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乘坐马车的回味散文

乘坐马车的回味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4W 次

“天下功夫出少林……”

乘坐马车的回味散文

上个世纪的1982年中国第一部武打片《少林寺》问世,顿时就火遍了神州四海。电影《少林寺》,演绛的是一段少林和尚和牧羊女之间凄美温婉的爱情故事,更是一段十三棍僧救唐王行侠仗义的悲壮故事。

那个时候全国各地有无数的热血青年在看过电影之后,唱着《少林少林》和《牧羊曲》,模仿着广告海报上的李连杰那黑虎掏心的造型,嘴里念叨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投奔少林寺。

而郑绪岚所演唱的这首《牧羊曲》清澈纯净、甜美动人曾经使得当年的男女老幼几乎都能哼上几句“野果香,山花俏,狗儿跳,羊儿跑。”郑绪岚用她细润甜美的嗓音让一个千娇百媚风情万种的女儿态活生生的呈现在人们面前,也让铁骨铮铮的嵩山少林寺充满了柔情一片。

据资料记载,电影上映的当年,来少林寺旅游的人数从1979年开始对外开放的9.25万猛增到了82万。而1986年的时候旅游人数有247万,达到了顶峰,这也是目前为止,少林景区旅游人数的最高点,至今尚未突破。

1986年我去河南郑州参加全国秋季百货订货会,也是在电影的蛊惑下,慕名走进了嵩山,走进了少林寺。

我与上虞真美日化厂的业务销售员一起,专程从郑州沿着郑少公路驱车100多公里,经密县到达登封县。那个时候还没有修建直通山上的公路,汽车只能开到少林寺山下的塔沟停车场。

“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

当年的少溪河边,便道狭窄,尘土飞扬;我们是在塔沟搭乘马车,沿着婉诞曲折崎岖不平的盘山公路,才登上了名闻遐迩的嵩山少林寺的。乘坐马车在嵩山少林寺曾留下过一道撩人的风景。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乘坐左摇右晃颠簸不停的马车,也是我的人生中唯一的一次乘坐马车。马车是一种用马拉的车子,能载人,也能运货。一般是用一匹或二匹马来拉的双轮单辕马车。我乘坐上山的就是这种马车,时速大约在20公里左右。

以前在儿时在家乡我只乘坐过那晃晃悠悠、慢慢吞吞的牛车。车轴上因为很长时间不上油,牛车走在道路上,离老远就能听到“吱吱格格”地响声。坐在摇晃着的牛车上非常气闷,半点激情都没有,人很容易昏昏欲睡。

我们江南水乡没有马匹,出门是以乘船为主要交通运输工具的。而三十多年前,在中原大地,也许马车就是山区、乡村的主要交通工具。

其实,马车的`历史极为久远,它几乎与人类的文明一样漫长。一直到19世纪,马车还仍然是城市交通的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火车和汽车的出现,马车时代才逐渐结束

最初的马车只是一匹马拉的双轮马车,后来又有了四轮马车和4匹马拉的马车,这种马车不但运行平稳,还极大地提升了速度和载运量。

马车在山路上快速地向前行进,一路奔跑一路音乐,那“得得”的声声马蹄踩踏是最悦耳的节奏,那“铃铛”阵阵作响的马铃是最赏心的旋律,那“忽忽”的滚滚车轮带着更是在歌唱。乘坐马车,别有一番风情,我喜欢这种优雅和诗意,

马车前行是中速运动,使得坐在车上的人们既可以彼此聊天,也可以睡觉,还可以欣赏沿路沿途的风景。乘坐马车的心情是相当轻松愉快的。

当地人调侃嬉笑着说,在马车上男男女女坐在一起,次数坐多了,时间坐长了,就会很容易发生故事。年轻人也好,中年人也好,眉来眼去,摇来晃去,嘴花花,心花花,稍不注意就能抱得美人归。

马又是最通人性的动物之一,凡事你给它点拨一下,它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比如走到三叉路口,你不用吭气抖一下缰绳,马就奔你要去的方向了。

夏天中午热了,你说到那找个晾荫休息一下吧,你想着心思,愣一会儿神,迷瞪着,过一会儿,马就会把车拉到几棵树下面,停下休息,然后马就会把赶路时憋的很长时间的尿撒了,接着再不断地打一些响鼻,既用来散发体热,同时也是告诉其他过往的马匹,这里是它的地盘,是它的领域。

马车夫多是能干的人,做事圆滑,为人热情,和马一样有些灵气。

马车夫都是聪明的人,见多识广,能说会道。坐他的车,再长的路,他都跟你有话说,天南海北地扯,天文地理地唠,家长里短地谝,海阔天空地吹。

过去的马车夫被人称作赶“大车”,不但会赶车,还会侍弄牲口,有技术,又大多闯过天下,是车夫圈子里的老大。

在这深秋之时,片片黄叶飘零散落,游罢嵩山少林寺,巳是夕阳西下,人们乘坐着马车赶着往山下回去,“当!当!当!”悠扬的钟声回荡在山谷中,身后隐隐约约还能听见僧人那千古不变的诵经念佛声音。

沿途并没有人们想象的深山古林,唯有那“得得”的马蹄在秋风中轻轻扣在这烟雾缭绕的盘旋山路上,踩踏着夕阳的余辉里,萧疏苍凉的山野与喧闹欢腾的蹄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乡野意趣和名胜古地的风韵。

人生漫漫,岁月悠悠,时间转眼已过去了好久,好久,嵩山少林寺之行是我生命中一次美好的旅行,我心醉快速奔跑的马车,我神迷马儿的嘶鸣和奋蹄。

当我细细回味乘坐马车的这段富有乐趣的往事,还是记忆犹新,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