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寒冬腊月赶年集散文

寒冬腊月赶年集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W 次

进入腊月就开始做过年的准备了,各种年货要提前买回家。像木耳、银耳、干蘑菇这些可以存放得久一点的,要早点买;还有衣服鞋袜,都得早点买,要不年底买的人太多,挤得很,还贵。

寒冬腊月赶年集散文

农村一年四季都是赶集买东西的,相隔不远的几个村子,都到集市上买东西。每到赶集的日子,村里的人相伴着一起去赶集,路远骑摩托、电动车、自行车。现在农村人也有许多人家买私家车的,天寒地冻,也有人家开着自家的小轿车或者面包车去赶集,既暖和又快捷。路近的走着去就行了,三五个相伴,一路走一路说话。庄稼人相见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家长里短,庄稼果树都能引起共鸣。说着话,集市很快就到了,挑挑拣拣买上自己想买的东西,再一起走回家。一年四季里就数腊月赶集的人多,忙碌了一年,过年总得好好准备一下,好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虽然日子好过了,过年在人们的心中不再是好吃好喝,穿新衣服。可是在农村,人们对过年还是非常重视的,特别是孩子在外边上班的人家,过年的意义更是非同一般。在外忙碌一年的孩子好不容易回家团聚,怎么也得让他们吃得满意喝得开心。

农村的集市,平常没有人,一到了赶集的日子,就熙熙攘攘得挤满了人。这条街是卖衣服的,人们就叫它衣裳市。那条街是卖鞋子的,人们就叫它鞋市。卖肉的地方就是肉市,卖水果地方是水果市,卖蔬菜的菜市,卖杂货的杂货市,还有粮食市、鱼市、牲口市、禽蛋市等等。这各种各样卖东西的市,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集市。十里八乡的人们在赶集的这天都涌到了这里,买自己要买的东西。

集市应该是很久就有的交易场所吧?延续到现在应该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它不仅没有从历史舞台上退出,反而越来越繁荣,也越来越庞大了。很小的时候去赶集,没见过这么多人,也没见过这么琳琅满目的物品。老人们也经常念叨,过去老集市的样子,在他们的记忆里也没有现在这么繁荣。

赶集,老人、孩子、男人、女人都喜欢去。穿得整整齐齐的,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呼朋唤友地结伴而行。女人们最喜欢去的是衣裳市鞋市,去那里转悠转悠,看看衣服。特别是腊月里,衣裳市挤满了人,有时候都挤不动。这样那样的衣服,高高挂在那里,让爱美的女人看花了眼。外套、裤子,还有冬裙,里边穿的打底衫、保暖衣,花样繁多,花色也很多。大人孩子的'都有,给自己买一件漂亮的外套,买一条时髦的裤子,再来一件里边穿的保暖衣。给老公也得里外都买上新的,辛苦了一年,过年不能亏了自己,更不能亏了他呀。孩子呢,也得让他们穿得漂漂亮亮地过个年,那就一个字——买。现在的衣服贵啊,一件就得几百块钱,买全一家人穿的衣服,也的一大把钱呢。嘴里说着心疼,跟卖衣服的拼着命地讨价还价,直到价格能接受了,才掏钱买下。一边掏钱一边说着:买贵了,买贵了。卖衣服的一边笑嘻嘻地收钱,一边说:我这是给你的最低价,不信,你去打听打听,别人家的衣服这个价肯定买不了。反正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买完衣服,还得买鞋子,过年买双好点的鞋吧。女人爱美,买一双高跟皮靴,穿上又时髦又好看。男人呢,买一双皮鞋,或是休闲鞋,穿着舒服就行。孩子们呢?他们上学,学校不让穿奇装异服,买一双运动鞋吧,大方简洁,跑跑跳跳得也方便。

有时候,不能买上全家人穿的衣服鞋子,那就下集再来买吧。反正离过年还有集赶,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慢慢买吧。买穿的都是女人做主,买吃的就得男人女人商量着来了。经常是男人在后边跟着,女人在前边走,走到肉市,女人跟男人商量着,咱今年过年买多少斤肉合适啊?男人往往说,我不管,你说了算。说完了又不放心地来一句,不用买太多,过了年就有卖肉的,买多了没地方放。俩人算计着,过年包饺子用几斤肉,炒菜用几斤肉,来客人又得几斤肉,算好了,就买上十几斤肉。买好了,男人拎着跟在女人身后,又去鱼市买鱼,鲜活的鲤鱼、鲢鱼、草鱼……各种鱼都在等着买家挑选呢!想买什么自己挑,挑好了,卖鱼的问用不用给杀了?不管用不用杀,买上了还是得男人拿着。跟在女人身后,又去买菜,鲜嫩的黄瓜,碧绿的辣椒,红彤彤的西红柿,紫莹莹的茄子,看着就让人喜欢,有种想买的欲望。这样那样的菜挑选着,女人买,男人拿。什么时候,男人说拿不动了,女人就不再买了。女人往往会嘴里唠叨几句,就这点东西,还拿不动了,菜还没买够呢。男人嘟囔着,这么点东西,你试试有多沉,要让你拎,你肯定拎都拎不起来,更别说拿着走了。女人也不甘示弱地反驳,赶集叫着你,就是让你来拿东西的,不让你来拿东西叫你来干什么,我要什么都能干,要你干什么。男人就不吱声了。卖菜的摊主,也会跟着说笑上几句,看看你个大老爷们,让老婆训得话都说不出来了,要我,拔脚就走,让她自己拿去。摊主的老婆就会冲他嚷一句,你说什么?摊主吐吐舌头,不再开口了。男人女人拿着菜走出菜市,女人一边走,一边算计,还有什么什么菜没买,下集再来买。男人跟在后边一边走一边说,买买买,反正年不过去,东西就买不完。也是啊,一个腊月就那么几个集,那个集不赶,都似乎过意不去。盘算着东西都买齐了,可是仔细想想,还是有没买到的。那就再去赶集,再去买,过个年嘛,怎么也的花上点钱。

买鱼、买肉、卖菜,这些入口的东西,一样不能少。现在的时代,乡下跟城里差不多,城里有的乡下都有,乡下有的城里不一定有。孩子们过年回家,给他们买点城里买不到的东西,那就得去集市上搜索了。有时候孩子也会打电话回家,说他想吃家乡的什么美味了,地瓜啊、芋头啊,还有栗面饽饽啊。那就去买吧,自己家没种,别人家种的,他们吃不了,有拿到集市上去卖的。常常去集市上找到了摊主,套几句近乎说几句,家里在外边的孩子想吃。那卖的人就半卖半送了,自己家地里种的的,没有本钱,卖几个钱算几个钱吧。乡下人就这么豪爽,这么实在。都是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钱不好使,人好使。

腊月赶集,除了吃穿,还有几样东西那也是必不可少的。腊月集,没有它们就不像腊月集的样子。那就是年画啊、对联啊,还有香、蜡烛、烟花爆竹等,这些都是腊月集上必备的东西。买这些东西的一般都是男人,女人是不太在意这些。在卖对联年画的摊位前,男人仔细地挑着对联,要词句押韵,还要字迹工整有力。他们虽然不太懂书法,可还是一本正经地评论着,这幅字写得好,那幅字写得不好。年画要喜庆的,连年有余啊,吉庆有余啊,总之寓意吉利的就行。虽然买回来,女人往往要说,家里都装修了没地方贴,男人还是要端量出一个地方,把自己买的年画贴上去。过年嘛,总得有过年的样子。有个别细心的男人还会买上几张窗花,贴在窗玻璃、门玻璃上。现在的窗花也简单,不用糨糊,上边有不粘胶,轻轻一贴,就粘在玻璃上,又方便又好看。香烛也得买啊,一年就这么一次,怎么也得点一对蜡烛,给祖宗上几柱香。女人是不喜欢这些的。她们说,香烟缭绕的把房屋都熏黑了。幸好这几年又出了电蜡烛、电香,多少有那么点意思就行了。为了少听女人的唠叨,他们就都买用电的香烛了。烟花爆竹,虽说污染坏境,可是不放烟花爆竹,就不像过年的样子。那就少买点,反正过年不能不买,也不能不放,没有那几声“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哪像是在过年啊。女人呢,买了衣服鞋子,还喜欢去小摊上上转转看看。给自己买一条漂亮的围巾,给孩子买一顶好看的帽子,买一个美丽的头饰。还有全家人的袜子、手套,过年都得换上新的。有的人家孩子大了,就给孙子孙女买点小饰物,虽然她们不一定喜欢不一定戴,可那是做奶奶、姥姥的一番心意。

腊月里赶年集,经常遇上天气不好,刮着风,有时候还下着雪,可还是挡不住人们赶年集的热情。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手套,人们依然去赶集。不能骑车,就步行,迎着风,顶着雪,背着买的年货。那情景也是很壮观的。也只有在乡下,才能看到这样浩浩荡荡赶年集的大军,也只有在乡下才能感受到春节来临的那种快乐。

腊月又来了,赶年集的日子又来了。赶年集,赶得就是一个心情,图得就是一个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