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中心 > 成功励志 > 残疾人成功事迹故事

残疾人成功事迹故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4W 次

导语:在这个创业时代里,有很多残疾人创业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残疾人成功事迹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残疾人成功事迹故事

  故事1:残疾人成功事迹故事

 周新成:残疾人开小吃店凭诚信当选“中国好人”

今年43岁的周新成,昔日因病致使双下肢残疾,他开的“信诚小吃”从1996年开张以来一直坚持顾客用餐自己投钱,自己找钱。他说,只要你足够相信别人,也一定会得到别人同样的信任。在今年11月份的“陕西好人”评选中,周新成被评为诚实守信类好人。

 打工两次受骗 让他下定决心做个守信的人

12月1日,华商记者见到周新成时,他正在店里忙活着炒菜。周新成说,这两天店里的厨师请假了,他就端起了炒锅做起了厨师。

周新成出生于洛南县四皓镇代塬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让他饱尝了生活的磨难。“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踢足球,可每次面对足球,却只能坐在那儿眼巴巴地看,因为害怕运动了后肚子会更饿,另外还心疼脚上那双已经破烂的解放鞋”。

1988年6月,年仅17岁的周新成前往渭南市打工,可是干了半年后,工头携款逃跑。第二年过完年,周新成又随乡亲到西安建筑工地挖管道,在一次施工中,周新成不慎造成左上肢压伤,无奈之下他回家养伤,但老板答应给他的工钱最终也没有兑现。

两次出门打工的遭遇,让涉世未深的周新成感到一种莫名的悲伤,也唤起他内心对公道公平、诚实诚信等道德行为的热切期盼。从那时起,周新成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个守信的人。

 因病落下终身残疾 坚强毅力让他又站起来

1991年3月,在洛南县砖厂打工的周新成突患感冒,起初他并没有在意,可是后来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被确诊为:病毒性神经根炎。经过半年多时间治疗,周新成的命保住了,但双腿却无法像从前那样正常行走,必须依靠拐杖才能艰难行走。

周新成说,当时他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可面对年迈父母,关心自己的亲朋好友,他咬紧牙关努力的学习站立。他开始拖着病残的双腿,拄着一根拐杖,忍着疼痛开始下地活动了。他开始帮着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像劈柴、喂猪、做饭这些活,他都抢着去干。

1年之后周新成“站”起来了,一般常人能干的活他都能干,种地、洗衣、做饭、砍柴、喂猪他都能干。

 自主创业 顾客就餐后自己付钱找零

1996年,周新成在亲戚的帮助下学会了做豆腐脑技术,借了120元钱在洛南县城西门口繁华地段开一家“信诚小吃”豆腐脑小吃摊。

小店开张后,周新成给自己定下规矩:实行自动付款。他在店前木凳上摆放着一个用塑料泡沫壳作成的简易收款箱,顾客用餐自己投钱自己找钱。

2002年,周新成租了间门面,开起信城小吃店。2011年,他又筹资30多万元,将门店扩大,经营品种扩展到20多个。尽管店面一次又一次扩大,但让顾客自己放钱自己找零的方式从来不变。周新成说:“让顾客自己放钱自找零钱,是对顾客的信任和尊重。”

闫雪玲在该小吃店工作了9年时间,她说刚到店里时大家对老板让顾客自己找钱的方法很不理解,后来又都慢慢理解了。闫雪玲说,有一次一个顾客到店里买了袋豆浆,自己没投钱,还从钱盒里拿走了8元钱。但是老板让他们不要追究了,并告诉他们要相信每个人。

你足够相信别人 一定会得到别人的信任

周新成说,之所以想到让顾客自己放钱自找零钱,一是干净卫生,另外也是对顾客的信任和尊重。他说自己是从街边摆摊开始的,看到一些摊主收了钱没洗手又给顾客拿吃的很不卫生,就做了个钱盒让顾客自己找钱,后来就慢慢成了习惯。周新成说,餐饮本来就是个服务行业,只有相信顾客、尊重顾客才能换来顾客的认可。

采访中,周新成也坦言,偶尔会出现有人吃饭不给钱的情况,但他认为那毕竟是少数。也有人劝他取消顾客自己付钱找零,但是他认为只要你足够相信别人,也一定会得到别人同样的信任。

周新成“信诚小吃”店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以诚致信诚悦三千客,以信为本信立百年店”。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更多的人讲诚信,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诚实经营、诚信做人的正能量。

  故事2:残疾人成功事迹故事

  陈世华:残疾人创业办养殖场年赚60万

他的右手在一次创业中致残,只剩下一半手掌、一个指头,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停止追逐致富梦;在两次创业血本无归后,他挺起脊梁继续创业,利用村组闲置的山地水库开办养殖场,混养鸭、羊、猪和鱼等。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创办的这个养殖场年可获利60万元,他就是阳新世华养殖场董事长陈世华。

 学徒三年练就优秀品质

1980年,刚满16岁的陈世华初中毕业,在父亲的要求下,他跟着远房一个表叔,当起了为期三年的木工学徒。

学木工最难的除掌握技术外就是读懂图纸。勤奋又聪明的陈世华很快掌握了木工技术,但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就是不能独立对照图纸做好木工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读不懂英文符号,看不懂图样结构,需要别人解释才能做。如何才能使自己尽快读懂图纸?陈世华就此多次问师父,得到的总是一个回答:熟能生巧。

于是,白天,陈世华就拿着图纸慢慢做,虚心向师兄弟们请教;晚上,他就拿不同图纸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异同点。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管什么字母,不管什么图纸,陈世华都能读出来,读得懂。在师父眼中,陈世华在学徒期间已有很多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他所有徒弟中的“唯一”。

两次创业伤身又蚀财

1999年,细心的陈世华发现,农村很多山场被人承包,木材加工将是不错的行业。于是,2000年,他说服家人,毅然放弃用了20年的斧头,拿出全部积蓄购置了电锯等设备,专门为加工户提供裁锯服务。

随后十年的忙碌生意和丰厚收入,证明了陈世华当初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计划扩大规模准备大展宏图时,2010年6月的一次工作中,他右手四指被电锯无情夺去,手掌也被削去一半。

躺在病床上的陈世华,一想到自己的大好事业就要终止,不由得长长哀叹,黯然神伤;一想到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不得不为一家人今后生活着想,他又忧心忡忡。但这些压力更是激发了陈世华重拾生活的信心和重新创业的决心。

伤口愈合后,陈世华和家人商议决定,利用水田种养莲子。2011年,陈世华在家乡承包40亩水田,种植了莲子。在陈世华悉心的培植下,莲子产量丰收,但因市场价格不稳定,莲子由原15元/斤的价格跌至7元/斤。结果,他不但血本无归,而且还多出3万元的债务。

 永不服输终于创业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在面对多次创业的失败,陈世华没有灰心气馁,而是认真总结经验,并计划总投资30万元,利用村组闲置的山地水库混养鸭、羊、猪和鱼等。但养殖场地和启动资金是第一道难题。

2012年12月,当地政府得知陈世华的情况后,主动组织镇村干部多次与当地群众协商,征求多方意见,最终把泉口村丁垅水库地带计200亩山地水域面积租赁给他,为他找到了合适的养殖场地;阳新县人社局了解陈世华主动上门为他办理了5万元的小额担保免息贷款,为他解决了资金难题,还让他参加免费的养殖技能培训,减轻他养殖的技术风险。

这样,陈世华很快走出失败的阴影,迎来了属于自己创业的“春天”:2013年底,该养殖场年纯收入60多万元。“目前养殖场正处发展阶段,规模还需扩大。下一步,我计划投资20万元,建立可养殖万羽鸡的养鸡圈,充分利用水库的生态资源,逐步扩大鸭、猪、羊、鱼、鸡等复合式养殖基地,争取到年底纯收入突破百万大关!”谈起养殖场的前景,陈世华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