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中心 > 励志教育 > 探究家庭早期情感教育若干问题

探究家庭早期情感教育若干问题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3W 次

[摘要]现代的家长已经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可能性,为了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越来越舍得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物力和财力。然而,在家庭情感教育方面却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家长们往往忽略了情感的重要作用,对其重视不足。

探究家庭早期情感教育若干问题

[关键字]情感教育;缺失;误区

儿童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凡人生所必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之前培养成功。因此,幼儿期是健康情感的奠定期,是情感教育的黄金期。家庭教育是一个人良好个性培养的奠基工程,让孩子学会诚实与信任,尊重与真诚,宽容与爱心,勇敢与坚定,就是为孩子未来的成长播下了行为之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培养人的摇篮,应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一、家庭情感教育的缺失

当前家庭教育中家长最关注的是孩子的智力发展,把教养孩子的重点放在认知能力的发展上,从孩子一出生,就处心积虑地使用各种智商玩具,希望培养天赋异禀的小天才,恰恰忽略了孩子感情能力的培养。看看我们的孩子,个个是“小皇帝、小公主”,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蛮、自私等不良的道德情感意识和行为。

XXX年,北京一些幼教专家曾到某幼儿园进行心理测试,第一个测试题是:“如果你在路边见到一只将要死的小猫,会怎么办?”孩子们兴奋地抢着回答: “踢死它!”“拿砖头砸它!”“踩死它!”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数说着置小猫于死地的办法,却无一人主张救活小猫。专家接着问第二个测试题:“假如你玩得好好的,这时有个小朋友打你一下,你会怎么样?”一个男孩果断地回答:“我拿鞭子抽他!”其他儿童也纷纷表达:打他!揍他!据统计,持“报复”观点的约占57.1%。专家再问:“要是小妹妹冷得直哆嗦,你愿意把自己的衣服借给她穿吗?”结果半数以上孩子都表示不愿借衣服给小妹妹。测试结束了,我们的家长们是否该反问一下孩子的同情心哪里去了?为什么他们生活在比他们的父辈更充分地享受家庭呵护与物质享受时,反倒失去了爱心?

再看看我们的家长们,每天问孩子最多的话就是“肚子饿不饿”“冷不冷”“今天在幼儿园都学了什么呀”,有多少家长关心孩子今天快不快乐,心情怎么样,对什么感兴趣。又有多少能耐心的倾听孩子说话和孩子沟通,陪孩子玩游戏。大多数的家长觉得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累了,巴不得赶快把孩子安顿好,哪还有心情关心孩子的情感生活。亲爱的家长们,别把孩子不当孩子,他是独立的个体,只是还没长大而已,他不是宠物你只要给它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他们还有情感需求,就像庄稼需要阳光一样,缺少了它就会营养不良。

二、家庭情感教育的误区

也许每一位家长都会说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怎样爱才是科学合理的,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许多家长还不了解,存在盲目性,容易走入情感教育的误区。

(一)对孩子的需求无条件地满足

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每个幼儿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是出于人类的本能,但这种爱应该是理智的。有的父母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只注意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而忽视情感教育,对孩子的要求不管正当与否都予以满足,而对其错误、缺点则往往视而不见,这种非理智的爱往往使得父母溺爱娇惯孩子,很容易形成孩子在情感上只知获取,不知给予,心中无他人,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

家长可以怎么做——让孩子了解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让孩子学会孝敬父母,学会关心他人,激发孩子热爱劳动及尊重劳动成果。父母不要一味的包办,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代孩子做孩子该做的事,便是企图替代孩子成长。鼓励和引导孩子做自己的事,是最有效的帮助孩子成长的方法,孩子的自发性、积极的态度、自律、责任感,都与这点相关,因为这些都需要从“自己做自己的事”中培养出来。

(二)孩子还小,不需要沟通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有进行情感沟通的需要。家长不能积极主动地与幼儿交流,甚至有时对孩子的情感要求不耐烦,不等孩子把话说完就粗暴的打断。新的理论正挑战着传统说法,认为两个月的孩子就有感情取向。从出生开始,孩子似乎就会对所处的世界有一些假想。他们的偏好显示出他们的感情取向。孩子极需要爱抚和拥抱,否则很容易产生情感饥渴。

家长可以怎么做——父母应满足孩子的情感饥渴,多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多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使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缩短了,父母要尽量多留时间给孩子。可以陪孩子一起游戏,一起看电影,也可以与孩子一起做家务。总之,要利用一切机会,与孩子交谈、交流,多和幼儿亲近、谈心,共同做事,了解孩子的发展变化,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有时摸一下孩子的头,拍一下孩子的肩,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目光……都能传达出你对孩子的爱。不要把孩子当成你的附属品,他是一个单独的个体,有被爱和被重视的需要。

(三)情感教育就是单纯说教

有些家长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于年龄尚小,还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这样一来,父母的爱变成一种简单不加修饰的说教。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而是靠心灵的感受。一味的强调道理是如何的正确对孩子是没有用的,他们有着一双敏锐的眼睛,家长处理一件事情的行为,孩子看到了,下次也会跟着做,这比家长说上多少大道理都更有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影响。不要认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和教导孩子,吩咐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孩子。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所以我们的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灌输一些大道理,孩子就学会了;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说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而没有被孩子识破,孩子的眼睛是真实的,他们往往会以实际为取舍。

家长可以怎么做——注重榜样的力量,家长应以身示范,让孩子学会爱别人。情感教育应融入日常生活,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同时,家长要为孩子创设一个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长辈间互敬互爱,尊老爱幼,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健康的情感熏陶,逐渐养成良好的情感。

(四)父亲角色的缺失,认为教育就是母亲的责任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依然认为子女教育主要是母亲的责任。父亲大多认为给孩子赚更多的钱,买更多的玩具,吃上更好的饭菜,进更好的学校就是对孩子的爱。其实,陪陪孩子也是爱,而且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您能稍微停一停匆忙的脚步,每天多陪孩子一小时,感受一下与孩子相处所带来的喜悦,您就不难发现,这不仅有利于孩子茁壮成长,而且也会有利于您的身心健康。

可能我们很多父亲都不了解孩子是那么地需要父亲,需要父亲多陪他们一会儿。其实父亲每天陪孩子一小时,产生的价值远比100元多,这不仅能让孩子高兴,还会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关资料表明,平均每天能与父母共处两小时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男孩更像小男子汉,女孩长大以后更懂得与异性交往。父亲为创业所付出的责任感的表率与楷模作用,都会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一种无形的力量——父亲像一座大山。

家长可以怎么做——其实孩子对父亲的要求并不高,您给孩子一个亲密的拥抱、一个幸福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一次倾心的交谈,甚至是一次适时的批评都会让孩子感觉到您在关注他、爱他,孩子最怕的是您对他不理不睬。父亲是孩子的肩膀、脊梁,是孩子力量的源泉。

参考文献:

1.郭秀娟 《加强婴幼儿爱的情感教育》 《家庭教育》2000.2

2.许丽萍 《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个性》 《早期教育》2000.2

3.李中莹 《亲子关系的10大要点》 《幼儿教育导读》2005.4

4.刘淑英 《情商新观念:让情感成为他成长的动力》《幼儿教育导读》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