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散文 > 消遣之外的弦外之音散文

消遣之外的弦外之音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5W 次

“夹谷山人”的指间散文《读书之乐》,讲的是读书之乐,不在于“学而优则仕”,在乎纯属的“消遣”。而消遣的最佳方式,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半倚在床头,静静地捧着一本书”,并“感受到对方血管里有一种物质滋滋作响”。“夹谷山人”先生将一个喜欢读书的知识分子刻画的惟妙惟肖。一下子,仿佛那个嗜书如命的儒者形象就立在眼前,倚在床头,正轻摆着头颅,津津有味地念着经文呢。真可谓极其传神!

消遣之外的弦外之音散文

文章的开头,抛砖引玉,说“尽量搞明白我所读的'书里说了些什么”,并与陶公比较。其实,不管是文章的本身,还是读者。第一要义,就是文章要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而读者也得读出说了什么。这是读书的开端,也是读书的基础。否则,你就不要继续下去了。

人固然有许多的爱好,而读书的人,莫过于将书读懂。从而达到“夹谷山人”的纸堆里寻找的乐趣,即“消遣”之说。

但是,我个人认为,在消遣之余,还得读出作品的意境。从而,真正达到消化的借鉴意义。否则就只达其表,而未及其质了。消遣固然是好,好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好在享受生活的原汁原味。但百尺竿头,更上一层不是更妙吗?

消遣的尽头,就是读书的弦外之音。我们先来看一首李煜的词《又》: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浅显易懂,接近于白话。无非写的是一种无法排遣的离愁,其间还夹杂着深深的寂寞与万般的无奈。从文字的表象,就不难看出“别是一般滋味”不就是悲秋的离愁吗?但宋人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在此词调名下题注:“此词最凄婉,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题注呢?

首先,我们还得简单地了解一下李煜的身世。李煜,李璟第六子,公元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公元975年,宋兵破金陵,国亡,李煜肉袒降宋,受封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过了三年如同囚犯的屈辱生活,太平兴国三年卒,相传为宋太宗赵光义赐药毒死。

由此,我们就不难看出“别是一般滋味”不是一般的离愁,也不是一般的离别相思,确可品出“亡国之音”的况味。——实是亡国之怨不便明言,而托之于闺怨、离愁。也就我所提及的这首词的“弦外之音”!

再将词的意境扩展,许多的诗词、散文也都是借助于伤春,悲秋来达到这种不便明言的“弦外之音”。

读书,不妨在读懂之余,将其读透呢。弦外之音式的“寓学于乐”,不是更具人生乐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