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六年级作文 >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精选15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精选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7W 次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欢迎阅读与收藏。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精选15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1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我要介绍的习俗是家乡新年时的过庙会。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时候家乡都在干什么呢?我们家乡新年的时候会过庙会。

过庙,乡称“赶庙”,“赶会”。在新年的时候,家家都会穿着新衣到庙会上去看一看。小孩子们去了,像撒了欢一样,庙会上有各种稀奇的玩意儿,孩子们走到这,停一停,走到那儿,睁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们眼里都变得稀奇古怪。大人们则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非常热闹。

河北庙会的习惯由来已久,甚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庙会,旧时的庙会很复杂,有的还带着较浓的宗法观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现在,人们将庙会当成了一种“旅游”和自我娱乐场所。像高跷、狮子、龙灯、旱船、跑驴、竹马、杂技、武术等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形成,多在庙会期间表演。同时,各地的“过庙”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安国药王庙会,张北骡马大会,涉县娲皇宫奶奶庙会等。

过庙既进行了物资交流,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2

在我的家乡莆田,春节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就是要过两次年,一次是在大年三十,另外一次是在大年初四,并且初四比大年三十举办的更隆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据说,在明代中后期,福建常受倭寇侵犯。明嘉靖四十一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莆田城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两个月之久,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五,倭寇才退去,出去逃亡的百姓才返回家中,开始掩埋遇害亲友尸体。当时年节已过,大家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决定在二月初四补过除夕。过年要贴大红春联,可是原先探亡时家家户户都贴白联,那怎么办呢?于是人们在哀悼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选择一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是在刚贴的白联上覆盖上大红春联,将白联露出一截,表示心有余哀。这也是莆田特有的白头春联的由来!

后来,为了纪念莆田这段悲惨的历史,莆田老百姓除了和以往一样在农历十二月三十夜过除夕,还约定把农历二月初四补"做岁"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并将称为"做大岁",一直延续至今。

这就是我们家乡过春节的风俗,是不是很特别。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幸福在当下,更要努力在当下!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3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风俗也有所不同。

什么吃饺子,放鞭炮,吃小菜,煮粥啦,等等。都为过年时各地风俗习惯。

河南镇平,是一个稍微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地方,但这却完好的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这个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城市,第一次,便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这个古老的村庄内,飘出了过年的味道。

在茫茫无边的田地中,矗立着一个墓碑,那就是整个田地的起源——我们的祖先。在田地中,他就如此安详地望着自己的田地,慢慢成长。太阳落下,但鞭炮声却仍旧如此,夜中的村子点上了一把火,顺着小道,我们来到了祖先墓碑之前,草儿们雨后那独有的清香扑面而来。我们一行人无论男女老少,统统站在了坟墓之前。在这安静的田地上放起了鞭炮,这是为了告诉祖先们,我们过年啦!一把格外明亮的火,烧在了墓前的一堆堆纸钱之上。

透过火光,我看见了每一个人脸上写满了郑重。那火在我的眼中,悄悄地灭了,爆竹也放完了,田地上又恢复了安静。我们在明亮红火的鞭炮和孩子们的笑声中享受着幸福与快乐。

村庄,在渐渐退去的鞭炮声和笑声中渐渐沉睡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4

火花在黑夜中绽放,整个寂静的夜空为此刻成为了背景,大人们点燃烟花,邻居们也开始互相问候,现场变成了大型烟花交流现场。

一天中的夜间是最安静的,可在除夕夜,谁不希望热闹点呢?就算是夜里。于是烟花、鞭炮,搞得整条巷子响亮亮的。一群人跟着声音走出来,也拿出自家的烟花,开始响起来,两人、四个人、五个人……渐渐的,大家习惯了除夕夜的热闹,总是先把饺子包好,在春节联欢开始前,先出来热闹一下。

“妈妈,妈妈,什么时候出去啊?”我拿着小烟花着急道:“乖,一会就出去。”我一听,又是这句话,急得我跺着脚,坐在了旁边的凳子上。这种情况,是个孩子都会着急的,毕竟这次可跟以往不一样,过年了,聚得齐,可以看见平常见不到的人,或认识没见过的伙伴,可现在也只能等着。

过了会儿,一道响亮的声音传入耳中“走!”我如同脚下生风,一溜烟跑了出去。开门出去,只见男女老少全都围在一起,似多年没见的老友叙旧,即使不认识,此刻也如同亲人般似的。看,有刚会走路的小朋友在路上磕磕绊绊地走着;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儿们,在一起吐槽这一年的欢畅;还有年纪大的爷爷奶奶们,其中有连耳朵都听不见的呢……

各色各样的人聚在一起,谈论着小区的八卦,炫耀着自家的儿女,玩着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游戏,一群人笑着,美着,眼睛都眯成缝了,连满天的烟花和璀璨的星空都只是陪衬。家乡的风俗是用一个理由把我们聚在一起,心连在一起,我又怎能不热爱它呢?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5

我的家乡在陕西,那里风景优美,有许多名声古迹,而且盛产酥梨。被称为“酥梨之乡”。

走进乡里,你仿佛来到了水果世界。一块块田里种满了果树和小麦,有桃树、梨树、苹果树、杏树、桑树等等。在田埂上、道路边、小院中,随处即可见。

有些人家还在院子里种一些蔬果,有青菜、辣椒、番茄、苦瓜、草莓、树莓……。它们依着时令顺序成熟,还有些人家在院后种三四分地的麦子。六月过后,后院简直就是一片金色的海洋。

若是后院有一面老墙,常常会瞧见红蚂蚁和黑蚂蚁打架,我们便拿起树枝将他们分开,或是在夜晚发现在欣赏月光的蝎子。

夏日的傍晚若是你在外散步,准会瞧见老陕人家吃完饭的情景,他们座椅饭菜搬到院子里,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油泼辣子香气四溢,劲道酸爽的油泼面,还有肥瘦相间的肉夹馍……傍晚的微风轻轻拂过,饭香、菜香飘过了村村落落。香味勾出了我肚子里的馋虫。

晚饭过后一家人坐在葡萄架下,沏一壶茶,摘下几个自家树上的瓜果,品几口茶,吃几个水果,便开始娱乐活动,我们分成两队,分别去抓蝎子和金蜣。蝎子的两个大鳌一张一张的,全身成攻击形态,像时刻都要发起攻击。金蜣像一只迷你怪兽,十分可爱。

老陕人家,不论什么季节,什么时候都有一片独特迷人的景色!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6

饺子,为春节必不可少的美食。关于它,你又了解多少呢?过年包饺子的习俗你知道吗?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南阳邓州人张仲景首先发明作为药物。它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娇耳”“粉交”之称。东汉时期的饺子是用面皮包上一些驱寒的药材(羊肉、胡椒),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其寓意为更岁饺子,团圆福禄。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有、糖的人来年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有些地区的人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

如果说皮馅决定味道,那么特别的包法会画龙点睛。用左手拖住一片薄而不破的面皮,在手掌中显得小巧玲珑,插起肉馅包在中央,将俩边合二为一,手心空洞用拇指一捏,一只饺子便由此产生。国人常将硬币赛进饺子,谁吃出更有好用。

中国人善做、善吃,过年吃饺子就是我们伟大的杰作。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7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虽普天同庆,可各地的风俗不同。我是泰州人,咱们的春节可有趣了!

春节前最重要的是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家里的三大姑、八大姨,所有的亲朋好友都会聚在一起。除非有重要的事,即使身在异乡,也会赶回来,好聚一场。酒桌上大家互相祝福,人人脸上绽开了打心眼里的笑容。

泰州人的新年离不开鞭炮,在天刚朦朦胧胧透出一点光亮时,鞭炮声就已经响彻天空。它成了人们大年初一起床的闹钟。看向窗外,家家户户的灯都陆陆续续亮起来,穿新衣,戴新帽,双手拱起敬菩萨。之后便是全家总动员,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白花花的糯米粉,绿油油的馅料,包在一起,下锅。当听到“咕噜咕噜”的声音时,早晨的第一道美味—汤圆就出锅了。愿新的一年里阖家团圆,幸福美满。

太阳升起,第一缕阳光洒落在大地时,人们更加忙碌起来。人们在家里纷纷热情迎接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小孩子们总是不约而同地排成一个小队,挨个儿去拜年,回来时总是收获满满,衣兜里被揣满了各种各样的甜美的糖果。有些好友相隔虽远,可情谊深如桃花潭水一般,纵使开几十分钟的车,也要去会友拜年。到了下午,电影院便成了人流众多之处,春节档的电影,往往会给人带来欢乐。夜幕降临之时,更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个个拿出最大最好的烟花,一时间,烟花胜过了月光,在那一刻为漆黑的天空布上一朵又一朵绚丽的繁花。

春节就这样短暂而快乐地度过,成为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8

做籺是家乡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在农历十二月廿八日这天起家家户户开始准备或已经开始做了。“籺”是粤西地区最有特色的一种食品,以高州地区的最为出名,有点类似北方的糍粑,材料主要有糯米粉、绿豆或黄豆、虾米仁、花生、木耳、芝麻、香肠或火腿肉、香料等等,做成一个个如半桃子状的外形,因而又叫它“寿桃籺”,但它风味独特,食后让人回味无穷,是本土家居必备的应节食品。

一大早,奶奶就买好了材料,用葱、猪肉、香菇、木耳放在锅里翻炒,再加上一点蚝油,馅儿就炒好了。这是奶奶煮了一锅子沸水,倒在糯米粉上,再用手大力地揉,这米粉会越来越有弹性,吃起来也会有嚼劲。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了,开始做。扯一个小剂子出来,搓圆,压扁,然后用手凹造型,把皮放在手里,舀一点刚才炒好的馅,然后像包饺子一样,对折回来,捏紧,这样就捏好了一个。别看它简单,也是有讲究的:馅一定要放饱满,不能瘦,要装多点馅,不然太扁会很难看,但也不能装得太饱满,会对折不回来的,最好放馅儿放得刚刚好,这样包的才好看。这就是煮汤籺了。

奶奶除了煮汤籺,还做了一种椰丝花生芝麻馅的甜籺,吃起来甜甜的,这也是小朋友最喜欢吃的,寓意着生活甜甜蜜蜜。

朋友,你喜欢吃籺吗?欢迎你到高州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9

春节是在农历初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点睡可大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春节。春节说的第一句话做的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我们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会给我们吃长寿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过早饭后,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肉、饭,等东西。家人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后,爷爷就会,拿出一个大铁盆,然后再把纸钱,纸折的金元宝和假钱一起放入盆中燃烧。爸爸则是拿了一根长香点燃,然后,拿了一些鞭炮到门口去放,一阵阵鞭炮声传来,弟弟妹妹吓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后还得再拜一次祖宗,但这一次不是跪着,而是站着拜。等纸燃尽时,就是要上酒啦!这也是我们小孩子兴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儿,一人拿一杯酒,往铁盆里,倒嘴里还要说一句:“老太喝酒。”

由于这次肺炎的缘故,我没有出去拜访亲戚,就只是在家里祭拜一下祖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10

提起元宵节的习俗,我们第一时间说出的大概就是吃汤圆了吧,但是再仔细想想,元宵节最有意思的,是不是还有看花灯和猜灯谜呢?

每年元宵节,市里都会举行元宵节花灯会。有人物的、动物的,各式各样,琳琅满目。从这条街的一头走到那头,满眼都是花灯,满眼都是看花灯的人。花灯和人在光与影的交错下,重重叠叠,模模糊糊,让人分不清梦境与现实。

人物的花灯,除了那些民族英雄与众人皆知的历史人物之外,还有一些神话人物。例如威风凛凛的孙悟空,脚踩着筋斗云,神气活现。还有坐在宝座上的玉皇大帝,看上去极其威严,不可侵犯。还有端详着蟠桃的王母娘娘,一大把白胡子的太上老君等等,就像是各路神仙在聚会。花灯仿佛让他们一个个有筋有骨,有血有肉。

动物的花灯有那些卡通版的小鹿,小兔,最可爱的还是攀在树上的那只猴子:一只手抓着树枝,另一只手准备去摘枝头上的那只桃子,调皮得很。

灯会在临近天黑时举行。整条街根本不用开灯,这些美丽的花灯就足以照亮。这些人物的,动物的花灯从天上向地面望去,就像繁星点点。

元宵节的花灯展是每年都要举行的。也许花灯上人物并不全是真的',但是这又何妨呢?只要我们有一颗纯真的,富有真情实感的心,那么他们就算是假的,也会一直活在你的心中。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11

我的故乡是福建,我们这里吃东西很讲究,每到初一都要吃饺子。无论在哪里,还是在哪里玩,初一必吃饺子。

初一前后,我们家都会散发出一种香味,是饺子!是饺子!跑到厨房里看见妈妈和奶奶正在把一袋面粉倒进机器里,做成面团来包饺子。

用刀片把面团切成一小团,用擀板棒把面粉做圆,再把事先准备好的猪肉、虾仁、青菜,按顺序一个一个放进皮里。过了不久,我们做出了四盘饺子,我往锅里放水,等水烧开了,我们一盘盘地放进锅里,给它们洗个“热水澡”,等它们沸腾开来,往锅里倒水,再次等它沸腾,再往锅里倒水,等这次沸腾完,这些白白胖胖的饺子就能出锅了。

这些饺子香喷喷的,一出锅我的眼睛就一直看着,嘴巴不停地流出一点口水。妈妈和奶奶把饺子端到餐桌上,我立马从厨房里到外面来,跑到饺子面前,我直接上手拿个猪肉饺子,一放进嘴里,我小心翼翼地咬开一小口,伴着一股浓浓的猪肉香,在我的嘴里徘徊,香喷喷的,咽下肚子,香味在肚子里流动。“太好吃了。”我一时没有注意,把猪肉饺子吃的只剩一半。

这时,妈妈来了,惊讶道:“女儿,猪肉都被你吃完了!你这么能吃,幸好里面还有猪肉饺子。”我兴奋地说道:“我们包的猪肉饺子太好吃了,我一时没有忍,住就吃了一半。”吃完猪肉饺子,那浓浓猪油香一直在我的胃里徘徊着,时不时看大人走远了,就偷偷拿一个放在嘴巴里吃。

因为喜欢饺子,而爱过年,因为喜爱饺子,而我们家常常在过年。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12

我的家乡特产丰富,最有名的要数宁波汤圆了。

一到春节,每人每家都要吃汤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它寓意团圆,所以每个人家都要吃。

据传说,宋代就已经有人开始做汤圆了,就是用糯米粉裹住芝麻馅,最后再把汤圆搓成一个球形,就做成了一个珍珠般的汤圆,可爱极了。汤圆也有别的名字,比如“浮沉子”,因为汤圆会在水中浮沉不定,所以我们就会称为“浮沉子”,但是后来,就不这么叫了,就叫元宵了。

其实汤圆用水煮起来是最美味的,先装入碗中,再放凉一会儿,用勺子轻轻舀起一个白色的“胖娃娃”,把汤圆吹凉,就用牙齿轻轻咬破一个小口子后,那美味的芝麻糊就像流水一样从破口里流了出来,吃上去美味极了。单吃些芝麻,就变为一股暖流,传到整个身体。

我们宁波的汤圆,只要你吃上一碗,就一定能让你流连忘返,如果你来宁波,千万不要忘了吃一碗宁波汤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13

除夕一过,便到了大年初一。在我的老家大年初一这一天是要祭祖的。

大年初一,全市的人都在忙着祭祖的事宜。我们家也陷入了忙碌之中。妈妈将米饭煮成三成熟,堆到了两个碗里,再一扣,米饭便高高的隆了起来。而姐姐和爸爸合力将桌子搬到了门口,然后将一张红纸放在桌子前,用烛台压好。而我正和妈妈一起准备祭品。我拿起个一个碗,在底部铺着沙糖桔。没一会儿,碗底便铺满了。到了最关键的地方了,我小心翼翼的拿起沙糖桔堆在碗上。我的心就像被跟绳子绑住一样,被紧紧的勒住,喘不过气来。

很快,橘子就和米饭一样,高高的隆起了。妈妈也将豆腐、米糕和年糕放在了盘子里。烛台上也插上了蜡烛,香炉上也插上了三根香。一家人又忙了许久,木桌上才摆满了祭品:年糕、豆腐、茶水、米糕、橘子……如果出去逛一圈,家家都是这副光景,而且上午时,还不能吃荤食,只能吃素食。

到了下午一两点钟,家家挂起祖宗的画像,然后就开始放鞭炮。全村鞭炮声不断,香的烟从家家的门中飘出。妈妈将猪肉、鱼、鸡蛋等肉食装进木篮里,放到桌上。也是从下午开始,就可以吃荤食了。

就这样,一直摆到大年初三,桌子上的一切才全部撤下。听爸爸说祭祖是为了祈求祖宗的保佑,也是为了让人们不忘根本。从很久以前便一直传下来,直到现在都在继续。

我们家乡的祭祖别具特色,同时寓意美好,我为这习俗感到骄傲。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14

我的家乡在贵州,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在四周都有青山环抱,空气清新,景色优美。

我家的四周都是青山,最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这里除了风景好之外,在我们当地,各种各样的习俗是十分有趣的。像新年和元宵两个节日。在新年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会贴上红红的对联;威严的门神;各种各样的“福”字剪纸。在新年那一天,人们会把长长的一串鞭炮从山上铺到山脚(只铺四米长)然后点燃,听外婆说这是和山里的山神一起过年,求山神保佑,来年的田地五谷丰登。在这一天,人们还会做饼、打糍粑、吃长寿菜。整条街都十分喜庆,这一切无疑透露着人们对新年的重视,新年对人们的重要。过了新年,就是又一个高潮――那就是元宵。

元宵在我们那边,也是一个长辈们重视的日子。在我们那里“元”同“圆”谐音,所以长辈们这一天,就想一家人团团圆圆。这一天,长辈们,还会自己亲自包汤圆,她们会在汤圆里包上各种各样的馅,还会在汤圆里包一些别的东西,像钱、桂圆、花生等,花生预示吃苦耐劳,就会有好结果;桂圆圆圆满满,则表示一家人团团圆圆;钱,希盼来年财源滚滚。元宵那天,还会养鱼,养一天后放生。为什么不在新年养呢?新年养鱼年年有“余”嘛。长辈告诉我:新年吃鱼,有了一个“余”,那个时候养鱼,两个“余”就抵消了,就没福气了。所以在元宵养,就一直有好福气,又给元宵一个新的意味。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真是应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这句话。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15

说起我们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家乡的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了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的多,必须有余,饭后内要放上馒头,必须有余,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以说“破了”,要改说“挣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两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饺子是包有硬币、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硬币,寓意新的一年能发大财,不管谁吃到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会发红包,以示祝贺。

我觉得家乡的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