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在田野散文

在田野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1W 次

在田野散文

凉秋的每天早上,我都会站在田间地头看日出,我知道秋收是农人们忙碌的一大难关。

雨后,青纱帐里的玉米棒又粗又大,颗粒饱满,团得紧紧的,找不到半点缝隙,没有一点虚尖,金灿灿的,守候在它妈妈的身上,慢慢地走向成熟的金黄。在初升阳光的照耀下,比画中的还要美。也许这就是咱这儿的黄金玉米带吧!

丰收,看景象今年无疑又是一个丰收的秋,望着这美丽的秋景,我想起了农民夏收的景像。

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海洋里,一台台联合收麦机在纵横作业,机器的轰鸣在麦田上空震荡。伟大而又朴实的农人们,表现出令人震撼的团结劳作精神,他们手持镰刀,三五成群地在麦田里奔走着,弯腰拾起丢失的麦穗放进机舱里。天热不要紧,手被镰刀割破了不要紧,脏也不要紧,累也不要紧……要紧的是大家团结一心,要紧的是把这粒粒的辛苦收回家里。

全家老幼,还有地邻们躬身撑开编织袋子,相互轮流着接收着机舱中流出的麦粒。时有来不及接应的口袋,那些来不及装袋的麦粒,就落在铺在脚下的帆布上,他们的脚还有他们的小腿全埋在了麦堆里,小麦的芒钻进了鞋子里,钻进了脖子里,刺在了脚上。

收麦的天气,是农人们最苦的,燠热的风呼呼地刮起细碎的麦芒,与尘土交集在一起,形成一股浑黄灰黑的气浪,猛烈地扑打着、裹挟着一张张兴奋而又紧张的汗脸。

五亩地的小麦,半小时就收割完毕,看着这劳作的速度,想着他们度过的艰难日月,一张张笑脸在太阳下成了花。灰尘染在了他们灰白色的发上,染在了眉毛上,钻到耳朵里的也全是一层灰黄色的尘土,满脸的汗水蓄满了脸上那道道的皱纹,与皱纹中的泥尘混合成泥水,顺着脸向下流淌着。此时,我的生出些许感慨,这诗一般的境界和着麦收的节奏,一同在田野里生根,一代一代生长着,吟唱着。

“大叔,收成挺好的呀?”

“是啊!有党的好政策,有优良品种,有科学种植科学管理,又是一个丰收年啊!”一个头戴蓝帽子、双手沾满油污的小青年,笑嘻嘻地接过话茬,他站在麦茬子上,手搭凉棚不时地向远处观望。

“有政府的粮食直拨款项和其它惠民政策,一亩地纯收入上千元吧!”

“差不离吧!亩产一千二百多斤,每斤一块多钱,除了麦种,肥料,水电费……”一位大爷拍拍双手,弯起了一个手指,算着账。

“再加上秋季玉米的收成,一亩地还能多收一千多呢!”小青年又接过了话茬子。

“大叔,这收割机是您家的吧!那得花不少钱呀!”

“姑娘,没花多少钱,百分之三十的款是省农技局给的,国家总是想着俺农民。”大叔的一句话打断了我的质问,打断了我的思绪,构成了我的甜梦,让人弄不清这是梦还是醒的场景。

是啊!从小麦泛出杏黄开始,农民的节日就要来临,和着端午节的临近,开始走亲戚的也多了起来,穿着名牌时尚的小女子们,由开始骑自行车到后来的电动车,村子里的公路都畅通了,也有一招手就上了公共汽车的。出嫁的女儿们现在也都自驾十四五万的汽车回娘家,访亲友,每逢遇到雨天就连打工族个个都是驾车上班。

“自中央下发一号文件后,中央以及省里接二连三的扶农政策都下来啦!”一个蓬头后面的中年妇女坐在麦堆上,双手捧起金黄色的麦粒笑嘻嘻地说。

“咱河北农民频道说得好,关心农民从心开始,还真是这样,党中央一心一意帮咱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扶持了一个个新产业,农民增收的道路是越走越宽呀!”

“这是我儿,咱河北农大培育出来的高材生,收割机、推土机、叉车等都会开都会修,村子西边的南水北调工地上也有他的参与。”父亲骄傲地向人们介绍着,原来这上阵的是父子兵呀!大叔说,本来儿子很优秀,并且凭着高考分数线还能报考国内一所很好的本一学校,可儿子只想生于农村,报效农村,扎根农村。

“我是农民的儿子,一定要服务于农民,这是作为一个农民后代必须担当的责任。”是啊!这是多么沉重的责任啊!望着污浊的笑脸,我默默地想着,这颗颗粒粒的辛苦,都是代代农民付出的血汗,猛然间我的心沉重起来,眼前的几个生活片段不由得映入我的眼帘。

种子公司,神奇凝重的农民们穿梭在个个店里,他们手捧麦种,一双睁大的眼睛看来看去,不能不小心谨慎。这几年好多了,国家心系农民,严把种子质量关,以前的那些假种子假农药可把他们坑苦了。不能忘记,买到假种子的那个黑脸膛大眼睛的中年妇女满脸无奈的神情。

阳春三月的麦田,绿油油的麦苗就像睡足吃饱喝足了的孩子,噌噌地向上生长着,只经几番风摇雨洗,小麦便扬花了,又经几日暴晒,先前绿色毡子一般的`田地,就彰显出杏花色了。这个时期,便是麦田的最佳管理期,若有一场不期而遇的杂病便会颗粒无收;也在此时,省、市里的小麦研究专家纷纷赶赴现场,他们扒开泥土,拨开麦苗,给农民们及时提出预防措施,释下了农民心头的重负,愁容变笑颜。

“我们的理想在希望发的田野上……”大叔的儿子,农民的优秀后代,一个心中蕴含着无限希望和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榜样,此时,我仿佛看到了麦苗正在拔节生长,喷灌头喷吐着均匀细密的水珠,浓浓的水雾笼罩着碧绿的秧苗,一片绿绿油油的地毯和着太阳冉冉升起,荡漾在田地间。

麦田里的收割机继续收着每家每户的粮田,大叔和他的儿子,一代新形势下的农民父子,积极向上的农家风貌,让我激动地想起了积极奉献的九亿中国农民,我信笔讴歌他们。他们是共和国大厦的石阶。

丰收,种子,麦田,歌声,汗颜……这一幕一幕的影子系在一起,萦绕着我的心田,我用无比深情的目光再次去读那张张饱经风霜的笑脸,那沟沟渠渠的污泥伴着一个个兴奋的目光,愉悦中的神情闪耀着与丰收无垠的麦田一样光泽的金黄,我恍惚觉得,这些麦田里与他们父子有着同样一张泥脸的,不就是一部简朴而丰厚的人生教科书吗?

这书里写满了勤劳、艰苦、忍耐、希望、满意、喜悦、奉献,而这本书在写满重视“三农”的光辉时代里,是我应该最最容易懂得的,因为在这部书里,我也是一个农民的后代,身上同样沐浴着“三农”的和风惠雨。

八月初,收获的季节马上就要到了,站在秋日里的田间地头,农家终于可以稍稍喘喘气了,因为去年没有的联合玉米收割机,今年都有了。

人们不会像以前那样过秋收了,不会起早贪黑地早早下地干活,不会早五点晚五点,两边的时间都赶着踩上露珠。不会迎着月亮拿起家中的小撅头,将玉米秸秆一个个撂倒在地,再从秸秆上把玉米掰下来,然后在一车车地将玉米运回家。没车的人家不需要再和邻地的乡亲轮换着使用车子,节省着许多的人力物力,节省着众多的劳动时间。

今年的秋收与往年大大不同,联合收割玉米机还把玉米给农家运回家。

年迈的老人们站在门口,看着满院子的玉米,对着司机师傅也会拽上几句客气文词。

“看看,现代化的秋收节省了多少人力物力,我们这些老头子老婆子们真是赶上好时代了。”老人们美滋滋的样子,让我都觉得高兴得过了头,看着他们带有霜花的泪眼,那真是激动啊!

“是啊!奶奶,这还就是丰收,把玉米量晒干了,年前变成钱,大家就能过上一个快乐幸福年啦。”

“是啊!是啊!现在的行情是一块两毛多一斤,一亩地还能卖上一千多元呢?”

是的,多少年前的秋收,条件好的人家雇上一两个木工师傅,利用家中抛下来的大树作材料,再到县城买上两个车轱辘,制作一个人力小拉车……每逢遇到雨水泥泞的路段,小拉车都得陷进去,没有条件的只要凭自己的力气扛回家了。

听老人们讲解的那股认真劲,仿佛证明着愚公移山的伟大定理似的,并感觉到了所有经历过那个蹉跎岁月的人儿都已愁过了头,可想而知的是,即使发愁也没用。只是,农民们心中一定要有个定数,不论何种方式一定要把自家的玉米收回家,谁家的也不能烂到地里,办法总是会有的。

“爷爷奶奶们,现在大家都不用愁了,李叔和他的儿子又给我们买了多台联合收割玉米机,还管给我们运回家。”司机师傅瞪着圆圆的大眼睛,深情安慰着眼里淌下泪花的老人,这滴滴泪水换来的欢笑,饱含着多少代人的艰辛,如今又迎来了多少人的幸福和欢乐啊。

其实,夏收的时候我就猜测到了,李叔一定会再买上几台联合玉米收割机的,身为农民的他,是知道农民的艰辛和艰难的。他一直要儿子去读农业大学的目的,就是要为三农服务,每逢收割的季节,儿子就会放弃学校给予的实习机会,回到家来做他的副手,有个依靠和帮手,做起事来就方便。李叔这些大道理中,似乎还夹杂着一丝让我不能理解的东西。农村像李叔儿子这样优秀的人才,而且高考成绩又让学子们羡慕至极,乡亲们一定认为这孩子一定走出去,离开农村。我也很仰慕他的才华,一个大学才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现在,李叔已经是农民的主心骨了,打理着千家万户的夏收夏种和秋收秋种,打理着自己家的里里外外。李叔啊,当你老静下来的时候,有没有为儿子的前程后悔过呀!

李叔的儿子说过一句话:“我是农民的后代,从没忘记过自己是一个农民,也从没想过脱离农村,我想用我学到的知识,让家乡变成与城市与新时代一体的农村家园,让家乡的人们过上幸福生活。我相信,是金子不管在哪儿都会发光的。”

是啊!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一位农民父亲的双手,整天与泥土和庄稼打交道,粗糙的手指跟泥土一样,手背上的青筋如地里的蚯蚓,手心里的老茧若树皮,但儿子却微笑着说:“父亲的手虽然粗糙,但手掌是热的,有着夏天麦子一般的金灿灿,如秋天庄稼地里的汁液传送到我的血液里,让我永远不能忘记我是农村的根脉。”

八月的华北平原,该是多么富有感情、色彩和诗意啊!

丰收的秋天,也给附近的果农同样带来了一片绚烂。黄元帅橙黄璨然;大鸭梨熟透了逍遥着,在缀弯的枝头闪烁着青光;葡萄晶莹透明,绿的、紫的,还有咕咕噜噜地垂钓下来的,叶子已经深红。果农们也纷纷摘下大框的果实,无私地奉献给正赶着收获的人们吃。

还有很多人,没有想到去关心一下村子里的人们。此时的忙碌,是否能让你听到那些村庄里的人们直率而坦白的声音呢?当那些老人们用一种炽热的生命,在一代又一代人内心跃动时,也许你一定不会忘记现在的他们,他们也会扭出年轻人流行的舞姿。

伴着秋忙,收割机正在忙碌,“兵兵乓乓”地掰着玉米棒子,田野间,上了年纪的老头们拿着塑料袋子,拾起丢下的玉米,望着这仓仓粗粗壮壮的玉米,明快欢悦的朗诵声从大叔儿子的口中颂涌出:

天高云淡,好一派北国的秋天

田野上,铺满着黄金灿灿

一行南飞的大雁在空中飞翔得纯净高远

农家小院优美甜闲

我来了,我还年轻

请都别和我争

我来了,我初出门

也许做人还来不及标准

我来了,也许还辨不清哪是大叔大婶

免不了有种粗犷的浑

请大家理解河北农大的一片热心

我来了,我也是建设新农村的人

假如有一天,当我登上最高山峰向下俯视时,“农民”这个淳朴的词语就是我最大的骄傲,因为今天的农民就是最先进的生命力,他们代表着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指引着最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站在在田间,叶子当笔,秸秆当锄,愿我的精神家园种满稚嫩的庄稼,也许在每个近临丰收的季节,心中总是装满一个丰收的秋天,当受挫之时再次走进田间地头,在心灰意冷时与庄稼对话,与秧苗唱歌,看看若大的苞米它笑我也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