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清明上坟的图散文

清明上坟的图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28W 次

在这个节骨眼上,我选了这样一个标题。很早以前,我就想过写这样一篇文章,题目就是它。

清明上坟的图散文

有一天,我在地图上寻找河南的景点。除了洛阳龙门石窟,再就是开封的清明上河园。这是我想要去找寻的两个地点,是关于河南的旅行。从小我就知道了《清明上河图》,它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作。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真能称得上是国宝。

在《清明上河图》里,有各色的人,各样的景致。我唯独喜欢看众多的人,涌入桥上。石拱桥的半浑圆,又像一把还未撑开弦的弓。河上的船还有桅杆,岸上拉纤的纤夫,都在人群中移动。汴京的繁华,还是能够体会得到的。

图画中的景,我看着分外熟悉。才恍然大悟,眼前一下子亮了。在光谷广场的'方圆百米,同样的人头攒动。民族大道天桥只不过是钢结构建筑,当然不及《清明上河图》上的石拱桥。今人也不是宋人,喧嚣可能是唯一能牵强附会的共同点。

说起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就令我想起五年级。柳老师是爱讲历史和典故的,他常讲课跑题。但凡涉及到历史的课文,他都能无限引申。小学的语文课文里只有浅白的关于历史的只言片语,也没有详尽的说明。可柳老师不一样,他爱讲三国,讲水浒,还有红楼梦。其它的课,我认为都没有他的课有意思。

当然,柳老师也讲过介子推和重耳的故事,这便是寒食节的出处。我才明白,寒食节即清明节的最初的来源,后经过不断的演变。才形成了今天的传统,根植与中国人的文化土壤里。故事梗概还记得一些,不够全面。介子推是落难的国君,重耳是忠心耿耿的近臣。在落难途中,为了不至于饿死,重耳割下一块自己腿部的肉煮熟奉献给介子推。

后来复国,介子推大赏辅佐自己的功臣,唯独忘记了重耳。在这种情况下,重耳借故回归乡里,带着自己的母亲躲到了深山。介子推良心发现,派人上山寻找重耳的下落。搜寻了许久,也不见任何音讯。于是,介子推命令放火烧山,以此逼迫重耳现身。

终于,酿成了悲剧。重耳始终不肯下山,与母亲一起被活活烧死了。介子推悲恸万分,悔恨自己烧死了自己的股肱之臣。于是下令全国,每年重耳的祭日不得生火做饭,家家皆备寒食食之,以此纪念重耳。这是清明节最初的来源,故事的传说便一直流传。这是柳老师给我讲过的典故,一直成了我的故事源泉。

股肱之臣这个成语出自这个故事,常比喻事业上辅佐自己且志同道合的人。股肱,即大腿。指重耳割下自己大腿肉煮熟,献于介子推充饥。重耳以为介子推忘记当年情谊,寻找他会是杀身之祸。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完全依赖于柳老师的讲述。有一天,我写柳老师。那一段应该是很有意思的时光,至少我听得入神。

我常一个人去上坟,看着田野上的坟头,并不害怕。有时恰好到了傍晚,我还会多停留一会儿,看着周围一个人都没有。扫一眼远近的坟头,好安静。这些年,我更没机会和家族的亲友一起去上坟,大家总不能凑在一起。我也就多年没在清明这一天上坟了,上坟的日子便延期到了清明之后。

烧纸钱,这是主要的祭奠方式。敬香和磕头,让我的膝盖和额头与土地才有了接触。这是上坟的所有仪式,更接近于我心目中的传统。鲜花,始终成为不了主流,也显得不合农村人的观念。所以,我们还是乐于烧纸钱,焚香。至于在坟前磕头,已经很少有人那么做了。

清明时节,各地开始修坟立碑。也有许多的坟头没有墓碑,不再有人堆土,雨水冲刷得接平地。一边是琉璃瓦砌成的墓室,一边是低矮的土丘。不论何种形式,每一座坟里,都葬着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