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鸡毛信》幼儿园优秀教案(通用5篇)

《鸡毛信》幼儿园优秀教案(通用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19K 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鸡毛信》幼儿园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鸡毛信》幼儿园优秀教案(通用5篇)

《鸡毛信》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1

【活动设计】

最近我班正在开展“我自己”的主题,通过主题的进行,孩子们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渐渐熟悉并产生了浓厚的探索欲望。这几天我还发现孩子们对“玩纸”产生了兴趣,这可能由于前些日子“玩纸牌”的活动,他们人手一张纸牌进行着各种不同玩法,有些孩子还把纸牌藏起来让同伴找,这让我猛然想起了儿时常玩的“鸡毛信”的游戏,这个游戏以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纸为材料,取材方便、娱乐性很强。因此为了让孩子们了解鸡毛信的由来,并能发挥想象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藏纸条,体验活动成功的乐趣,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鸡毛信的由来,能发挥想象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藏纸条。

2、在“鸡毛信”的游戏中体验活动成功的乐趣。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活动准备】

黑板,记分牌2张、桌子、勾线笔、哨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听故事:鸡毛信

3、讨论:鸡毛信重要吗?(很重要,藏的地方是个秘密,千万不能被人发现)

4、如果你是小海娃,你有一封鸡毛信,而且信只能藏在自己身上,你会把信藏在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

二、自由玩“鸡毛信”

1、现在我们就来玩鸡毛信的游戏,请你们找个好朋友,2个人为一组,同时将小纸条藏起来,然后互相找,一个小朋友在大屏风后藏,一个小朋友在屏风前面藏。

2、幼儿分组自由玩。

3、请你说说你刚才把纸条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了?

三、集体游戏:送鸡毛信。

1、师:先请你们7个人一组,分2组,站在线上。现在你们这2组就要来一次比赛,先给你们的小队起个名字吧!在推选一名组长,我这里有2张记分牌,是记录你们的得分的。

2、介绍游戏规则:两组同时藏,藏好后站回线上,听到哨子响开始艘,相互搜,在听到哨子响停止搜,看看搜出几张鸡毛信得几分,最后哪组分数最高就胜利。

3、游戏再次进行。

4、统计得分。

【活动反思】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儿童团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课文很长,26个自然段,讲了六个小故事,重点是第二、三、五个,从中表现了海娃的机智、勇敢坚强。

两节课上,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惊讶,离我们这个年代很遥远的一个故事,竟然引起了孩子们很浓的兴趣,并且对于人物的表现能够分析得非常透彻,能够将那个年代海娃为什么这样做跟他的爱国精神进行联系,的确非常了不起。我从这篇课文中的学习中还感受到,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已经非常强了,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要相信孩子们的能力。

《鸡毛信》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词语超市:复习巩固会认、会写词语。

2.金钥匙: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物神态描写的一般方法及其作用。

3.咬文嚼字:分辨形近字,让学生知道只有分清字形,理解字义,才能正确运用。

4.古诗诵读:诵读古诗,体会诗人那种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5.语文生活:把《鸡毛信》这个故事改成一篇短小的故事,练习缩写。

教学重点

掌握识字方法,把《鸡毛信》这个故事改成一篇短小的故事,练习缩写。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复习巩固会认会写词之前,激发起学生掌握词语的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练读、练写、练用词语写话。

鸡毛信中人物神态描写很有特色。俗话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一个人的神态与这个人内心的喜怒哀乐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人高兴的时候,就会笑逐颜开或眉飞色舞;一个人骄傲的时候,就会居功自傲、目空一切;一个人悲伤的时候,就会肝肠寸断或悲痛欲绝。我们说,炒一个好菜,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厨师会不会把几种调料适时适量地投入锅里;同样,写一篇描写人物的好文章,关键是作者能否把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成功的神态描写,对于塑造出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鸡毛信》一文,人物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同学们找找看。

二、出示课文

1.找出课文中人物神态描写的句子,画上横线,并多读几遍。

2.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三、全班交流

1.指名说自己找到的句子。

2.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教师总结:

所谓人物的神态,就是人物的神情姿态,主要是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如海娃愣着两眼站住了中的`愣着两眼就是海娃的神态。人物神态描写的方法和它的表达作用有这么一些规律,即:

(1)人物的神态描写一般与人物的语言、动作相结合。因为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的神态的产生一般不会是孤立的,它往往与这个人的动作、语言相伴相随。如小胡子瞪圆眼睛就吼叫起来句中瞪圆眼睛就吼叫起来这部分把人物的神态与动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一个凶恶残暴的鬼子形象跃然纸上。

(2)人物神态描写的作用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或品质。如海娃一点儿也不怕,故意歪起脑袋说句中歪起脑袋说充分体现了海娃沉着机智的品质。

(3)人物的神态描写同时也表达出叙事者或人物的内心情感。如小胡子吼叫的时候,嘴里龇出两颗大金牙一句,既表现了鬼子的凶恶,也体现了叙事者和海娃对鬼子的厌恶。

四、拓展练习

1.写四个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

2.选一个你熟悉的人(同学、老师、亲人),想象一个情境,把当时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写具体,争取把这个人物描述得活灵活现,仿佛站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课时

一、咬文嚼字

1.学生自由认读本题中四个形近字。

2.指名说说:你从这四个形近字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这四个汉字都是形近字,左中右结构,左右两边都是辛字,只是中间有区别。)

3.教学生区分异同的方法:辨的中间是一点一撇,意思是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例如:辨别、分辨、辨认等。辩的中间是言字旁,意思是用言语来说明见解或主张,例如:辩驳、辩论。辫的中间是绞丝,意思是编成条状的头发,例如:辫子;方言中也可用作量词,用于编成的像辫子的东西,例如:蒜辫儿。而瓣的中间是瓜,指花瓣或植物的种子、果实可以分开的小块,有时也用作量词,例如:四瓣橘子。

4.为了便于分辨记忆,我们把这四个字编成歌诀:

辨辩辫与瓣,须分清,要记牢:

点撇为分辨,

有言是辩论,

绞丝是辫子,

瓜地开花有花瓣;

组词造句练能力,

勤认多用不混乱。

5.教师小结:对于形近字,只要我们分清字形,理解字义,就能正确运用。

6.学生齐读形近字。

二、古诗诵读

1.读对。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查。

2.读懂。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时节农村的景象。树上挂满了金黄的梅子,枝头的杏子成熟了。田野里,荞麦已开花,一片雪白;菜花有的已结籽,显得稀稀落落的;路上的人很少,篱笆边,只有蜻蜓和蛱蝶上下翻飞。

3.赏读。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或说说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4.悟情。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5.诵读背诵。指名背,分组背,全班背。

三、作业

1.把辨辩辫瓣填入括号内。

四()橘子()别分()()认

()驳()论()辞()子

2.背诵古诗《夏日田园杂兴》。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我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写文章,需要具体就具体,需要简洁就简洁。这次作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

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

2.引导板书:

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局要讲清楚。

三、掌握缩写方法

1.怎样缩写课文呢?

2.同桌互相讨论。

3.小结: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

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再读课文:

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用划出重要的句子。

5.学生进行整理、改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把改写好的短文多读几遍。

第四课时(习作讲评)

一、讲评改写的故事

1.出示学生写的故事。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4)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局要讲清楚。

二、学生朗读故事

1.听老师、同学讲评后,修改自己写的故事。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四点要求,评价同学的改写。

三、自主修改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与点评。

四、作业

把修改好的习作抄到作文本上。

《鸡毛信》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娃沉着机智、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海娃的言行去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准备

《鸡毛信》影片片断、彩色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海娃面对突如其来的鬼子,机智地将鸡毛信藏在了头羊的尾巴下,躲过了敌人的搜查。就在海娃松了口大气的时候,鬼子要宰杀他心爱的羊,使海娃包括我们刚刚放下来的心又悬了起来。鸡毛信是否会被敌人发现?海娃的命运又将如何呢?请同学们继续学习课文《鸡毛信(二)》。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

三、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觉得最有效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海娃送信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

(3)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

2.检查交流。

(1)海娃送信一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海娃送信遇到的;困难克服的办法;遇到鬼子巧妙藏信;威逼搜身机智回答;夜逃被抓重新藏信;要求带路引敌进圈不幸负伤忍痛报信。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课文按照夜逃被抓诱敌入圈完成任务这样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3)为什么张连长称赞海娃是小八路、小英雄?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到的?(学生找句子)

句段一:

走错了,歪嘴黑狗说,走正道。

海娃放开嗓子说:没有错,我走过的是条近道。放心走吧!

可是上一道崖,又是一道崖。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了。鬼子走了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边。

海娃却一步紧似一步,使劲甩着羊鞭。羊也在头里往上窜着,转眼间到了半山坡。

师:你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从中体会到了海娃的机智。他故意走羊道,拉开与敌人的距离,让自己更好摆脱敌人的控制,更快地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真是一举两得啊!)

师:你能读读这段话吗?(生读)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你对海娃的赞美。谁再读?(另一生读)我感受到了你对海娃的敬佩。谁再来读?(另一生读)

师:鬼子走了一截,停一截;海娃却一步紧似一步,使劲甩着羊鞭。多么聪明的海娃啊!全班齐读。

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娃是个小八路、小英雄呢?

句段二:

这时候底下吼叫起来:站住!站住!再走,就开枪啦!

海娃没有站住抗日儿童团长,才不听你鬼子的命令呢!海娃反而啪地又响了一鞭,拼命飞跑起来。

(用句段一的学习方法学习这两句)

3.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像海娃一样的少年英雄,你能说出你所知道的儿童英雄的名字吗?(王二小、张嘎、王惠民)对,那一个个小八路,那一个个小英雄,他们给我们力量,教我们去克服困难。那一个个故事,一首首赞歌,说不完我们的崇敬。是小英雄和无数先烈们用美好的青春,为我们迎来了光明。让英雄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伴在我们身旁,激励我们成长。老师希望大家勿忘历史,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以先烈为楷模,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读书!将来报效我们伟大的祖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文中破折号的作用。

《鸡毛信》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听故事,了解小英雄“海娃”的英雄事迹。

2、能够通过讨论,形成一定的生命观、价值观。

3、感受热爱祖国、勇敢与敌人斗争的“革命精神”。

活动准备

鸡毛信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鸡毛信”吗?

2、观看鸡毛信照片,知道这是当时的一种重要的联络方式。

二、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了解海娃的故事。

1、听教师讲述故事前半段。

2、小组讨论: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保护“鸡毛信”?

如果敌人发现了你,你会怎么办?

三、聆听故事中断,了解海娃是如何保护“鸡毛信”的。

1、师:海娃用了什么办法?

猜一猜还会发生什么?

四、聆听故事结尾,了解“海娃精神”。

1、师:你喜欢海娃吗?为什么?

如果是你,当敌人的枪口对着你,你会害怕吗?

可是“海娃”为什么“不害怕”?

五、活动延伸。

1、表演区:鸡毛信的故事。

2、与爸爸妈妈分享鸡毛信的故事。

附:《鸡毛信的故事》

根据地龙门村儿童团团长海娃只有十二岁,他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监视着前边平地里敌人的据点。一天,炮楼里的鬼子进山去抢粮食了,只剩下“猫眼司令”和几个鬼子兵。海娃的爸爸是民兵中队长,他急匆匆地了把一封信交给海娃,满脸严肃地说:“这里面是攻打鬼子炮楼的路线图,你一定要想办法尽快把它交给八路军张连长。”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鸡毛,知道这是十分重要的消息,他拍拍胸脯说:“您放心吧,我一定完成任务。”说着他就藏好鸡毛信,赶着一群羊作掩护送信去了。海娃忙着赶路,没想到在山沟里碰上了鬼子,他心里想:“要是鬼子搜身,搜走了鸡毛信可就麻烦了,这可怎么办啊?”

海娃冷静了片刻,看着羊群,灵机一动,把鸡毛信拴在了“老头羊”的尾巴下面藏了起来。鬼子小队长拦住了海娃,他们呜里哇啦地说了一会儿话,对海娃瞪着眼说:“你的小八路地干活?”海娃装作害怕的要哭的样子说:“我是要到山上放羊的,没见过什么八路干活。”鬼子队长又命令两个小鬼子把海娃从头到脚搜了一遍,什么也没发现。于是鬼子又打起了羊群的注意,要海娃给他们带路,并且想吃羊肉。一路上海娃受尽了折磨,到了深夜他好不容易从睡得像死猪一样的鬼子窝里溜了出来。他赶到羊圈里,小心地把鸡毛信取了下来,一口气跑出了几里路。

鬼子发现海娃跑了,很快就追了上来,他们用枪逼着海娃让他带他们上山。海娃把鬼子带到了一条靠近八路军埋伏圈的山路上,乘鬼子没有防备,他乘机拼命往山上爬去,愈爬愈远,身后响起鬼子的枪声,有一枪还打中了海娃的手。想到鸡毛信的重要,海娃忍着疼拉继续向山上爬,嘴里还高声喊着“八路军叔叔,快打鬼子啊……”张连长和八路军战士们听到枪声和海娃的呼喊,很快冲了上来,把鬼子打了个落花流水。最终,海娃把鸡毛信交给了张连长。张连长根据信上的情况,成功地捣毁了敌人炮楼,击毙了“猫眼”司令,打了个打胜仗。海娃也因为他的勇敢和机智成为抗日小英雄,成为我们少年儿童学习的榜样。

《鸡毛信》幼儿园优秀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跑、跳、钻等动作,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

2、通过游戏懂得遇到困难只要不退缩,努力坚持就会胜利。

3、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感受遇到困难通过坚持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活动重点:

学习跑、跳、跨等动作,身体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能得到发展。

活动难点:

锻炼幼儿遇到困难不畏惧、不退缩,勇敢面对的意志品质。

物质准备:

平衡木两条、线两条、橡皮筋四根、小椅子四把、红旗一面、信封2个。

经验准备:

了解故事《海娃送鸡毛信》的内容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大家都听过《海娃送鸡毛》故事吧,那我们今天也来做一个勇敢的海娃,按照信号送出手中的鸡毛信吧。

二、播放音乐做热身活动

教师随着音乐带幼儿做“原地跑,双脚跳,单腿跨,单脚平稳站立”等动作。

三、学本领“跑、跳、跨、过独木桥”的本领。

师:海娃送鸡毛信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小朋友们只要学会一些本领就可以安全将信送达,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1、幼儿过障碍跑:教师设置障碍,幼儿听口令绕障碍跑步。

2、幼儿跳跃练习:幼儿双脚跳过皮筋。

3、幼儿钻的练习:连续钻过三个轮胎。

4、幼儿练习走木桩:幼儿脚不能踩到地面。

5、幼儿跨的练习:幼儿跨过栏杆,不能将栏杆碰倒。

四、幼儿游戏: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2、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1)过“泥地”时,脚要一步一步依次迈过四根橡皮泥。

(2)跳“山沟”时,踩线的幼儿要重新跳。

(3)跨“小河”时,不能将跨栏碰倒,不然重新开始(在此过程中,有个别不能一次性完成,经过几次尝试还是失败后便想放弃,通过老师和小朋友的鼓励,继续坚持,最终成功跨过了“小河”)

(4)走“独木桥”时,如掉下来,要从独木桥的开头上去再走。

(5)钻“山洞”时,不能发出声音。

(6)接力的幼儿要接到信才能跑。

2、幼儿游戏。

介绍游戏玩法:幼儿扮小八路,分成人数相等的男女各两队站在起跑线后,每队排头幼儿手拿鸡毛信,教师扮指挥员。

游戏规则:教师发令:准备、出发!各队排头走过“泥地”,助跑跳过“山沟”,跨过“小河”,走过“独木桥”,绕过“大树”钻过“山洞”后跑回原地,把信交给第二个幼儿,然后站在队尾,如此依次进行,直至各队排尾幼儿跨跳过“小沟”,把信送到“指挥部”(教师)。以速度快的队为胜。

(1)游戏一:女生两组比赛,男生为女生加油

(2)游戏二:男生两组比赛,女生为男生加油

(3)游戏三:男生和女生获胜的两组比赛,其余幼儿为其加油。

3、教师进行随机指导,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并注意安全。

4、教师点评:表扬获胜的小组,同时也鼓励为给集体争光而努力的其他小组

5、教师小结:

在刚才得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小英雄,因为在大家遇到困难时(如:跨栏跨不过去时重新尝试,直到成功为止)不惧怕,不畏缩,敢于面对,一遍又一遍的尝试,一直努力坚持到成功,我为大家勇于坚持,不放弃的精神而骄傲,为此老师为大家鼓掌,小朋友们也为自己鼓鼓掌。

五、放松活动。

小海军成功送完鸡毛信非常开心,自己也想成为小红军,那我们一起学学红军爷爷吧,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学站军姿,走军姿。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美工区:制作鸡毛信

活动反思:

在此次体育活动中,以“送鸡毛信”为主线,引导幼儿前路坎坷会遇到困难而需要学习跑、跳、垮、钻等技能及身体的平衡力,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锻炼了这几项技能,在比赛中获得了自我认同感,增强了幼儿自信心、集体荣誉感,也感受到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同时,也锻炼了幼儿不怕困难敢于坚持的良好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