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通用]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

[通用]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3W 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通用]幼儿园大班教案9篇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绿色。

2、让幼儿知道绿色的东西有哪些。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对绿色的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瓶子 绿宝宝 青菜 西瓜 苹果 香蕉 气球

活动过程

一、稳定幼儿情绪:变魔法。

1、小朋友,这里一瓶水是不是?今天老师要施魔法哦,看一下水会变成什么样子了?

2、哇!原来水变成什么颜色?

二、小结:水变成绿色了。

三、出示"绿色宝宝"。

1、小朋友,跟绿色宝宝打招呼,它穿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过来哦!

2、它的衣服是什么颜色?

3、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好吃的东西过来哦!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谁?

四、出示青菜、西瓜,让幼儿再次认识绿色,加深印象。

1、这是什么?什么颜色的?

2、小朋友,你们看一下我们教室有没有绿色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找一下。

五、游戏巩固。

黑板上贴上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和绿色的气球,让幼儿找出绿色的东西。

六、活动总结

1、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颜色?(绿色

2、绿色的`东西还有很多哦!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下,明天来和老师分享。

小百科:绿色(green)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颜色,是一种比刚长的嫩草的颜色深些的颜色或呈艳绿,和在光谱中介青与黄之间的那种颜色。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尝试设计贺卡,充分想象画出与众不同的自己喜欢的画面。

2、掌握贺卡的制作的技能,能用不同的力度和色彩表现画面的主次层次。

3、在学会制作不同类型的贺卡的基础上,让幼儿创造性的装饰各种图案,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2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活动准备

1、油画棒、试涂颜色的砂纸、人手一件半成品砂纸贺卡

2、作品展示区 各种贺卡彩笔 各种纸卡、

3、上课用的课件及多媒体教室。

活动流程

一、欣赏各种贺卡,进行发散思维:

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1、扩散思维:了解贺卡的种类:生日卡、贺年卡、毕业卡、圣诞卡、节日卡……、

问:你在哪里见过贺卡?它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贺卡有什么用处?让幼儿知道:贺卡可以传达友谊,表示相互祝福之情。

2、发散思维:为不同的贺卡分类:(根据材料、形状、内容、图案不同进行分类)

3、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了解贺卡的演变:

树叶贺卡——纸贺卡——电子贺卡(幼儿根据贺卡的'不同进行讨论,说说自己贺卡的种类。)

二、创新制作贺卡:

1、幼儿观察砂纸的特点,砂纸和白纸的不同之处。砂纸和白纸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大胆讲述砂纸与白纸的不同之处。

(白纸光滑、涂上颜色鲜艳,砂纸底色深、粗糙、上面有小沙砾、对油画棒的着色力较好。)

2、画画时用什么样的方法涂色呢?师幼共同用手指抚摸手背的方法感受力度的轻重。(涂底色时用油画棒平贴在砂纸上轻轻的扫过。画主要景物时要用力,象手指重重的按在手背上。)

3、你喜欢什么颜色?

引导幼儿大胆在砂纸上试涂各种颜色,探索发现适合砂纸画选用的颜色。(白色、粉色、黄色、天兰色、桃红色、浅绿色、紫罗兰等一些色彩艳丽的颜色,还可以让幼儿试用先涂白色打底,再涂红色、深蓝、绿色等颜色。)

4、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贺卡准备送给谁?(这么美丽的砂纸画贺卡你想送给谁?)

从画面的主次层次表现情况、颜色的选择、内容的表现的情况。问幼儿你在贺卡里面画些什么内容?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想要送给什么人。

三、邮寄贺卡

利用周末请家长帮忙把自己制作的贺卡邮寄给你最喜欢的人。并把结果反馈给老师。

活动反思

活动层层递进,孩子的感受层层深入。

本次活动由搜集贺卡、欣赏贺卡、设计贺卡等组成一系列的活动,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看看、画画、贴贴、写写、剪剪这样由浅入深地进行了探索,他们的感受也应该是层层递进的。

孩子们从最初的搜集到欣赏再到设计和邮寄,是一个极其自然而流畅的过程,每一次活动都是下一次活动的基础和铺垫,这与老师的精心预设与随时生成是密不可分的,因为老师要根据孩子每次的经验水平和现实表现进行调解,才会使孩子在每次的活动中都有所收获。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通过亲自观察、比较、品尝、实验,让幼儿认识盐的颜色、形状、味道等。

2. 初步了解盐的用途,知道盐是怎么来的。

3. 了解盐的特性,遇水可溶化,受热又可从水中分离出来。

4. 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盐的特性 。盐遇水可以融化;受热盐又可从水中分离出来。

活动准备

1. 装满盐的罐子一个,盘子一个;装有糖的盘子一个;装满水的水盆一个;找一个幼儿扮演“文文”;能操作的蝴蝶一只。

2. 铁锅一个,电炉一个。

3. 每名幼儿一小匙盐,一个装满水的小水杯。

4. 海水制盐的录像片,盐湖的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盐

1.教师出示装有盐的盘子,请幼儿观察。

提问:盐是什么颜色?

盐看起来像什么?(如像糖、像雪、像白面等)。

盐是什么形状的?(白色的、像糖、像雪。细看盐是小颗粒状)。

2.尝尝盐是什么味。

让每个幼儿轻轻在装盐的盘子里沾一下手指,放在嘴里舔一下,尝尝盐的味道;让幼儿告诉老师盐是什么味;请幼儿再尝一尝糖,通过糖和盐的对比,肯定盐的味道是咸的'。

二、表演:文文的故事

一只蝴蝶飞到了文文的面前,文文忙去捉蝴蝶。他跑啊跑,没想到蝴蝶没捉到,却碰翻了盐罐,雪白的盐全撒到了水盆里。

三、请幼儿观察落到了水盆里的盐的变化

教师用手搅水盆里的水,请幼儿观察盐慢慢溶化到水中的现象。用匙子轻轻搅动水杯,观察盐的变化,然后尝尝水的味道有什么变化。

四、把盐找回来

1、我们大家来帮文文把盐找回来吧。

2、实验让盐水蒸发分离出盐来。

(1) 把盆里的水倒进锅里,烧沸,让水不断蒸发直到水全烧干,显出锅底的盐来。

(2) 把幼儿小水杯里的水全倒进锅里,让幼儿亲自进行一遍实验。

(3) 教师小结:盐能够深化在水里,使水变咸;盐水受热蒸发,水全干了之后,盐又会重新出现,从水中分离出来。

五、盐从哪里来

1、请幼儿观看海水制盐的录像片。

2、组织幼儿讨论:盐是怎么来的?

3、重放一遍录像,教师总结海水制造盐的原理:海水很咸,它含有大量的盐。盐水遇热蒸发变干后,会分离出盐来,所以人们便用海水来制盐,我们平时吃的盐大都是海盐。

4、盐的其他来源

(1) 请幼儿看盐湖的照片

(2) 告诉幼儿世界上的盐除了海水制的盐外,还有天然盐矿和盐湖,那是很多很多年以前的大海被晒干后变成的。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太仓促。虽然我不断的给孩子们用实验来启发他们,但是孩子还是有一些朦胧感。

不过在此次活动中还是让孩子知道了盐的来源、味道。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让小朋友们认识环境得重要性,让小朋友有积极健康得心,来爱清洁,爱卫生,垃圾要扔垃圾桶。

让小朋友们知道自己要学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爱劳动,文明的孩子。

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来热爱我们得生活环境,不损坏环境,要爱惜环境。难点在于 多重转换,可能理解上有一点局限性。

活动准备

准备与本课相关的图片,准备一两个小故事,与本课相关的。及绘制简笔画的用具。让小朋友自己讲述自己看到的损坏公共设施的人和事。

活动过程

过程一:导入学习

1 老师展示准备的图片,问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老师课堂作画,一点一点的画,画一个人晚上在路上走,突然掉下了没有盖子的下水井里面。问小朋友它的盖子哪去了,那个人真惨,然后举例说说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公用事物,及地方,让小朋友知道,那些事物和环境都是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的,所以让小朋友要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然后又引导说,现在就有一个垃圾桶在哭泣,让小朋友猜猜它怎么了,引起本课学习。

过程二:课文理解和讨论

1 老师引导小朋友理解本课,再问为什么会那样,人们做了些什么?

2 再问小朋友在身边的环境里有没有破坏公共环境的情部?

3 请小朋友讨论

过程三:老师给小朋友讲公用设施,我们环境的重要性,如果都破坏了,那样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让小朋友反思学习,和总结。

过程四:课本相关游戏活动

老师和小朋友来演一个情景表演,然后请小朋友对情景中的人和事进行对错的判断。

过程五:清小朋友画一幅美丽的环境图

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是以幼儿身边事物出发,幼儿更易理解,及日后的作用。让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贴切事实本身,在幼儿理解范围。对幼儿对环境意识方面有很大的认知得提高,促进幼儿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绘画,给幼儿自由的心理想像空间,展现出幼儿的心理向往。情景表演起到了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活动效果很生动,有趣。建议组织一次幼儿爱护公共设施环境的活动。

小百科: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是指装放垃圾的地方。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用时放入塑料袋,当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丢掉。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自然界昆虫的可爱、奇妙,萌发爱 护小动物的情感

2.学习靠腰部扭动贴地爬行,锻炼躯干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3.对腰部扭动贴地爬行动作感兴趣,能克服畏难情绪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模仿虫子腰部扭动贴地爬,感受自然界昆虫的可爱、奇妙

难点:能克服困难、协调地完成动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组织幼儿观看动物世界的录像,模仿不同动物的爬行动作;了解青虫的演变过程

物质准备:幼儿人手一只布袋、录音机、磁带。场地准备:有斜坡的青草地、花园,并放置好小青虫的“粪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经验回顾:哪些动物会爬?怎么爬?昆虫爬的动作有哪些?

2.热身运动:幼儿分散模仿各种动物爬行。

①自由模仿:手脚着地屈膝爬,手脚着地爬,匍匐等等;

②集体模仿:两人坐抱一起,模仿“西瓜虫”滚动前进;幼儿全体屈膝,将手搭在前幼儿的臀部上,变成长长的“毛毛虫”蠕动前进;变成“蜈蚣”,同时抬手抬脚爬行前进等等。

二、基本部分

1.讨论:小青虫长得怎么样?是怎么爬的?

2.幼儿自由尝试,模仿青虫的爬行;

3.讨论动作要领: “撅起小屁股,抬起小脑袋,弯弯身子伸伸腰,嘿咻嘿咻往前爬。” (个别幼儿示范,教师示范讲解:靠腰部的扭动,尽量不用手去推,将臀部往上拱,使身体成∩,膝盖跪住,将上身往前伸长,如此反复。)

4.幼儿第二次练习(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不用手脚帮忙,靠腰部扭动爬行,动作协调)。

三、游戏部分

1.“找肥料”

请“青虫”用刚学会的爬行动作,将这些肥料分别运到指定地点,比比在规定的时间内,哪组又快又多。

2.“我们长大了”

请每个幼儿取一只布袋,将身体套入布袋中(表示青虫长大了)练习爬行(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调节幼儿的活动量,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3.“小青虫的梦”

①教师以蝴蝶姐姐的身份讲述游戏规则:根据人数将幼儿分成2组,先是鱼贯地爬过山坡,在山坡对面的草丛中拣起一根教师事先准备的青草粘在身上,然后钻入布袋,爬过草地,在音乐声中钻出布袋,代表蜕变成蝴蝶,翩翩起舞。

②幼儿跟着蝴蝶姐姐开始旅程:爬山坡――吃青草――吐丝结茧(将身体钻入布袋中)――蜕变成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四、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随音乐中,学蝴蝶飞舞;

2.整理活动场地,出场。

【延伸活动】

在晨间活动中,让幼儿用布袋继续进行游戏。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户外活动时,幼儿对花园里的昆虫特感兴趣,会长时间地观察,有的甚至趴在虫子后面跟着它爬,我就以青虫成长的过程为游戏情节,力图做到:一、渗透环境教育:让孩子了解周围环境,了解其相互间的作用,体会到它的美妙,激发喜爱之情。因此,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虫的梦”的游戏情节,让幼儿以“青虫”参与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下活动。二、增加难度,提高爬行速度。幼儿躯干的扭动来爬行,难度颇大了,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其三,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来模仿小青虫爬行,激发幼儿探索身体运动的乐趣。

二、效果分析

本活动场地在有斜坡的草地和花园,避免了体育活动中繁琐的场地布置,幼儿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这些与我们的关系是这么的密切与和谐,使环境教育从情感角度入手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孩子的心田。学习新动作、游戏、课中小肆还是放松活动,教师均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如在动作学习时,教师以“噘起小屁股,抬起小脑袋,弯弯身子伸伸腰,嘿咻嘿咻往前爬”的儿歌来形象化幼儿的动作要领,使幼儿在琅琅上口的儿歌中,兴致盎然地进行学习。幼儿在形象的游戏情节中,反复练习爬行,乐此不疲,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并运用对折剪、重叠剪得方法进行剪纸黏贴,表现老虎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重点剪纸部分的练习,探索并学习对折剪、重叠剪的方法。

3.对剪纸活动有兴趣,体验剪纸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纸、记号笔、铅笔、彩色手工纸、废旧的纸、剪刀、胶水等。

2.已用对折剪剪好的“王”字,老虎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

今年的生的小宝宝属什么?请你说说老虎的.长的样子。

2. 出示老虎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欣赏。

提问:“你知道老虎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吗?”

“老虎身上的花纹一般是由哪两种颜色构成的?花纹像什么?”

3. 出示已经剪好的“王”字,引导幼儿探索剪得方法。

4.观察老虎其他的部位,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剪。学习重叠剪的方法。

5.幼儿创作,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1)提出要求:要用我们刚才学习得方法来剪。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6.评价与欣赏。

(1)教师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老虎的哪些部位是重叠剪,哪些部位是对折剪?

(2)“你觉得用对折剪的方法还可以剪出哪些东西?”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7

1、研究内容及研究情况

乡土塑造活动是将面泥和乡土资源整合而开展的活动,中班年龄阶段是挖掘主题背景下的单个事物进行多材料的乡土塑造。本学期我们研究的目标是:选择适宜的乡土材料为切入口,提高幼儿乡土塑造的能力。那么如何去选择适宜的乡土材料呢?我园地处农村,是一所乡村幼儿园,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幼儿充满魅力,我们需要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去宣传,让这些对于孩子来说充满了魅力,充满了吸引力的乡土资源,走近孩子的视野,走进孩子的生活,从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而我们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实施立足于农村的素质教育,培养出充满好奇、勇于探究,活泼、自信、健康的儿童。运用乡土资源发展是对乡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课改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整合幼儿园周边资源的具体实践。蝴蝶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动物,蝴蝶的美丽翅膀吸引着幼儿,让幼儿尝试探索用乡土材料来表现蝴蝶的翅膀的缤纷多彩。

《纲要》指出,幼儿园和家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们通过开发运用乡土资源,并结合家长资源收集乡土材料,并将其投放到幼儿活动中去,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丰富了幼儿学习途径、方法。在乡土材料适宜选材的原则上,运用乡土资源创设良好的环境,将乡土材料与幼儿集体活动有机的整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一个提高自身能力的平台。

2、主题开展的情况

在开展主题“美丽的春天”中,孩子们和许多春天的动植物交上了朋友,如:绿绿的小草,美丽的花草、燕子、青蛙,最近的几次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发现了在空中飞的蝴蝶,蝴蝶美丽的翅膀和优美的舞姿吸引了幼儿,他们一下子兴奋起来,急着去捉蝴蝶,于是围绕美丽的蝴蝶孩子们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老师,妈妈说,美丽的蝴蝶是毛毛虫变的对吗?”“蝴蝶是好的,还是坏的?”“蝴蝶最喜欢吃什么?”于是在老师和幼儿的推动下,孩子们和父母一起收集了许多蝴蝶的图片和资料,以及在教室里创设有关蝴蝶的环境来刺激幼儿,从中幼儿惊奇的发现蝴蝶的翅膀上的花纹是对称的。但是在区角活动中制作蝴蝶、装饰蝴蝶时我发现幼儿对蝴蝶对称的特点把握还是不够,于是我引导幼儿尝试去发现蝴蝶身上花纹左右对称的秘密。蝴蝶翅膀的花纹、色彩斑斓,给予了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蝴蝶翅膀的左右对称,为幼儿体验对称的美感,以及为幼儿表现美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根据中班幼儿对有序排列等规律有一定的理解,所以预设本次活动,利用多种材料来塑造蝴蝶,并在蝴蝶上用多种材料来有序装饰,既整合了有关数的内容也体现了我们塑造的特色。同时也提升幼儿对蝴蝶对称特征的理解。

3、资源利用

我们利用家长资源,搜集了大量的乡土材料,拿着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的材料和生活中常用的一些乡土材料和废旧材料幼儿的兴趣更加高涨,投入到活动当中,以一种愉悦的情绪去表现,更能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内容与要求: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来塑造蝴蝶,表现蝴蝶左右对称的特征,感受蝴蝶的美,体验塑造的快乐。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活动重点、难点:表现蝴蝶左右对称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幼儿已捕捉、收集过蝴蝶;幼儿欣赏过各种蝴蝶的图片,体验蝴蝶的美,初步感知蝴蝶翅膀对称的特点。

2、本次活动准备:

x三只蝴蝶的课件、情景小花园、各种纸剪的花形和树叶形状

x材料:面泥、乡土材料(赤豆、绿豆、蚕豆、花生、贝壳、树叶、芝麻、枸杞等)、废旧材料(开心果壳、螃蟹壳、纽扣等)、牙签、吸管、贴贴纸、剪刀等

x蝴蝶的背景音乐、蝴蝶花的音乐

活动流程:引发兴趣——实践操作——分享交流——后续延伸

活动过程:

一、引发兴趣

师:三只蝴蝶的故事听过吗?故事里有哪三只蝴蝶?三只蝴蝶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它们有来到了我们的中(1)班,我们看看吧。

1、逐一出示红蝴蝶、黄蝴蝶、白蝴蝶幼儿拍手欢迎

2、提问:你最喜欢哪只蝴蝶?为什么?

它什么地方最漂亮?有几对翅膀?翅膀的什么地方最漂亮?翅膀的左边和右边的花纹有什么小秘密?

3、老师提升:原来呀,蝴蝶翅膀上的左边与右边的颜色一模一样,左边与右边的花纹一模一样,左边与右边花纹的方向也一模一样。两边一模一样的我们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

4、提问:蝴蝶身上还有什么也是对称的'?

二、实践操作

x师:春天真美,春天来到了我们的中1班,三只蝴蝶要在我们中1班的小花园里开一个舞会,他们要请好多好多各种各样的蝴蝶来参加,可他们还没有请到。它们说我们中1班的小朋友很聪明的,它想请我们来帮忙,你们愿意吗?

x今天老师也想请了一只蝴蝶,看请来了什么蝴蝶?(出示一只只有一半翅膀的蝴蝶)

x师:蝴蝶飞得很快,把一边的翅膀都弄丢了,那可怎么办呢?谁来帮帮忙救救它?

1、老师和个别幼儿一起尝试做蝴蝶的另一半

师在制作过程中边做边提升制作蝴蝶的左右对称。

2、集体尝试

师:前几天你们和爸爸妈妈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们有什么好办法把这些材料变成各种各样的蝴蝶请到我们中(1)班呢?

x你想用什么打扮蝴蝶

x幼儿讨论

x幼儿尝试塑造蝴蝶

三、分享交流

师:向好朋友或想客人老师介绍一下:你请来的蝴蝶是用xx做的?翅膀上花纹是用xx来打扮的?

1、幼儿互相交流

2、幼儿与老师交流

四、后续延伸:

1、把请来的蝴蝶放到小花园来

师:你们帮三只蝴蝶请来了好朋友,蝴蝶们真开心,它们马上要开舞会了,你们开心吗?好,我们和蝴蝶一起来跳舞吧。

2、幼儿随音乐一起歌表演《蝴蝶花》

活动反思:

这是在《美丽的春天》主题背景下的第三研活动。通过对乡土材料在集体活动中的研究,我寻找到一些乡土材料与塑造相结合,表现蝴蝶的特征,让幼儿在与自己生活相贴近的材料去创造、探索。在材料的投放上比第一第二研更加多样,包括生活中幼儿常见的胡萝卜、白萝卜、藕等等,幼儿操作的兴趣很高,把握的也很好。

本次活动中,运用了材料暗示法,在投入大型乡土材料为主,面泥为辅的地方,幼儿都用大型乡土材料来做了蝴蝶的翅膀,而放了面泥为主,小型乡土材料为辅的地方,幼儿都用面泥来做了蝴蝶的翅膀,而用小型乡土材料来装饰了翅膀。在活动中,孩子们很有成功感,情感得到了满足。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是蝴蝶的对称,在塑造过程中,用大型乡土材料来做的蝴蝶,大小方面的对称比较好,而用面泥来做的蝴蝶,它的翅膀的大小对称不够对称,大小有所相差。在让孩子观察蝴蝶哪里受伤了,孩子都可以找出蝴蝶不对称的地方在哪里,在颜色、大小、方向都掌握了,活动解决的活动的重难点,幼儿在蝴蝶的上已经掌握了对称这个概念。

活动虽然已经上过三研,但是孩子的兴趣还是很高的,很喜欢,最后还很开心的向客人老师介绍着自己的作品,表现出很大的成就感,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集中注意力倾听同伴的发言,掌握动物名词与量词的搭配。

2、迁移歌谣《两只老虎》中的句式创编复合长句。

3、提高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的自觉性,学习与同伴一起愉快地游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⑴幼儿会唱歌曲《两只老虎》,已掌握一定的动物名词和常用的量词、动词、形容词等。

⑵幼儿认识一些小动物的本领。

2、物质准备:动物卡片挂饰多于幼儿人数,小丑帽若干,音乐《两只老虎》。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两只老虎》,激发幼儿兴趣

1、播放音乐《两只老虎》,带领幼儿边唱歌边表演,营造快乐的游戏氛围。

引导语:今天我们一起去参加马戏团表演,我扮演小老虎,小朋友扮演其他小动物,一起听着音乐进场喽!(播放音乐)

二、复习动物名词与量词的搭配

1、引导语:今天马戏团来了这么多小动物,都有谁呢?请你们来自我介绍一下。

小结:原来一般像老鹰、老虎、狮子等飞禽走兽可以说“一只”,像蛇、鱼等长得比较细长的动物(肢体动作)一般称为“一条”,像牛、羊等家畜就用“一头”来表示,还有马、斑马一般用“一匹”。

2、引导语:接下来,精彩的马戏表演就要开始喽!小动物们,你们准备好了吗?首先上场的是小老虎我,小耳朵要仔细听我是怎么闪亮登场的?(边打节奏边说句子)

小结:对了我会用上两只××,两只××,×××来夸奖动物的本领。

3、引导语:那你们能学一学《两只老虎》也让自己闪亮登场?请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先商量可以怎么编好听的.句子?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很棒,都学会用完整好听的话说一说小动物的本领,编了燕子飞得高的本领,奶牛会产奶的本领。

三、游戏“动物马戏团”

1、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玩法及规则。

引导语:小动物有那么多的本领,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说话的游戏叫做《动物马戏团》。

(1)规则:一个人扮演动物马戏团的团长,其他的小朋友扮演不同的小动物。团长走到某种动物面前,有节奏地说:“小动物们,小动物们,本领大。”小动物就要根据卡片上的动物像刚才我们学的《两只老虎》,用好听的句子来介绍自己的本领。

(2)要求:团长和团员们都要仔细听,说得对说得有道理,团长就可以对小动物说“请”请他加入马戏团,跟在团长的后面。说错了,就不能加入马戏团,团长就说:“请下次再加油吧!”再去找下一个小动物。

2、师幼集体游戏环节。

引导语:我先来当团长,游戏开始喽!我们一起说:小动物们,小动物们,本领大。(手势)

小结:刚刚小朋友都学会用好听的词和工整的句式来说一说小动物的本领,而且其他小动物遇到困难还能帮忙改正。

四、拓展游戏的玩法

引导语:接下来,要加大难度喽!动物马戏团有那么多的动物,团长要选出本领最大的动物。小耳朵仔细听我说的句子和之前有什么不一样?

例: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一(只)喜欢跳圈,一(只)喜欢能歌善舞,真威风。(出示结构句式)

小结:哇,小动物们眼睛很亮,而且小耳朵仔细地听出了我把句式变长了。刚才老师用了两句话,把老虎的本领说得更完整更具体,请你们试试你扮演的动物也可以怎么编好听的句子?

1、幼儿仿编句式,教师引导。

引导语:谁愿意来试一试你扮演的小动物还可以怎么编得好听又有道理呢?

幼儿1:两只猴子,两只猴子,爬得高,一只在饶痒痒,一只在摇尾巴,真有趣。

幼儿2:两条小鱼,两条小鱼,游得快。一条游到东边,一条游到西边,真开心。

2.分组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引导语:这次你们可以分组来玩这个游戏,每一组不超过6个人,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然后围着帽子坐下来,商量谁先当团长。商量好再开始游戏,如果玩完一轮之后,可以和你的同伴交换角色再玩一次。等音乐响了的时候,你们就把头饰放到每一组的筐子里,然后回到椅子上坐下来。

3.分享环节。

引导语: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来分享刚才你们是怎么玩的?请××组的小动物们戴上头饰再玩一次给大家看。(教师指导纠错)

小结:这组小动物们不仅能遵守游戏规则,还能编好听又完整的句子。小朋友回到班级,区域游戏的时候再来玩这个游戏。

五、自然结束

引导语:小动物们在马戏团里玩得开心吗?现在我们也试试用上刚刚说的好听的句子配上《两只老虎》的音乐唱一唱!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欣赏傣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葫芦丝柔和、婉转动听的音色。

2、在音乐欣赏中了解傣族的风土人情,以及傣族乐器葫芦丝。

3、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尝试跳孔雀舞。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音乐录音《月光下的凤尾竹》、电脑、音响。

2、课件1与音乐相匹配的傣族风景。课件2泼水节。

3、葫芦丝一个、孔雀头饰及服装一套、傣族女装一套。

4、孔雀羽毛头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身穿傣族服装以傣族姑娘的角色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一位傣族姑娘,你们知道傣族吗?

师:我们傣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我们那里风景秀美,人们都能歌善舞,今天我就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傣族音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幼儿初步欣赏音乐

师: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受?

师:你知道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呢?

3、了解傣族乐器葫芦丝,再次欣赏音乐。

老师出示葫芦丝问:它为什么叫葫芦丝?

师:因为这个乐器上面部分是一个葫芦而它吹出来的音乐就像丝绸一样柔和、婉转所以我们傣族人把他叫做葫芦丝。

师:让我们一起学着用葫芦丝来演奏这首曲子吧。

4、看课件1通过欣赏风景进一步欣赏乐曲。

师:我们傣族除了有葫芦丝之外还有秀美的风景呢!我们再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师:你刚才看到了哪些风景?

师:你最喜欢什么风景?

师:我们傣族的竹林是最有名的,特别是到了晚上天上挂了一轮明月,月光照在凤尾竹上特别美所以人们就用葫芦丝演奏了一首乐曲就叫作《月光下的凤尾竹》。

5、通过欣赏孔雀舞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并尝试跳孔雀舞。

师: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音乐还引来了谁呢?(老师带上孔雀头饰,穿上孔雀裙)它会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欣赏老师跳孔雀舞。

(2)说说看到了哪些动作,孔雀在干什么,并学一学。

(3)师幼共同听音乐跳孔雀舞。

(4)幼儿戴上头饰和老师一起来跳舞。

(5)请个别幼儿来表演。

6、去参观傣族泼水节结束活动。

师:我们傣族除了有美妙的音乐,有秀美的景色,有漂亮的孔雀,我们傣族人还很喜欢过泼水节呢!瞧那边的泼水节开始了,我们快过去吧。(放可见泼水节,师幼跟随音乐跳着欢快的'舞步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收获:这是一次学习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并在领导、同事的帮助下,顺利地展示了这节课。从准备到上课,这是个提高自我的过程,例如写详案,把小朋友可能说的话也写出来,把所有联接语都写了出来,这样就能更流畅地进行教学。其次,通过几次试上,让自己更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不足,每一次上完,都有很大的提高。总之,通过这次上课,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更让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2、不足:在这堂课中,我认为不足之处有三点。

第一、在分析乐器这个环节,有一个小朋友听出这首音乐中有小提琴这个乐器,但我没有对他进行表扬,也没有深入开展,而是继续我的教学活动,没有考虑到个别小朋友的感受。

第二、最后请小朋友戴上羽毛表演这个环节,应该将音乐播放完整,小朋友这样可以戴着羽毛再继续再表演一遍。这样,这个音乐的完整性就能体现出来。

第三、在很多个小朋友举手的情况下,我没有请更多的小朋友回答问题,考虑到时间的关系,我每次提问后,只请到了三到四位小朋友回答问题,这种随机反应的还需要我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