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名著 > 红楼梦 > 名著《红楼梦》速成作诗法的探析

名著《红楼梦》速成作诗法的探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9W 次

摘要: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过去关于古诗的教学都是讲鉴赏,词句分析,应付考试,很少真正教学生如何作古诗。后续研究应该缩小我们与古诗的距离,努力学习古诗。红楼梦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作品,书中黛玉教香菱作诗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其实也是曹雪芹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整理加以编辑作为一个学习的思路,尝试着学习作古诗词。已盛唐三大家为基础,从作诗的目的、素材、立意,诗歌的格律和章法来学习,结合作诗的注意事项。

名著《红楼梦》速成作诗法的探析

关键词:红楼梦 ;诗歌作法;速成法

古诗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瑰宝,但是随着时代的远去,被许多人所遗忘,能作者甚少,尤其是青年人当中喜欢古诗的就更少了,哪怕是学习中文专业的人也不会,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然而它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却需要传承,奈何今天的众人都去作新诗了,作古诗者甚少,也许是古诗过于难,加之时代久远,有望而生畏的尴尬。近日,又读《红楼梦》,偶有启发,加之自己又是一个古诗文爱好者,故把《红楼梦》中的一些方法整理,以便对爱好学习古诗文创作的人有所启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大观园的少爷、小姐们起诗社,作诗消闲。其中宝钗、黛玉、湘云、探春、宝玉等都是高手,早已经会作诗了,而且写的很好。没有讲他们是怎样学习的。后来香菱进入大观园想要学习作诗,就拜黛玉为师,黛玉的教学方法先进,不久香菱就可以作诗了。黛玉的方法可以说是速成作诗法。曹雪芹是在写小说,不是在编教材,为了创造人物性格,丰富故事情节,写他们学习诗歌,所以散见于各回中。现在我就把书中各回中的教学方法,加以整理编辑,以便于初学者入门。

一、以盛唐三大家为基础

在我国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俗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要学作诗,必须先要熟读一些诗歌才可以,究竟怎样读?读哪些?就没有一个界说了,现在我们来看《红楼梦》中第四十八回中黛玉是怎样教香菱的。

香菱道:“我只爱陆放翁的‘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正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师读一两百首,细心揣摩熟了;再读一两百首老杜的七言律诗,再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两百首;肚子里有了这三个人做底子,然后再把陶、应、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其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功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后来黛玉就把王维的诗集借给她了,并且叫她读红色圈过的,是黛玉选过的。后来香菱也有志者事竟成。

文中并没有仔细讲述香菱究竟读过哪些书,我认为恐怕不止借去的那一本,我很认同黛玉的说法,但是我认为不仅读黛玉说的这些。然而在选择这些诗歌的时候又是一个问题,文中并没有说怎样去选。我认为应该尽量选择名篇,除此之外,我认为现在的人如果学习古诗读一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近代诗选》也是有必要的。另外,在读的时候不必要都读完,选择自己喜欢的去读,并且最好可以背诵一些名篇,还要多去思考。例如:四十八回中,黛玉道:“共记着多少首”,可见必须记一些。在他们后来的谈话中可以看出,香菱是用心去思考了的,要不然不会有那么多的体会。

二、诗的作法

1、作诗的目的

《红楼梦》三十七回中,宝钗和湘云的交谈中说“古人诗赋,寄兴寓情耳。”这就是作诗的目的,简单明了。

2、诗歌的素材

也是三十七回中,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它来?”后来湘云做东时说“我如今心里想着,昨日作了海棠诗,我如今要作个菊花诗如何?”后来就以菊花为题材写了十多首菊花诗。可见诗歌的素材就是我们身边的事物,又有何难呢?可是就这么简单吗?未必。还要丰富古今中外的各种常识,比如历史、地理、三教九流、工、农、商、学、兵的常识。从前的人除了多读之外还要翻阅各种类书。如《佩文韵府》、《骈字类编》等,有些像我们今天的词典。但是这些书不好找,也不好读,从前我们的私塾教学生用的是《幼学琼林》,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典故和对仗的问题。曹雪芹没有讲,因为他是写小说,又是写诗的高手,所以用不着嗦,可是我们学习诗歌应当知道。

3、诗歌的立意

《红楼梦》三十七回中宝钗向湘云道:“选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立意清新就好”。四十八回中黛玉也说,“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也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意思是不能追求文字格律而损害内容。

4、诗歌的格律和章法

懂得平仄、格律、用韵、押韵是写古诗必不可少的。《红楼梦》四十八回中黛玉说:“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幅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若是果真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果真是这样吗?黛玉这个形象是小说构造的,他们生活在古代从小学习古文,许多书都读过,很懂格律。况且写这些诗的不是别人正是曹雪芹自己。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格律很难,这也是很多人不学古诗的原因。然而黛玉的许多观点我是认同的,可是她说的只是作近体诗的一些方法。

首先,我们还是必须学习格律,有三个要素:押韵、调平仄、对仗。押韵对于我们来说不陌生。因为新诗也押韵。然而许多人分不清什么是平仄,古人将字声分为平、上、去、入四声,后三个因为声调不平,故说是仄声。需要注意的是古人的四声和我们今天的普通话是不一样的,在这里不作深究了。对仗,我们也比较熟悉,有些像我们的对联,但又不全是,律诗形式中,规定一句之中两字平仄相间,一联之间,平仄相反,故曰“平声对仄声”。中间两联对仗,动词、形容词、副词、语助词都为虚,名词为实,均需相对。所以黛玉说“虚的对虚的,实的对实的”书中不是这样说的,而是相反,蔡义江认为这是笔误,我表示赞同。

其次,章法也就是黛玉说的“起、承、转、合”,律诗以其顺序有:首、颈、颔、尾;以作诗的普遍结构章法来说,就是起、承、转、合;起为起头,发端,往往点题;承,为承接,承接上一联来叙述,继续发挥开端提出的思想;转,就是转折,就好像文章的换段,另外找一个角度,再转出新的意思来。合,为综合,总结全篇而结束。

再者,我们必须明确黛玉讲的只是作诗的很小的一个方面,诗歌分为古体、近体;又分为绝句、律诗、古风等,他们的格律各不相同,由于小说中没有介绍,也不深究,然而我们必须明确。可以去学习一下清代刘坡公的《学诗百法》,对初学者很有帮助,尤其是对于掌握诗歌的格律。书中有许多的例子,帮助我们理解。

三、作诗的注意事项

四十八回中香菱说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对于作律诗的一种流行的说法,七律中,第一、三、五字规定的平仄要求不严格,可以变通;第二、四、六则是必须严格,不可以任意改变,其实也不一定,这是大略粗疏的说法,也有相反,一、三、五需要论,二、四、六不分明的。但是作诗确实有许多的注意事项,因为黛玉说的是近体诗,而且是律诗的作法,那么我也简单说一说律诗的注意事项。

对仗,近体诗的对仗,无论五律、七律,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有具体规定:相对仗的两个词语必须是同一类词语,虚对虚,实对实。王力先生把它分为九类,不是今天的分法。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去了解,不作深究。《幼学琼林》以及其它韵书上都有介绍,就不再举例了。

还须注意的是不许犯字,合掌。犯字就是字的重复,合掌就是字面不同,意思确是一样。这就是我们的古人为什么在一个字上往往下很大的功夫。另外我们还要注意近体诗的粘和对的规律。对就是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反,所谓的粘就是上下两联,相邻两句间平仄相同。但是由于最后一字平仄交错,又有一、三、五不论的规则,其实不可能做到严格意义上的对和粘。只能以二、四、六字的平仄为准。在律诗、绝句中都要避免失对,失粘。所以香菱说:“看古人的诗,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这些竟是末事。”但是这些末事,我们必须注意,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书中没有涉及,也就不讲了。

《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的方法,其实也就是曹雪芹关于学诗的观点,我认为十分有用,香菱后来就会做七律诗歌了,遗憾的是对于其它几种诗歌,她没有做过多的讲述,还是那句老话,他是在写小说,不是编讲义。我甚至觉得香菱的诗歌超过今天很多所谓的大师了,当然其中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我认为这种学习方法可以算作速成学诗法,故作以上探析,我抛出一块破砖,希望它引出玉来。

参考文献:

[2]刘坡公.学诗百法[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1991年出版。

[3]蔡义江.蔡义江解读红楼梦[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5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