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合集15篇)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合集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2K 次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合集15篇)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能按颜色标记帮花朵分类。

2、学习根据点数和花朵匹配。

3、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够完整的表述一句话。

二、活动准备:

1、花园场景,并贴上颜色标记以及画上各种形状并在形状中间画上点数。

2、幼儿已认识各种颜色的花以及各种标记。

3、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花若干,装花的礼盒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 讨论活动

1、导入

今天吴老师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神秘的礼物,我们任找一张小椅子,把礼盒打开来看一看?

2、幼儿讨论

哇!我有了好多漂亮的花!有红的、黄的。

你们也可以和好朋友说一说:“你有什么颜色的花?有几朵?”

4、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幼儿A:我有红颜色的花,有三朵!还有绿颜色的花,有两朵!

幼儿B:我有一朵黄颜色的花,还有三朵蓝颜色的花

二、认识花园

我们收到了这么多漂亮的鲜花,可真开心!

如果这样放着它们就会枯萎的,那就太可惜了,这里有个大花园,我们把鲜花种到花园里去好不好?

三、种花

1、认识标记

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花园是什么样子的?这里有些什么?

我们要怎么种花才最好呢?

幼儿:这里有个红颜色标记、绿颜色标记、黄颜色标记、还有蓝颜色标记。

师:这些标记有什么用呢?告诉我们什么呢?

幼儿:我们可以把红颜色的花种到红颜色标记的地方。

师:那绿颜色的花,我们要种在那里呢?

幼儿:绿颜色的花种到绿颜色标记的地方。

小结:对了,我们要看一下花是什么颜色的,然后把花种到和它一样颜色标记的地方。

师:在花园里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儿:我发现有方形、圆形、三角形。

幼儿:方形里面有三个圆点点,还有三角形里也有圆点点。

师:对了,这些图形里面都有圆点点,这些圆点点是用来种花的标记,那你们猜,这花怎么种?

幼儿:一个圆点点种一朵花,两个圆点点种两朵花。

请幼儿示范,把老师的花种到花园里去。

小结:我们种花的时候要找一找你的花是什么颜色,然后到这个颜色标记的地方,再数数这个颜色的花有几朵,和哪个图形里的圆点点一样多,最后把花种上去就可以了。

2、幼儿操作

四、赏花

和小朋友一起检查鲜花有没有种对。

五、结束活动

我们小朋友种的花可真漂亮,有红的、绿的、黄的、兰的,我们请其他小朋友也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区分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

2、能初步比较大小。

3、能依照性别与大小的线索,判断出不同的对应关系。

活动重点

先让幼儿描述自己身上的穿着,并观察女孩、男孩穿戴的不同特征,培养初步分类、推理的能力,并能依大小的比较,做出合理的对应关系。

活动准备

1、大人与小孩的衣物数件。

2、男生与女生的衣物数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大家看看老师,今天穿了什么衣服?教师引导幼儿注意教师身上的穿着,并加以说明。

(二)教师提问:你今天身上穿了什么衣服?幼儿轮流说明自己身上的穿着。

(三)教师挑选班上一位穿裤子的男生,与一位穿裙子的女生一起到台上,请幼儿观察并说说男生与女生穿着的不同。

(四)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大人和小孩的衣物,选出一件后提问:这是大人的衣服还是小朋友的呢?接着和幼儿进行讨论:

1、大人和小朋友的穿着有什么不同?

2、谁的衣服比较大?谁的比较小?

3、拿出两件衣服实际比比看,哪一件比较大?

(五)教师继续将准备好的衣物,轮流展示并讨论:哪一件衣服是大人穿的?哪一件是男生穿的?哪一件是女生穿的?

(六)再请刚才上台的两位幼儿分别站在两边,请其他幼儿上台拿取一件衣物,做性别与大小的判断练习,将适合的衣物分别放到台上两位幼儿的手中。

(七)教师请幼儿拿出幼儿用书,并提问:说说看,画面上琪琪和小威,谁是女生?谁是男生?谁的身体比较大?谁的身体比较小?请用图卡实际操作比比看,并想想看衣服、裤子、鞋子穿在哪里才是正确的。

(八)教师可在教室角落准备大小不同的玩偶及衣物,让幼儿多些操作机会,以熟悉将大小物品做分类并将衣物与玩偶做匹配。

(九)幼儿可将图卡重复操作后,直接粘贴在幼儿用书上。

小结:让幼儿能分辨大小,并且通过操作图卡,学习将大小衣物与人物做匹配,并能观察判断出男女性别穿着上的不同。

活动评价:

幼儿能正确说出大和小。

幼儿能将衣物图卡依照大小与性别的不同,分别贴在相对应的人物图片上。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3

活动目标:

1.按照颜色、形状和数量三项特征进行7以内对应计数,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发展仔细观察的能力,知道对自己的操作结果进行检查验证。

活动重点:

幼儿能根据形状、颜色、数量三项特征条件选出相应的蔬菜。

活动难点:

幼儿能根据“菜谱”上的要求,取出相应种类、颜色和数量的蔬菜,检查后进行拼盘、粘贴。

活动准备:

1.毛虫及蚊子图片若干(卡片上的蚊虫数量在7以内)摆放在场地中,每人一筐数字卡,每筐7张卡片,上面标有从1到7的阿拉伯数字。

2.苹果卡片,红苹果7个、黄苹果6个、蓝苹果5个、绿苹果4个,挂在果树上;4个动物朋友的水果店,大的色卡和数字磁铁,每人一套4~7的数字卡和小色卡,小色卡用来标记颜色。

3.不同标记的农田三块,有菜单的盘子若干(不同难度),四种颜色的萝卜、甜椒和蘑菇若干,胶水。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开心农场”:“今天开心农场邀请我们去做客,听说这是个神奇的农场,里边种满了各种各样神奇又好吃的水果和蔬菜!我们一起去玩玩吧!”

跟随音乐进入农场。

二、游戏情境:消灭害虫。(复习认识7以内数字和点数)

1.教师带领幼儿步入场景一(如下图)

教师:“听开心农场的老板说,农场里草丛很茂密,里边有许多蚊子和毛毛虫,老板想请你们帮忙把这些害虫消灭掉!”

玩“发现毛虫图片后玩消灭害虫”的游戏,要求:图片上有1只蚊虫,就踩/拍一下,有2只蚊虫就踩/拍两下,以此类推,图片上有几只蚊虫就做几次相应的踩地或者拍打动作。

2.7以内点数、认识7以内数字

教师:“害虫消灭掉了,大家都是灭虫小能手,咱们一起数数看到底每个地方消灭了几只害虫吧!”

请幼儿去拿一筐数字卡,自由去点数分别消灭了多少只蚊虫,有几只就在图片上摆上相应的数字卡,最后幼儿和老师共同点数检查。

三、活动情境:到苹果园摘苹果。(学习7以内对应计数,进行颜色、数量两项特征的对应)

1.带领幼儿到“苹果园”(如下图)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都有什么颜色的?”

幼儿每人摘一个苹果。

2.出示动物磁铁,请幼儿按颜色给小动物们送苹果。

教师提出送苹果的规则:“每位小朋友只能送一个苹果,每个动物宝宝的框子里只能放一种颜色的苹果!”

3.共同点数,学习颜色、数量两项特征对应计数。

(1)请个别幼儿观察、点数宝宝兔篮子里苹果的颜色和数量,并从黑板上取出色卡和数字卡,贴到宝宝兔篮子下方进行表示;然后请所有幼儿一起点数并从自己的筐里取出对应的色卡和数字卡。

(2)请幼儿观察胖胖猪篮子里苹果的颜色和数量,然后从自己的筐里取出相对应的色卡和数字卡,请一名幼儿上前操作,其他小朋友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3)请幼儿独立操作,分别观察、点数嘟嘟牛、贝贝羊篮子里苹果的颜色和数量,用色卡和数字卡摆放做出记录,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用画圈的方式,在多项条件中圈出正确的颜色和数量的计数方法。

四、新的问题情境:制作午餐,进行正确的颜色、形状和数量三项特征的对应。(在过程中带领幼儿检查验证操作结果。)

教师:“开心农场里还种了好多好多好吃的蔬菜,待会咱们再去摘一些回来作出美味的餐点吧。不过要做出美味的午餐,(教案.出自:.教案网)可必须得认真地看清楚菜谱,不然做出来的菜味道就不好吃了。”(培养儿童认真观察的能力。)

要求一:幼儿取一个盘子,仔细观察上边的菜谱,按照菜谱的标记到菜地找到对应的蔬菜,菜谱上有几种蔬菜就要找够几种。

要求二:幼儿按照菜谱上要求的颜色和数量把蔬菜放进盘子里,并检查。

要求三:幼儿将蔬菜按自己的喜好摆好造型,粘贴在盘子上。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之前和孩子们去农场秋游,他们对农场里的事情充满兴趣,我便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了本次活动。因为熟悉并喜欢情境,幼儿全程非常积极,以一种轻松、自由、自然的状态愉快操作、投入学习。在活动中的每个环节,我都给幼儿多一点挑战,既保证了他们探索的欲望,也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活动第一个环节我提供了数量在1~7以内的蚊虫图片和数字卡,在一个开放性的花园情境中,让幼儿通过消灭蚊虫这个游戏来复习7以内的点数及数量间的对应。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从一开始就将自己融入到游戏情境中,非常投入,也非常开心。大多数幼儿都能够认真点数图片上的蚊虫数量并取出相应的卡片,但也有少部分幼儿在放卡片时发生了错误。基于我对孩子的了解和观察,放错的幼儿事实上也已经具备了数字符号与量之间的对应,他们的失误应该是因为没有听清要求或看清图片造成的。于是我没有直接指出,而是通过集体检查的环节让幼儿能够马上调整失误,同时这也让孩子知道听清要求和检查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强化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送苹果的环节,苹果树和小动物是平行摆放的,这样的放置更利于幼儿直观地观察与思考。在这个环节,情境向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找出颜色与数量两项条件下对应的物品。这个挑战对幼儿来说并不难,但在规则理解、操作方式以及常规方面可能会出现混乱。因此,我在设计活动时通过层次性的活动让幼儿注意到操作规则与常规:开始由我来示范送色卡和数字卡,让幼儿集体检查;接着我请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其他幼儿集体检查。此时我通过观察,确认大部分幼儿已经了解了活动规则并能基本完成,就在给后面两个小动物送苹果时使用了新的方式——让幼儿在四种颜色和四个数字里圈出正确的答案。这一操作要求幼儿从多项条件中选出正确的内容,既是新挑战,又为后面的个体操作提供了铺垫。正是通过这几个不同层次的活动,我逐渐退出对幼儿活动的介入,将操作还给孩子。

第三个情境是做大餐,这个环节涉及了按照形状、颜色和数量三项条件进行正确对应,幼儿需要完全自主操作并尝试自己检查,这对他们来说是更大的挑战。由于是个体的操作,所以场景设置更为开放,便于幼儿独立思考和自主操作。考虑到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我将菜谱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种难度供他们自主选择。在活动中看到孩子们能全情投入,真正感受到了在玩中学的快乐。

整个活动,我一直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动性,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自主参与、主动学习的心理氛围,让幼儿自主地参与游戏,并在活动中形成和谐的师幼、幼幼、幼儿个体与教育中介之间的互动,幼儿在主动操作中,经历认知结构的变化,自主建构知识、自我发展。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运用数字表示7以内物体的数量,巩固对7以内数的认识。

2、爱自己的家,乐于帮助爸爸妈妈招待客人。

3、能独立完成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筷子若干双,托盘一个(内装有小包装的糕点若干),碟子3-5个(边上分别贴有一张7以内的数卡);实物展示仪。幼儿用书,幼儿人手一支笔;1-7的数字印章、印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我帮妈妈夹花生。

教师:今天爸爸妈妈邀请了朋友来做客,你是家里的小主人,可以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呢?

鼓励幼儿提出帮助父母整理家里的物品,招待客人。

教师(出示贴有数卡的碟子):客人来了,爸爸妈妈要邀请客人吃点心。你知道客人想吃几个点心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出示装有花生的托盘):谁愿意帮客人拿点心?请个别幼儿示范拿点心,鼓励幼儿看清卡上的数字,边拿边数。

教师将幼儿装有点心的小放在视频展示仪下面,师幼共同检查花生的数量和数卡是否一致。

二、幼儿操作活动。

给客人送点心。仔细观察图片上客人想吃几个点心,想一想每个方框里放了几个点心,用连线的方法把点心送给客人。

添上几棵花生。观察画面,说说客人想吃几棵花生,方框里已经有几棵花生,给每个方框里添上一些花生,让方框里的花生数量和客人想吃的花生数量一样多。

三、评价活动。

教师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请幼儿说说:你知道客人想吃几棵花生吗?你在方框里添上了几棵?现在方框里有几棵花生?它们一样多吗?

表扬能独立完成活动的幼儿。

6、游戏《捉迷藏》巩固幼儿点数4以内的数量。幼儿到活动室寻找事先放置好的卡片,数一数卡片上有几个小朋友,并把总数告诉教师。

7、游戏《四人手拉手》,幼儿四散活动,边走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好朋友,走呀走呀走呀走,快快变成四人手拉手。幼儿立即四人一组手拉手围成圈,并点数人数。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区别物体大小、长短的不同,并能按大小、长短给4个物体排列顺序。

2、有一定的观察、比较能力。

3、愿意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接触过3以内的大小比较。

物质准备:

教具:四条大小不同的鱼。

学具:剪下《幼儿用书》(P13、14)大小排序卡片,幼儿人手一套;长短不同的纸条若干,排序图。幼儿用书(P7),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一、鱼儿快乐游。

1、教师出示四条大小不同的鱼: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2、教师出示排序板:鱼儿要去参加游泳比赛,要求它们有顺序地排成一条线。请幼儿来帮小鱼排队,并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排队才能有顺序呢?

3、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将小鱼排在排序图上,从小红旗后面开始排。说说小鱼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启发幼儿思考:除了这样排队,还能怎样排队页时有顺序的呢?再请个别幼儿示范。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去比赛:请幼儿将小动物按大小顺序在排序板上排队。

2、纸条比长短:请幼儿将4根长短不同的纸条在排序上有顺序地排列。

3、找一找: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P7),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请找出最大的动物,并将它圈起来;找出最长的动物,并在最长的动物旁边画圈。三、评价活动。

1、展示幼儿的操作活动,请幼儿说说按什么顺序排列物体。

2、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排序方法。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6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回忆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钟面的观察与操作了解秒针、分针、时针的运行关系。

2、认识整点、半点及的读法及记录方法。

3、在活动中诱发幼儿形成遵守时间与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有关各种时钟的幻灯片;时钟一面,可活动钟面一只;表示7、8、9、10点钟的钟面各一只,时间记录卡各一张。

2、学具:幼儿观察记录表每人一份,活动钟面每人一份;实物时钟4只。

活动过程:

一、调动已有经验,回忆相关知识。

1、前段时间我们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了有关时钟的调查,知道时钟有好多好多种。现在请你看看老师从网上下载的钟,看看你认识它吗?

2、依次出示幻灯片,幼儿讲名称。

3、刚才我们所见到的只是时钟家族的一部分,它可能还有其他的种类,我们以后再来探讨。

4、上次我们已经认识过钟面,来告诉大家,最长的针叫(秒针),有点长的针叫(分针),最短的针叫时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数字(12),最上面的是数字12,然后依次是1、2……11。请你好好回忆一下,时钟里的指针是朝哪一个方向走的?(1……12)对了,这样的方向就叫顺时针方向。

二、交流调查表,说说自己在什么时间,正在干什么?

1、小朋友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我们人为什么要使用钟吗?

2、钟与我们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前几天我们小朋友已经做过了一个调查,将自己活动的时间记录了下来,现在请你拿出自己的调查表,说说你在什么时间在干什么?你只要说出长针在几,短针在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好我们先自己说。

3、谁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请3—4个小朋友上来说)。

4、说的真好,钟面上的指针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它们在运行中有什么关系呢?

5、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时钟,请你看看里面有几根指针,(两根)你猜猜看是哪两根针呢?(分针与时针),那秒针在哪儿呢?听(滴答)声就是秒针在跑。那他们两在运行时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请我们小朋友们去玩一玩,看看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注意,拨指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时针方向拨。

6、说说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说的真好,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7、那么长针、短针指着的数字又是表示几点钟呢?别急,老师来向你们介绍。

三、认识整点、半点以及它们的记录方法。

1、好,先请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小明秋游》,边讲边出示相关时间的钟面。

3、讲述后提问:

1)、小明去秋游了吗?为什么没去成?

2)、他该几点钟起床,他是几点钟起床的?

3)、小明到幼儿园是几点钟了?

4)、他为什么会迟到,他是几点钟睡觉的?

活动反思:

一、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

本节课我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以谈话形式进入情境教学,引导幼儿开展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培养学前儿童主动参与教学的能力,同时把“你的火车几点开”的活动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要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就要让数学教学充满魅力,就要求教师组织富有成效的教学活动,为幼儿创设积极思维的情景,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对幼儿始终有一种吸引力,这样的课堂也才生动又味。从孩子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积极投入的表现看出,他们是这么喜欢这样的课堂。为此我在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兔妈妈的水果蔬菜成熟了,小兔子请我们去帮它把这些水果蔬菜送到两个饭店,你如何分”这样一个有趣、又具有挑战性的情景,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3、以活动为动力,引导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儿直接获取经验知识的最好的途径,它可以启发幼儿积极参与思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教学这一节课时,我让孩子上黑板把8个图贴分成两份,孩子逐个上黑板分,找一找一共有几种分法。通过自主操作,使幼儿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处

1、在“说一说”这一环节上,教师要重视关注全体儿童,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要让儿童自己发挥。对于学前儿童来说,他们的还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这就需要要教师的引导,从而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2、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7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结果的异同,体验将八个花片分成两份,会有不同的答案。

3、大胆地和老师、同学交流记录结果,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8片纸片(纸片一面红色,一面绿色)及一张记录纸(中间用线隔成两块),笔。

知识准备:幼儿已有简单数字组成的基础。

活动重难点: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小纸片”。

师:小朋友看看我手上拿得是什么?

幼:纸片。

师:对了,那你们来数一数,我手有多少片小花片?(8片)看看这纸片跟我们平常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正反两面的颜色不一样。

师:嗯,看得真仔细。

二、撒纸片

(1)撒一撒、写一写

老师示范并介绍活动要求。

师:现在我把这8个小纸片撒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

教师撒花片,幼儿观察。

师:看到什么了?

幼:有些是红色,有些是绿色。

师:对了,我们来数数看有几片红色的,几片绿色的吧。

数完了我们该怎么样把这个答案记录下来呢?

幼儿自由说想法。之后一起选出列分合式的方法。

在黑板上教给幼儿写法并说出表示的意思。

今天我也给你们每人都准备了8个小花片,你们想不想也来操作一下呢?

幼:想。

师:好。不过在操作之前我可是有要求的,你们可要听清楚哟。把8片纸片抓在手里,轻轻地撒在桌面上,看一看有几片是红色的,几片是绿色的。之后把结果用分合式的方法记录在这张空白记录单黑线上方,总共撒满8次,每次将8片纸片全部抓在手里再撒;每撒一次,记录一次,撒好后要及时记录撒出的结果,记的和撒的结果要相同,相同的结果不再记录,若撒出结果出现8片全是红色的或绿色的也不记录。听清楚了吗?呆会音乐一停,你们就要停下来好吗?

(2)试一试

幼儿游戏,老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看是否按要求进行活动。

三、展示、交流

师:好了,现在我请两个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记录的结果,老师在黑板上用数字记录,并让其他幼儿补充。

四、寻找规律。

师:现在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自己的记录单,看看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该怎样排列才不会让记录重复呢?

幼儿大胆提议。

如说不出,教师提议:将数字按照左边从大到小排列,右边从小到大排列,数数一共有几种方法。看看这个数字比8少几?(少1)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操作过后知道了8可以分出7种方法来,比8少1。那如果按这样来算,7应该会分出几种方法呢?(6种)6呢?(5种)是不是这样的结果呢?我们呆会下课后可以再继续来分一分,看看我们刚刚的说法对不对好吗?

幼:好。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8

活动目标:

1、在猜测、证实桔瓤数量的过程中,积累估算的初步经验与不同的数数方法。

2、喜欢观察生活中熟悉事物,并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的桔子、果盘、塑料筐、小碗、擦手毛巾、笔、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比较讨论大小桔子的数量。

1、教师语言导入:今天很冷,小朋友都吃早饭了吗?吃的什么?(请个别幼儿讲述,还可以请旁边的幼儿说刚才同伴说的答案,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2、你能把喜欢吃的东西用动作表示出来吗?(一幼儿做动作,其余孩子来猜,看谁猜的最接近。)

3、猜猜老师最喜欢吃什么?(幼儿猜测)看看,我最喜欢吃什么呀(出示大小两个桔子)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提示孩子把话说长了,我们就会听的更清楚)教师小结:原来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颜色也不一样。

4、出示大小两盘桔子小朋友来猜一猜,两盘桔子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

你猜大桔子有几个?小桔子有几个?(引导孩子用目测的方法进行判断)怎样就知道盘子里究竟有几个桔子了?(数一数)教师带领孩子一边数一边排成一排,然后进行记录(大桔子有X,小桔子有X)。

5、刚才一个一个数,数了几次(12次)。

(1)还可以怎么数,就能快一点(两个两个数,2、4、6、8、10、12,带领孩子一起数一数,是不是快一点?)

(2)还可以怎么数?再快一点?(3、6、9、12、)

(3)还有没有更快的呢?(6、1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找到了比一个一个数快的方法,可以两个一数或3个一数,其实还有更多办法,以后小朋友可以和爸爸妈妈去找一找,你会发现其中更多的奥秘。

6、刚才我们这个盘子里的大桔子多少个,小桔子呢?看看这两个盘子一样大吗?为什么一样大的盘子,装的桔子数量不一样呢?那我们把它装满,看谁装的多谁装的少(教师演示操作)咦,同样大的盘子为什么大桔子装的少,小桔子装的多呢?(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原来大桔子长的大,占的位置比较多,几个就把盘子装满了,而小桔子长的小占得位置比较少,所以就能多装一些。

二、猜测记录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你们吃过桔子了吗?桔子里有什么?(肉、汁、籽)

2、桔子里面那一片一片的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瓤,你来猜猜大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3、小桔子里有几片瓤(幼儿猜,教师用红笔进行记录,提醒孩子把话说长。)

4、教师:你们猜的好像都是大桔子里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想不想知道答案?那我们怎样来找答案?(剥开来)

三、验证大小桔子里的瓤数

1、桔子老师已经洗干净了,小朋友先把小手擦一擦,然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桔子剥开来,把桔子皮放在中间的篓子里,保持桌面干净才像中班的哥哥姐姐哦!

2、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

3、剥好的小朋友先数一数,有多少片瓤?你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

4、交流数的方法和结果。

请你回答我三个问题:

1、你剥得是大桔子还是小桔子?

2、有多少片瓤?是怎么数出来的?请你用一句长长的话一起告诉我。

(1)请若干个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以一片为中心开始数、一片一片数)谁剥大桔子的,有几片瓤?是怎么数的?还有谁的结果和他不一样?你是几片?(教师记录结果)剥小桔子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有几片瓤?怎么数出来的?(记录结果)

(2)我是怎样数的呢?(教师演示分成两半,先数一半,再数一半)

(3)我还有一种数桔子的好办法,你们肯定会喜欢。(一片一片吃,边吃边数)

(4)你们想这样做吗?请小朋友用这个办法再数一次,边吃边数记在心里。

5、教师:桔子吃完了,刚才我们都猜大桔子的瓤多,小桔子的瓤少,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我们的记录结果。

大桔子最多多少片?(12)最少多少片?(9)小桔子最多多少片?。(11)最少多少片?(9)那是不是桔子大瓤就多,桔子小瓤就少呀?对了,桔子瓤的多少和桔子大小没有太大关系。如果小朋友还不相信的话,回家后还可以再来试一试,看看我们今天找到的答案对不对。

教学反思:

1、活动中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运用多种感官让孩子们来感受桔子的外形特征及颜色,能够更积极的激发孩子的思考同时更直观的帮助了孩子们积累巩固对于桔子的经验,活动形式比较“活”调动了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整个活动过程更自主,更活泼了。

2、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3、最后分桔子的环节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和同伴互相分享,让孩子们在和同伴的交往中逐步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做中学的活动给与了孩子们充分的自主空间,在这样的活动形式中让孩子们更积极的参与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之间的友情。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9

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玩玩的游戏中,复习4以内的数字。

2、能根据点点的变化进行5以内的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3、对点点的各种变化有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有点数经验、课件、魔法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出现背景ppt

师:哇,小朋友们,它们是谁啊?(点点、许多点点、许多圈圈)

师:跟它们打个招呼吧!(点点们你们好)

(2)说说点点

师:这些点点像什么?(小球、泡泡、轮胎、镜子……)

追问:为什么像轮胎?(圆圆的,会滚动……)

师:你想要吗?想要几个?(幼儿手持魔法棒点击屏幕上的点点,教师点击鼠标)

教师点击鼠标,将点点(幼儿说的比喻物)送给幼儿的同时,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点数。

2、点点指令游戏

(1)点点变魔术一(数量变化)

师:点点送完了,咦,谁来了?(黄点点)

师:谁愿意用魔术棒敲一下黄点点?

教师邀请幼儿敲击黄点点,引导幼儿点数(请拿出你们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几个黄点点)

(2)点点变魔术二(颜色变化)

师:谁来敲一下右边黄点点?(变成蓝色)谁再来敲一敲左边的黄点点,猜猜看有什么变化?(变成了红色)咦,神奇吗?

(3)听录音,辨别声音的数量

师:听!什么声音?(敲门声)听到一声敲门声,就是来了一个好朋友,那我们仔细听,来了几个好朋友呢?

师:中间的黄点点着急了,听一听响了几次?蓝色的点点说我最漂亮了,听一听响了几下?

幼儿回答正确后,教师用课件播放红黄蓝点点数量,进行二次验证。

(4)点点抱一抱

师:这么多点点在一起玩真是开心啊!现在我们要来玩一个“抱一抱”的游戏。

请看大屏幕(播放圆点点“跳舞”和圆点点抱团的ppt)

引导幼儿了解游戏规则:播放音乐的时候我们在中间场地上跳舞,但音乐停,立即要按照屏幕上点点的数量进行抱一抱,有可能是2个抱在一起,也有可能是3个抱在一起哦。准备好了吗?

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并点数和检验数量。

3、活动结束

听音乐有序离开活动室。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10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角、1角的硬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特征。

2.会用钱币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乐于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认识人民币

2、足够数量的硬币,小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展示各种小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里都有哪些商品呀?

你想买点商品回家吗?你想买什么?

2、教师:你想把商品买回家,需要什么呀?(钱)

二、课件:认识硬币

1、教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钱)

展示1元、5角、1角硬币。

2、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说说这些钱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了解这些钱币的特征:硬币中银色的最小的那个是1角钱的硬币,金黄色的那个就是5角钱的硬币,硬币中最大的就是1元钱的硬币。

4、教师小结: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硬币

5、购物

(1)买巧克力豆

教师:买巧克力豆需要一角钱的硬币,哪个是1角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2)买牛奶糖

教师:买牛奶糖需要5角钱的硬币,哪个是5角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3)买棒棒糖

教师:买棒棒糖需要1元钱的硬币,哪个是1元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三、进行简单的数钱活动

1、教师:把1元钱的硬币加上一个5角钱的硬币就能买到1元5角钱的巧克力糖了。

那老师来考考你们:5角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那1元钱的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2、我需要买点八宝粥吃吃!

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将饮料图片剪下来,贴在白纸上,用替代硬币的圆点进行粘贴。

教师:这八宝粥需要1元2角钱。

提问:我要付哪些硬币呢?

老师这里,这个最大是1元硬币,这个黄色的是5角的硬币,这个白色的是1角硬币。

首先需要把1元硬币粘上,再把两枚1角硬币粘贴在八宝粥的下面。)

除了老师这种办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粘贴。。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购物粘贴活动。

四、进行简单的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活动延伸

进行剪贴游戏,继续活动课的内容。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11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跳远。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问题:

1、如何选择幼儿的探索对象、教师应发出怎样的指令很重要,而我在此环节中欠缺充分的考虑。

2、教师是否必须选择和幼儿同等的测量对象进行示范讲解呢?怎样选择才能更好地考虑到每个孩子的视线呢?

对策:

1、可以让孩子们选择椅子靠背的边作为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既能让幼儿的活动空间不会太窄,又有利于幼儿的探索。

2、值得思考:是否可以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线段,通过比较清晰的方法来进行示范讲解?

第二个环节

适宜行为:我充分考虑本班幼儿的实际操作特点,采用一放一收、再放再收的方式进行教学,幼儿均能遵守规则,并且学习效果较好;老师组织也比较轻松。

不足之处:我设计的小环节比较多,投放的材料也多,幼儿什么都想试一试,操作时间显得不够充分。

问题:

1、各个小环节的设计均为了一个目标——继续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在活动中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因此,是否可以把第一个小环节和第二个小环节结合起来,让幼儿操作起来时间显得更充足呢?

2、难度会太大了吗?因为幼儿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不容易,更何况要幼儿初步感受了测量方法后,马上就步入第二个目标——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进程是否会太快?

对策:

1、考虑将这个教学内容分成三个课时,把此次的目标、重点放在“学习多种自然测量的方法”上。第二个大环节,就改为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操作,继续学习、巩固正确的测量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对有圆边的物体进行测量,学习不同的测量方法。

2、把“尝试让孩子们自己发现不同的测量对象适合用不同的测量用具,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对象是有关系的”这一个目标放在第二个课时来进行。这样,幼儿学习起来不会那么辛苦,操作的时间也更宽松,又能更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整体感受:设计活动环节,既要根据幼儿的活动特点来设计好环节,又要很充分地考虑各个环节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好各个小细节的处理。自身的业务水平也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的设置、随机的观察、引导语的把握均是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12

活动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几何图形拼摆图案

2、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材料:

各种几何图形、记录卡、笔、纸、胶水等

活动过程:

首先教幼儿认识图形,引导他们使用图形拼摆图案,最后引导孩子用各种几何图形拼出春天里动物和植物。

活动评析:

班中的幼儿基本能够认识所有的基本几何图形,但是灿灿对图形的认识还不是很好,需要多多的教导。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13

 活动目标:

1、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

2、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

2、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集体验证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车。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14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仔细观察,找出规律进行排序。

2.在操作中能探索多种方法交替重复地排序。

3.增强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彩色粒珠,印有不同图案的纸条若干。

2.学具准备:几种印章,彩笔,长条白纸,彩色粒珠和彩色珠及绳子若干,彩色纸条,胶水若干。

活动过程:

1.常规活动:问候走线。

线上:五只猴子荡秋千。

2.集体活动。

(1)教师给每组幼儿几个不同图案的印章和长纸条,请幼儿按重复交替的规律印画自己喜欢的图案。

(2)观察自己的彩条图案,说说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说出是重复的交替着排列的。

(3)教师小结,这些排序的规律有的是ABABAB......有的是ABCABCABC......有的是AAAAAA......这些排列是有规律的,是重复交替的。

3.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学具,用彩色粒珠在桌子上摆串珠,摆好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排列的。

4.分组活动:

做彩环,将长条纸两头粘成圈,并按交替重复的规律一环套一环。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彩环及幼儿欣赏评价。

幼儿园数学公开课教案15

教学目标:

1、多种感官感知1、2。

2、能从许多物体中取出数量为1、2的物体。

3、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教学准备:

1、积木及各种文具,纸盒子1个,有一面留一个洞,能伸进一只手。

2、每个幼儿1、2点卡各一张。

活动与指导:

1、教师将一块积木放在桌子上,问幼儿:桌子上有几块积木?然后手里拿一支铅笔,问幼儿:我手里的东西和桌子上的积木一样多吗?都是多少?教师手里拿两块积木,问幼儿:老师手里有几块积木?

2、分别出示画有1个、2个实物的贴绒图片,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将其放在贴绒板上,让幼儿分别在实物上方贴上相应的点卡。

3、幼儿根据点卡上的圆点数,分别从一堆物体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

4、教师敲击琴键1次、2次,幼儿根据发出的声音次数,举起相应数量的圆点卡片。

5、游戏:摸一摸,这是多少?事先把长短不一、大小不一的文具和积木放在盒子里,让幼儿不用眼睛看,从里面摸出1、2件东西,摸好后未拿出来时要说出:所拿物体的名称、数量和特征,如:我拿的是一块大(小)积木或一支长(短)的铅笔。

活动反思:

如何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开展情景阅读?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特别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在发展幼儿语言的基础上再教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使幼儿的语言得到健康地发展。

小班《美丽的水果屋》讲述了熊妈妈和熊宝宝采摘水果、运送水果、用水果造围墙的一个有趣故事。首先我借助绘本画面,引起幼儿听故事的兴趣。在学习短句时,小朋友很投入,乐意大胆表述。在几处扩散性思维处,场面很热烈,小朋友的想法很贴切他们的生活,比如说在黑夜的有大风的晚上,熊妈妈和熊宝宝在冻得瑟瑟发抖,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时候,我们的小班宝宝就被故事吸引着,想看看,到底我们的熊妈妈和熊宝宝为什么会冻得瑟瑟发抖?该怎么办?在帮小熊想办法的时候,孩子们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帮小熊再造一间屋子,有的说叫几辆汽车帮小熊把水果运到别的地方等。随即,我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分析判断、积极表达自己的理解。其次我利用故事情节,连接幼儿已有认知经验。故事演绎中,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已有生活经验,采用看看、听听、说说的方法,让小班孩子在故事展开的情景中,说说自己熟悉的、喜欢吃的一些常见水果的主要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等),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已有认知经验以及获得一些图形方面的感受。当讲到熊妈妈和熊宝宝开心地运着水果回家,晚上自己却睡在了屋外,引出了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具有挑战的问题,如何帮助熊妈妈和熊宝宝住在房间里面,而不是在屋外面被冻得瑟瑟发抖?引出建构中的关键经验“围合”。通过游戏“住水果屋”让幼儿感知空间大小与人数的关系。这个游戏体验活动是融于故事情景中的,注重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操作、体验来感受在建构游戏中可能碰到的一些问题,积累一些关于“围合”的直觉经验和初步的空间感。这样的体验活动是自然的、整合的、有趣的。开展完本次活动后,我觉得可以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运用提问激发幼儿对作品中角色的喜爱之情。如:你喜欢水果屋吗,你喜欢谁呀等。

不足:

活动中对于幼儿的回答教师虽然都给予鼓励和肯定,没有针对性的去应当幼儿,只是好好好,没有针对性,没有把幼儿的思路挖掘出来。“引导”过多,变成“灌输”,压制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不到位,又导致放任自流,失去了教育的有利时机。

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明确自己是引导者的身份与任务,把握好“引导”的度。避免“引导”过多,变成“灌输”,压制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不到位,又导致放任自流,失去了教育的有利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