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实用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集锦8篇

实用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集锦8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28K 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集锦8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 激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心。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初步的感知滚动现象.

课前准备:

1、 塑料球、冲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记录纸每人一张(上画有没轮子的汽车);集体记录纸两张

2、 情景表演的幼儿一名(大班);没有轮子的汽车一辆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1、 情景表演,引出问题

C(大班):呜呜呜......,我的汽车......

T:小朋友,你怎么了?

C:(大班)我的汽车的轮子不见了,汽车不能玩了,小朋友,你们帮帮我,什么东西可以象轮子那样滚动呢?

T: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滚动吗?

C:气球可以滚动!

C: 铃鼓可以滚动,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

C: 老师,地球也可以滚动的,还有口杯也可以滚动。

C: 奶瓶也能滚动,还有喇叭…………

2、 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C(大班):老师老师,你看,我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它们能不能滚动呢

?T:这个?我得试试才知道。小朋友,我们一起想想这些东西谁谁能滚动C: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的,三角形就不行。

C: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滚动的。

C:圆形的就可以滚动。

T:我们一样一样的来想,然后老师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好吗?如果认为圆形能滚动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师这边,认为不能滚动就站到马老师那边。(幼儿选择后)咱们来数数曾老师这边有几个人?马老师那边又有几个?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选择同上。

2、 幼儿分组实验,验证想法T:每个小朋友说的都不一样,那咱们试试,看看到底谁能滚动,好吗? 幼儿实验,操作

C:你看,圆形的可以滚动吧。

C:正方形也可以啊!(这个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动着正方形,他就认为这是正方形在滚动)

C:老师,你看,我的三角形也能滚动(他用一只手指轻轻压住三角形的一角,然后用另一只手来弹三角形,三角形就能移动)

3、 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T:你们刚才都试了,谁能滚动啊?那好,咱们把能滚动的形状画到汽车上,给它当轮子,好不好?

4、 交流,讨论幼儿交流,再请每个孩子都上台讲述自己的发现。

T:刚才你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也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老师也想听听你们的实验,谁愿意来告诉老师?

C:我发现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是这样的(他用两只手在胸前不停的上下前后交替画圈,象开火车那样)

C:我看到圆形的东西能滚动,能做汽车轮子,让汽车动起来,爸爸就可以带我上幼儿园了。

活动延伸

-有趣的圆形

让幼儿回家去寻找圆形的物体,并试试看,它们能不能滚动呢? 课后随想在这次实验活动中,孩子的主动性很高,很乐意去探索。语言表达又有了进步。但是, 活动结束后,我自己觉得在这次活动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次活动用的是汽车贯穿整个活动,可是,好象对孩子的暗示行比较大,因为在孩子的生活经验里汽车的轮子就是圆形的;还有就是,可能滚动这个现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他们在活动中总是容易把滚动和移动的现象混为一谈,可是如果解释,我也感觉到不知道改怎样去向小班的孩子解释这个问题。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2、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根据兴趣玩空心纸棒

1、引导幼儿观察纸棒。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个玩具,你们拿起来看一看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发现纸棒是长长的圆圆的,中间是空心的)。

2、幼儿玩纸棒教师:你们每人拿一根纸棒当玩具,让老师看看,你们是怎么玩的?

二、引导幼儿把纸棒当“传声筒”,自由结伴玩游戏

1、教师有兴趣地对幼儿说:刚才老师看见有一位小朋友把小嘴巴对准纸棒在说话呢,你们各人找一个好朋友,一个对着纸棒说话,另一个用小耳朵听,听听你的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2、幼儿两人一组地玩了起来。

3、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

4、教师小结:这个长长的、圆圆的.空心纸棒,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

三、发现问题,和小问号交朋友

1、提出疑问: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听到从传声筒传出的话语和清楚、响亮,但也有小朋友说听不清楚声音,(出示几根听不清楚的传声筒)这是怎么回事呢?

2、出示小问号(?)引导幼儿观察这几根传声筒有什么不同?既然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传出来的声音不清楚呢?这个传声筒我要送一个标记给它(出示小问号卡片)知道这是什么符号吗?这根传声筒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幼儿再次玩传声筒(传声筒换成实心的)幼儿发现听到的声音不清晰了,这是为什么呢?幼儿自然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幼儿也给这些传声筒贴上问号。

四、观察比较解决问题

1、引导幼儿对比观察小问号的传声筒和没有小问号的传声筒有什么不同?让他们发现有小问号的传声筒里有纸团堵着。

2、教师小结:原来有小问号的传声筒为什么传的声音听不清呢?原来里面塞满了纸团,纸团堵住了传过来的声音,所以,从这样的窗声同里传过来的声音就不清楚了。

五、延伸:

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小小的传声筒,进行连接传声筒,使之变成一个长长的传声筒。

教学反思:

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在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和我走的很近,每个幼儿都愿意说、乐于说,而且效果较好。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1或少1的关系。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蘑菇房子图片。

2、大点卡和数卡三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拍手游戏:“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2、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讲述故事。

1、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1)2的邻居是谁呀?(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得出结论: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

(2)提问: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2、幼儿自主探索3、4、5的相邻数,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二)复习数字1-6。

1、请你说得比我多1(少1)。“小朋友,我问你,比2多1就是几?”

2、接着往下数,一直说到数字6。

(三)总结评价幼儿操作的结果,理解并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1、“你帮2找到了哪两个相邻数?为什么1是2的相邻数,3是2的相邻数呢?”引导幼儿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2、发放幼儿数学操作板及操作点卡,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你找出比2多1的点卡,请你找出比2少1的点卡。”依次找出比3、4、5多1或者少1的数,引导幼儿依次说一说3、4、5的相邻数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结束部分:

游戏中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3.蔬菜好吃有营养。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重点难点: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活动准备:

1.与内容有关的课件。

2.胡萝卜、黄瓜、白菜、土豆、花菜等实物若干、蔬菜宝宝图片数量与幼儿相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1.小朋友最喜欢的小飞飞和一群蔬菜宝宝来做客。

2.幼儿观看各种蔬菜图片或实物,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蔬菜宝宝?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这些蔬菜中,可以吃的部分是什么?

3.出示一幅完整的植物生长图,知道植物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五部分组成。

二、逐一出示各种蔬菜宝宝,通过猜谜游戏了解蔬菜能吃的部分不一样。

1.红漆桶,地下埋,绿的叶子顶上载,切开红漆桶,清凉可口好小菜。(胡萝卜)说一说胡萝卜的样子?(形状、颜色、可以生吃叶可以做菜)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2.猜谜语:瘦长的身体看,翠绿的皮肤,全是是疙瘩,丑了自己美了别人。(黄瓜)那我们应该吃黄瓜的哪一部分?

3.看图中是什么蔬菜?(白菜),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菠菜、青菜)4.这是什么?(土豆也叫洋芋或马铃薯)。5.考考小朋友:小朋友们,平时吃我的哪一部分(看课件)。

三、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不要挑食。

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体健康,能使我们长得更高更快更聪明。因此,平时不能挑食。

四、分类游戏:《找朋友》

教师给每个幼儿提供一个蔬菜宝宝,让幼儿根据蔬菜的`特征找朋友。五、品尝交流:《蔬菜沙拉》。

教师出示用番茄、黄瓜、红萝卜的沙拉 ,请幼儿品尝,交流《蔬菜沙拉》的制作方法。

教后反思:在平时的生活经验当中,有的孩子说了自己平时不喜欢吃的蔬菜,而且还有的孩子连蔬菜的名字都不知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很好地掌握了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而且还会对其进行分类,发展了孩子的分类能力。让平时讨厌吃蔬菜的孩子,都知道要多吃蔬菜,营养丰富,不能挑食。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通过对豆豆的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高脚杯6个、黄豆若干、大铁盘6个、记录白纸30张、铅笔30支。

【活动过程】

探究的问题: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要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看看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豆豆被泡大了。

(2)豆豆会从杯子里跳出来。

(3)不会有变化。

试一试。幼儿把黄豆放到高脚杯里,装得满满的,然后加入少量清水,再将酒杯放在大铁盘上并仔细观察。

说说我的.发现。

(1)看见一颗颗黄豆陆陆续续地从高脚杯跳到铁盘中。

(2)豆子发出蹦蹦的响声,好像豆子在“跳舞”。

(3)豆子被水泡大了,杯子里放不下就跳出来了。

数一数,有多少豆子在“舞池”中跳舞,并在记录纸上记录活动的结果。

想一想,还有哪些豆子会跳舞呢?水泡过的豆子与干豆子有什么不同?

【注意事项】

1、实验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各个环节教师要提前做一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挑选黄豆时要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花生的组成结构,认识花生的生长过程。

2。学习从内向外有序的观察。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对花生的认识。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每组准备一小筐花生、投影仪、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发芽、长大、开花、结果)、铅笔、记录纸(每人一份)、各类花生制成的食品。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样东西,我要让你们来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2)个别幼儿上台隔着布袋摸一摸并说出自己的猜测。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及理由。

(3)教师倒出布袋中的东西证实幼儿的猜测结果。根据幼儿猜测的理由初步印证花生的外部特征。如: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等等。

2。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一)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征。

( 1)每桌发放一筐花生。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每人拿出一颗花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先看看花生长的什么模样?"教师:"花生摸上去有什么感觉?"教师:"最后我们来闻一闻,花生是什么味道?"

(2)教师小节:把幼儿对花生外型的感知进行总结。

把幼儿的观察结果对照投影仪上的实物说一遍。花生的外壳颜色是乳白色的,样子像麻花、摸起来麻麻的、不光滑。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样子。在花生的硬壳壳里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想知道吗?"

(二)探索花生的内部特征。

(1)教师:"花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是你猜的,还是你看到的?""怎样打开花生?"(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

(2)剥开花生。

教师:"用你自己的方法打开花生,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

(3)幼儿剥花生并观察记录。

教师巡视幼儿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

(4)幼儿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把幼儿的观察记录放在投影仪上,让其对照自己的记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5)幼儿在记录方法上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引导幼儿说观察结果时可适度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利用投影仪集体观察花生剥开后的各部分及生长过程。

(1)教师对照花生的`实物从外向内介绍花生。

(2)教师:"花生是生长在哪里的?"(幼儿回答)

(3)教师把花生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利用投影仪向幼儿呈现。

教师对照图片向幼儿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以及根据花生的结果实时的特点,向幼儿介绍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讨论了解花生的用途。

(1) 教师:"人们很聪明,不仅知道花生可以吃,还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你知道花生以做什么食品呢"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花生的药用价值。如:花生红皮可治疗贫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养胃等等。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7

(一)初步感知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有许多树叶和花,请你们来看一看、玩一玩,让幼儿初步感知。

幼儿有的拿着树叶玩耍,有的围着仙人球看,最吸引幼儿的是仙客来和灯笼花这两种特殊的花卉,孩子们围着它们讨论着。

2、在幼儿玩耍过程中,教师个别提问幼儿:你手中的树叶它像谁?

幼儿纷纷拿着手中的树叶,有的说像小船;有的说像弯弯的月亮;有的说像花瓣;有的说像圆形、椭圆形;有的像扇子等等。

(二)扩散思维活动:

1、教师提问:你玩的树叶像什么?这里的花有的像什么?

孩子们想象力丰富,有的说像牙签;有的说像缝衣服用的针;有的说像刺猬身上的小刺;有的说像大头针;有的说像心、扇子、小手等。幼儿扩展思维,展开想象,幼儿争抢着说出自己看到的花,有的说菊花像头发;有的说荷花像彩色的灯坠……。

2、教师发散幼儿想象还见过的树叶或花像什么物品?

幼儿说有的树叶像小船、月亮、箭、胡萝卜、圆形等等。

幼儿说出了有的花像美丽的蝴蝶;有的说像发卡;有的说像衣服上蝴蝶结、鸡冠、喇叭、太阳等。

引导幼儿活跃思维,发现两种物体的相似之处。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幼儿的创新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三) 创新想象和操作活动:

1、出示鸡冠花、梧桐树叶、郁金香、小手、酒杯、公鸡头等的图片。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发现两种物体的`相似之处,发挥想象空间,找出两种相似的物体并进行粘贴。

本环节,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幼儿能将两种相似的物品进行正确的对应粘贴。

(四)创新思维活动:

1、教师:人们很聪明,他们通过观察物体的某个特性或本领,做了相似的发明。出示实物雨伞、小锯、钳子让幼儿观察,让幼儿了解这些东西是根据荷叶、小树叶两边的小齿以及螃蟹的大螯能夹住东西的本领发明出来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2、教师引导幼儿开拓思维,想象出还有什么物品是根据物体的某种特性或本领发明的。

本环节要让幼儿知道是根据物体的特性发明的用品或工具。

3、教师: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做小小发明家设计发明来方便人们的生活呢?

请幼儿自己讲一讲要设计什么样的发明,是根据什么物体的什么特性发明的。开拓幼儿的想象空间,大胆说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4、让幼儿绘画出想要发明的物品或工具等。本环节只让幼儿用几分钟的时间简单设计出自己的构想。将自己的创新想法展示出来。

本环节让幼儿进一步开创思维,展开创新思维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物体厚薄的概念,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2.在玩积木中感受物体的厚薄。

活动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3种积木图片,每种若干并按从薄到厚的顺序做上标记。

2.厚薄不同的各种物品图片。

3.厚薄不同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厚薄不同的物体

1.教师在电脑上出示积木1和2的.图片,让幼儿观察积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教师:这两块积木哪里不一样呢?幼儿回答积木1和2的高矮不一样,教师可以告诉幼儿由于他们都太矮,所以不用高矮区分,而用厚薄来区分。

3.教师小结:2号积木厚些,1号积木薄些。

二、幼儿寻找不同的物体

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观察,哪些物体是厚的,哪些是薄的。请一些幼儿来到电脑前点出哪些厚哪些薄进行互动。

2.看图互动后,可以再请幼儿说说周围还有哪些厚薄不一样的物体。

三、想一想,说一说

1.教师出示积木3,与积木2比较,问幼儿:那块积木厚些,那块薄?

2.教师同时出示3块积木。 教师:2号积木和1号积木比的时候,它是厚的。但是和3号积木比的时候却变成薄的了,这是为什么呢?

3.教师小结:3号积木最厚,2号积木薄些,3号积木最薄。

四、积木比一比 教师在电脑上出示分别由三种厚薄不同的积木若干进行垒高图片。

1.三种不同积木垒同样高度的图片,并数一数垒同一高度不同积木所需数量的差别。

2.同样数量的不同积木进行垒高的图片,看哪一种积木垒起来的高度最高。

3.图片展示说明后,请幼儿自由分组,教师把积木发给幼儿亲自动手搭积木,感受物体薄厚的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