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文基础 > 教学反思 >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71W 次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奇妙的对联语文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总是落后于真实的课堂,教学总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这或许就是课堂之所以美丽的真正原因吧。下面说说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教学本课,我的初衷是把它设计定位为一节关于对联知识的普及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鉴赏对联,学习基本的对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的优点是思路清晰,循序渐进,重点突出。贯彻新课程理念,构建开放、有序、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享受学习。

亮点为:

1、教学引入部分,设置情境,联系生活,且富有语文气息。从学生关注的社会大事——高考改革说起,先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再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方向性。选取焦点话题引入,内容新颖,学生处于轻松、好奇的状态,在此情况下自然导入本节课学习内容——对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学生兴趣,可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相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拟写对联部分的'设计充分考虑学情,先示例,再做基础练习和能力提升练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对联“读——补——改——写”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学生一步步感知对联的特征,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把死的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的能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设题难度较小且循序渐进,好比低处的果实,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习热情,人人参与,享受课堂。 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非一朝一夕练成,对对联,先入门是关键。在能力提升环节链接高考,以引起学生重视。

我的不足是课堂评价较为单一;对名联趣联内含的传统文化涉及不够,欣赏部分可稍加大比重,拟写部分稍稍压缩,或可尝试,这将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学反思2

《奇妙的对联》是必修一“梳理探究”板块中的一个专题,其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与对联相关的基本知识,并学会欣赏,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唤起他们保护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我用了一课时对本专题进行教学。本次课上我选取的都是那些有趣的对联故事。在课程结束时,全班师生一起,为我们自己的班级创作了一副对联。我给出了上联——“望明朝蟾宫折桂”,并用毛笔将我的上联书写下来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出下联。开始的时候,学生对得不是很好,虽然基本结构到位,但是意境欠佳。我对学生加以引导,最后他们对出了“盼他日金榜题名”这一下联,下课后,学生自己将我们的上下联和他们想出的横批“苦战三年”贴在了教室后面的墙上。

这次课总体上是成功的。以下是我在这次课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进度略快,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往往他们还没有想出答案,我就开始让同学们回答问题了。

二是后面的为班级创作对联的时候,应该让学生自己先创作,实在想不出,我再给出上联。

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点紧张,判断对联的类型这一环节直接跳过去了。

本次课让我感触颇多。首先,让我挖掘出了班上会毛笔书法的同学,可不止一两个哟!其次,设计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练习,会提高他们参与的热情。

这次课程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学生的潜力其实是无限的,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更应该给他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当他们取得一点进步或者有所特长时,适时鼓励他们,这样会起到“以点带面”的效应。

  奇妙的对联语文教学反思3

新课标要求传承中华文化,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必修一梳理探究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学会欣赏对联,增长人文知识,了解分俗人情。

针对课标,设计的一堂课,想象是美好的,上课结束发现问题很多,以后应该引以为戒,为自己能够把语文课上得更好而努力。

一是,讲对联过于注重对联的形式,而忽略了对联内容的深刻含义。以郑板桥的故事为引子,展开对对联的讲解,对联是中华文化的精粹,运用汉语特有的技巧,通过漏字、谐音等方式来展现对联的奇妙含义,在以后讲这类内容时一定要更注重中华文化的奇妙,侧重内容而非是形式上。

二是,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只是注重了题目由难到易,并未设计好每道题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作答方式,确实是自己准备得过于仓促,没有细致品味每道题以何种方式展现答案。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设计好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及形式,小组讨论也要注意核心素养的体现,推荐好的答案,以免学生答非所问,浪费课堂时间,要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

三是板书过于简单,没有针对标题《奇妙的对联》设计出奇妙的板书,增添课堂的丰富性。

除此外,还有许多细节,比如上课语言要简洁扼要,内容要更加深入等,以后都要注意。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多看书,尤其是涉及到专业知识的文学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