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故乡的香山散文

故乡的香山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7W 次

说是“狗尿苔长在金銮殿上”所使然,似乎有点不雅,事实却又正是那么回事。反正北京的香山是中外驰名的,尤其是到香山看红叶更为世人所称道。然而让我来看,香山的红叶可要比黑龙江大森林中秋日里那七彩斑斓的各色叶子逊色得多了。虽然在保持的时间上可能较为短暂,昙花一现或许只在瞬间,不是也很值得秉烛夜赏的吗?北京的香山也的确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帝都之区兀然而立的一座山,达官贵人们争相遨游消遣,家国多的又是银子,自然会倍加修缮和改造的。同样是香山,江苏张家港的香山濒临长江,周边又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相形映衬之下其山势应该更加嵯峨峻拔,令人向往,却并不敢与北京的香山比肩。

故乡的香山散文

我的故乡也有一座香山,方圆十里二十里之内还约略有人知道有这么一座山,超出了这个范围,能够知道有这么一座山的人们可就微乎其微了。然而就是这么一座无名之山,不仅儿时是我的乐园,即使是现在也令我每每思之而神往。她有不同于北京香山的独到之处;也有不同于北京香山的四时美色;更有在北京香山无法享受得到的那种恬淡、闲适、静谧和温馨。倘若谁有所怀疑,那就去亲身感受和体验一次,一定会让你幡然而大悟,思念和想象着再去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更多次。

故乡的香山方圆之间大约有十几里的范围,也有几座主峰,我所能叫得出名字的就有玉皇顶和回头山。这两座山峰又都有着极其美丽的传说。玉皇顶据说是当年玉皇大帝下凡视察人间时的驻足歇脚之处,在玉皇大帝眼里,也许能够和泰山的玉皇顶等量齐观吧。回头山则是离开香山群峰聚簇约一里以外,单独孤立矗起的一座山峰。据说当初这座山也在群山环绕之间,不过已是修炼成仙。他仰慕三十里之外南海龙宫里的小龙女,意欲前往南海找小龙女幽会。未料正好被下凡玉皇顶视察人间的玉皇大帝看到,玉皇大帝授命托塔李天王加以阻止,于是托塔李天王朝着那山晃一晃他手中的宝塔,那山便定住在那里。这山本想转回头去乞求玉皇大帝饶他一次,至少让他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可是玉皇大帝不肯开恩饶恕,另外又移来一座山峰补了他的缺。于是他只好孤零零的矗立在那里,前不拢村,后不着店,因此也便得名曰“回头山”。

玉皇顶我上去过多次,其峰顶有一片平坦之地,足可以建庙立寺,祭地拜天。却因为处于偏乡僻壤,或未被发现,或未被利用。玉皇顶的前怀,还矗立着一块高大的巨石,足有五六米高。这块巨石还有一个更加神奇之处,它的底部并不着地,而是由几块小的石头垫了起来,离开地面约有一二尺高。因此人们都称之为神仙摞,说那是过往的神仙为玉皇大帝垒起来的瞭望台。玉皇顶对面——南面的山峰,我们都称作南大旒。大概是因为此山有几处自上而下全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寸草不生,酷似镜泊湖八景之一的白石砬子,又像古代旗帜的长长飘带而得名吧。

南大旒的山顶有个深不见底的山洞,人们称之为神仙洞,相传曾经有老虎出没,所以又被叫做老虎洞。据说有人想下去一探究竟,拿着手电筒下去之后,走了将近两个时辰还没到底,手电筒却忽然熄灭不亮了,没法子了只好上来。可是上来后打开手电筒一试,竟然还是亮的,而且电量充足。于是人们附会出来一个故事,道是洞里的“神仙”不许凡人们入内,故意使了法术出来灭了手电,让你不得不原路返回。因之人们对其更加充满谜一样的神奇想象。

还有一个传说也是出自南大旒的,据说曾经有位货郎夜间路过香山,看到一男一女两个孩童在山间平地嬉戏,于是感到极其好奇。荒郊野外不说,又是深更半夜之时,哪里来的孩子竟敢在此玩耍,也不怕被野兽给祸害了?正好货郎担子里多的是针线,他便取了一枚绣花针,纫上一根长长的红线,意欲探究一下这两个孩童是哪里来的。纫好红线以后,他偷偷地把绣花针别在女孩衣服的脖领处,好在两个孩子都浑然不觉。他又站在那里看了一会,两个孩子倒也不惧生人,依旧旁若无人地嬉戏。货郎急着回家,于是不动声色地悄然离去。第二天天亮以后,货郎惦记着昨天夜里的事情,到香山去寻那两个孩子。去到以后,他顺着红线一直找到南大旒的半山腰处,看到红线缠在一棵硕大人参的茎脖处。货郎大喜过望,立即动手把人参挖了出来。拿回家去上秤一称将近九两。听人说人参七两为参,八两为宝,这棵人参肯定已经成仙得道,是为宝物了。货郎贪心,还惦记着另外一棵,又前往香山寻找多日,并没有找到任何踪迹。他心中很是懊悔,为什么那夜不同时用红线也将那棵人参拴住呢?而人们却都说货郎只有一棵人参的福气,冥冥之中是不会让他得到另外那棵人参的。据后来夜间经过香山的人们传说,南大旒上从那时以后,时常会传来小孩子的哭声,偶尔还会有酷似雷电的闪光出现在南大旒上,一跳一闪的,恐怕就是那棵人参在显灵,为失去的同伴而焦躁,而哭泣吧。也是从那时开始,无论到南大旒割草还是采山菜的人们,必定是分外细心,期待着能够有发见那棵人参的意外收获。

回头山之高不但可以与玉皇顶比肩,或许还要遥遥领先许多。背坡又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和北边的群山相衔接,山势也平缓,很容易攀登,时常有人前去登高望远。尤其是晴空万里之时,站在山顶上向远处眺望,不但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向南望去,远处一马平川。远近的村落,农田,道路,树木尽收眼底。再往远处望去,就是烟波浩渺的大海。海面上的舟船点点都看得一清二楚。当此之时,遥想海上渔人撒开了大网,唱着渔歌,喊着号子,正在捕捞着各种各样的鱼鳖虾蟹。近看满山的草青树绿,一阵微风过去,树摇草动,又是别一种波翻浪湧。更让人感到天高地远,云淡风轻,神旷心怡。

故乡香山的周边也有五六个小型的水库或者塘坝,虽然水面面积不是很大,最小的也有三五十亩。倘不是下雨天山洪涌入,一向都是虾戏浅水,鱼翔深渊,微风徐来,碧波荡漾。假如也给它们起上一个个好听的名字,诸如“日月潭”、“镜湖”、“天池”之类,更能够平添诸多诗意,增加如许的想象美景和向往意欲。臆想再凭空有群群青蚨不期而至,或水边或水中,撒钱修建诸多临水亭台阁榭等人文景观,大约也不会比真正的日月潭、镜湖、天池等逊色许多吧。

战争的年代,故乡的香山也曾为周边的乡民们躲避战乱做出过贡献。山上仿了万里长城的模式修建了一圈“围子墙”就是最好的佐证。这些围子墙总长也有几十里之多,现在是大部分都坍塌损坏了。当年却也有三数尺宽窄,丈把左右高下,曾经一定也蔚为壮观过。即使是现在,遗留下的那一堆堆石块,也足够让人们凭吊遐思的了。据村中有些年纪的老人们说,当年修建围子墙是为了躲避和防守北国鞑子和红胡子的。所谓北国鞑子就是元朝的蒙古人,所谓红胡子则是洪秀全那一干人,乡间的老辈又称他们为徐州贼,至于来历和出处,却不得而知。再后来的国共战争时期,人们也都到香山的围子墙里躲避过,经历过的人们称之为“跑反”。前前后后的许多次战乱,故乡的香山也为保护其周边乡民们的生命财产做出过巨大贡献。单是从这一方面说,百姓们对故乡香山的爱恋也有其极为充足的理由。

我的儿时,故乡的香山围子墙以外还分属于各个农户私有,围子墙以内才是各个村的公产。那时候已经是新中国的太平岁月,香山的功用就是供给人们日常做饭烧炕的柴草,以及苫房子用的苫草。我虽然才只有五六岁,也去过几次。不过是跟着父亲去割草或者褪松柴,或者牵着家里的大黑驴去驮松柴和苫草。年龄也还太小,不知道领略香山的美景和风致。

等到我十岁以后,人民公社成立了,香山也全部归公了。又赶上三年的饥荒,我去香山的次数频繁起来,那任务便是挖野菜充饥。这时在香山上到处可见一群一群十岁上下的孩子,他们挖苦菜子,采杏叶菜和其它任何可以入口的草本植物。也薅丹参的嫩茎叶——当地的人们是称其为咋咋花的,至于咋咋花名字的出处我却不得而知,只要能吃就行。毕竟是大了些年岁,春天时看着满山满野火红色的野百合花,懂得了它的鲜艳和美丽,知道采一把回家插在装满水的酒瓶子或者罐头瓶子里供家人和客人们欣赏。也有黄色的蓁花——也就是俗称作黄花菜的,红黄相间,更其漂亮养眼。

夏天的采菜之余,常常坐在清清的溪水之边,掬几捧甘甜的溪水来润泽口干舌燥和五脏六腑。再洗上几把脸,坐在山阴的背影里看小鱼、小虾在水中嬉戏,听树上的声声蝉鸣和小鸟的'婉转歌唱,那份沁人心肺的惬意真会令人物我两忘。到了秋天,香山上又是遍山遍野的野菊花黄成一片,其间还有别的野花点缀,倘和油菜花相比较,则又是另一番耐人寻味的别样景致。霜降以后,杜梨等树的叶子红了,洋槐树的叶子却黄了,樟子松的针叶则愈加绿得苍翠,遍山五彩斑斓的颜色就是一幅大自然赐就的美丽彩画。香山的冬天也并不是全然索然无味,一场大雪过后,皑皑白雪覆盖了整个山野,挺立在雪野之中的苍松劲槐,是那样的无畏俊拔。蜿蜒曲折于山腰的羊肠小道的色泽,与小道两边雪坡的洁白比较,略显得暗了一些,显现着明显的区别,似乎在证明着数九隆冬的香山也并不是人迹罕至。至于行人都是谁们,又是因了什么事情路经此处,却是像谜一样给人们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

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以后,人们做饭烧炕所需的柴草不再需要到香山上去攫取,单是庄稼的秸秆也富富有余,于是香山开始封山育林了。不多的几年以后,刺槐树凭借着根须的强盛繁殖力,几乎覆盖了整个香山,原来主打树种的樟子松只好乖乖地退居到次要位置。春天刺槐花开的时节,满山一片晶莹剔透的雪白。刺槐花不但好看,而且还好吃。刺槐花蜜更是一流的好蜜,引得各地的蜂农运来一箱箱蜜蜂竞相争采。嘤嘤嗡嗡成群结队的蜜蜂也给香山平添了许多乐趣。假如此时也学了外地的经验,召开一个什么槐花节,肯定会有不少的客商和游人争相参加。铺天盖地的刺槐树又使得香山也有了山林的感觉。设若你有那份闲情逸致,无论是春夏秋冬任何时节,到香山里走一走,看一看,听小鸟的叫声;嗅野花的芳香;品桑葚和酸枣的甜酸滋味;看岩间的苔藓;踩脚下的落叶;忽然又从脚边“嗖”地窜出一只山兔,或者扑棱棱飞起一群野鸡,惊悸之余,都会有一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感觉。当你又忽吐胸中之浊气,大喊一声之时,接踵而来的不但有连续不断的山音回响,更会给局外人一种“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和“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神奇感觉。

至于游山归来之时的留恋与向往,那是留在记忆里经久不息的念想,让你在闲暇之余,时不时地都想翻出来咀嚼和回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