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件中心 > 六年级课件 > 六年级课文美猴王课件

六年级课文美猴王课件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4W 次

美猴王,即孙悟空是中国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的著作西游记》中的角色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六年级课文美猴王课件 ,欢迎阅读。

六年级课文美猴王课件

【课前寄语】

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最喜欢的是哪个?

神话是以神为中心的古代传说。古代人不能分清人和神的概念,认为天地万物都具有人一样的生命,往往借神话去说明一切,把它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这些神话在民间广泛流传。经过后人不断加工而写成的小说,叫做神话小说。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的写作顺序及结构安排。

2.抓住动作语言描写来分析石猴形象。掌握塑造美猴王艺术形象的方法。

3.吸取美猴王人格精华,提高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 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播放《西游记》的片头曲,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音乐的余声中给学生介绍《西游记》的背景材料。

大家听着这优美动人的旋律,在了解了《西游记》的背景材料后,我相信“猴哥”手舞金箍棒,大闹天宫、除魔降妖的身影一定又在你们的脑海中腾挪跳跃。那么,大家想不想进一步了解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是怎么塑造出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的第一回——《美猴王》。(板书:《美猴王》)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了解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2.了解作品

《西游记》我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话小说,小说中通过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经历的八十一难折射出人间现实社会的种种情况。小说想象大胆,构思新奇,在人物塑造上采用人、神、兽三位一体的塑造方法,创造出孙悟空,猪八戒等不朽的艺术形象。

3.字词积累

遂(suì) 迸裂(bèng) 麋鹿(í) 瞑目(íng)

径(ìng) 石窍(qià) 石碣(ié) 镌刻(uān)

4.词语解释

天造地设:指天地安排好了的,自然形成的又合乎人们理想的事物。

滔滔不竭:形容水流多,连续不断。

力倦神疲:指气力削减了许多,精神也疲倦了。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段落层次:用一句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的内容,再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内容。

【交流点拨】开端(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

发展(第2、3自然段)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发现了瀑布。

高潮、结局(第4自然段),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一层(从“好猴”到“也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结尾),写石猴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石猴出世——山间生活——自荐探泉——发现洞天——携众搬家——被拥为王

步骤三 深层探究 深入理解

1.石猴是怎样来到世上的?为什么要写他的来历?

【交流点拨】石猴出世。“傲来国”“花果山”“顶上”是交代地点。“东胜神洲”“仙石”“仙胞”“石卵”“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写石猴是天地生成。石猴出生表现了他“神”的特点。

这样起笔,让石猴出一世就显出神异出众,也为后文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除妖降魔埋下伏笔。

2.怎样写石猴的山间生活的,这样写表现了石猴的哪些特点?

【交流点拨】行动、饮食、交往、行踪——活泼、机智、灵巧

3.当众猴发现瀑布飞泉时,石猴是怎样说的?这说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石猴“跳”出来,应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这说明他胆大超群,不同一般。则已带有“人”的特点。

4.在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和率众猴进入水帘洞的过程中,重点描写了他哪些动作和语言?从中可以看出石猴的哪些特点?

【交流点拨】发现水帘洞。“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瞑”蹲”“纵”“跳”四个动作显示出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忽睁眼抬头观看……再看……看罢多时……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四“看”表明了石猴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能够识字,这是人的特点;无师自通,则又具有“神”的特点了。石猴“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欠道:‘大造化!大造化!’”“石猴道:‘没水,没水……’”这些动作和连续重复的语言都显示了猴性。“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一提议表现了石猴聪明过人、见识超群的特点和热爱自由的思想,表现了“人”的特点。

这一部分写石猴入瀑,发现水帘洞,他向众猴描述了洞中的情景,提出进洞居住的建议。作者通过对石猴动作、语言的描写,表现了石猴的勇敢灵巧、本领高强、胆大心细、善于观察、聪明过人、见识超群,集“猴”“神”“人”的特点于一身。

5.“跳、抢、夺、占、争、搬、移”等一系列的动词的作用?

【交流点拨】——表现了猴子顽劣的特性。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一)总结课文

1.美猴王有哪些性格特点?

【交流点拨】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正面描写:外貌、动作、语言、神态)

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2.从石猴变成美猴王,其主要原因是什么?他的美表现在哪里?

【交流点拨】石猴变成美猴王的主要原因是:他快乐、合群、聪明、勇敢、敏捷、有本领、有见识、讲信义、造福众人、深孚众望。

身世美——受天真地秀,日月精华,有灵通之意。

行为美——瞑目蹲身,将身一跃,跳入瀑布泉中。

性格美——胆大心细、聪明过人、见识超群。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交流点拨】美猴王——孙大圣——孙悟空

猴——神——人

生物性——传奇性——社会性

(二)拓展延伸

小时候你们常说,假如我是孙悟空,我就怎么样怎么样,今天就实现大家这个愿望,给大伙这个机会,请你以“假如我是孙悟空”为题,说说你准备干些什么。

板书设计

美猴王

吴承恩身世美 出生神异

行为美聪明灵巧

胆大超群

性格美热爱自由

深孚众望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