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小故事 > 民间故事 > 鸳鸯胡同的来历故事大纲

鸳鸯胡同的来历故事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1W 次

“冤枉胡同”位于明清时期的聊城县衙后面,为东西通道,西起古棚街,东通文明街,长约180米,两头宽度均为3至4米,中间有一片叫做“桑园子”的空地。老居民习惯叫它‘冤家胡同’,1957年被括入专署大院了。

鸳鸯胡同的来历故事

这里面有个典故,古时候,谁家有冤情都会进衙门告状,而当时衙役的作风却不怎么好,每到有人喊冤时,看门的衙役都要收小费,所以穷人没钱,就是有天大的冤情,官老爷也无从得知。

相传有一天一个穷人冤情很大,进不了衙门告状,哭得要死要活。有人出主意让他到衙门后面哭喊‘冤枉’,他听从意见来到了衙门后面,不料县官果真听到了哭喊声,急忙起身出去隔墙问话,了解到这人的冤情。第二天升堂,为他伸了冤。

从那以后,凡是有冤情的穷人都爱到这里喊冤了。

后来,由于某村一对青年的恋爱案,使这个胡同改了名。这对青年男女同岁,男方叫杨男,女方叫柳女,是隔路对门邻居,自幼一起玩耍,互相敬爱,及至成年,就产生了恋情。杨男赶集上店常为柳女买些针线花样之类,柳女也偷着为杨男做些鞋袜,平时相见更是亲密难分。他们的行动被一村人看到,又添枝加叶加以传播,“通奸”的流言很快传遍全村。柳父为挽回脸面,还女儿一个清白,就向县衙状告杨男调戏欺侮其女。县令差人将杨男抓捕监押。杨父知道自己的孩子不是轻佻风流之辈,也去衙门辩解,但遭斥责。他觉得冤枉,即在县衙墙外胡同里喊冤。县令登梯到墙头问案,发现此案处理匆促,便单独询问两个青年男女。杨男柳女都说他们从心里互相爱慕,虽有成婚的愿望,但决无越轨行为。县令弄清了原委,心想:这两人自幼青梅竹马,情感忠贞不二,是很好的一对夫妻,怎能拆散鸳鸯?于是县令指派乡官为媒说合成亲。柳女父母本是在舆论压力下告状,便坦言说:“县太爷是父母官,我们尊从父母之意。”双方就此成亲。从此,人们就改称这里为鸳鸯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