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观察与炼心散文欣赏

观察与炼心散文欣赏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8W 次

观察,这是每一个社会人所必做的功课。科学家通过观察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政治家通过观察而提出外交内政的策略;传教士通过观察找到传教布道的地方与对象;医生通过观察找到病人的病症;教师通过观察得以因材施教;农民通过观察而不误农时;工人通过观察而生产出合格的产销对路的产品。可以说,观察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对于一个爱好文学的人来说,观察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一门功课,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观察与炼心散文欣赏

文学观察的方法很多,但大都离不开眼睛的看,耳朵的听,鼻子的闻,嘴巴的尝,手的触摸和身体的感受。当然,更离不开心的体悟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的体悟与思考的功夫不到,眼睛该看的看不到,耳朵该听的也不屑去听,鼻子闻到的很快被忘掉,吃着美味而感觉不到幸福,该去抚慰的不去抚慰,必然丧失一个文学工作者的良心和社会责任感。因为文学是一个社会内心的天平,也是一个社会的良知,这是文学存在的最高价值,也是一个文学工作者的'责任与光荣。所以,文学的观察必然从心开始。心好了,人就好了,人好了,文章就必然好了,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的心,不可能一生下来就是一个文学家的心,就能观察和思考生活,它必然经历一个修炼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炼心。心炼好了,就会有一双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就能清楚地分辨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就会有一双聪敏的耳朵,也会有一个灵敏的鼻子,观察生活就会游刃有余,思考生活就得心应手,当然,笔下的生活更会妙笔生花。

那么,炼心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是不是说心炼好之后就不用再炼了呢?要回答这样两个问题,我们必须先从古人的“功夫在诗外”这一观点说起。我觉得,古人所说的功夫在诗外就指的是炼心。炼心从什么时候开始?从怎样认识自己,怎样认识生活,怎样认识世界,怎样正确的认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开始;从自觉地为人民服务开始;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开始。人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自私的,让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而有公心,就必然经历一些痛苦,就像王国维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追寻,是摸索,更是探究。不经历这样一个探究人生、生活、世界的过程,我们的心就无从炼起。这时候,我们应多读一些马列毛等领袖的著作,读一些哲学著作,让伟人的思想光辉把我们的心照亮。使自己的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接下来我们就要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来推究这些的思想,我们就会发现,这世界的东西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这个时候,你要在头脑中肯定一些你曾经否定的,又要在头脑中否定一些曾经肯定的,既要坚持一些东西,又要放弃一些东西。你接受了真理,不得不剔除一些杂念与谬误。你感情的波涛从来没有如此汹涌过,你为此茶饭不思,你为此掉了好几根头发而“衣带渐宽”形容憔悴。你也因此领悟炼心的过程也是炼情的过程,情理是不分家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忽然有一天,你再观察的时候,思想于观察的人、事、物中一下子找到了出口,找到了位置,就像将军一下子看见了他所要指挥的军队,就像水流找到了要奔泻的通道。你就知道了,你炼心的功夫已经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然而,这并不是说在你文学的道路上,你炼心的行程已经结束,以后就只有写的事情了。这显然是不行的,观察与炼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什么时候不停笔,什么时候就不能停止观察与炼心。就拿杜甫来说,从血气旺盛的青年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开始,他以“史”的手笔写下了他所处时代的变迁,及至他“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的绝笔之时,他一刻都没有停止观察与炼心,没有忘记人民群众的疾苦,没有忘记对生活的思考。所以,文学家应该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生活在时代的潮流之中,用以观察,则贴近时代,贴近人民;用以炼心,则与时代脉搏相合拍,这样,作品才更有生命力,才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为什么游击队之歌至今仍有其魅力?为什么黄河大合唱仍能激起我们胸中的激情,就是因为作者懂得为时代负责。如果说杜甫还有其思想与历史的局限,虽然一生观察炼心,仍对走下坡路的唐王朝无济于事。那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各族人民,一定能对时代有深入的体察,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并对世界有所贡献。作为文学艺术工作者,不管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不管是初学的,还是爱好者,都有责任观察和炼心,从而担当其起时代交付给我们的重任,创作出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的作品,使社会主义的祖国不断胜利地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