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七年级作文 > 初一描写家乡的作文

初一描写家乡的作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7W 次

导语:耳畔萦绕着清风带来的这动人心弦的乐声,让人不由得想起了家乡……关于初一描写家乡的作文整理如下,希望给你带来关于家乡的美好的回忆!

初一描写家乡的作文

  篇一: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冬天的山是裹着一层白纱的,似一个风华正茂的妇人;秋天的山是披着一件风衣的,似一个时尚小姐;夏天的山是穿着一身绿裙的,似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春天的山是罩着一层青色披肩的,似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女,俏皮可爱。家乡的山就是这样的。

春天,树木刚刚苏醒,嫩绿的小草探出头来,野花也羞羞答答的开了,灰黑的山坡焕发出勃勃生机,透出可爱的嫩绿色,浅、深不同的草绿色像无数条围巾绕着家乡的山,那无数条绿波在阳光的照耀下也泛着灿灿的光,似水波一样翻动起来。这时候,家乡的山是可爱的、富有生命力的!

夏天,草木茂盛,密密麻麻的小草遍布在大地上,家乡的山被深绿包裹着,各色的花儿也争奇斗艳的开着,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路旁的野菊却清丽可人,为浓绿又赋予了一片色彩,这时的山花花绿绿的,可别花了你的眼!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眼中到处是秋天的愁、思,却不知描写那“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欢快场面,秋天的确使人悲感,因为那枯落的黄色,也因那被风吹红了的枫叶。秋天时,家乡的山是黄澄澄的,漫山遍野的落叶层层叠叠的覆盖着,果树漫枝的果子似一颗颗珍珠点缀着没有生机的秋山,那也不失为一道风景。

冬天,枯叶都掉光了,黑色的枝杈孤零零的立着,如果是下雪天,那就不一样了。白雪覆盖的山夺人眼球,那么美丽!

家乡的山四季都是生机勃勃的,我爱家乡的山!

  篇二:

梦见家乡山水呀,啊呜依,啊呜依,睡着也会笑醒来......耳畔萦绕着这动人心弦的歌曲,我不由得想起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没有灯红酒绿,远离城市喧嚣,生活自然淳朴的小山村。她始终悠闲自得地依偎在群山的怀抱之中,用沁人心脾的山水养育着这里祖祖辈辈淳朴善良的人们。村子后面伫立着一座很独特的小山,半山腰处有个清澈的小潭,往上看去,不过一人高的地方,一股冰凉的水一年四季从拳头般大小的洞里缓缓的流进小潭,那深不可测的小洞里一定是水源吧,小潭周围都是奇形怪状的石头,夹缝之间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灌木丛。小山旁边有一大块平坦的草地,春天一到,草地上便洒满各种颜色的小花。大人小孩都爱到这块草地上躺躺,喜欢赤脚踩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清新的空气能消除疲劳,辽阔的天空总能带来愉悦的心情。

春风唤醒大地,和煦的春天正是农忙的季节。春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放眼望去,农民伯伯们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崎岖不平的土地上忙着播种。累了、倦了,便捶捶腰,然后又继续埋头苦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然成为他们的习性。

夏,是我最爱的季节,天气虽算不上炎热,但也能让人汗流浃背。所以每到夏季,小山这个凉爽的地方便是我们的乐园,白天我们总是跑到这小山坡上尽情的吮吸着这冰凉的潭水,吹着徐徐的凉风,在水边嬉戏,在草地上玩耍。静谧的晚上,夜色如墨,蚕的知了声,青蛙的呱呱声,打破了这夜的沉寂。成片的萤火虫提着盏盏灯笼,布满整个小山丘,莹绿色的光芒为这黝黑的夜增添了一抹耀眼的色彩。小伙伴们拿着扫帚往空中一拂,这些可爱的小东西便附在扫帚上面,然后把它们装在布袋或玻璃瓶子里。喜欢把它拿在手里面把玩,也是我们夜行的指路明灯。

秋收的季节农民伯伯们又忙着收获这一年的喜悦,金灿灿的稻子、沉甸甸的玉米、红彤彤的高粱,瓜果豆荚便是他们生计的依托。深秋的时候整个山上的树换了一身金装,村子显得更加的静谧。

终于,冬天来了,这里的冬天并不算冷,也很少见到雪,下雪的时候,积雪也不够厚,不能像北方哪样堆雪人,打雪仗。雪后积雪最多的就是那片草地了,每到下雪天,孩子们总期盼着来场磅礴的大雪,并提前用纸板或者泡沫做成各式各样小动物的模型,只要一下雪,小伙伴们便拿着这些模型放到草地上,第二天这些模型就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冰雪小动物,然后我们偷大人用的口红、眉笔这些来给它们化妆,简直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动物游乐园,这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异常耀眼,徐徐生辉。

年复一年,现如今的家乡,渐渐的走上小康,但原来淳朴的风貌从未改变,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依旧勤劳朴实,最大的改变也许就是渐渐变富裕的生活。

  篇三:

我的家在宁海西店。我爱家乡浩瀚的大海。它宽广辽阔,浩浩荡荡,神秘莫测。它有时波涛汹涌,像只猛虎;有时风平浪静,像位温柔的母亲;有时微波粼粼,金光闪烁,如仙境一般。

我更爱家乡的石孔山。石孔山是生在海上的两座小山。

涨潮时,它被海水包围着,只露出一半的身体,就像镶嵌在海面上的两颗绿宝石,格外引人注目。那是大海妈妈的眼睛吧!

退潮时,可以看见山的全身,就像一双靴子,那是很久以前哪个捉虾的渔民不小心丢在海里的吧!沿着一条松软的沙滩,可以来到山脚下。山脚下有许多千姿百态的礁石横躺着。礁石上长着绿绿的海苔,礁石缝里还有许多美味的海螺,如果你想吃可以亲手来采哦!仰望石孔山,你会觉得有点怪,因为别的山全身都长满花草树木,可石孔山却只有山顶才有,其它地方全是岩石。那是因为石孔山常被海水浸泡的缘故。山顶郁郁葱葱的草木,好像给石孔山戴上了一顶绿色的帽子。这些树中有一棵迎客松最吸引人,它从山顶斜挂下来,就像石孔山张开双臂在迎接客人的到来。

家乡的大海不仅有美丽的石孔山,还有丰富的海鲜,有牡蛎、虾、蟹、鱼

瞧,家乡的大海多美呀!它使我流连往返。

  篇四:

刚下火车就大吃一惊。导游介绍西安的第一句话竟是:“没有到过西安就不算到过中国!”不禁哑然,我竟做了十八年的不是中国人的中国人。再看周围,稍感安慰,同一团中有数位五十多岁的团友,他们竟做了半个多世纪的“假”中国人。话虽有些不妥,但西安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尽在其中。

西安人很喜欢叫这座城市为“古都”,抑或直接呼其古名——长安。更有甚者要求国家更改城市名称,叫“长安”或“西京”。我想,这就是西安特有的文化内涵,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沉淀。尽管有高楼大厦、有高速公路、有商业中心,但西安保留着全国最完整的古城墙,为了保护地下文物,他们甚至放弃建设地铁。这种对文化传承的坚持在过于重视经济建设的今天尤为宝贵。

西安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古老,继而,我发现了她的坚持。

第一站是西岳华山,初中时就读过“山河表里潼关路”的诗句,华山之险,历来称颂。在周围黄土高原的大背景下,华山的岩石变得十分突出。黄土的中心竟是一座石垒的高山,怎能不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凭借索道,我们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北峰。但相比于其余的东、南、西、中四峰,北峰不过是半山腰上的一个平台。也许是古人知道华山难爬,所以称此为北峰,聊感安慰而已。抬头望去,海拔2187米的南峰高高在上,刚刚还埋怨这来回110元的索道费太贵,现在才发觉值得,否则爬死也到不了山顶。

没有爬到顶端,我便打起了退堂鼓。第一站就遇到了本次旅游的第一大遗憾——没有征服华山。但是,看过了“自古华山一条路”的险峻,相信不虚此行。

如果要评一个“最名不符实奖”,我想西安将有两样东西入选。一是羊肉泡馍。来西安前总认为它是陕西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象征,一见之后,不过是将羊肉汤浇在碎面饼之上,遂大失所望。另一个便是钟楼。初到西安,问当地人何处最好玩时,十有八九都推荐了钟楼、鼓楼。它的地位就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世界之于上海。记得当时有人到上海来玩,总会被问“大世界去白相过吗?”去过,那很好。没去过,哎呀,你怎么大世界也不去?可惜啊。于是,我对钟楼、鼓楼也充满期待。

钟楼位于西安市的正中心,周围车水马龙,因此钟楼就好象车流中的一座孤岛,需要由地道才能抵达。沿着地道走了一大圈,方找到钟楼的入口。拾级而上,才发现那不过是一个二十多米高的平台。所谓“一览”西安市区根本不可能,更不用说“鸟瞰”了。匆匆游览一圈便走了下来,心中还暗自庆幸——还好没有买钟楼、鼓楼的套票。第二天,从买套票的团友之抱怨声中,我更觉庆幸,似乎还有些幸灾乐祸了。

到中国就一定要来西安。

来西安又怎能不去看兵马俑?

今年年初,上海博物馆展出了数座由陕西空运来的兵马俑。那时也没觉得如何,不过是几个泥人罢了。然而,当真正站在兵马俑博物馆的一号坑前时,成百上千的“泥人”所构筑起的气势丝毫不逊于千军万马。我想,很少有人能不心潮澎湃。周围有不少外国游客,大多数人对中华文化少有涉猎,但他们同样在那里啧啧称奇。他们所感到的,不是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不是秦朝工匠的精湛技艺,而是那股不可抗拒的气势。人们说音乐是无国界的,它的旋律能感动世上几乎所有的人,兵马俑有何尝不是如此?

在兵马俑博物馆内参观了一圈,已觉双脚无力,心想秦始皇也够猛的,光陪葬的军队就怎么多。然而,当看到几十平方米的秦陵复原模型角上一小块标着“兵马俑遗迹”的模型时,我真有些惊呆了。我已经找不出词语来形容秦始皇以及这座偌大的陵墓,剩下的只有可惜与愤怒——为这座陵园的荡然无存而可惜,为项羽当年的暴行而愤怒。

如今仅存的只有秦始皇的墓地,一座兀然孤立的土丘。据说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而没有进行发掘。因此我们只看到了根据《史记》记载复原的墓内情形。豪华、奢侈等词已不能描绘其中的装饰,我也只能再次发出一阵阵惊叹。看过模型,却已再无气力爬上那座土丘(昨日华山之行已消耗了太多的体力)。于是有了此次西安之行的第二大遗憾——没有将秦始皇踩在脚下。

旅游途中,听到了一副有趣的对联。上联:翻身要靠共产党。下联:发财不忘秦始皇。横批:感谢老杨。“老杨”即是1974年发现兵马俑的四位姓杨的当地农民。巨大的陵园因项羽而付之一炬,堆砌如山的珍宝只有一小部分仍伴秦始皇长眠地下,另一大部分却似乎鬼使神差地到了当地人民手中。因为旅游业,秦陵、兵马俑所在的临潼区已成为西安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这,是可笑,抑或是可悲?

曾有一种说法:看近几年的中国要去广东,看近几十年的中国要去上海,看近几百年的中国要去北京,看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则要去西安。似乎一个“古”字足以成为西安的定语。

但是,我为西安鸣冤,因为西安有华清池。且不说当年蒋介石“督战”时住的五间厅,单是骊山山腰上的一座小亭就足以见证中国的五十多年历史。自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它的名字历经“总统蒙难亭”、“捉蒋亭”、“兵谏亭”的变化,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历史。如最后的“兵谏亭”是近几年为缓和海峡两岸矛盾所改的。历史总是由小处折射,由此可见一斑。

  篇五:

我爱我的故乡,那儿是个秀美的村庄。

故乡似一幅美丽的田园山水画。一株株小草,生机勃勃、郁郁葱茏;一朵朵小花,鲜亮大方、婀娜多姿;一棵棵垂柳,依依多情、亭亭玉立;小溪叮咚,溪水潺潺;还有一只只大公鸡,昂着脑袋神气地走来走去。

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夏天的清晨,勤劳的人们便早早地起了床,下田锄地;正午,时常瞧见一位位健壮的青年赤裸着身子,播种、锄土、浇水、施肥,大家都投入了劳动之中。

黄昏时的故乡像少女脸上泛起的红晕。广阔无边的草原上,绿草、鲜花织成灿烂的美景,白色的大花化作天上朵朵白云。在悠扬的牧歌中,一切显得如此悠闲。微风拂过,掀起夕阳的光晕,洒在草坪上,染红了一片。

家乡的人们总是热情好客。住在村庄中,即使孤身一人,也不会感到孤独寂寞。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街坊四邻都会互相串门、唠嗑;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送上自己的祝福与心意。人与人之间,亲切温暖,人人之间都是“零距离”。

家乡有一片美丽的树林,里面每种满了云杉。一排排,一列列,井然有序,犹如在进行一场“选美大赛”。每棵树都披着绿衣,放眼望去,仿佛连成了一块大幕布,与无边的大地和无限的天空相接,变成了一片宁静而安详的绿色世界。

村庄里,家家户户都会有个小院子。父母忙去了,老人家子坐在木板椅上,摇动着手中的蒲扇,闭目养神或遥望着天边,想着心事。小孩呢?哪懂这些。女孩儿,多半栽几朵花,或荡会儿秋千,沐浴着温暖的春光;男孩儿可淘气了,菜地里拔一把青菜,草坪上踩一踩小花,满处跑,一家老小其乐融融。

接近黎明,一声声婉转的鸡鸣划破天际,似哀嚎,又似哭诉,婉转刺耳,声声编进了甜蜜的梦中。而此时,又有一批人早早地起了床,在这美丽的地方,又一次投入了新一天的劳动中。

  篇六:

我的家乡座落在松花江北岸,小兴安岭南麓,虽然我的家乡是个小山村,但是,它在我的心中依然是最美丽的,它永远是我的最爱。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的家乡有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勤劳善良的人民。

春天,那粉红色的达子香开满山头,走在花丛中,你仿佛置身于仙境神话。夏天,无论你走到哪里,那不知道名字的小花都会于你相伴,秋天,家乡的山是多姿多彩的,那红色是柞树的杰作,那黄色是杨树的手笔,红黄之间,夹杂着那不愿离去的一抹深绿。

家乡美丽景色让人流连忘返,家乡的物产更是丰厚无比。

四月,冰雪消融,雪白的梨花挂满枝头,那是一个个果实孕育的开始,用不了多久,甜香的滋味就会飘散到人们的心头,六、七月份是采摘木耳的最好时机,八月过后,山里的人们就开始收获了:人们把松塔打下来,然后去皮脱粒,一粒粒松子就出现在你的面前;五味子是我们这里的土特产,人们把它采摘下来后晒干,据说它还是重要的中药材呢!

我是山里的孩子,对大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清晨,千山初醒,连绵的山峰间,白色的云雾轻轻飘荡在山腰,仿佛仙女翩翩起舞;傍晚夕阳映照山峦,霞光倾斜而下,转瞬间,霞光消退,太阳落山了,我们也乖乖的回家吃饭了。

在暮色中,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归来了,他们说着笑着走进各自的家门,此时,家乡变得宁静了,只有远处的那条小河还在哗哗的流动着,白天在河里游动的鱼虾,大概也藏入水底甜甜的睡着了吧……

不知不觉中,冬天已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打雪仗、塑雪人,不仅仅是孩子门的专利,大人们也会加入这个行列,远处伐木工人“顺山倒”的号子时时传来……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它春的嫩绿,夏的清凉,秋的多彩,冬的宁静,我更爱这里的人们,他们善良,勤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