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中心 > 励志教育 > 孩子总是“偷东西”,如何正确教育

孩子总是“偷东西”,如何正确教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04W 次

很多孩子在幼年时期都有过“偷东西”的行为,例如偷爸妈几块钱甚至几百块钱,爸妈发现孩子的这种行为后,都会觉得愤怒和担心。老祖宗留下的古训有云:“从小偷针、长大偷金”,于是爸妈轻则斥责,重则一顿胖揍,生怕孩子今后走上歪路。

孩子总是“偷东西”,如何正确教育

 -1-

那么,如何对待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呢?在揭晓答案之前,我想给大家分享一则小白的故事。

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那是小白刚上小学时发生的事情。那时候小学门口总有很多小摊,贩卖辣条、糯米糕、汽水、冰棒等各种零食,涂着鲜艳的颜色,十分诱人。小白每天放学,都会买一些小零食。很快,零花钱就不够用了。

正巧这天放学,小白看见小白的爸爸(下称大白)的大衣挂在衣架上,小白一想,大白平时都从自己大衣口袋里掏钱,于是灵机一动,也跑去大白的大衣口袋里一模,正好摸出来一张百元大钞,赶紧拿走放到了自己小书包里。

第二天放学,小白招呼了几个小伙伴,非常大方地说:“今天放学我请客!”然后领着小伙伴们,给大家一人买了一支冰棒,又额外给自己买了辣条和冰棍,然后递给摊主一张百元大钞。

 -2-

这个故事进展到这,大家都能分辨得清,这是小白“偷窃”了父亲大白的钱了——这是我们大人正常的逻辑。但是从小白这个孩子的视角来看,他是因为零花钱不够,所以就自己拿钱了——这就是孩子简单的逻辑。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孩子并不知道这是“偷”,也不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因为孩子有“需求”,而且想要实现这样的需求。小白是因为想买零食而零花钱不够了,想要有更多的钱,所以才偷偷拿钱。

每个孩子(尤其是如今被溺爱的孩子),在成长初期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觉得世界是围着自己赚的,所以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当他们想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会想立刻实现,这才导致了“偷东西”的行为。

  -3-

让我们看看大白是怎么做的?

这天,大白穿着大衣上班,一掏口袋,发现少了一百块,家里的大人都说没拿过,于是大白想也许是小白拿了,但是大白并没有直接找到小白,因为没有证据,大白不想让孩子被冤枉,于是到小白小学门口等着。只见一放学,小白就领着几个小伙伴跑去小摊上选东西,还递给摊主一张醒目的百元大钞。大白这下心里有谱了。等到小伙伴们离开了,大白就冲小白走过去,笑着说:“走,爸爸今天接你回家。”

小白当时一愣,心想大白今天怎么来接自己了,是不是拿钱的事情暴露了?谁知大白载着小白去了百货商店,问道:“想吃什么?”

“巧克力。”小白说道。

大白除了巧克力以外额外又给小白买了其他一些零食,然后才问道:“爸爸今天兜里少了一百块钱,是不是你拿了?”

“是。”小白小声地说。

“以后零花钱不够就跟爸爸说,别再自己从爸爸兜里拿钱了啊。”大白仿佛没有注意到小白的表情,轻描淡写道。

“好。”

那天以后,大白给小白涨了零花钱,而小白再也没有偷偷拿过钱了。

很多家长在孩子出现偷窃行为的时候打骂惩罚孩子,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无疑是给了孩子一种阴暗的心理暗示,他们因为父母的责罚而愤怒,自尊心受伤,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起的信任感也瞬间崩溃,更可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你说我是小偷,那我就继续偷给你看!”

 -4-

所以,爸妈应当如何对待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呢?

先看看大白的处理方式:首先调查了解小白是否真的拿了钱(了解证据与原因);然后维护孩子的自尊(等其他小伙伴离去以后再带走小白),满足孩子的需求(买零食)以表达对孩子的爱,同时尊重孩子的意愿(买了小白想吃的巧克力)。接下来不谈是非对错,也不对孩子的行为随便贴标签,而是淡化自己的反应,直接告诉孩子今后如何做(“零花钱不够就跟爸爸说,别再从爸爸兜里拿钱了”);是够解决了孩子“偷东西”的根本原因(涨了零花钱)。

简直是标准的教科书!

有的爸妈处理孩子的问题时,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不和孩子商量。比如孩子希望买白色的衣服,而父母认为黑色的耐脏,于是买了黑色的。孩子虽然表面服从了,但内心深处想买白色衣服的需求仍然没有得到满足。久之久之,父母再问孩子想要什么,孩子就会顺从父母的意愿,因为他知道自己即使表达了需求,也不会实现的。从表面上看,父母是在和孩子“商量”事情,但实际上,仍然是父母在做决定,并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

在我们发现孩子有“偷东西”的行为以后,我们应当适当反思,平时有没有多和孩子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是以平等、轻松的方式聊天,还是总从自己的角度去试图“纠正”孩子的想法和行为?试着好好跟孩子沟通:一方面了解她的心理,一方面了解她到底需要什么。

如何家庭经济条件还好的情况下,和孩子说定给零用钱的量:因为按照现代的生活水平,读小学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零用钱,甚至还有手机,孩子放学后都会去买些小吃吃或者是买些小书集亦或是买些小玩意类的,而小孩子又哪懂得请客这种东西,一般都会各买各的,倘若孩子身上没零用钱,那在伙伴中她会感到心虚,进而产生虚荣的心理,最后导致偷窃。所以给合理的零用钱是必要的。

父母要同样要学会如何和孩子做朋友父母的教育不要又是打又是骂的,这是最不可行的教育。教育有很多种方式,如沟通、故事教育等,但绝不包括打或骂。

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和孩子多交流父母就能知道孩子的想法,当发现孩子的想法走偏了时,同样的父母可以用沟通的形式把孩子的思想拉回来!

让孩子觉得父母挺民主的,自然会往父母这边靠,向父母打开心扉。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家庭的孩子能和父母像朋友那样交流,有些家庭的孩子从小到大都在和父母打地道战的原因。

真正的教育,一定是建立在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接纳孩子之上的。唯有正确的爱,才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