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中心 > 高考作文 > 【精品】高考话题作文合集十篇

【精品】高考话题作文合集十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7W 次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话题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高考话题作文合集十篇

  高考话题作文 篇1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是人的教养。拥有爱心,尊重他人,温文尔雅,心胸宽阔,正派真诚……这些高尚的教养在我们的生活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教养的芬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优秀作文:教养的芬芳

夜幕慢慢张开,犹如一张无边的网,罩在校园的上空。没有星星,没有月亮,除了晚自习课间的片刻嘈杂就是寂静。透过窗户,隐约可见雨丝在灯光的辐射中轻舞飞扬,有声无声的雨滴不紧不慢地奏响着属于自己的旋律。如果此刻正躺在卧室里,静听窗外的风雨,那该有多好啊!可是,我终究是要回家的,在这黑暗的,飘着雨丝的,我最不喜欢的夜晚。

放学了,雨似乎下得更大了,吹打在脸上,冰冷。路面早已潮湿了,可是所有的一切并不能阻挡我们回家的热情,狭窄的人行道除了学生还是学生。

前面的红灯在闪动,脚下的车轮加快点转速,绿灯一亮就可以不用在那十字路口漫长地等待了。心中打着如意算盘,车子却怎么也快不起来。绿灯,闪烁,斑马线,红灯。车子只能停在可以过去又不能过去的令人焦躁的地方了。风声,雨声,自行车铃声,汽车马达声,鸣笛声,永远是十字路口不变的旋律,面对这一切,我早已习惯了。

“这个人耳朵是不是坏了!”

刺耳的声音从后面传来,虽然声音不大,却很分明,冲进了鼓膜,又钻进了大脑,摧残着心脏,一股莫名的恼怒充斥全身。不知怎的,我感觉这话就是冲着我来的,因为我蓦然发现自己正挡着了一个轿车的右转弯,司机那张生气而变形的脸还没有缩回去呢!

“这么吵,人家小伙子肯定没有听到呢!……”又一个声音传了过来,温馨,温暖,如丝丝暖流,刚刚破碎的心在瞬间缝合。顺着声音,一位阿姨闯进我的视线,一身红色的雨衣,夹在人群中似乎并不显眼,但是那微笑的面庞,诚挚的目光,让那位司机满脸羞愧。

一定是她!

一定是这位阿姨用仁慈的心包容了我的行为!

怀着万分的感激,我不由得又回望了一眼,那鲜红的雨衣犹如荷塘中亭亭玉立的夏荷,在这样一个阴冷的暗夜,在路灯之下,显得格外分明,我似乎嗅到了淡淡的荷香,温馨,温暖!

绿灯亮了,人群涌动,我万分难舍,又不得不前进。对面汇聚的人潮也在涌动。一个老奶奶,蹬着三轮车吃力地前行。车后堆着的废品似乎有些不甘寂寞,一个塑料瓶子掉落了,一个又一个塑料瓶子跟着掉落。瓶子的掉落并没有阻止路上其它车子的前行,老奶奶匆匆忙忙下来了,在呼啸的车轮边蹲下了身子,我有了一种冲动——快去帮帮她!可是,红色的雨衣又一次闯进我的眼睛,那位阿姨已经飘到了老奶奶的身边,在一堆塑料瓶子中间蹲了下来,在老奶奶感激的目光中忙碌起来。

又一股暖流在心中盘旋,温暖了大脑,温暖了手脚,我也麻利地把剩下的几个瓶子塞进了车子。阿姨微笑着望着我,似乎是赞赏,似乎是欣慰,我的眼前再一次浮现了那亭亭玉立的夏荷,似乎又嗅到了那淡淡的荷香。

我知道,这是阿姨美好的心灵发散出来的沁人的芬芳,这芬芳温馨而持久,因为我似乎在为这股芬芳注入了鲜活的力量。

点评:

习作紧扣文章标题,巧妙地截取日常生活的一个片段,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充满芬芳的教养的真实含义,细节描写细腻,语言干净利落,很具基本功。

  高考话题作文 篇2

给生命以淡然,让跌宕起伏的人生路在淡然中归于永恒!——题记

佛家的淡然,在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超然;张爱玲的淡然,在于“生命是个苍凉的手势”;布莱尔的淡然,是“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当生命的旅程达到某一高度时,当生命的履历在某一时刻达到饱和时,淡然,便在这一刻顿悟;生命,因此得以升华。

且不说具有灵性的人,自然界其实也懂得“给生命以淡然”这个道理。拿四季来说,谢去了冬的残酷,告别了春的纯情,没有了夏的激越——秋,以一种淡然的姿态,似闲云野鹤般,绽放这属于自己的美丽。尽管中国文人长期以来就有了自己伤春悲秋的传统,秋风一起便将其描述得万般寂寥,清冷无比。但在我眼中,秋的生命力却是顽强、坚毅的,叶虽落,花虽谢,树虽枯,可生命却生生不息。在经历了冬春夏的阴晴冷暖、雨雪风霜后,万千生灵在这一刻归于淡然,这,是生命的壮歌。

谁说秋就一定清冷孤寂呢?谁说秋就一定是悲凉无奈的呢?我分明看到了秋的生机,秋的温暖,秋的明媚。它的淡然处之,令人感动,更令人敬佩。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流一方淡然于心田,让奔流不息的生命流得以明了淡然的可贵。清冷的月,潺潺的水,在喧嚣与热闹之后存留一份淡然于心的笃定与坚毅,灵动的心跳远离繁杂与浮华,于平淡中领略新鲜与浪漫。那是摒弃了追名逐利后的豁然开朗,是抛却了欲壑难填厚德一点通,更是生命对其生活历练的超越……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饰一丝淡然于衣袖,让纷繁复杂的世间百态得以回归人性的高度与淡然,不是娇柔造作,也不是妩媚作态,更不是为了某次特定的“演出”而对自己专门的装饰,那是生命对人性的回归,是生命达到某种高度后对世间百态的一种回应,那就是:任你密雨斜侵,我只坐拥王城,天然的美才是纯正的美,集天地灵气于一体的美才是鲜活的美,这般美丽,没有浮躁的气息,没有不现实的华丽,只有自然之韵味。

“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是啊,逝去的似水流年,往事如烟。打开那尘封许久的记忆,推开记忆紧固的四壁,于沉思中,品味那”人间有味是清欢,不觉中,一杯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茉莉花茶已然下肚,而那份生命中的佳酿——淡然,却永远驻留于唇边!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何等的淡然啊!任你云卷云舒,任你花开花落,任你沧海桑田,任你浮云苍狗,我只淡然处之!

生命之淡,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

看风起,看花开,看雁过,阅尽闲云。给生命以淡然,让淡然在永恒中珍藏!

  高考话题作文 篇3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们每天都有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大自然中的一座奇峰,园林中的一片月色,生活中的一次邂逅,一位友人的倾诉这一切,都可以触发我们的写作欲望。

请你从自然或生活中,捕捉人、事、景、物,以自然(或生活)是一本打开的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高考话题作文 篇4

我一直认为:彼此有选择的,才是朋友。彼此,也才有义务。

至于那些被迫同班的同学,被分到同一寝室的室友,以及不得不一起玩的儿时邻居……老实说,都不是我选的。

相处,只是因为我当年没能力。

也因此,面对那些用“看在同窗多年的情谊”“当年大家毕竟都是睡一间房”“别忘了咱们曾一起玩泥巴”等之类帽子,来绑着要你尽义务的人,我的忍受力特别低。

我認为,每个人能接受的,不由自己选择,必须完全配合的宿命……到家人,已经到底。所以,一旦我能自己选择朋友之后,之前那些昔日同学、多年室友、儿时玩伴,都别来跟我现在的朋友比。

因为人的义务,来自选择,不来自资历。

【素材运用】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是一个人自由、自愿做出的选择,是他精神、信仰、价值观认同的苦苦寻觅,绝对不是被动的“不期而遇”。所以,不要对友情进行绑架,而是要学会从感情的真真假假中辨识出真正的友情。人生也一样,我们要学会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

【速用名言】

1.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东晋道教学者葛洪

2.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德国诗人席勒

【适用话题】选择;自由;感情绑架;主动与被动

  高考话题作文 篇5

中国人骨子里是浸透了中国游戏文化的,而这文化,往深了说,便是博弈的起源。

博弈者是不可确认的人。

或许他们是高洁志士、市井小民,抑或是虚伪小人,他们都深陷在博弈中越搅越混乱,越抽离越无法脱身。

更有趣的是,在这无底的棋盘中,有人本无心棋局,恣意行走,却总是绝处逢生,成就非凡;而有人步步为营,精心部署,可愣是将一盘稳赢的妙局拱手相送。

而实际上,博弈不仅需要潇洒的游戏风度,更需要公正、真诚、庄严、崇高的游戏人格。

且不说那放达豪迈、对酒当歌的古代名士,只放眼望望那如今的诗坛,仍有不少佼佼者像一团团风驰电掣的火焰,直锲人心。

正如海子、食指,他们没有将诗歌作为博弈的筹码,又或者他们从来未曾想卷入到这场血雨腥风中,可他们还是被这社会上无法禁锢的风尚所绑架了。但他们注定不会在这场博弈中失败,他们就像是上帝的宠儿,所走的每一步都完美地与龙卷风的中心契合,安全又极富侵略性。

但他们不知自己的呐喊有如此令人歆羡、可望不可及的力量,因此,他们在博弈中往往扮演着表面无害、内心住着创造梦想的巨兽的神祗,他们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总是全力用心体会着这场博弈的意义和价值。

于是,他们的诗燃烧着火色酒液,抵达灵魂最黑暗的部位,又像是锋利的斧子,屠戮腐坏和一切不公正的阴险。

可他们毕竟是少数。正如朱大可所言,天才的完整灵魂像陨石一样下降人间,在荒凉无言的大陆上跌碎了,破裂成一些次等的心灵。他们都是_褪尽铅华的圣人,负手傲立,睥睨天下。也许他们误入博弈的迷津,可他们终究掌握了逾越它的线索,并进而抵达辉煌的圣朝。

处在迷津里的人和处在圣朝里的人是全然不同的。这是博弈的两个极端,也仅存在这两个极端。实际上,命运向你伸出一只手,圣者和愚者的区别在于你是不留痕迹地被向前推了一把,还是愚不可及地被牵绊住。于是便产生了博弈的两个境界,即圣朝与迷津。

但真实情况是圣朝距离人们太遥远了,那些精神平庸的蝼蚁、赌徒和好胜者,在所有的时代都是迷津的囚徒,对他们而言,苍白失血的精神之唇只需涂抹粉色的口红便可恢复红润的文化面颜。他们浅薄的心灵,岂会流露出轻盈的哲思小语?又怎会不永远盘桓在博弈的迷津中,混杂着谦卑的敬意和虚妄的野心,目露贪婪地仰视着圣朝?

他们的'博弈不再是博弈,只是一种赌博,他们丧失了参加博弈的资格。历史上作为个体的他们,企图以可怜的肉身、僵硬的舌头换取各种未来的名声,殊不知,一旦标语大全他们衰老得不能说话就会遭到上帝之手的抛弃,落入博弈黑暗的迷津中永远迷失。

而圣者在欲望的潮汐中执拗地向生命情感的深度大步推进,他们不愿持着一个抗争的脸庞,反复喊出愤世嫉俗和尖锐刺耳的声音,他们只会在无比痛楚的月光下发出摇撼人心的呼啸。他们遵从心的召唤,向世人展现一种博弈的精神,同时守住自己的本真。

无论是圣朝还是迷津,博弈犹如一条乌洛波洛斯蛇,头部衔住尾部,形成自我缠绕的圈环,生生不息,周而复始。

唯有时光,注视并裁决着这一切。

  高考话题作文 篇6

南墙犹可撞,苦难亦可破。“黑云压城”不过是掩饰外强中干的手段。迎难而上后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迎难而上,苦难大而化小。

正如里希特在《长庚星》中所言:“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你会发现它不过是灰色而已。”山穷水复又如何,勇于探索后你会发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苦难,对于90后的我们又有何惧!

废墟湮没了多少人的幸福?灾难的啼哭声在中国上空呼啸,在海地夜空中萦绕进而又在日本岛屿上盘旋。人们一阵恐慌,似乎诺查**斯的语言提早实现,似乎真的已到世界末日。面对如此狼籍我们就此放手吗?新苏州则是对我们最好的回答。当汶川地震、南方雪灾损害了这座文化古城,人们并没有就此止步。愈挫愈勇,迎难而上后发现其实苦难也就是如此,巴掌大的苦难却被人们演绎为世界末日的前兆。迎难而上后我们不会被浮面止住我们前进,不会磨除我们将苦难大而化小,小而化了的锐气与勇气。

迎难而上,其实苦难不是我们的绊脚石,而是我们的垫脚石。即使身体残疾,只要勇往直前,生活是不会给那些勇者常开红灯的。迎难而上后使天生下肢发育不全的约翰·库提斯发现没有双腿又如何?他还不是照样走路,甚至比正常人还要厉害。即使身体残疾,史铁生不也是迎难而上吗?地坛的岁月使他发现:迎难而上后,生命的旅途中虽有红灯,但毕竟是绿灯更多一些。轮椅的苦难并没有止住他前进的脚步,他彰显了自己生时“坐”着,死后“站”着的伟人雄姿。

试问若折翅小天鹅—李月没有迎难而上,她又如何圆梦奥运?若眼盲心不盲的小轩宇没有迎难而上,他又如何在亚运会上一鸣惊人?苦难其实也只是如此,如果众多作家不敢身居其下,那我们思维的穹顶又将会陨落多少颗耀眼的星星呢?

迎难而上后它也只不过是灰色而已。沙漠的狂虐迷蒙了三毛,这个撒哈拉沙漠灵魂的双眼,她没有发现那“外强中干”的虚假气势,最终自了香魂离我们远去。

乱石粗粝,荆丛棘林,只要勇于开拓也只不过是几块石子几株杂草而已。迎难而上,苦难只不过是几多云彩叠加,风一吹即可烟消云散。

  高考话题作文 篇7

高考作文具有选拔性,它必须设定某些限制,在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让考生自由地发挥,从而检测考生在作文能力上所达到的高度,以保证选拔的客观、公正;同样出于选拔性,它也必须坚持某种程度上的开放,使考生才华尽显,个性张扬。高考作文,应该展现的是考生在某种限制下尽情飞扬的思维、情感、才华与个性。何处限定?哪里开放?怎样才能使二者达到和谐的统一?是高考命题专家煞费苦心的事。

话题作文是一种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考生开放的作文考查方式。话题作文也给材料,但材料只提供一个话题,这个话题的作用是引发、开启考生的想象和思考,考生行文中对这个话题材料可以引用也可以不引用。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上给考生以最大限度的选择权,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利于考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在形式上,坚持“三自方针(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淡化文体要求,选材更加自由,给考生更大限度的写作自由。

但是,话题式作文也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指示了方向;一方面也带来一些问题,突出的一个就是抄袭和套写。如何对付宿构、套写和抄袭之作?如何区分优秀考生与一般考生?一面是必须坚持开放、鼓励创新不动摇,一面是必须拉开得分差距、增强试题的区分度。

近两年关系型的话题作文题变得有点陌生和复杂,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考查力度加大了,选材的限制性增加了,依赖宿构套作的可能性缩小了,有效地防止了押题、猜题、仿作、宿构、套写甚至抄袭等不正之风的蔓延,更好地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从这个角度上看,近两年的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将开放性与限制性有机结合是一种成功的探索。

从1999年起,话题作文已经考了六年。这六年中,话题作文作为语文高考渐趋稳定的作文命题形式,也是稳中求变,逐步走向成熟的。20xx年的高考作文怎么考,这是语文界特别关注的热点。

今年的作文命题,是否沿用话题作文,存在较大的变数。笔者认为,话题作文不再是一统天下,部分试卷会继续采取话题作文这一形式,部分试卷可能会采用其他作文形式。从内容上说,图表、漫画、诗歌等都可能作为作文材料而出现。从表达方式上说,诗歌可能会获得“合法”地位。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以前在多次高考作文中是禁止写的。实际上,“满园春色关不住”,每年都有考生写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完备的诗作来。因此,写诗可能会像规定文章的字数一样规定诗歌的最低行数。

作文的方式可能会变,但是写作的要求不会变。不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命题思想上,“开放性与限制性相结合”的原则不会变。不一定用话题作文方式,但决不会回到千人一腔、胡编乱造、高度模式化的“八股”作文的老路。

2.在写作内容上,人、自然、社会这三个层面不会变。学生要关注自己所处的时代,了解生活中的人或人的生活,且要有强烈的参与感,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体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等。

3.在思维方式上,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不会变。思维的广泛性表现在多角度的构思,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辨证思想的运用以及对事物探本求源的思索和由此及彼的分析上。

  高考话题作文 篇8

英国著名诗人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的确,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才干!因此,我常在书海里遨游。当我读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时,更是被书中主人公的那种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深深地吸引住了。

小说主要讲述了老渔夫圣地亚哥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3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在归程中他的船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小说中,老渔夫与强大的自然在抗争,可以消灭的是肉体,不可以征服的是意志和精神。虽然他最终没有战胜大马林鱼,但是他是自己信心和勇气的胜利者,因为他挑战困难,充满自信,战胜了自己。他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让我感到震撼。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其实,老渔夫不管挑战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

看完小说,老渔夫的精神引起我的沉思。现在我们这些中学生有很多人只有漂亮的外表,却没有实际,经不起考验。一遇到困难,总选择逃避。试想一下,如果老渔夫面对鲨鱼的袭击,只会逃避的话,会是什么结果?那将是丧命在海中。其实,困难并不是坏事,正是这些困难让我们产生了迟疑,学会了警醒,懂得了思考,经受了磨砺。我们也应该像老渔夫那样积极向上,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决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和胜利。

普希金说过:“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好书就像是火炬,点燃了我的心灵。享受读书,是一片花香,那是独特而永恒的芬芳;又是一种境界,如春雨润物般地充实我们的心灵,丰富精神的家园。

我读书,我快乐。在粉色的梦幻中,我读书,读世间百态,读知识哲理,读万家文字,读不尽天下百书,然读出快乐。在激情的浪花下,我享受,享受华丽词章,享受感人情节,享受思想驰骋,享不尽尘世繁华,然享受读书。我愿一生与书相约,享受读书,在读书中成长,在成长中受益!

  高考话题作文 篇9

话题作文的文题,很大、内容很多(包括四个方面)。它不像传统命题作文文题那么简明——就是一个孤零零的题目。话题作文文题的四个部分组成是:材料、话题、提示语、要求。高考话题作文的材料,是作文的源头,由它引出来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这个材料不是写作的具体内容,而只是个启发你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有的是材料,有的是一个事实、一段小故事、寓言等。

话题作文的文题是由四部分组成,即,材料、话题、提示语、要求。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材料,是个引子、例子,仅供参考;提示语,是对材料的注解和补充;在材料和提示语的共同帮助下,来引出话题。话题,是写作范围,而不是题目。题目,是你把话题“化一为万”,再从“万里挑一”,确定你自己喜欢写作的题目来。要求,是指令,是限制和约束。要求的内容,你必须照办。

开阔眼界,磨砺思维

在写作中养成“袖手于前,疾书于后”的审题习惯,对构成话题作文的四部分——引导材料、提示语、话题本身和写作要求要一一的解读,不要过多受引导材料或者叫背景材料的牵制,不能简单诠释话题或者是复制话题,应该以材料与话题作为写作的起点,要从起点上扩展开去,挖掘出深刻的内涵,选择切合话题精髓的立意角度。文章要写的大气离不开立意高远,必须在作文中表现积极的观点、健康的情趣、高尚的追求。不能与主旋律唱反调,唱响主旋律不等于讲空话、说套话。多读书、多看报,关注世界风云,了解民生疾苦,对时事保持较高的“敏感度”。有条件的话,可以看看“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电视栏目。

规范文体,夯实基础

话题作文一般要求是文体不限,所谓文体不限,并不是文体不分和文体不明。有的考生忽视文体要求,写出一些非驴非马、“四不象”的文章来,结果丢了不少分数。在写作训练中,要坚持认认真真地写几篇比较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打牢各种文体的基础,力争做到记叙能畅达曲折,描写能惟妙惟肖,抒情能真挚感人,说理能严谨精辟,说明能条分缕析,在此基础上,再发挥特长、求异创新。写作文要先“入格”再“出格”,先“死”后“活”,“死”去“活”来。

化整为零,分项训练

高三如果总是写成篇的大作文,往往是疲于应付,难以打起精神,而且写作中的一些问题也很难被发现和纠正,很可能会出现老毛病一犯再犯、新问题层出不穷的现象,为避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多次,可以进行分解专项训练,把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首先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关于作文的要求,对考点要求分项解析,然后按要求,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审题、立意、拟题、开头、结尾、层次安排、语言表达等专项训练。如文章的开头训练,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开好头非常重要,如果在开头多动点脑筋“露一手”,有时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可以先搜罗精彩的话题作文的开头,仔细分析琢磨人家的开头好在哪里,总结出一些规律来,然后找一些题目专写开头。实践证明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可以大大增强训练的力度和实效性。

扬长避短,打造亮点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四面出击,不如出奇兵一路”,在高三有限的时间内想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要先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特点先进行“盘点”,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和优点长处,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要在经营好“大路货”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多种文体、多种写作方式,从而使自己的“长项”得到充分发展,考场上则要善于“藏拙”和“露美”,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情,要有追求“亮点”的意识,征服人心的好作文一定要有“亮点”,这个亮点,或者是一段条分缕析、无懈可击的论证,或者是一段精彩动人的描绘,或者是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或者是令人热血沸腾的激情,或者是令人顿悟的哲思……三两处“闪光点”就有可能把全篇照亮, 以求得在某一个方面跃入发展等级,获得一个较好的分数。

写话题作文时,不能套用材料作文的方法。也就是说,对话题作文的材料不必推敲、不必概括材料的深层含义、不必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或主题。既然话题作文的材料,仅仅是个“话引”,题目中的材料,只是让你知道要写什么话题。因此,在行文中,就可以适度引用材料;也可以对材料置之不理,写起来,就不用它。材料和提示语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是引出话题,另一方面是减少解题的难度。

  高考话题作文 篇10

我上大学时,学英语,把托福听力存进MP3,一天到晚就放在耳边听。反反复复听,每天听十小时以上,整个人都想吐,还是听不懂。

为什么听不懂呢?因为我没有背单词。连单词都不认识,句子怎么可能听得懂?但是,我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相信听得多总是好的。后来,它每讲一句话,我都知道下面要出来的是什么音节,但是没有用,什么意思还是不知道。

背单词,为了方便,只背第一个意思,而且只记拼写,不看音标。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单词我也背过,但因为不看音标,不知道怎么读,听听力时仍然听不出来,全部抓瞎了。后果就是,我过四级和过六级中间隔了五年,而且这五年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英语,努力考试。为什么效果这么差?因为我把邪路认成正路,把错误的方法认成正确的方法。

今天,很多人依然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比如认为只要读书就是好的,就不会错。哪怕没读懂,也有潜移默化的好处。听起来好像不错,但并不是那么回事,只是这种解释让自己感觉更舒服而已。那种潜移默化留下的,就跟当年一天十小时托福听力在我耳朵里“潜移默化”留下的一样。

看事情不能稀里糊涂,要去推究背后的原因和理由。同样是上学,同样是一天七八个小时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有人考90分,有人考20分。有人高三就考上大学了,有人要复习到高四高五。考20分的人,他也潜移默化了呀!复习到高四高五的人,潜移默化的时间更长呢!

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有的,但要去分别不同的情况。什么时候该谈潜移默化?“勿以恶小而为之”,第一次做坏事,很紧张,很害怕,下次再做,就没那么紧张和害怕了,做十件百件,整个人就完全变了。这种事上,一定要谈潜移默化。

但人们往往不爱在这种事情上谈潜移默化,倒爱在另外的事情上谈:看一本书,没看懂——“我潜移默化啦”;办一件事,掉链子了——“没事,吸取经验,潜移默化啦”。

为什么会这样?做了恶而无益的事,不谈潜移默化,就可以把大过失看成小过失,把有过失看成无过失;做了劳而无功的事,谈潜移默化,就可以把沒长进看成有长进,把没功劳看成有功劳。人实际上滑头得很呢,总爱把事情往让自己舒服的地方想。

孔子讲“好学”是“不迁怒,不贰过”,如果一次做砸了,下次在同样的地方还做砸,就是“不好学”。以“反正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借口,就是懈怠、放任、稀里糊涂、似是而非。

【素材运用】

“潜移默化”,一直觉得是个很美妙的词儿,意味着总在无意间提升、丰富着自己,也坚信随着那种感觉,一定会柳暗花明别有洞天。细品,才身冒冷汗:不辨是非、缺少理性的潜移默化,原来是慢性毒药。凡事要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切不可想当然。

【速用名言】

1.意志力是幸福的源泉,幸福来自于自我约束。——美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

2.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德国剧作家莱辛

【适用话题】理性思考;不能想当然;做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