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手语的散文

手语的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8W 次

手语的散文1

他是一名焊工,23岁,双目炯炯,魁梧有力。

手语的散文

她是一名天车工,21岁,秀外慧中,小巧玲珑。

他家在千里之外的湖南,她家在中原本地。他们工作在同一个工厂,同一个班组———一个专门生产重型起重机的工厂。

他喜欢小虎队的《爱》,尤其喜欢那些示爱的手语。一株幸运草,一个同心圆,都在他的手语里被诠释的活灵活现。起重机手语更是被他演练的出神入化。

她每天驾驶着起重机在车间里东行西走,吊运货物。他每天打着各种手势指挥行车前后挪移、吊钩上下……他们配合默契,每次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务。而每次,望着她清秀的背影,他的心中都会生出一种别样的情愫。

这天,他又发出指挥信号。右手握拳置于头顶,这是要主钩的信号。她娴熟地操作起起重机,主钩缓缓地来到他的跟前。他手握钩头,对她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动作———右手画圈,两手握拳置于胸前。她迷茫了:这是什么动作?指挥信号里没有这项动作啊!

他笑了。把钢板用夹钳夹好,指挥“起钩”。她在他的指挥下,默契地配合他的工作,移动﹑落物﹑起钩……一连串的动作,漂亮!

晚饭后,她信步走出工厂大门。意外地,他正站在大门口仰望着满天星斗,若有所思。于是,一起结伴散散步。

夜幕下的公园,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游人如织。一群群欢笑的孩子,一对对卿卿我我的情侣,气氛浓郁热烈。他们聊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慢慢走着。她猛然站住,问他:“你今天做的手势是什么意思?”

他满含笑意看着她,双目炯炯。右手画圈,两手握拳置于胸前:“这是爱的手语。”她抽不出手,脸上飞起朵朵红云。爱情,就这样翩然而至。

每天,在工作的间隙,他会做出只有她才能看懂的手语,用这种手语来表达他的爱。而她,则会对他莞尔一笑。情谊在空气中静静流淌,也成了他工作的动力。

然而,在一次车祸中,他内脏严重受伤,送到医院时已生命垂危。得到消息的她,发疯般地赶到医院。他正在重症监护室躺着,全身缠满纱布,插满管子,奄奄一息,全然没有了往日的潇洒。看到她,他的眼神一亮。

她忍住泪水。隔着玻璃,打开右手画圈,双手握拳置于胸前,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做那个他们做了千百次的手语。慢慢地,她的身后,汇拢的人越来越多,他们都跟她一样做着手语。无声的手语,无声的爱,化为涓涓暖流涌入病房……

病房内的他,轻轻地动了动,有眼泪无声地滑落……

手语的散文2

沈鲤在公交车站等车,一旁用手语交流的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吸引了她的视线。读大学时,沈鲤当过3年的志愿者,定期去聋哑学校服务,她能熟练地用手语交流。她看出,女青年是在问路,她想去三峡学院,而男青年用手语说他不知道。一向乐于助人的沈鲤连忙跑过去,用手语告诉二人。女青年却用手语和沈鲤聊起天来。

出于对残疾人朋友的友好,上车前,沈鲤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第二天,沈鲤意外地收到了男青年的电子邮件。他叫颜歌,在一家物业公司工作,父母都在外地,他一个人住在渝东花园小区。

沈鲤很认真地回复了邮件,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她还鼓励颜歌好好工作。后来,两个人就开始在QQ上聊天了。除了网上聊天,颜歌还偶尔约沈鲤出来走走,地点是沈鲤家附近的西山公园。虽然总是用手语交谈,沈鲤丝毫不觉得沟通有障碍。

可是渐渐地,沈鲤发现自己喜欢上了颜歌。而颜歌显然也很喜欢她,可他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他永远只能用手比画“我爱你”。沈鲤在网上碰见网友就问:“你会喜欢一个哑巴吗?”没有一个网友给出肯定的答案,沈鲤更加难过了。颜歌似乎也察觉到了她的异常,但对沈鲤依然关心体贴。

转眼过了元旦,一天晚上,颜歌约沈鲤出来。这天,他居然捧着一束玫瑰,憋红了脸,认真地用手比画:“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沈鲤既惊讶又惊喜,可随之而来的是矛盾的心情。她请求颜歌给她两个月的时间,她要用这两个月去说服父母,去争取朋友的理解。不出沈鲤所料,父母得知此事后大发脾气,看她态度坚决后又动员了家中其他长辈轮番当说客。沈鲤告诉他们:“他很优秀,他非常乐观,生活和工作的态度都很积极,凡事总为别人着想,比很多正常人强上百倍。聋哑人也是人,也应该拥有美好的爱情。”一段时间过去,家人不再激烈反对,要求先见见这个小伙子。

一天傍晚,忐忑的沈鲤带着颜歌回家。公交车上,颜歌特别开心,他用手比画着:“放心吧,你爸爸妈妈一定会喜欢我的,我会告诉他们,我要好好照顾你一辈子。”沈鲤感动得几乎要流下眼泪。一进家门,沈鲤告诉父母:“这就是颜歌……”没想到,话音刚落,她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颜歌扔下手中的礼品,紧紧抱住沈鲤说:“你会说话?”而这句话,也正是此时沈鲤想问颜歌的。在场的人全惊呆了,足足愣了几分钟,沈鲤突然喜极而泣。原来,颜歌也一直以为她是聋哑人,但他还是深深地爱着她。

颜歌会手语,是因为他母亲是名聋哑人。此时沈鲤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幸运的人,他们的爱情是那么伟大,不掺一点儿杂质。所谓爱,其实就是人世间善良的人对赐予他们快乐的人表示的热烈的感激。

手语的散文3

我住的小区附近有一个特殊教育学校,常看到聋哑学生出来,熟练地用手语“说”话。常用汉字有3000多个,词汇更是难以计数,看似简单的手语能表达清楚吗?他们的内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前些天,正是初冬季节,落叶纷飞,路上的树叶铺了厚厚一层。我晨跑的时候,到了特殊教育学校门口,看到两个小女孩在扫地。她们十一二岁的年纪,边扫地边不时用手语比画着,有时还调皮地笑着轻打对方一下,完全一副爱“说”爱笑、活泼开朗的小女孩样子。太阳还没有出来,我却被她们充满阳光的笑容打动了。于是,我停下脚步,偷偷看着她俩,分享她们的快乐。

女孩动作麻利,不一会儿就把门前打扫干净了,转身正要回去,忽然看到一个环卫工人在不远处扫落叶。那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奶奶,腿脚好像有毛病,她挥舞着大扫帚,动作笨拙而又吃力,苍白的脸上凝结着汗珠。前面的高个儿女孩正要走,后面穿红棉袄的拉住了她,指指环卫工人,双手做着扫地的动作。两人比画着“说”了些什么,一起向老奶奶跑去,迅速挥动扫帚,帮着老奶奶扫起地来。扫帚虽小,但我看到她们扫得很认真。

昨天早上,我跑步到学校附近时,一个小男孩儿飞一般地从身后超过了我,把我吓了一跳。我看他不超过十岁,跑起来速度却是惊人。小男孩儿一直追上了前面三十米处的一辆三轮车,车上装满了苹果,他拉住车把不让走,气喘吁吁地给车主比画了几下,车主“听”不懂。小男孩儿更着急了,索性回过身来,吃力地搬起苹果,把袋子放正,又重新用绳子把苹果捆好。车主这才明白小男孩儿的意思。原来,三轮车上有一袋苹果半截滑到了车外,小男孩儿看到了,怕苹果掉在地上摔坏了不好卖,才拼着力气追上来。车主深受感动,拿了两个苹果往小男孩儿怀里塞,可小男孩儿摆着手,怎么也不要,转身就跑开了。

我不懂手语,无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但我相信,他们的“语言”同样无比丰富。不管表达的词汇量有多少,只要内心充满爱,手语也能暖人心!

手语的散文4

“文化进化随后取代了生物进化,并马上对自然选择起决定性作用;这不仅是由于大量的技术发明,而且也是因为各种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

天刚黑下来不久,我在书里读到说,我们有50种音素,并发演为无止境的语言。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许经历了数百万年,最古老的城池亦难免相形逊色,金字塔便如极幼微的婴儿一样了。上帝让制造巴别塔的人具有了不同的语言,并不再互相能听得懂,于是塔造不成了,这大概就是语言的魔力。然而这毕竟是某些宗教家的自情自愿的臆想,事实上,在我们的语言脑区形成后,我们就具备了学习任何人类语言的能力了。

我每造一个句子,里面都含有相当的信息量;而祖先们造了无数个句子,其中许多的句子成为文化的基因被编码进精神里。那句说文化进化取代生物进化的话就是在编码的过程里逐渐实现的。我一直都不大明白为什么自己要不断地阅读过去的书籍,我总觉得有某种无法明说的内因驱动着我去那样做;看到那句话之后,我方才醒悟过来:我这个人所以是人,正在于无数祖先创立的文化塑造了我;而我一生下来,所有能跟我说话的人,不管是用嘴,或用眼睛,或用其他一切的能传达信息的方式,告诉我,我是一个人。我是一个人这一点天赋地存在于我的神经意识中,它驱使我去找寻我是一个人的因子;因子在苏格拉底里,在柏拉图里,在孔子里,在庄子里,也在这以降或以上的一切精神载体里。

试图否认人类文化对此在自我的巨大的塑造作用,我没想到比这更愚蠢的了。尤其是艺术,它使我的性情、观念暗暗响应着那些我崇敬的人;而哲学、科学则使我形成了以利他主义为基础的关于人生和知识的看法。可是,穿红戴绿的许多人似乎在某种程度上遗忘了利他;假如我跟你说,人类在6万年前——也许更早——就有了利他的痕迹了,大概你会觉得惊讶,脸上也还会带点羞愧。当时我想,这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太严肃了。再后来我想,祖先们给我们确立了这么好的开始,我们却有点背祖,我就不大笑得起来。

文化——写出这个词,仿佛我在灌输什么似的,可是我得说,我说的一切都只跟我一个人有关——的如许重要,使得我一直以来的阅读古典——在这里,我给古典下最宽泛的定义,即任何先于这一刻的都归在古典里,不管是十年前波拉尼奥写的《2666》,还是公元前6世纪才成文的荷马史诗——的意愿更形迫切。那好像是一把刀——一把刀这个比喻实在不怎么贴切——跟着我,也像一根枪,还是不怎么贴切。我记得爱因斯坦在论古典文学里说过“一个人要是单凭自己来进行思考,而得不到别人的思想和经验的激发,那么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他所想的也不会有什么价值,一定是单调无味的”这样的话。对我来说,所谓“别人”,是指立言的人。他说我们都应该回到古典去,他言下之意,是说任何一个人若想具有伟大的创造力,必然要对过去十分了解,了解过去人的思想,进而认识自己。

古典文化(也许其中的有些知识显得浅陋、荒谬,但却有着博大精深的思维体系)中相对于现下的我们而言,似乎多蕴涵了一分真诚、沉静(当我说起沉静时,我就想起那些孤独与孤寂的人)、用心。他们是真真正正地、实实在在地、一笔一笔地书写其思想、发现的。一块石头,一块木炭,都可以是书写的工具;鹅毛笔,毛笔,写不了多久就得蘸一下墨;更何况许多人用刀刻在竹简上、石碑上。被写下来的东西,也许不能供给我们实用的知识,但我总是这样认为的,阅读古典对我更多的意味是修养性情。我现在疏于用笔写字了。据说巴尔扎克的手稿总是修改不断,难以阅读。而莫言说过他手写时更有灵感。海明威写作时都是站着写的,每天一清早起床就开始写。古典所以成为古典,不是因为它摆在那里,而是被消化于任何有意革新的独创者的精神中了。关于这一点,我认为杜威论述得很好。他说“在古老的东西没有被吸收之时,所产生的仅仅是怪异。但是,伟大的独创性艺术家却将传统化为自身。他们不把传统拒之门外,而是对它进行消化。”传统在杜威的眼里是艺术表现张力的根源。他接着又说“在现代绘画中,伟大的革新者身上勤奋地学习过去的绘画的成分要多于摹仿当代时尚创造者的成分。”古典使我沉静,即使在一个喧嚣的环境里面。我实在不大愿意做一个爱因斯坦说的“极端近视而又不屑戴眼镜”的人,我也不愿依从这个时代的“偏见和风尚”;治疗无知与狂傲的最好的药物,是古典:这也是那个隐隐中驱动着我的内因的一个注脚。它在我心里总是抹不去,像极了360多万年前的莱托里足迹,那是我们的先祖南方古猿留下的足迹,足迹预示了人类社会的开始,我们开始二足行走,开启了真正的人类的一步。

我还害怕,一旦我疏远了古典,我将不成其为人。人类学家们说,语言是天赋的,是任何人同等的祖先遗传,因为几百万年的进化使语言的深层结构被编码在语言区的微观结构里,婴儿一出生时就拥有了语言深层结构的“知识”。这话说来拗口,却是一个伟大的启示。它不仅说明,人——你和我和他——从遗传上是平等的,并且由此延伸,在社会上也是平等的,人是一种同情的动物。我们生下来就不停地咿呀学语,渴望表达自我,渴望表述周遭的世界;有人说,语言是人类独一无二的本质。尽管是天赋的,但如果我不使用语言的话,我仍然会丧失语言的能力。同样可以推断出去,假如我不学习前人遗留下来的文化,我将会有一天失去人的根本,陷进一个无知的世界时时都在震骇着我的神经。我在这个世界应该同时扮演着三个角色,我是我,我是你,我是他,我是你我他;这三个角色承载了一样的命运,有同样的思想贯穿,所以我天生的要对三个人负永远的责任。当我明白了这一点,我也明白了富恩特斯所以要写“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

根据我的经验,看书其实是应该先看古典的。因为大部分的书或者是对古典研究的专著,或者是偶尔、常常提及古典的。如果一个人看了许多古典著作,那么他对于古典以后的书就会了解得更深,也更能明白其思想的来源。以前读卡夫卡的城堡,前言里说关于卡夫卡这个人与他的作品的研究著作已成千上万,是原著的数十倍。这里隐含了一个信息,你都没读过卡夫卡,你同时也就理解不了那成千上万本的研究专论。卡夫卡还只是此种情形的一角。而关于其他更古老、影响更大的古典著作的研究文献,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比如圣经,比如柏拉图,比如亚里士多德。庄子,道德经,四书五经,后代的各种注疏之数量的巨大绝对会让人生畏。有关红楼梦的书又有多少,谁能做个统计;将那些研究文献的题目连起来,字数大概比红楼梦原著还多,真是何止上百万。不久前看费马大定理攻破的历史时,一个巨大的费马数有几百亿位。这里我想到一个有趣的对比,古典的研究专著比为一个费马数是很合适的。我不可能单靠一本传记就把一个人了解清楚的,事实上那只是一个概图,离清晰具体还有着遥远的距离呢。在地球上是看不清楚太阳表面的活动的,而古典就绝对是一副极佳的望远镜,拉近了我与太阳之间的距离,最起码是视觉上的距离。

哲学史、文学史之类的书,实质上是哲学、文学——姑且将其人格化——的传记。是的,我不读几本哲学书,不读几本小说、散文、戏剧,而直接去读哲学史、文学史就几乎毫无意义。我最近看的两本书——《人类的起源》、《脑的进化》,放下它们给我带来的知识和思考,它们的另外一个巨大作用便是,催促我去读达尔文。它们都与达尔文有关,且不管是颠覆达尔文,抑或是继承、发展、改造达尔文,书里的每一个字除了表达其本身以外,都有着另一个声音:你快去读达尔文。于是我意识到,我也应该读《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了,以及其他更多的。如若我没读过加缪,没读过博尔赫斯,没读过纳博科夫,也没读过海明威、陀思妥耶夫斯基,我几乎就没法去读帕慕克的《别样的色彩》了。还有尼采,没读过他的某几本或全部书,又怎么能读海德格尔的《尼采》、周国平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呢。这些都成为了不可能,剩下的可能的就只有我的悲哀了。所以当我看见罗念生全集时难抑心中的激动。所以我要把汉译名著、中华经典名著、译文?名著文库、经典与解释文丛、开放人文丛书一本本地买回来。

认识到了这一些,我对我自己要发展为一个更完善的侧重人类文化意义上的后代,而需要阅读更多的书,愈形紧急了。我每读一本书,都像拉响了一个警钟,也说了更多的东西,我一点都不敢懈怠;竟我有生之年,它始终将是贯穿生命的一条脉络。我在某种程度上,是属于过去的,不仅我本身来源于过去,我的知识来源于过去,我的一切能力来源于过去,更重要的是,我的现在和未来也是来源于过去的,任何的创造物也来源于过去。与其预知未来,尚不如夯实过去。老实说我不相信人有预知的能力,人最高的能力就是推演的能力。而预知无法达到,推演立足过去。没有什么学科比数学更需要推演的了。而数学——据数学家们说——是建立在过去的成果之上的,每一个数学家都只能在这座大厦上添砖加瓦。任何学数学的人都逃不开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也逃不开费马、牛顿、莱布尼兹,也逃不开高斯、欧拉、黎曼。据说,学习拓扑学,不花十年的功夫,连门都进不了。

文化的世界里充满了密码,我必须解开这些密码,以打开通往更深远的门。就仿佛是说,要通向生命之门,解开基因的编码也是必须的。这一切对我来说尚不算晚,我的生命——保守点估计,我能活80岁——刚过去了四分之一稍多,怎么算也还是个青年。在我的大脑里,眼睛在最前面,而视觉脑区却在脑袋最后面。似乎说明了我眼睛所看到的现世一切都要拿到过去以相互参照,接受过去的萃取;我没有固守的意思。

手语的散文5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人的潜力是“想象+实践”被挖掘出来的。

我是一个患有脑瘫且右手有障碍的姑娘,在生活中很多与右手息息相关的活动我都完成的很差(甚至做不了)。好在我是个天生左撇子的人,右手的不协调感通通的被左手占据了,我的一切生活都迎刃而解的正常了。所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却“为你打开另一扇窗”,让我的生活畅通无阻。

二十几的生活中我都习惯性的左手为伴,可我又不忍心将我不灵活的右手抛下不闻不问,也在努力进行着所有康复,例如(弹钢琴),用我不太灵活的右手和我灵活的左手反复不停地敲击着有力的琴键来达到康复右手手指力量的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经过长时间的磨炼还是行之有效的,弹钢琴既可以达到康复手指灵活性的功效,又可以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真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经多年的康复锻炼我的双手已近乎健全人一般,几乎蒙蔽了他人的双眼(但自己心底还是不自信),生怕哪天我的右手和我闹情绪罢我的工不听我使唤,那样我多年的努力就将付之东流一去不复返。

即使这样努力康复,在生活中还是有一些事情及爱好对我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例如学习打手语,什么?打手语!我猜想有些人一定会认为我在开玩笑,就像一年前在团里我听到王老师和我们大家讲述她要教我们学习手语歌并且打手语一样。同学们顿时愣住了,大家都在怀疑我们“听觉出了问题”是不是听错了。我们试问王老师您在说什么?您要教我们学习手语是吗?王老师肯定的回答是的,我要教大家唱童声版的《国家》并且教会大家会打《国家》的手语。我的要求是边打边唱不难,大家别紧张慢慢来,王老师郑重地和同学们说,希望同学们能与她配合。同学们都一筹莫展地注视着王老师。

万事开头难对我们更是如此,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去团里排练手语成为了同学们的必修课。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每周两个小时的重头戏!一个一个复杂的动作被冰雪聪明的王老师统统化难为简教了起来。

“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被王老师成百上千不厌其烦的在前边带领着大家做。我照猫画虎的学。回家后听着《国家》的音乐对着镜子加紧练习。

半个月前王老师饶有兴致的在团里检查起我回家练习的如何。我还算不错被王老师第一批叫到台上表演手语,并得到王老师和大家的肯定与鼓励,我也很高兴。

没有任何事情是我们做不到的,就看我们怎么努力,只要努力就会做到,就会有成绩。相信自己,我一定能行!一定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