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住宅的变迁散文

住宅的变迁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7W 次

每当想起我家四代人搞住宅的经历,感慨万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档次,勾勒出了一部社会发展史。尤其是我与儿子建房时正值改革开放时期,我们舒适的住房像是对改革成果的诠释。

住宅的变迁散文

我家四代人建了四次房。建房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鸟还筑个巢呢,安居才能乐业。我爷爷是个地道的农民,那时家中人口多又穷,他成家时无钱盖新房,就在家乡太行山黄土崖边出力流汗挖了一孔土窑洞住,土炕、土地面、土锅台,就那么简陋,爷爷还很满足,说土窑洞冬暖夏凉好住人。其实当时在解放前,贫苦农民大都住土窑洞,他们在土地里挥汗,在土窑里住宿,就那么“土土”地活了一辈子。

我父亲走了一条革命的道路,1937年入党,担任了党领导下的南河底村第一任村长兼民兵队长,带领乡亲们打鬼子,荣获“太行杀敌英雄”称号。在土地改革时,以下中农家庭成份,分得了原富农的三间西房和三间南房,父亲有房住了,虽没像爷爷那样流汗,但可以说是以冒着生命危险流血换来的。

我出生在这土墙瓦房里,在这土屋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在我的记忆里土屋只是比窑洞亮一些,仍是土炕、土锅台、土地面,农村烧柴做饭,将屋里薰的黑糊糊的,土地面上洒点水又滑又泥,木窗户上糊着麻头纸,使屋里暗暗的,晚上点煤油灯,难闻的.味道,昏昏的灯光,再加之农村的粮菜都放在住人房里,坛坛罐罐粮囤菜筐,就像住在杂乱的库房里。我上学时进城看到了砖瓦房、楼房,“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这是那时人们向往的住宅幸福追求。从此我就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我什么时候也能建座自己的砖瓦房、楼房……

我参加工作后搬进了县城,暂租住一间民房成了家。那时正是改革之初,人们思想逐渐解放,不再以“穷光荣”了,纷纷盖新房,我也圆了盖房梦。当时物资缺乏,设备落后,我量力计划盖木结构砖瓦房,木料难买,我跑了多少村庄和林场,即使拿钱也需审批才能买到,就那么这里三根,那里两根,一年时间才备齐大木料,小木料我就利用星期天挖树根锯开来用,花钱、耗神、出力,真不容易。我所分的房基低,需拉运大量的土石方垒填,那时当地最先进的运输工具就是汽车了,所幸我在县汽车运输公司上班,用汽车还是有条件的,职工盖房吗,同事们也热情帮忙,利用营运之余拉土石,全县也没有装载设备,就那么一锹锹人工将土装车上,拉到房基后再一锹锹卸下来,累的浑身冒汗,再沾满尘土……就这点工程耗了近一年时间!如果有现时工程设备,只需几天时间。

就这样艰难盖房相比较也算好条件了,用不上汽车的人是多数,只好用小平车、马车运料,其难度可想而知。我建的新房达当时水平,大玻璃窗、水磨地,置了当时家用的床及电器设备,没有土锅台,不睡土炕了,比“电灯电话”还多了电视、电磁灶等许多带电的家具,家里“洋气”了。我还在新房前又建了楼基础,已准备再实现“楼上楼下”。

现在再看我的砖房,又落后了,时兴屋里装璜。我又一次赶时髦,与时俱进装璜改革房,换了钢窗,换了全套新床和家具,安装了暖气、太阳能热水器等,里外一新,比盖房时用了几倍的钱。就这样的房现在也不算太好的。儿子也将成婚时,就这房也派不上用场了,儿子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工作,将要买北京市楼安家了。儿子搞住房不再像我那样既出钱又辛苦了,只需掏钱住楼,即使钱不够也只是还房贷时间问题,他比我幸福多了!

我家的住宅从土窑洞——土房——砖瓦房——楼房,地址从山沟土崖——村庄——县城——北京,这是走向幸福生活的轨迹。“发展是硬道理”。“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歌曲唱出了新时代,唱出了人民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