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小故事 > 传奇故事 > 猪鬃大王的传奇故事大纲

猪鬃大王的传奇故事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8W 次

20世纪初,古耕虞出生在四川重庆。他的叔祖父古绥之,当时已在重庆开设了正顺德、同茂丰两家山货店,除了经营当地的土特产外,主要的业务是经营猪鬃买卖。他的“牛”牌猪鬃小有名气。古耕虞的父亲古槐青,年轻时曾梦想考科举,中状元,辛亥革命后弃学从商。他先在叔父的店里当伙计,学生意,积下了一笔资本后,便自立门户,开了一家叫古青记的山货店,主要从事猪鬃出口生意。他用“虎”牌作商标,表现出他“占山为王”的雄心。

猪鬃大王的传奇故事

当时,中国商人出口猪鬃,必须通过英国人经营的洋行办理有关手续。英国洋行不但从中赚一大笔钱,而且常常欺侮中国商人缺少外贸知识或不通外语,坑害中国商人。有一年夏天,隆茂洋行收了古槐青价值20万两白银的猪鬃,却胡说猪鬃质量不好,硬是不肯付钱。古槐青不懂英语,无法同洋人交涉,只好跑回家,把还是中学生的古耕虞带到洋行。古槐青据理力争,占耕虞担任翻译,终于迫使洋人照价付钱。

通过这件事,古槐青认识到,要想做大生意,发大财,就必须具备高等文化修养。所以他下决心把儿子送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学英文,后来又让儿子去南通,在张謇办的纺织学堂学技术。古耕虞在求学期间,研究了古今中外的经济学说,还学习了银行学、市场学和各国的法律、税务、运输、保险等方面的知识。他最爱读的书是《富兰克林传》和《福特管理》,甚至还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美国汽车大王福特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经验,对于青年古耕虞的影响很大。

1925年,古耕虞结束学业,回到了故乡重庆。当时古槐青已经在上海的交易所做投机生意,便把古青记山货店交给古耕虞管理。同行们都不大看得起这个年轻人,戏称他为“娃娃班”,并且想找机会挤垮他,好减少一个竞争对手。古耕虞则想做一笔大生意,让这班人看看他的本领。

不久就到了收购羊皮的季节。经营羊皮的利润很大,山货店自然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古耕虞通过对国外市场行情的研究,看准羊皮的价格在日益上涨,而且羊皮的收购季节又短,一年只有3个多月,所以果断地决定,用稍高于同行的价格大量收购。

开头几天,上门送货的客户很多,可几天以后,客户却变得越来越少。古耕虞感到奇怪,派人出去一打听,原来是裕厚仁山货店串通了恒祥钱庄在外面造谣,说古槐青在上海交易所投机失败,负债累累,古青记就要倒闭了,哪里还有钱收购羊皮呢!

古耕虞十分恼火。裕厚仁山货店的老板,是古耕虞祖父一辈的人,而且两家关系一直很好,如今为了独霸市场,竟对一个晚辈使用这样卑劣的手段!但是古耕虞没有轻举妄动,他冷静地考虑以后,想出了对策。一方面,他立即给父亲拍电报,让父亲陆续从上海汇回20万两白银,他把这些钱分别存在重庆的各个大钱庄里;同时,在营业结算时,凡是古青记欠对方的钱,他都立即付清,而对方欠古青记的钱,他都暂不收回。然后,他又请关系比较好的复兴钱庄清查古青记的财务情况,证明古青记资本雄厚,复兴钱庄宣布愿意为古青记做担保。这样一来,坏事变成了好事,古青记的信誉反而大大提高了。加上古青记的收购价比其它山货店高,最后几乎把上市的羊皮全都收了进来。

同行们暗中都取笑古耕虞没有经验,这么多羊皮压在手中,万一羊皮价格一落,非得赔老本不可!可是不久,他们也得到消息,知道国外羊皮价格猛涨,这时再想出高价收购,也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古耕虞赚了大钱。

xx年冬天,一个叫纳尔斯的美国人,到重庆来收购羊皮。他随身只带了一张银行信用证。到了结算的时候,他才发现,凭他的信用证作抵押,在重庆中国银行只能取得60%的现金,这样他的钱就不够付货款了。卖主们天天盯住他要钱,搞得他焦头烂额。更令他为难的是,重庆没有代客户把羊皮打成包的加工厂,也没有人肯出租自己的打包机给他,他收下的羊皮根本没办法打包装船;同时,冬天又是长江枯水季节,航运不通,他的羊皮就是打了包,装上船,也无法运往上海。羊皮是很娇嫩的货物,一个月内不加工,就会霉烂,那就只能倒进粪坑当肥料了。

走投无路的纳尔斯差点就要跳长江了!

古耕虞早就在暗中关注这件事。当他认为时机成熟时,他先到重庆中国银行,说明这件事的严重性,如果让纳尔斯的羊皮烂掉,完蛋的可就不是纳尔斯一个人,重庆的许多山货行也会因拿不到货款而倒闭,甚至全四川的山货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因此,他要求银行支持他出面来收拾这个残局。然后古耕虞找到纳尔斯,用流利的英语同他交谈,说明自己可以帮助纳尔斯渡过难关,以低利息借钱给纳尔斯付货款,替他的羊皮加工、打包、出口,纳尔斯则将他那张银行信用证转给古青记。纳尔斯一见有人能救他,顾不得算细账,连叫“OK”,在合同书上签了字。手续一办好,他就赶紧逃出了重庆。古耕虞没费什么事,就赚了一大笔钱,而且在同行中赢得更高的威信。

古耕虞成了重庆山货行业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下一个目标,是摆脱英国洋行的控制,直接向国外出口猪鬃。

古耕虞仔细研究后发现,如果不让洋行从中盘剥,直接向国外出口,可以增加30%左右的利润。然而,摆脱洋行又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为英国洋行已经形成了在猪鬃经营中的垄断地位,而且在当时的中国又享有许多特权。如果处理不好,遭到他们的一致抵制和打击,古青记就会连原有的利益都保不住。古耕虞只得悄悄地寻找机会。

机遇总是偏爱敢于同命运抗争的人。

xx年底,有2个美国商人出现在重庆街头。他们名义上是代表美国孔公司来考察重庆猪鬃生产和出口情况的,实际上是想同虎牌猪鬃的主人取得联系。因为虎牌猪鬃在美国市场上的声誉很好,只是由于英国洋行的从中盘剥,他们的利润就不多了,他们也希望直接与中国商人交易。因为不懂中文,这两个美国人几经周折,才见到了古耕虞。

22岁的古耕虞风度翩翩,用一口纯正的英语,将猪鬃的货源、加工、经营、出口情况,向两位客人做了详尽的介绍。两位美国人没想到虎牌猪鬃的主人如此年轻又如此具有才识,高兴得直竖大拇指,连声“中国人,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