走到了“串黄河”南门,入口与出口同设在此,左进右出,大门用竹竿加苍翠的松枝搭成,远远望去像两颗高大的松柏,昂然挺立。大门顶正中插一面五星红旗,两边是4面鲜艳的彩旗,下面是红色彩绸扎成的彩球。“今年的串黄河将有30多个表演队伍800多名化妆演员在阵内参加演出。”这么多演员同在阵内,那么秩序问题……看着我疑惑的眼神,延朋叔说,“串黄河”内分为左三城右三城,共十二阵,阵阵相通。队伍按照甬道表演行走,井然有序,队与队之间互不干扰,你可以现在按照路线走走找找感觉。”这个主意不错,我从左口进入沿着迷宫一样曲折的路线走完后从右口出,感觉真的太神奇了。

参观了“串黄河”现场后我到德海爷家,德海婆今年91岁,耳聪目明,慈眉善目。德海爷神清气爽,笑容满面,举办“串黄河”节目更让他精神抖擞,老俩口在村里开商店,至今已经30年了。谈到“串黄河”德海爷十分开心,由于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喜爱,多年来自己置办了很多演出道具,狮子,旱船,锣鼓,大头娃娃......并专门收拾了一间厢房存放道具演出服装与化妆用品,自己曾多次出资举办并表演“串黄河”。恰好电视台来采访,德海爷换上一件紫红色的唐装,我连忙用手机给老人家照了两张像,德海爷高兴地笑弯了腰。“您慢慢走,德海爷。”“行,我没事。”德海爷挥挥手,大踏步地朝村委走去。

正月十五上午我们赶回家,下午三点半左右,串黄河”对面的村委大院里早已挤满了车辆,大型传统秧歌游戏“串黄河”在南大门前的宽阔地带举行预演,参加演出的30多支表演队伍按照预定的顺序逐一亮相表演,大路上,麦田里,挤满了围观的观众。“串黄河”对面搭建好的舞台上,艺术团和各村文艺代表队的精彩节目正在上演,吸引了周围村庄和远道而来的市民们前来观赏,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傍晚,北风呼啸,气温骤然下降,延朋婶给萝卜灯添油并点亮灯盏,碗里的花生油多次随风洒在她的衣服上。夜幕降临,在大红灯笼和七彩霓虹灯及彩旗的烘托下,“串黄河”内璀璨明亮,葡萄粒一样密集的七彩霓虹闪烁,明明灭灭,飘忽不定,神秘莫测,把中间的“紫禁城”装扮宛如天上宫阙。道路上,场地旁,万头攒动,人山人海,人人都在翘首期待。

晚上18时,主持人宣布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串黄河”文艺晚会开始,绚丽夺目的七彩烟花在夜空灿烂绽放,风格迥异,变化万千。紧接着锣鼓喧天,舞龙队首先入场表演,然后是中邢家腰鼓队,鼓乐齐鸣,空中红绸飞舞,整齐划一,各个代表队的秧歌队依次进场,30多支表演队伍,近千名演员同在阵内,迂回穿行,捉摸不定,且往来自如,互不干扰。扭秧歌,舞狮子,耍毛驴,划旱船,热闹非凡。所有表演的队伍中,德海爷高大的花轿特别抢眼,德海爷扮成新娘,延朋叔扮成丑新郎,二人动作配合非常默契,博得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朵朵烟花在夜空中连续绽放,阵内锣鼓喧天,彩扇彩绸齐舞飞扬,阵外观众摩肩接踵,空中电视台摄像机和观众们的照相机手机同时见证着这场声势浩大、蔚为壮观的民俗表演。随着乐曲上下飞舞的彩扇像奔腾不息的黄河,浩浩荡荡,奔涌向前。

19时30分,当最后一支表演队伍入场后,再也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观众们纷纷跟随其后入阵,场内场外,到处都是奔走的身影和欢乐喜庆的笑脸,而我此时也忽然明白了家乡的人们如此挚爱“串黄河”的缘由,“串黄河”不仅具有酷似黄河的形态,更兼备九曲黄河的气势神采与风韵。目前,95岁的德海爷已经把“串黄河”大型传统游戏全部技艺传给了延朋叔。

二月初二,我们又来到了延朋叔的貂场。

当谈到表演非常精彩时,延朋叔说“受祖祖辈辈遗传基因的影响,村里传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老辈人就唱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那时的《沙家浜》叫《芦荡火种》。再后来我父亲扮演栾平,我伯的儿子扮演杨子荣,我姐扮演李奶奶,我哥十来岁时就唱《三世愁》,我们的演出比当时的文登剧团都好。”延朋叔说在老人的带动下,自己不仅喜欢表演,而且喜欢写剧本,曾经改写过传统经典《小二黑结婚》,新编《小二黑结婚》里,小二黑变成科技致富的带头人,传经送宝,最后和小芹结婚,剧中运用了《清粼粼的水,蓝盈盈的天》和《妹妹坐船头》等曲调,载歌载舞的崭新表演方式令观众们耳目一新,演出非常成功,掌声雷动,“再来一遍”的叫声不断。“夏天一连好几晚上举办乘凉晚会,晚会开始时放鞭炮,有舞台,有主持人,这样连续表演了好几年,我们还组织了一年春晚节目,到中邢家村表演。”

“原来传统文化节目在家乡的土地上竟然有着这么深厚的渊源,怪不得“串黄河”时隔20年依然能举办得如此成功,场面异常火爆,简直可以用“惊艳”两个字形容。”我恍然大悟。

“这次串黄河的确非常成功,不过我个人认为有点小小的遗憾。”延朋叔认真地说“一方面咱们是村级道路,比较窄,当时村委大院早已停满了车辆,路上还有源源不断的车辆朝村里驶来,滞留在路上无法到达演出现场,北至309国道,西到虎山重要交通路线阻塞,交警只好封锁道路,很多自发前来参加演出的表演队都只好原路返回。第二方面我原来的计划是所有参演队伍都从村委大院出发,队伍一路拉开距离表演,到“串黄河”南大门开阔地带热烈表演后进阵内表演。但是当时现场观众太多,南大门口刚刚清理好又挤满了观众,最后观众越挤越多,镇上的工作人员以及现场两名特警也维持不了了,只能从大门口开始表演,明年“串黄河”将在高村镇中邢家村举办。”

听着延朋叔仔细认真的分析,我非常感动。事实证明,民间艺术瑰宝“串黄河”不仅在这片土地上能够世代传承,而且更能够发扬光大放射出永久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