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小故事 > 名人故事 > 中国名人故事

中国名人故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4W 次

中国名人故事1

中国名人故事

鲁迅曾经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今天,我在《中国名人故事》里认识一位勤奋的画家——徐悲鸿,了解了关于他勤奋的故事。徐悲鸿是一个美术天才,在法国留学时,一个外国学生嘲笑中国人又蠢又笨,就是送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徐悲鸿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争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无知和偏见的,必须用事实让外国人重新认识真正的中国人。所以徐悲鸿更加勤奋地学画画,他一有空就到巴黎博物馆临摹世界名画,常常只带一块面包、一壶水,一画就是一整天。大画家达仰都被他的坚毅品质感动了,邀请他到家里画画,并亲自指导他。徐悲鸿用勤奋的态度,坚持的品质,高超的画技,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让外国人刮目相看。

我的心里十分敬佩徐悲鸿,因为我也在学画画,已经学了三年了,徐悲鸿就是我的偶像。虽然我和他相比简直弱小得不值一提,但是这三年来我可是每一天都在进步。记得刚学画画时,因为很新奇,所以我的兴趣很高。可是,慢慢的,我觉得画画越来越难,每次一画就是一上午,特别是涂颜色的时候既要小心翼翼地涂,以免颜色涂到轮廓外面,又要一气呵成,不能分心。整个一上午都是在涂颜色,我的手涂得又脏又酸,我开始感到厌烦了。老师说:“要学好一样本领是非常难的,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新奇而简单,但是越往后就越要坚持和努力,只有努力到最后的人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妈妈也教育我:“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后来,每次练画的三个小时,我都认真对待,从不喊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着色水平越来越棒。

现在,徐悲鸿的故事更让我明白了,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我已经由儿童画晋级到了水墨画,虽然暂时还画得不是很好看,但是我也会像徐悲鸿一样,勤奋学习,慢慢进步。因为我知道:勤奋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勤奋的人也一定能成为强者!

中国名人故事2

倪萍的《姥姥语录》出版发行,她说这本书写得相当顺畅,前后也就二十几天。签售当天,倪萍不施粉黛,是真正的素面朝天。

这个当年的中国主持第一旦,当年如此温婉动人如此美丽大方的女性,终于通过一本朴实的《姥姥语录》宣布了自己的转身:她扔下身后千浓万艳、千是万非、千光万彩……走进了真挚夯实看似平淡实则韵味无穷的凡人生活。

倪萍说,她到菜场买菜,卖菜的大妈看到她,忽然就牵手哭了,说:“你怎么这么显老,是不是过得不好?”倪萍就笑,拍着大妈的手,问:“大妈,我过得不好,能买得起二十几元一斤的黄花儿鱼吗?”

从街头时尚女到摊头买菜嫂,都认为艺人应该永远光鲜、永远不老的。否则就是江河日下昨日不再,就是落魄潦倒明日黄花。人世间,有多少人陷入这魔法般的心咒?于是,就有潘迎紫制造的不老神话(那种迎合大众的不老,看似热闹,实质却多么凄凉),就有某些媒体上暴露的整容后变形的明星的脸……

而倪萍将这些统统放下,她没有再在容颜上做丝毫的努力。这些放下引起过太多波澜、热闹了许多网络。人们常常在网上公布她的生活照,一面暴露她大妈式不修边幅,一面拿她和杨澜比:杨澜有好老公、杨澜永远在台前、杨澜越来越精致富贵……抨击、惋惜、同情,各种各样的声音潮水般往倪萍身上涌——其实,这些潮水只是观者的一相情愿,从《美丽大脚》到《最浪漫的事》,倪萍的演技得到过公认,如果想在演艺圈发展,她完全可以走得更风光更惊人,只是倪萍选择了另一条道……杨澜和倪萍的两条路,风格迥异,各自选择不同而已,为什么非要评判孰优孰劣呢?

如果说十年前的《日子》是倪萍自我写照的一次探索一种尝试,那么十多年后的《姥姥语录》就显示出倪萍走向自己内心的决心,她回到心灵深处了,她放下身姿努力更贴近大众、更接近自己,这样她就跟姥姥们融合了,她的心姥姥懂、姥姥的心她也懂!

关于姥姥,倪萍有一个深情的故事。为了让81岁的姥姥觉得自己还有用,倪萍就谎称有人想收购瓜子仁,给姥姥找了个剥瓜子仁的工作。然后她买瓜子给奶奶剥。再收购奶奶的瓜子仁四处送人……这样的举动,是任何慈爱有孝的孙女都会做的,倪萍就是千千万万敬爱老人的孙女中的一个。

知道倪萍这些的时候,我有流泪的冲动。比倪萍带着儿子一声不响地捐助地震灾区,还让我想流泪。倪萍经过怎样的自省、怎样的曲折、怎样的思索……才找到这条如此干净如此偏僻如此寻常又如此绵长如此动人的路呢?她的选择恰是一次华美蜕变啊!蜕变后的倪萍显得更亲切更平和更大方更令人亲近。

我想说:倪萍,转得漂亮!

中国名人故事3

李湘为什么追求十全九美

李湘最欣慰的是,一向快乐的她在历经风雨之后并没有一蹶不振,仍然笃信未来是洒满阳光的,无论婚姻和事业。

她称自己会越挫越勇,因为她的人生不求十全十美,只求十全九美。结婚,曾是李湘的快乐进行时,她一度很感叹自己是个幸运儿,但是,快乐的李湘不仅没有把快乐进行到底,还相继遭到了事业和婚姻的挫败。《李湘星运动》因为收视率不高一年后被叫停。对此,李湘没有把原因完全推给客观,坦承是自己出了问题,又当制片人又做主持人,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作主,一心多用反而没有把节目做好。与此同时,李湘的婚姻也出现了问题,不足一年的婚姻宣布结束。“当一个女人的爱情和工作都遇到了问题,那种状态是可以用‘疯掉’来形容的。”

李湘说她有近两个星期呆在家里没有出门,不知道向谁倾诉,不仅不能跟父母说,还得给他们减压。父母也没有安慰她,“我想他们可能是在惩罚我或者是让我明白要为自己所做的承担后果,结婚、开公司都是我自己做的决定,没有人逼我。没人安慰的时候我就在洗手间和自己对话,自己给自己排解压力。感谢父母赐予我的个性,我天性还是个乐观的人……”

正因如此,李湘没有成为“怨妇”,甚至不后悔曾经的决定。“对于我来说,除了我今天吃多了会后悔,其他的事情都不会,做了就是做了,做错了就得接受惩罚,当我发现双方不太适合在一起生活的时候,就决定结束。”此后,有关李湘生活和事业上的诸多传闻也扑面袭来。“以前媒体问我怎么总有那么多负面新闻,我会觉得很无辜,也在问为什么。现在再问我这个问题,我会说:好啊,来啊,我不惧怕任何东西,我会越挫越勇的。”但李湘坦言在感情上不会越挫越勇,“女人能挫几次啊,挫一次就受伤一次,如果有一个美好的憧憬就可能会将过去慢慢淡忘,所以,我现在特别期待有一个新的开始”。

也有许多关于李湘新的爱情的传言,李湘说,“如果有新的开始,我一定是阳光明媚的,我其实挺渴望婚姻的,要不然我不会那么快结婚。我特别向往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情景。我的个性就是这样,总是想象未来是洒满阳光的。”在李湘看来谁都希望可以十全十美,但又有谁真的能做到?“我想只要十全九美就已经是完美了,十分用功九分收获,剩下一分留给自己细细回味。”

于是就有了李湘作为出品人的电影《十全九美》。李湘回忆说,“当时和一些做电影的朋友一起聊天,他们有很多想法,也写了剧本,但缺少资金。他们觉得我挺有这方面的能力,我被他们感动了,想试试看吧,看能不能找到钱。后来我们公司的股东对这个剧本也挺有兴趣,就纳入了公司的一个计划,决定投拍这部电影。”

中国名人故事4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中国名人故事5

为两块石头自责的白居易

白居易不仅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而且还是一位清廉勤政的官员。

在他任杭州刺史期间,由于他为官清廉,再加上他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因此深受杭州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三年后,白居易辞去官职,告别杭州人民,回到家乡。

一天,白居易吃过早饭走进书房,很自然地拿起书桌上两块从杭州天竺山的石头观赏起来。看着看着,猛地他心头一震,感觉自己做了一件很不光彩的事,他感到很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于是,他提笔写下了一首满含自责的诗句。恰在此时,他的朋友刘禹锡登门拜访。他俩一见面便亲热地交谈起来,本来还在深深自责中的白居易全然忘却了刚才的事情。

刘禹锡临走时,一眼看见书桌上的那首墨迹还没有干透的诗,吟诵后很诧异地问白居易:“区区两块小石头,你何必放在心上呢?还写诗责怪自己,不值得,不值得!”说完摇摇头。白居易却不这么认为,他意味深长地对老友说:“是啊,区区小石头说明不了什么。可它是杭州人民的石头,也仅仅属于天竺山,我怎么能据为己有呢?再说,倘若每一个来天竺山游玩的游客都把天竺山的石头带回家,那哪里还有天竺山秀美的景色呢?虽说当时我只想把它们带回来作纪念,现在看来就像是我贪污了杭州人民的千两黄金,怎么不让我感到自责呢?”一席话说得刘禹锡连连点头。

为人要自清,为官当自廉。带回两块石头对于常人来说应该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但在白居易眼里却关乎天竺山的秀美景色,关乎一个人为官之道。白居易这种“慎微”的律己精神,不仅使刘禹锡折服,也让我们肃然起敬。

中国名人故事6

崔健,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人。

是一个歌手,也是中国摇滚之父。

可是为何也有一些人却对崔健有一种讨厌,厌恶的感觉。因为他吐字不清的音乐?因为他的歌低俗?

当然,也有人或许这样认为。

我第一次听见崔健的歌,就是《一无所有》,而这首歌我并不是在音乐上听过。因为小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脑,所以也没有听过什么歌了。在电视上?这倒是可以说是吧。

而那时我所听的却是大家都熟悉不过的《家有儿女》里,看着刘星拿着一把扫帚,闭着眼睛,倒像是十分陶醉的感觉,于是他就便唱着:“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可你却总是笑我,一无所有。”这便是我第一次听见崔健的歌曲,虽不是原唱。

那时候年纪还小,不像如今已二十有一了,以前听着倒像是一首歌,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感觉。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成熟了不少,我便又听着崔健其他的歌曲,可是当我听着,这是什么歌?这怎么能说是歌呢?我个人觉得这可是一种批判,更是一种精神。

于是,我把他所有的歌都听上了,越听越着迷,越听越着迷,直到现在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曲《混子》。

开始听着《混子》的前几句,就是像个混子,可是听到后面的几句。

“真要吃点苦,我准会哭鼻子,下海挣点钱,又他妈不会装孙子,说起严肃的话来,总是结巴兜圈子,可干起正经事来,却总要先考虑面子”这句话的含义不就正应对了如今的孩子?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能吃苦?有几个愿意吃苦?就当挣钱的时候,你不低头?你不自降身价?不吹捧那些大老板,有哪个愿意会把钱给你们呢?人一旦长大了,什么烦恼都有。婚姻呀,事业呀,等等。这时父母不就会对你催着吗?叫你赶紧挣钱,不挣钱怎么买房?怎么买车?如何娶媳妇?可这些崔健不也是说出了吗?“多挣点钱,多挣点钱,钱要是挣多了事情自然就会变了,可是哪有的够,可是哪有的够,不知不觉挣钱挣晕了把什么都忘了。”工作当然也是需要,房子,老婆也应如此。可是这世上会有挣尽的钱吗?就这样一直工作,疯狂下去,做着做着“不知不觉挣钱挣晕了把什么都忘了”。“别跟我谈正经的,别跟我深沉了,如今有钱比有文化的机会多多了,谁说生活真难,那谁就真够笨的,其实动点脑子,绕点弯子不把事情都就办了!?”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什么最重要?不就是知识和钱吗!?可现在过了二三十年,现在什么不重要了?不也就是知识和钱吗?以前知识难赚,钱也难赚。可如今,不就是“如今有钱比有文化的机会多多了”。“我想相信自己,我又想成全自己,可是最难受的滋味就是犹犹豫豫。”在那个时代工作也是一个难题,那时很多的失业人们,能找到一个工作很难,可是真的当你有了一个工作时,你难道就一直在那里工作一辈子吗?不想往上升吗?那当然了,每个人都想往上升。可是,那可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如过你上升失败了,可能遭受的又是失业。所以,那时的人们不都是这一种想法?“最难受的滋味就是犹犹豫豫”。“我恨这个气氛,我恨这种感觉,我恨我生活除了凑合没别的目的。”“凑合”这个字说的很好,过去的生活是凑合,现如今的生活也是凑合。为何?现在的钱贬值了,工资也降了,物价什么的也都高了,如今你是一个打工的普通老百姓,那不就更要凑合,不然拿什么生活?可是凑合凑合久了,你也就开始不甘心了,你就有了思想,你就想改变呐。“我想发展自己,我又想改善环境,可你劝我撒泡猴尿好好看看自己,你说别太较劲了,你说别太较劲了,你说如今看透了琢磨透了,但不能说透了。”每个人都想发展,每个人都想改善自己。可是有的人却被现如今的物质金钱打败了,他们就便觉着,发展、改善,这是不可能的。“瞧你丫那德行,怎么变成这样了,前几年你穷的时候还挺有理想的,如今刚过了几天,你刚挣了几个钱,我看你比世界变的快多了要么是露馅了,你挺会开玩笑的,你挺会招人喜欢,你过去的理想如今变成工具了,你说这就是生活,你说这才有味道,你干脆说你愿意在失落中保持微笑。”这就像刚才所说的每个人有梦想的,可有的人挣了一些钱却忘记了自己姓什么了,便开始得意。这种人就是一个懦弱的人,一个容易为金钱做奴隶的人。“你说这就是时髦,你说这就是潇洒,你说这就是当今流行青春的微笑。新的时代到了,再也没人闹了,你说所有人的理想已被时代冲掉了,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念念报纸吧,你说理想间的斗争已经不复存在了。”显而易见,“理想”已经在这个时代被冲刷掉了,即使是还发挥作用,也是达到某种目的的幌子。对理想的退场,不少人认为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经济发展了,人们自然再会去追求人文精神了。

崔健,我最敬佩的一位歌手,更是一个启蒙者,思想家,教育家。

有的人写的是歌,唱的也是歌。但!崔健,他写的是歌,唱的却是一种批判(同于《时代的晚上》)。

他写的不是歌,可更是一个时代!

中国名人故事7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名叫《中国名人故事》的书。这本书里有几百多个中国名人,我看了深受教育。这本书里的人物是我的榜样,好好学习他们奋斗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这本书里,我知道了很多发明家、思想家、医学家、科学家,像李四光、鲁班、华佗、张仲景。他们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他们都是从小到大认真学习,不怕苦不怕累,所以他们都取得了成功。

我觉得发明和医学最重要,如果没有发明,就没有今天的电脑、电视、计算机、纸、电灯、电话等。如果没有医生,人们就会病死的,人们就会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就是因为这些名人的不断努力,我们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他们,那中国会是什么样呢?

是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所以我要好好工作,珍惜一切,把育人工作作好。

中国名人故事8

1929年,贺龙率红军第二次驻扎在石门子良街上,计划在这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红军来到子良坪,子良区区政府和区团防的公职人员潜逃一空。贺龙打听到,区团防局长向鲁卿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能文能武,虽任伪职,但为人正直,从不同流合污,便想吸收他参加红军,特地派人去接他。谁知,向鲁卿却不见面。后来一打听,他不肯出门的原因,一是家中父母年迈多病,他要尽孝;二是他若参加了红军,土豪劣绅就会向他的家人下毒手。贺龙得知这些情况后,心中盘算了一条计策。

几天后的一个拂晓,红军一个排突然包围了向鲁卿的家,战士们齐声喊:“活捉反动团防向鲁卿。”向鲁卿正睡在隔壁家,听到喊声,即趁着大雾逃到一里多路外的一个瓦窑里躲起来。红军没捉到向鲁卿,就把他父母妻儿亲戚等四十余人抓起来,临走时还放了几枪,押解到红军司令部“看押”起来。

一天后,他接到父亲来信,信中说:“此地刑法难受,贺军长讲,非你来换我不可,否则,全家四十多人性命难保。望吾儿速来贺军司令部。”向鲁卿看信后左思右想,拿不定主意;看信字迹,是父亲亲笔,但内容似乎不符合父亲一向刚强的性格,一时难以判定。一连三天,向鲁卿又接到父亲两封信,且字字血泪,他心如刀绞,最后把心一横,决定到司令部去换父亲。

向鲁卿决定替换父亲的事早被红军侦知,贺龙派人等候在他必经之地。待他一出现,几个红军便一跃而起,将他“五花大绑”,故意让路人皆知。向鲁卿也不分辨,抱着必死的心,怒目圆睁,大骂贺龙。走了二三里,当他来到离区公所只有一二里路的鸡公桥时,突然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他正在疑惑,桥上又涌出一支红军,分成两队站在路旁,鼓起掌来。

向鲁卿正摸不着头脑,他的黄埔同学张海涛笑嘻嘻地走来:“快给向队长松绑。”自己又牵来一匹高头大马,指着桥旁站着的红军:“这是全军排以上干部来欢迎你的。鲁卿兄受惊了,请快上马。”在红军的簇拥下,他们来到司令部门前,贺龙站在门口迎接,他拉着向鲁卿的手,一直往营房走去。两人正聊着,向鲁卿的父亲来到跟前,激动地说:“红军真乃仁义之师,处处替百姓着想。贺军长待我们一家敬如上宾。”他挺挺腰杆:“你看,如今我的病都好多了。鲁卿,你就跟贺军长吧,去杀土豪劣绅,杀污吏,不要惦记我这把老骨头。”向鲁卿见父母和被“押解”来的其他亲人毫发无损,感动万分。

第二天,贺龙专门设宴招待向鲁卿一家,随后才让其亲人回家。向鲁卿当即被贺龙任命为随从副官,以后历任红四军军校校长、团长,1932年在突围作战中壮烈牺牲。

中国名人故事9

王刚为什么对老朋友暴跳如雷

记者何东写到了采访王刚的前后——

凤凰网点名要我做一个王刚视频采访,电话打过去预约;没二话,他爽快答应接受采访。时间紧迫,我猫在家认真做采访准备,节目组的年轻人,速度奇快就把采访预告挂在了网上。吸引人眼球的炒点当然是踩着之前王刚再婚的八卦而来。当天夜里,我坐在电脑前最后一遍整理采访提纲,手机猛响;拿起一听,电话另一边,王刚早已经大光其火!“没想到你现在也变得这么堕落,也要靠炒作无聊八卦,来做采访的卖点!说实话,我有被你涮了的感觉,要像这种玩法,咱们之间还是算了吧!”我一头雾水赶紧问:“到底怎么了?”王刚更火了:“你自己的采访预告,我不信你一点都不知道?还专门设计几个桃色疑问,你觉得这很有意思吗?”我迅速到网上一看,采访预告果如王刚所言,若隐若现欲说还休,一条本来虚虚乎乎的八卦,倒好像越描就越实了。我赶紧让节目组立刻撤下采访预告,再三向王刚说“抱歉”,他这才勉强答应接受采访。

我对王刚的'现场采访刚刚开始,就已有电视娱乐频道记者兴致勃勃赶来憋着这采访,意图当然是要等王刚当面澄清那条说他再婚的八卦了。很可惜,我跟王刚双方早有约定,采访里就是闭口不直接触及这事儿。既然本来就子虚乌有,再专作澄清岂不真成了此地有银三百两?

王刚可以说是一个奇人,就奇在他主持什么电视节目,那节目一准跟着火;他如果去演戏,就马上火了角色。什么事情一弄到王刚手上、嘴里,他这从小的捣蛋鬼,根本就不是那种强迫自己努力到卧薪尝胆的人,他从来都是生动活泼加收放自如。比如“朋友”、比如“东芝动物乐园”,再比如现在的“天下收藏”;凡他主持什么节目就真有人喜欢看;有研究影视的专家说:这就叫老天爷愿意赏他这份开口饭。

王刚收藏名声在外,喝酒也是酣畅淋漓,此外,王刚烟也抽得相当厉害,但有一次,王刚却因为女儿悄悄抽一支烟,差点没让自己终身戒烟。王刚说:“那一次也是无意,我发现女儿在抽烟,心里的火立马就起来了,遂将房间里所有的烟,全拿出来,当着女儿统统撕个粉碎!并且告诉她:烟,不能抽!从我做起,现在就开始戒!如果是儿子,我会不会像当年父亲对我那样就很难说了。可恰恰是女儿,再像上辈那样的教育方式,当然不可以了!”

由此又可见王刚面严心慈的一面。后来还是女儿专门从国外写来一封信,说:爸爸,是女儿不对,弄得您也断了烟。您还接着抽吧。我那天抽烟被您发现,实属误会。女儿并非有瘾,仅仅因为偶尔心烦,抽着玩儿的。看见父亲您为女儿如此决心,女儿从此再不会碰香烟一下。

中国名人故事10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中国名人故事11

创业第一年实现交易额100万美元,第二年1000万美元。第三年近2亿美元,第四年的上半年达到了近10亿美元交易额。这是敦煌网创造的奇迹!敦煌网的创始人是被人称为lT美女的王树彤。她是如何创造这一奇迹的呢?

  辞职清华,转战外企

王树彤是个美女,而且是那种本人比照片还要好看的美女。小时候,父亲把王树彤当成男孩一样教育,无论三九天还是三伏天,她都会被父亲喊起来跑步,风雨无阻。父亲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王树彤不仅学习好,而且是校合唱团团长、广播站站长,是学校的长跑冠军。

小学时,王树彤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是第二名,父亲就会问:“那第一名是怎么做到的呢?”小树彤嘴上不敢说,只能在心里埋怨:谁让你们没有把我生得更聪明呢?不过,这也让她意识到自己不是聪明人,只有笨鸟先飞,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苦,才能获得成功。读书时如此,后来工作、创业亦如此。

1991年,23岁的王树彤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电子工程学院,随后任教于清华大学软件开发与研究中心。1993年8月的一个晚上。王树彤慢条斯理地将一张纸递给了父亲,随即引起了一场家庭风暴,父亲大发雷霆,将那张纸撕得粉碎。原来,那是她的辞职申请,她要从清华辞职!因为她却觉得这种四平八稳一眼望得见未来的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

父母最终也没有改变她的决定,从清华辞职后,王树彤到微软应聘。虽然当时的微软还没有今天的规模,但王树彤还是被拒之门外。微软的拒绝激起了王树彤不服输的心理。她给所有的面试官发E-mail、打电话,问他们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得到的答复是:你不适合做总裁秘书,但比较适合做销售。事情就这样有了转机,没多久,王树彤进入微软做销售。

微软竞争激烈,要求严格。第一个星期,领导就耸耸肩,无奈地说:“你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第一次被人当面这么说,她当时就想走人,可转念一想,走了不就等于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吗?不行,要走也要得到大家的承认而光明正大地炒微软的鱿鱼!为了做好,她拼了命似的每周工作7天,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她再次提醒自己,笨鸟只有先飞才能和别人同时到达目的地。

在IT这个男性化的行业,男性要证明一次就可以的事,女性也许要证明十次才能得到认同。很长一段时间,王树彤的绩效考核接近满分,但每每有空缺可以升职,上级却派来一个港台地区或新加坡人担任其位置。很多人都因为微软的不公正待遇而离开了,很多人也为王树彤打抱不平,劝她离开,但王树彤却留了下来,她认为,这或许是老板对自己的磨炼。面对上司的能力不如自己,对市场的了解更不如自己的局面,王树彤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她始终记得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终于,她得到了最好的职位——微软事业发展部总经理,这是一个从整个微软中国挑出精英组成的团队。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本土经理人的实力。

在微软工作了6个年头,王树彤的业绩已十分优秀,当时微软公司在中国的3000万美元销售额中,有三分之一是王树彤领导的团队完成的。然而,此时的王树彤又开始不满足了,她希望找到新的挑战。不久,她加入了思科公司,任中国区市场营销部经理。当时的思科公司正值巅峰,是当时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企业,王树彤成为思科中国公司高管中惟一的女性,她所领导的团队被公司评为亚太地区最佳团队。

  挑战马云,做网络沃尔玛

1999年,由金山和联想联合投资的卓越网邀请王树彤加盟,她想也没想就同意了。因为微软和思科都是外企,在外企的任职经历始终让她觉得施展空间有限,她希望在本土企业打拼出另一番天地。以前的卓越网是一个供网民免费下载游戏和软件的地方,没有任何盈利。王树彤决定开始做B2C(企业对个人的电子商务),她认为,要想给网民提供更好的服务,首先要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那是1999年底,正值中国互联网遇上第一轮寒冬,王树彤采用大规模采购以降低产品价格然后让利给消费者的方式,使得卓越网业绩实现了爆炸性增长。卓越的《大话西游》首开网上音像热销先河,一天销售5000套:《东京爱情故事》一个月的销量相当于北京音像批发中心两个月的总进货量;《加菲猫》三个月的销量相当于西单图书大厦同产品5年的销量总和。在20xx年这样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年,卓越网的业务增长仍达到100%以上,并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盈利的电子商务网站。

但正在卓越网发展得如火如荼的20xx年8月,王树彤突然离职。此后,王树彤一度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这一期间,正好她有了女儿,在这个过程中,她也重新对电子商务进行了思考。她觉得,B2B(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

20xx年,王树彤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年底她决定创办一家新的网站,它的模式是B2B,服务于企业对企业的交易、跨国采购,但是实现过程又如同是网络购物。她把新网站取名为敦煌网,希望能做成一条网上丝绸之路。

可是,B2B的模式早已不新鲜了,业界中阿里巴巴已是老大。现在,王树彤还想分B2B的这杯羹?你想挑战马云?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亲友纷纷反对,但王树彤认为大象踩不死蚂蚁,虽然都做B2B,但我们做的是阿里巴巴没做到的地方。

阿里巴巴的服务对象是大采购商,其单笔货物往往在十几万元以上。而敦煌网则把服务对象定位为中小采购商,每次采购几千元或者几十元的采购商,他们的货品更新频率很高,每月甚至每周都要进货。而且阿里巴巴通过收取入会费的方式盈利,而敦煌网则打算免费!只有成功交易之后,才收取相应的费用。

王树彤认为敦煌网的一端是中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他们的制造能力惊人,但利润有限,而且电子商务这个有效的销售渠道并不为他们所熟知。敦煌网的另一端则是全球的中小零售商,由于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零售巨头凭借其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压价采购,对中小零售商形成了猛烈的冲击,所以这些中小零售商迫切需要找到可以低价采购的渠道。一句话,她就是想通过网络把“中国制造”卖向全世界,要做网络沃尔玛。

想法是好的,但是要说服风险投资对敦煌网投资却并不容易。20xx年,王树彤到处寻找投资,但大部分风险投资商并不看好这个项目。一说起B2B,王树彤经常会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敦煌网与阿里巴巴有什么区别?”虽然王树彤详述了一番,但投资人却不相信她能成功。

几经努力,王树彤终于说服了一个投资商,并签下了投资合同。20xx年,她开始招兵买马。但当她搭建好了团队时,已经签订了合同的投资资金却没有到账。王树彤火速赶到深圳与投资商协调,然而她得到的答复却是:我们已经决定不再合作!

人都招来了,钱却没有,该怎么办呢?

破釜沉舟,创造奇迹

中国名人故事12

刚出锅的黄馍馍热气腾腾,稻米酿出的黄酒滋味绵长、色如琥珀,用诺邓井盐腌制3年方可做成的诺邓火腿肌红脂白,白吉馍用腊汁肉填进去香气弥漫……《舌尖上的中国》开播后,不仅破天荒地打败了热门电视剧,迅速站上微博的热门话题排行榜,甚至让很多不怎么看电视的人也一集不落地观看,在温情中“口水与泪水共流”。更惊人的是,它竟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引起轰动。这部纪录片的导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高人?

央视纪录片“名导”

陈晓卿,19xx年出生于安徽灵璧,父亲是一所高中的校长,天生聪慧再加上家人对他“开发”较早,属于上学之前就可以直接进三年级的那种“神童级”少年。高考时成绩不错,陈晓卿被北京广播学院录取,学习摄影专业。读完研究生后,陈晓卿进入中央电视台,从此开始了他的纪录片生涯。

陈晓卿进了央视后,先在《地方台30分》工作,与地方台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可是当时他却没有片子拍,熬了一两年才有机会摸摄像机,把海南某个地区的十几个县差不多拍了个遍,可拍出来的东西又让一个二把刀给编坏了,从那时起,陈晓卿下决心自己做编导。

机会来了,19xx年南方发大水,淮河流域的水把村子围成许多小岛。陈晓卿奉命拍摄了一个与洪水抗争的片子,取名《孤岛纪事》,在央视播出后评价不错,国务院新闻办还指示要把它做成英文版。陈晓卿在把《孤岛纪事》做成英文版的过程中,又与安徽台的同事开始策划一个新片——《远在北京的家》。

该片是反映保姆生活的,关于这个主题,陈晓卿早在念书时就动过念头。有几次坐火车回家,与在北京当保姆的女孩们一趟车,听她们说话时故意卷着舌尖说北京话,陈晓卿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想用摄像机把那种情形拍下来。学说北京话看起来仅仅是一种语言习惯上的变化,其实还能反映出保姆们许多心理、生理甚至生活追求上的变化,从一定意义上也可看出中国社会的变化。

陈晓卿与摄制组在安徽省无为县妇联的帮助下,找到了22个第一次去北京当保姆的女孩,从离家的那一刻起开始跟拍,一直拍到进入北京,在某个家庭做起保姆。摄制组是临时组建的,经费有限,出差时只能坐火车,还常常自己往里贴钱。拍摄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为了与保姆们保持联系,有时不拍片也要去看一看她们。1993年,《远在北京的家》参加四川国际电视节,获得纪录片大奖。

此后,陈晓卿在纪录片界名声大振,片约不断。20xx年拍摄《森林之歌》时,他就想用国外的方式拍摄纪录片。“你知道好莱坞的编剧怎么卖剧本?要卖一个100分钟的电影剧本,你必须在3分钟内说服投资人和导演,我们也是这么干的——3分钟内必须感动我,然后再告诉我你要怎么拍摄、情节点在哪儿、高潮在哪儿、什么地方是铺垫。”一开始他就告诉手下,一定要把它做得吸引人。结果,每个编剧的剧本都至少被打回去过四五次。

有了剧本,陈晓卿让编导们确定镜头脚本,直至分镜头,严格制定每天的拍摄流程,哪天拍动物的爪子,哪天拍动物的皮毛,写得详详细细,但意外还是不断发生。为了拍摄长白山的野猪,摄制组在野猪出没的地方投了上千斤玉米,并在附近选好位置,搭建了掩体。很快,野猪出现。没想到,忽然一阵大风吹过,掩体被吹倒了,人与摄影设备完全暴露在野猪面前。野猪见势不妙,扭头就跑。

拍片子前,他请了两拨国外资深制作人、导演以及摄影师来给手下做培训,教他们如何和凶猛的动物打交道。最后他们将拍摄到的非常珍贵的野生动物镜头,以60∶1的比率收录在11集的纪录片中,在国外引起很大反响。

生活中的“超级吃货”

陈晓卿多次获得国际、国内电视节大奖,是一个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个美食专栏作家。早在10年前,他就做过七八家电视台的美食节目嘉宾,平时最爱品尝和研究美食。陈晓卿的手机里,除了无数张自拍的美食照片,还存着北京乃至全中国好几百家餐馆的数据,包括餐馆的名称、地址、电话,甚至罗列着各个餐馆的招牌菜。他有一张令人吃惊的“美食地图”。

陈晓卿有个绰号叫“扫街嘴”,没事就沿着北京的大街小巷展开“地毯式搜索”,凡是看上去还不错的餐馆,都要找个机会进去尝尝,并把餐馆的名字和地址记下来。陈晓卿说,是梁实秋的文字让他对北京小吃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甚至按图索骥地找到几处梁实秋文中记述的小吃。

那时,陈晓卿经常去的有西单的庆丰、护国寺和隆福寺小吃店,灌肠、爆肚、炒肝、卤煮,这些平民美食,味道一家比一家出色。最令人叫绝的是,南池子南口的一家小店,除了褡裢火烧皮儿薄底儿酥馅儿香,门钉肉饼也做得好。还有一个特别的东西:炸豆腐汤。他开始吃不惯,后来却吃上了瘾。一排碗里放着漫炸过的豆腐,师傅用勺子把豆腐放进漂着虾米皮的清汤里轻烫几下,再倒回碗里,然后用一小铁片勺,依次加进酱豆腐汁儿、芝麻酱、韭菜花儿和葱花香菜,把小勺往碗边上一靠,得嘞!在隆冬的北京晨曦里,坐在皇城根儿的红墙底下,喝上这么一碗,香气迷离地顺着喉管而下,舒坦极了。

陈晓卿的美食专栏,散见于多家杂志报章。他热衷平民美食,因此写的很多都是街头小吃,螺蛳粉、牛肉面、卤煮,这些再常见不过的小吃在他的笔下都显得熠熠生辉。比如一段对螺蛳粉的描述:“粉煮出来了,满满的一大碗,上面撒满了炸腐竹。拨开酥脆的腐竹片,下层码放着厚厚的一层切得很精细的木耳丝和酸笋丝,衬托它们的则是颗粒饱满的花生。红红的粉汤衬着雪白的米粉,还有生菜托底。先喝一口汤,尽管没有螺蛳肉,但那种鲜味肯定是螺蛳和猪骨在汤锅里反复亲密接触后的产物。”

有时候,即便受邀去一些档次比较高的饭店吃饭,陈晓卿也决不会写在专栏里,再好的朋友在那儿当厨师,都不会写。不是怕别人觉得不公正,他对美食坚持一个理念:好吃的东西不一定要花很多钱。

陈晓卿的“吃货”功力,身为好友的浙江卫视纪录片高级编辑夏燕平领教过好多回。他在北京为吃犯愁的时候,只要给陈晓卿发一条短信,对方会不厌其烦地发来十几条短信推荐,而且他的“活地图”还辐射全国。陈晓卿从来不推荐饭店里的美食,大多是路边摊和民间私房菜。“他最早发现江南驿的时候,杭州人都还不知道。”夏燕平说。

中国名人故事13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中国名人故事14

第一眼看到孟非,你一定觉得他很普通——他穿最平常的衣服,剃着光头,跟大家一起挤公交车。

可是如果你真把他当成平头百姓,那就大错了!他是南京人最喜爱的新闻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要他,他敢说“不”;他还作为全国地方台的主持人唯一入选20xx年“中国最新锐十大主持人”……他俨然就是南京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

不过如果我告诉你,这位主持人只是名高中生,他曾经打过5年工,在流水线上作业时,他的双手甚至差点被机器卷走,你相信吗?

在众人瞩目的孟非传奇的背后,是一个坚强的人不断超越自我的打拼故事!

孟非的成长故事

梦破,落榜生四处打工

1971年,孟非出生于重庆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他的父母忠厚实在,对唯一的儿子寄予了莫大的期望。

12岁时,由于父亲工作调动,孟非一家迁居南京。此后,孟非先后在南京市第三中学和南京市第一中学读完了初中和高中,但成绩很不理想。1990年高考,他的语文成绩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却不足100分,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

孟非想插班复读,但找了很多学校,人家一看他的高考成绩单,就立刻摇头拒绝。他也想过出去找工作,可一个高中生哪里有人要。在家里呆的时间一长,孟非着急了:今后怎么办呢?当时正逢南下淘金热兴起,为了寻找出路,他就和一帮同学去了深圳。

然而,深圳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他的美梦。一连十多天,孟非和同伴马不停蹄地到处奔走,但一无所获。

眼看带的钱没了,孟非只好从小招待所搬出来跟一大群人挤在一间破烂不堪的简易房里。在那里,他一遍遍翻阅着从街边捡来的旧报纸,寻找着招工信息;然后一次次去“见工”……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孟非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一个月后,他终于谋到了一份搬运工的差事。

那种搬运工是临时的,哪里有活干去哪里。不仅累,报酬也少,而且时常还得忍受工头的责难与训斥。一个星期后,孟非终于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真的做一辈子搬运工吗?他前所未有地怀念起学校生活来。

搬运工只干了一个月,孟非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南京。在回程的火车上,他安慰自己,从头做起,一切都不太晚!

印刷小工差点儿手残废

为了养活自己,一回到南京,孟非就朝人才市场跑。不久,他辗转听说南京一家报纸的印刷厂招工人,立刻跑去报了名——当印刷小工虽然薪水不高,但可以免费看报纸,已经逐步务实的孟非看重的就是这个。1991年12月,孟非成了一名印刷小工。

当印刷工人也不容易。孟非所在的那家印刷厂的印报量为每周400万份,机器需要从周二到周四不断工作,而真正操纵印刷机的,只有他和另外三名小工。孟非从周二早上8点钟上班,一直到周四晚下班,平均每分钟要从机器上取下1112张报纸。在不分昼夜的连续3天工作时间里,每10个小时,他才能休息一次,时间仅为1个小时。这样的工作跟打仗没什么区别,而且要是手脚稍微慢一点,在规定的时间完不成流水线作业,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会受到班组长的一顿大骂。

第一个月忙下来,孟非拿到了仅为23元的工资,但是他仍然禁不住激动地泪流满面,不容易啊!

不干活时,孟非就抓紧时间学习。他在日记本中写道:“我不能一辈子呆在这个地方,想换好工作,就得有知识。”

孟非选择了成人高考。再拿起书本,他感到无比的亲切,工作强度越大,求学的欲望就越强烈。1992年9月,孟非报名进入了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函授班针对社会在职人员招生,周六、周日上课。孟非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无论再累再忙,他都会按时听课。

一边打工一边上课,孟非的生活节奏猛然加快,休息时间更是少得可怜,他没有星期天,更没有节假日,边打工边读书仅仅2个月,他的体重就减轻了将近8公斤!

但孟非从不叫累,他憋足了劲要把失去的一切找回来!为了学习,他尽量压缩睡觉时间,一有空就多看书。实在熬不住了,就把头浸在冷水里泡一泡……他每天都对自己说: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啊!拼

但是幸运之神并没有降临到这个勤奋得不要命的小伙子头上。1992年下半年的一天,孟非实在太累了,他一不留神,取报纸的时候手竟被机器卷压进去了!全厂一时惊慌,立刻停止了工作。

后来因为抢救及时,他的手总算保住了,但是这件事却引起印刷厂领导的极度不满——这次工伤事故是建厂以来最大的一起事故,印刷车间的领导们因此受到上级批评,因而迁怒于孟非。1993年过新年前,孟非就被印刷厂骂了一顿,然后自己辞职了。

孟非抑郁地走在南京街头,欲哭无泪……

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工

为了生活,他开始不间断地打些短工:送水、拉广告、做保安……后来听一个朋友说开家超市挺挣钱的,孟非就到处借钱,开起了小型超市。但由于对这一领域并不熟悉,小超市最终还是于1994年初被迫关门。血本无归的孟非心情沮丧,他觉得仿佛走进了人生的死胡同。该怎么办呢?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自救?倔强的孟非选择了后者。他又一次开始到处寻找招工信息,他相信,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天地!

1994年2月,孟非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育组要一名接待员。孟非眼前一亮,自从在报社的印刷厂工作之后,他一直对媒体心向往之。虽然他知道,这接待员的工作最多只是端茶倒水,接接电话……可还是去报了名。这一次,孟非打工的经历帮了他,身体强壮能吃苦的他很快被录用了,从此成了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工。

这一干就是一年多,他仍然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是200多名临时工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员。渐渐地,已经24岁的孟非对眼前的工作又产生了困惑,他忧心如焚:难道我这辈子只能端茶倒水吗?

中国名人故事15

我于1962年6月22日出生,历经50余年的风雨人生,薄有微名。一直以来,我的作品都是以轻喜剧的方式,诠释着一个小人物怎样经过努力奋斗,最终获得成功。这种表演习惯,一直持续到我的电影《长江七号》,才告一段落

在《长江七号》中,我一直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建筑工人,我也很努力,努力奋斗却没有成功,因为,知识和勤奋才是当代社会真正的力量。所以,我才将我的儿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念书。我不相信什么神奇的外来力量,即使在七仔的超能力帮助下,获得再生的机会,我也清楚,自己依然是一个普普通通、努力赚钱却连家都养不起的建筑工人。就是在拍摄《长江七号》这部作品时,我才真正认清了自己,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有着普通人的生活,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当我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真的很幸福。尽管还是一名建筑工,但是因为我拥有善良、真实、人性、执着和我所爱的人,所以这样子的我真的很帅。

许多人都认为我一定很幸福,有无数的名誉、金钱、朋友和崇拜者。其实我一直都不怎么快乐!第一次表达这种心情,是在我的作品《喜剧之王》中。我曾经也用认真和执着的态度坚持着我的梦想,但始终都没有人来欣赏。那时,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每天都要和各色的底层人物一起生活,一起奋斗。当然,尽管那时的生活很坎坷,却也不妨碍我寻找自己的生活和追寻自己的梦想,不妨碍我和大家之间发生的那些情与爱。

但真正诉说我的不快乐,是在那部被大家称为经典的《大话西游》中。这部经典的喜剧,也是我对多年来人生的无奈和感慨的集中提炼。举个其中的例子,大家也许就会看清楚我当时拍这部剧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还记得那段剧情吗?至尊宝在老牛的婚礼上,去寻找紫霞,想劝说她骗取老牛的信任,拿到月光宝盒,然后让至尊宝好去找他的至爱晶晶姑娘。没想到,紫霞用她的七星宝剑抵住至尊宝的喉咙,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候,我只有急中生智,编造了那个我人生中最大的谎言。一炷香的时间之后,紫霞彻底地爱上了我。刚搞定紫霞,铁扇公主和牛魔王又进来了,我只能将谎话一直这样编下去。当时,尽管我欺骗了所有的人,但大家对我的表现只能用两个词来表达:高兴、感激。在这个谎言里,没有人去计较后果,所以才会有后来的那段血案。这样的剧情在此片中还有许多。

现实就是这样,当你还没有成功的时候,没有人会来欣赏你的真实。好些时候,我都在违背自己的初衷,把悲剧用喜剧的形式表达出来,大家笑得最开心的时候,都是我最不快乐的时候。我自己曾经也模糊了我的初衷,不再计较谎言与真实谁更重要。

这种心情一直伴我多年,直到遇到了《长江七号》,我才找回了那个久违的我。所以,现在的我真的很帅。我找到了自己,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真相:我就是一个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