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三原城隍庙会散文

三原城隍庙会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8W 次

拜祭城隍爷是三原人的传统,三原的城隍庙会也根深蒂固地生长茁壮在黄河西畔,并散发着浓浓的三秦文化味。完全可以说,三原城隍庙会表现了三原人一种来自生命底层的本能的生活追求,表达了三原人的美好愿望,也体现了三原人的守土精神。逛三原的城隍庙会,你不仅可以欣赏具有丰蕴三秦文化味的三原文化,还能体感三原人那特有的热情与纯朴。因此,谁要能逛逛三原的城隍庙会,肯定会有此生无憾的慨叹。

三原城隍庙会散文

我,就有幸去过。

我是山西人,以前对三原并不了解,只知道它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因囊括孟候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我对三原的最初印象是那里肯定是个盛产美味的地方,因为在西安吃了被冠以三原小吃的“金钱油饼”就念念不忘,总想到那里大快朵颐。恰好当地战友盛情相邀,正中下怀,也就没有推辞,痛痛快快地随战友逛了一次闻名遐迩的城隍庙会。

赶到城隍庙,时间尚早,晨风夹着浓浓的黄土味飒飒吹起,将庙宇渲染得庄重、威严。城隍庙水磨砖照壁前一对铁旗杆蔚然耸立,杆身两条铁龙半空飞舞,挟雷带电,似从天而降。照壁上一组雕刻华美的菱形浮雕“鲤鱼跳龙门”活灵活现。浮雕旁刻着的一排排名字是城隍庙功德单,一个个慷慨解囊的布施者在此留名千古,供后人垂念。

城隍庙中供奉的城隍爷是李靖,这位祖籍三原的英雄不仅是唐朝文武双全的著名军事家,还是被百姓神话了的托塔李天王。小人书《封神演义》、动画片《哪吒闹海》都花费大量笔墨塑造了这个不讲情面、正直无私、本领非凡的哪吒之父托塔李天王。其实,不管托塔李天王如何神通广大,他终究不可能僭越三原人心中护佑本土子孙们的城隍爷的神圣地位,因此,三原人在每逢重大节日,或是婚丧嫁娶,总要举家祭拜城隍爷。城隍庙也就跟着吃香了。

城隍庙因有李天王在,他能佑护着人们,并能够给人赐福施,自然就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久而久之,城隍庙前不仅成了当地人招财进宝的风水宝地,也成了人们悠闲游乐、强身健体的地方的。这不,有好多老人在城隍庙的台阶上坐着,看样子是刚刚晨练完毕在此休息以恢复元气,还有一些正在全身投入地打着太极拳、飞舞太极扇。

这时,准备在庙会上兜售手工艺的商贩们也在各自忙着盘点摊前货品,早早开了市,敞篷电蹦蹦也在人群中不紧不慢地招揽着生意,城隍庙会的序曲渐渐地拉响。

草根文化素来是以信仰表现的,三原人拜祭城隍爷即如此。三原城隍拜祭隆重,香火旺盛,一年一届,一直延续到今,成了当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在这场文化盛会中,城隍爷是不折不扣的主角,而城隍爷巡街则更是让原本凝固在意识里的信仰流动在游人身前脚边了,让原本覆盖在心田里的风景彰显在国人耳畔眼底了。看吧,身着祭祀服的妇人排成两行,前两位满面庄严地手举写有“肃静”、“回避”的仪仗牌缓缓徐行,后面的则手举彩旗肃然跟进,身穿红黄色绸缎服的锣鼓队爷们使出浑身力气敲击着大鼓,嗵嗵嗵嗵的鼓声响彻云天。所有这些都是在为一顶华丽的轿子捧场,轿子里坐得当然是城隍爷,轿子巍巍前行,仪仗队和锣鼓队队员不敢稍有怠慢,唯恐亵渎了城隍爷,街上行人更是诚惶诚恐,远远望见轿子就作揖打躬参拜或者吼一声秦腔回应。城隍巡游到政府大院,热闹也登峰造极,在这里,那些来自民间的艺术团体和艺人们会用最热烈的舞蹈表达对神的虔敬。一通腰鼓敲响三原人的心愿,二通腰鼓敲响三原人的信念;跳广场舞的老人们则把对神灵的敬畏之情完全融在了热烈的舞蹈节拍中。

城隍巡游完毕,秦腔要上演,好戏要出场。远远近近的游人们都集中在戏台前尽情地享受着戏台上那一嘶穿破云霄的秦腔吼,老老少少无不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

听说三原依旧留存着吹糖人的极其古老技艺,我便到庙前市场里到处寻找。在人群中穿行了好几个钟头,却始终没有看到一个,回去问讯战友,战友告诉我:“糖人最怕天热,天一热,糖人会化,这样的天气不会有吹糖艺人到市场的。”我还是不甘心,又跑出当街找当地人打听,终于有了收获:“糖人多的是!街上你看不到,你去那些把门关的很严实的小店里找,那里面有空调,也有糖人……”

小时候,母亲带我赶庙会,总会给我买个糖人吃,我对糖人充满了怀念,因此,决心找到糖人,便约战友“寻找那些把门关的很严实的小店”。正好有一处就在前面,我们推门面入,眼前便是五花八门的糖人,悟空、猪八戒、唐僧,绰约多姿、身姿曼妙的古典美女……应有尽有。摸摸口袋,有零钱,赶紧挑拣几个成交一了心愿,手捧糖人,似乎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母亲身边……

从糖人小店出来,走入一条巷子,就是陕西面塑一条街,陕西面塑艺术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那些精巧的面塑艺术品体现出了不同时代、不同思想、不同艺术风格。我问其中的一位卖面塑的妇女:“你的面人咋都是清一色的`人体呢?咋不给人家穿件衣服”妇女笑逐颜开:“我这是女娲造人,女娲捏人时就不兴穿衣服……”哈哈!我叹赏不已,敢情三原人的审美观这样本原!

摆在外面的都是面塑成品,我想看看艺人们是如何将面团制成那么美丽的艺术品的,就径直到一个面人摊前探看。制作面塑的大爷看我既不买面人,也不吱声,只一个劲呆看就和我搭话:“没见过捏面人?你不是本地人吧?第一回来俺们三原?”我赶紧回应:“嗯!第一次来三原,我们山西也有面人,好像没你们的面人精致。呵呵。”大爷呵呵一笑:“其他地方的面人咋个做法我不清楚,你们山西面人捏法和三原差不多,不要只看见别人地里的庄稼长得好,别人的老婆娶得好……”大爷一席话逗得我笑个不停,哈哈哈哈!三原人这般逗人、这般热情、这般纯朴……

不一会儿,大爷的徒弟把一块白白的大大的揉好的面团交给大爷,真奇了怪了,一团白面一到大爷手中被大爷三倒两倒没几分钟就变了个活灵活现的关老爷!大爷随手把“关老爷”递我手里:“你们山西人不是喜欢关公吗?送给你!不要钱!出去多给我说道说道就行了!”我诧异极了,守土三原人这么慷慨!这么具有广告观念!开放意识这么时代?

看来,我这人对美食天生敏感,还真没打错算盘,三原这地儿确实算得上美食大世界。不但“金钱油饼”比陕西见到的更地道更好吃,而且其他食品也真是不同凡响。

话说食不厌精,精致才能出美味;脍不厌细,细腻方可制经典。三原小吃悉心挖掘历代宫廷小吃秘方,博采各地精华,精心制作。品种繁多、风味各异、古色古香,精致到了极点。泡泡油糕源出唐代韦巨源烧尾宴,当时名为“见风消”。糕面松软润绵,薄如蝉翼、白如霜雪,见风即散,入口即化。因此,荣获了国家商业部优质食品“金鼎奖”。

金线油塔更是出身名门,令人艳羡。油塔楼楼相叠,油而不腻,酥润香甜,清爽可口,百吃不厌,须“占号”预约,方可得遂心愿。据传唐穆宗时,只有宰相段文昌家大厨擅长制作这道金线油塔,由于工艺复杂,火候难判,四十多年里数百名徒弟中只有一人得其真传。当时的三品官张衡“闻香下马”,因在马背上就食“油塔”被御史弹劾,一顶乌纱就此罢免。由此可见,三原的美食是多么迷人诱惑啊。

疙瘩面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民间大师“帽盖李”独辟蹊径,经他炮制的面条,韧如龙须,细赛麻线。盛到碗里,丝丝缕缕簇拥成团,宛如花蕾待放,酷肖玉龙绕盘,因形取名“疙瘩面”。加之臊子鲜嫩,汤汁醇香,食之生津止渴,开胃养颜。窝窝面的问世纯属偶然,清道光年间,恒盛饭馆大师傅田丰科奇想突现:鸡蛋和面切成方丁,筷头顶住面丁穿过拳心,形状便如窝头。配以磨菇、肉丝,木耳,烩煮成面,风味异常,倍受食客喜欢。如今的窝窝面选料更为考究,工艺尤其精湛。亲朋聚会,各盛一碗,热气袅袅,香味弥漫。啖之品之,齿颊留香,通体舒泰,绝胜西式大餐。其它如核桃酥,笼笼肉,珍珠饺子等,无不特色鲜明,诱人谗涎……

三原的庙会简直就是民间艺术文化交流、创新、发展的舞台,许多草根艺人们,在盛大的庙会上将自己的作品拿来交流的同时也学到了更深的文化精髓……

玩玩吃吃,看不够,吃不够。几天三原庙会逛下来,我设身处地领略了最纯朴、最本真的陕西本土文化。这里不论什么艺术什么物品,似乎都粘满了浓浓的仙气,醇醇的皇气,我也想讨个吉利,便到一位约有八十高龄的老太太面前买了一件打磨得并不完好的核桃手饰戴在手腕上,心情似乎安然多了。呵呵!也许,我也沾染了点仙气和皇气,这也许是三原人的信仰力量赋予我的吧?

三原城隍庙,我最难忘的经历,最美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