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梦里婺源的散文

梦里婺源的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4W 次

很久以前,就被“最美乡村”吸引,4月初有两天时间,突然决定:我要去婺源!

梦里婺源的散文

为了赶旅行社的早班车5点就起床,7点出发了,一路上,随着车子的前行,移步换景让我应接不暇。从上海到婺源有6个小时的路途,窗外是美景,手中是闲书,身旁是女儿,竟也不觉得辛苦。我既盼望到达最美的乡村,去迎接拥抱梦中婺源的狂喜,也安然于路途颠簸中静候的每一分钟。正如人生,际遇的不适、等待的寂寞何尝不是生命的真实呢,旅行的快乐,既在前方的憧憬,也在享受眼前的每一点精致,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感受。

油菜花于南方的普遍,大约类似于北方的红高粱了,但是可以把高速公路两旁装饰得诗情画意,算是别具匠心了。

一路上,远处错落有致的春山,是造化的大手笔,浓淡适宜地娴静着;张扬明艳的金黄油菜花田是人工的安排,没有一丝的矫揉造作,依山就势地生动着;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稀稀疏疏地散落在这娴静与生动里,淡雅之中有着无穷的韵致。有哪位画师能有这样的神力,取桃红柳绿之色彩,取远山近谷之和谐,以大地为纸,令青帝着墨,展奇绝于尺寸之间。

婺源的第一站——李坑。坑,就是环山带水的洼地,李姓最先在此聚居繁衍了,便叫李坑。导游只给了一个小时,我们只参观到“申明亭”就返回了。

“中书桥”是婺源现存最古的桥之一,建于北宋,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桥中孔砖拱,砖拱上铺青石板,桥上有遮阳挡雨的廊。桥上小坐,细读青苔在砖缝写下的历史,倾听流水去留无意的闲语,在这样的一位老人面前,你会觉得,只存恭敬,不敢造次。

枕河人家基石上的青苔与蔓草不知看过了多少季清风明月,古今事,怕早已付默默中了,粉墙上“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几个大字也于沧桑之中隐约斑驳了。

婺源历史上隶属安徽,民国时期划归江西,而它的建筑依然保持自己粉墙黛瓦飞檐马头墙徽派血统,婺源的坚守恰恰成全了婺源的个性。

江南民居的内部格局大同小异,只是“大夫第”的木雕更为细腻,渔樵耕读的生活,忠孝节义的追求,都在精细的雕刻里默默地给后人信仰和审美的给养与熏陶。主人的品味后面,是古人内心对精美的极致追求,这个是任现代怎样发达的科技也无法达到的。

“申明亭”建于明初,是宣讲法令调节纠纷的地方。

重宇飞檐精雕细刻的申明亭像一位标致美人,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并未消减昔日风采,婷婷于小桥流水之旁,看似特立独行,实则自在随俗又不落俗调。如果你细看就会发现,那个“明”左面既像“目”又像“耳”,这个字错得大有深意,古人深知多看多听,才能世事洞明,心底澄明。其实,于法理也许需要耳聪目明,而于人情,只要心存对良知善念的恪守、对日月天地的敬畏,难得糊涂也许不失为一种智明。

婺源的卫生间有个很文化的名字——舒园。茅房、厕所、盥洗室、卫生间,这些名字都不如舒园这么关注人的身心感受。可是,人潮拥挤,找到一个舒园还真不容易,导游指点道,给店老板一两块钱,就可以用他们的私家卫生间。于是随便进了一家店,在“收银台”上,竟然发现了一个好大的木制算盘,我们祖先的计算器让人倍感亲切。

过了申明亭从小路返回,没有如织的游人,只有寻常巷陌,百姓人家。小巷的石凳已经长出绿苔,大概都去前街向钱看了,没有时间在这里闲坐。

大夫第自有大夫第的奢华,农家院自有农家院的`素朴,不同的人生,是否有相同的人情冷暖爱恨悲欢呢。穿过小巷,走到山下小路,终于看到绚烂于房前屋后的油菜花!怎一个“美”字了得!

女儿猎奇一般寻找着自己的观景角度,一个破损的墙洞吸引了她,放眼过去大概会别有洞天吧。而我,却在含蓄的黑黑白白与张扬的黄黄绿绿之间,惊叹天人合一之智,品味低调奢华之美。也许,所谓低调者就是普遍,所谓奢华者也无非自然,如同空谷之幽兰,花开有本心不求美人折,我却自作多情地以为,它只为懂得而明艳只为懂得而雅致。于是不断的按下快门,收藏这惊世骇俗的美景。

春雨蒙蒙,远山依稀是婺源风光的大背景,白墙黛瓦掩在黄花绿树间,阵阵薄雾飘来,恍若天上人间。不得不赞叹黑白的智慧,最是本色淳朴,又最是随和自在,不管与明黄翠绿搭配还是与淡紫粉红映衬,都会成就温文尔雅又生动灵秀的美景,沉稳而不板滞,鲜艳而不轻佻。

婺源,是我镜头里的样子,又不全是我镜头里的样子,婺源只是我眼中的婺源心中的婺源罢了。如果你到了婺源,看到的也许不是这个样子,因为你自可以有你的审美有你的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