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诗词歌赋 > 诗人 > 对诗人李白的认识

对诗人李白的认识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4W 次

李白,一个能让皇上亲迎、让高力士脱靴还能斗酒诗百篇的传奇人物,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对诗人李白的认识

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是一个超凡脱俗、啜名饮誉、一生得意的青莲居士、白衣奇人,可是,当风停了,我们要果断地拨开眼前的沙尘雾霭,接受他给我们的另一笔宝贵的财富——失败,给他一个客观的.真实的画像。

当年,李白42岁,正值壮年,当他飘飘洒洒地走里了长安,他的风姿神韵、飘逸风骨使得天下人为之倾倒,使得史册为之一亮;当他走上金銮殿的时候,连九五至尊的唐明皇都不由自主的走下御座亲自迎接,他这么荣耀地走过一个帝王的龙庭,何等的飘逸洒脱?千百年来,何曾有过?

自负绝世才华、充满理想色彩的李白,在那个历代读书人都得过安邦定国的病症的时代,病的似乎比别人都重。但是,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唐明皇调汤、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这些浪漫香艳之事,却显示了李白对政治局面愚钝和幼稚,也预示了他的失败。

李白“斗酒诗百篇”在今天不提倡酗酒的时代,更显的豪迈,令人敬佩和仰慕,他的随性洒脱注定了他是“诗仙酒仙”而不是重臣名相。抱负成空的李白满眼的悲鸟古木、子规月夜、猛虎长蛇,酒成了他的寄托和逃避。

李白学侠求仙修道,结果如何没有人会苛求于他,在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种际遇,再伟大的浪漫主义在现实面前也越发苍白无力。李白洒脱狂放,一生都在不断的重复败走麦城。他的作品极具传奇色彩,渲染并掩盖了他的真实经历,人们更多记住的只是他的成功,而他的失落和苦痛,在后人眼中却演奏着一曲曲最美最动人的华章乐彩。

他想借酒来消万古愁,却不料最终还是“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在君失臣、权归臣的情况下,他只能流下一滴英雄泪。一个人,在争权夺利,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权贵中间,无力回天,大厦将倾一木难支啊!

他以飘逸的风姿展示给我们一个蹒跚的背影,他乐中透苦,苦中寻乐,却是乐更苦,“一唱都护歌,心催泪如雨”,他自己的痛苦,已让他寸步难行,别人的痛苦更让他身心俱疲。本来很潇洒地感慨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又能怎样呢?还不是让白鹿闲置于青崖,让名山存在于心外。

李白,是个奇人,但也是个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