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幼儿园教案 >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集合1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集合15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12W 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集合15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

一、活动准备:

1.了解骨骼的主要功能。

2.让幼儿了解坐、立、行的正确姿势与骨骼的关系。

3.增强幼儿保护身体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有关人体骨骼的图片资料、人体骨骼模型。

三、活动过程:导入-讨论-动动(一)导入1.摸一摸:自己手臂、大腿、小腿、手上的骨骼是什么样的?(如:长短、大小等)2.出示图片资料及模型,让幼儿初步感知、认识。

(二)讨论1.图片上的骨骼都长在哪里?它们是什么形状的?它们有什么作用?

2.小结:骨骼是人体的重要部分,它是人体的支架,有了它人才能运动,五脏六腑才能有活动的空间,才能不被挤压。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3.师:骨骼对我们很重要,如果坐的时候身体不直会导致脊柱弯曲,所以我们小朋友要有正确的坐、立、行的姿势,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骨骼健康的生长。

4.提问:骨骼对我们很重要,那我们除了坐、立、行要有正确的姿势我们还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骨骼呢?(幼儿讨论)5.总结:我们要保护骨骼就要多做运动,坐要有坐相身体坐坐直;站的时候也要站直;走路也要挺起胸膛,这样我们才能保护我们的骨骼,防止骨骼弯曲。还有要补钙增强骨骼的坚韧性,还要多晒太阳骨骼会更牢固。

(三)动动教师和幼儿一起训练正确的站立、坐、行的姿势,做做简单的锻炼的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观察等活动,了解橘子的大小和橘内瓣数的关系。

2、积极参与剥橘子、数橘瓣等活动,能大胆地进行猜测与讲述。

3、激发关注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小不同的橘子每人两个。

2、幼儿记录表人手一张,铅笔。

3、毛巾、盘子。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

2、观察各种橘子,猜测橘内的瓣数。

(1)橘子是什么样的?

(2)这些橘子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自由猜测橘内的瓣数。

猜猜大橘子有几瓣?小橘子呢?

(4)在观察记录表中,幼儿把自己的猜测记录下来。

(5)交流自己的猜测,并进一步进行讨论。

你是怎么猜的?你认为大橘子和小橘子的瓣数一样多吗?为什么?

4、剥橘子,比较大、小橘子中橘肉的瓣数。

(1)剥橘子,数瓣橘。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你是怎么数的?结果怎样?

(3)比较大小橘子的橘肉瓣数。

(4)教师小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自主探索出三类物体的滚动路线,并尝试记录。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索物体滚动路线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积木等。

2、小棒8根。(为游戏《赶小猪》而备的赶“猪”棒。)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哪些物体会滚动?

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这里有些我们平时用过、玩过的东西,请你们把会滚动的东西找出来。”

评析:开放、自由的空间很快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玩一玩:请你们玩一玩,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呢?

评析:这个时候,幼儿手上拿着自己找到的会滚动的东西,开始有些兴奋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滚一滚,玩一玩,那么作为教师,应给予幼儿自由玩的空间,但并不是让幼儿毫无目的地玩,而是带着问题去玩。这个问题就是:想一想,为什么它们都能滚动呢?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玩中思考,初步感知能滚动物体的特征。

3、说一说: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能滚动?

评析:幼儿带着问题自由玩,对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这时老师及时给予幼儿大胆表达的机会,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老师适当引导,总结出答案:因为它们总有一个地方是圆的,所以会滚动。

  二、第二次探索:物体滚动的路线是怎样的?

1、游戏:滚进球门。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流进行。

评析:这个游戏的优点在于,缩短了幼儿等待游戏的时间,一个人滚动物体时,两个合作伙伴能同时观察,共同探究发现不同物体的滚动路线,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老师所做的就是观察与倾听,必要时和孩子们一起玩,做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鼓励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通过这个游戏,幼儿会发现,有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小组的两个合作伙伴对发现的这一现象进行了质疑、思考、讨论。这时,老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有必要带领全体幼儿对这一发现作一个总结和提升。

2、集体交流,并尝试记录物体滚动的路线。

老师:“哪些小朋友的东西滚不进球门?”(幼儿回答、交流后,请幼儿把这些滚不进球门的东西都送到前面来,这样可以让大家看得更加清楚。)

老师以惊奇的口气提出疑问:“咦,为什么这些纸杯、方便面筒、肯德基筒就滚不进球门呢?”幼儿思考、讨论。

当幼儿回答出“这些东西都是一头大一头小的”、“滚动的时候会转圈”等答案时,老师及时作现场演示,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观点和想法的接纳、重视和赞赏,同时也可以让全体幼儿对圆锥台滚动时会转圈这一科学现象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这时再请幼儿上来在大记录纸上记录它们滚动的路线,幼儿都跃跃欲试。在记录出圆锥台滚动路线的基础上,再来记录圆柱体和球体滚进球门的路线对幼儿来说就更容易了。

评析:在这一环节里,幼儿学会了记录,懂得了当自己在科学探究中有了结论或观点时,可以通过记录把他们呈现出来,让幼儿了解如何真正地“做科学”,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第三次探索:圆柱体和球体滚动时哪个更灵活?

1、游戏“赶小猪”。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这是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小朋友自愿组合成三人组,其中两人做小树,一人分别赶“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在“两棵小树”中间绕“8”字型走,三人轮流进行。

评析:上一个环节中,幼儿已经自主探索出三种物体的滚动路线,但对圆柱体和球体滚动路线的异同还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作为教师,有必要为幼儿提供更进一步的观察、经历、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探究出球体、圆柱体的外型与它们滚动路线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一难点,老师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设计了一个三人合作的游戏——赶小猪。这个游戏巧妙之处在于,幼儿在赶这两种小猪绕“8”字走时,由于圆柱体和球体的不同特性,幼儿赶着它们转弯会有很明显的差别,一定会有不同的感觉,为顺利解决活动难点埋下伏笔。教师在游戏中继续扮演活动支持者的角色,对幼儿的探究活动尽量不去打扰。

游戏结束后,老师提问:

“刚才,我们赶了‘圆筒小猪’和‘皮球小猪’,你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

评析:这一问题给了幼儿较大的发散思维空间,由于幼儿都分别赶过这两种“小猪”,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所以都有话说,乐于说。根据幼儿的回答,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就难赶呢?”幼儿经过思考和观察发现圆柱体是一个长长的圆筒,而皮球从各个角度看上去都很圆,由于它们形状上的不同,导致它们在滚动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教师这时及时演示,同时请幼儿上来说一说,指一指,并注意肯定和赞赏幼儿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从上到下一样大的圆筒,我们把它往哪儿推,它就只能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去,转弯时不灵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滚动,很灵活。

得出结论后,让幼儿在记录纸上补充出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任意滚动的路线。

  四、结束活动

老师小结活动情况,对积极参与游戏和探索的幼儿给予表扬,并提出问题和要求:“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找一找、滚一滚,把它们滚动的路线也画下来,带到幼儿园来给大家看。”

评析:会滚动的东西不只局限于课堂上幼儿所看到的,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幼儿对它们依然有好奇和疑问,于是老师顺理成章地在活动小结以后向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幼儿课后继续进行滚动路线的探究和记录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生活,生于幼儿的兴趣,设置游戏情境,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线,教师适时指导、提升为辅线,充分激发了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了幼儿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小百科:滚动,汉语词汇,释义为转动体沿转动方向的运动称作滚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镜子的特征以及会反射的道理。

2.观察理解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

趣味练习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Bigeyesmalleye活动纸-镜子分身术(镜子里有几个小朋友呢?)

活动内容

【导入】

1.观看多媒体资料【镜子分身术】,推测两个镜子对照可以看见很多个物体的原因。

-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过好多个自己吗?

-在哪儿看到的?

-同时用两个镜子照的话,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个物体呢?

【展开】

2.观看实验视频【镜子分身术】,说说实验目标,实验顺序和备品。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利用镜子的特征,观察在镜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个物体。

-看一看实验顺序。

1)把两面镜子的背面用胶带粘起来。

2)在镜子中间放一个球。

3)观察一下镜子折射出的球的数量。

【活动1: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远】

3.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远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把两面镜子粘在一起,中间放一个彩球。

-镜子折射出来的球有几个?

-镜子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话,镜子里的球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活动2:把两面镜子的距离拉近】

4.观察两面镜子之间的距离变近的话,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两面镜子之间距离拉近。

-镜子里有几个球呢?

5.说说镜子之间距离的变化,球的个数有什么变化。

-镜子之间变远和变近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为什么球的数量会不同呢?

【结束】

6.实验结束后,Bigeyesmalleye活动纸-镜子分身术(球越来越多)写一写实验结果。

活动评价

-对于镜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观察的积极度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相关信息

镜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两面镜子看物体的时候,随着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数就越多,所以就会看到更多的物体。利用同样的原理,用两面镜子制作一个潜望镜,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5

 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吹泡泡,发现只有是镂空的材料都容易吹出泡泡。

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的能力。

3、体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知识和本领的愉悦情感。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准备:

记录卡、幼儿用笔吸管、筷子、花片、积木、漏勺、勺子、肥皂水视平转换仪磁带录音机

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吹泡泡》的音乐中,一起进入活动室。

师:我们都很喜欢吹泡泡,那可爱的泡泡们在阳光下五颜六色,

大大小小,真漂亮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玩吹泡泡吧!

2、出示各种材料,并讨论。

(1)师:平时,我们都是用吹泡器来吹泡泡的,可是今天,大家一起来看看,我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呀?

(2)出示记录卡,幼儿猜想。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张记录卡,并把这些材料画在了卡上,请大家一起来猜猜,你觉得可以吹出泡泡的,就在“猜一猜”这一个格子里打上勾勾,觉得不可以的就打上叉叉。

3、幼儿猜测,教师巡回指导。

4、讨论、介绍幼儿想法。

(1)师:谁来介绍自己的猜想?请一到两名幼儿上台介绍。

(2)师:你为什么这么想呢?有没有和他不一样的猜想?

(3)师生共同讨论,并统计在教师的记录卡上。

师:我们一起来侃侃,你认为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二、幼儿操作。

师:小朋友的猜想都不一样,那到底对不对呢?老师也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自己去试试!

1、请大家拿着你的记录卡,把每一样材料都去试一试,并且马上把结果记录在“试一试“这一格内。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指导。(重点指导花片和漏勺)

3、比较猜测和尝试后的结果。

(1)师: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你操作后的结果?

有没有不一样的结果?

请有持不同意见的幼儿上来再次操作比较。

(2)师生再次讨论,统计在教师记录卡上。

师:在我们小朋友操作了过后,你觉得吸管可以吹出泡泡的请举手。(依次统计各个材料)

三、总结

1、谁来告诉我,你发现在这些材料中,那些可以吹出泡泡呢?他们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总结:这些有可以吹出泡泡的材料都有共同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有洞洞,这些有洞洞的材料有个名字,我们叫它“镂空”。因为它镂空,所以可以吹出泡泡来。

2、结束部分。

师:我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看看它们能吹出泡泡吗?为什么?

想知道它们吹出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么?我们一起到户外去试试看吧!

在音乐《吹泡泡》中跳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认识河蚌,了解河蚌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2.了解河蚌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河蚌

2.实物“珍珠项链”一条。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珍珠项链,教师把珍珠项链戴在脖子上。

交朋友,老师戴上这条项链漂亮吗?

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做成的项链吗?

(让幼儿互相议论后,知道使用珍珠做成的项链。)

2.你们知道珍珠生长在什么地方吗?

(引导语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进行讲述)

二、展开

1.课件演示:图片3

(1)教师:你们看珍珠生活在哪里?

(通过图片了解,珍珠生活在河蚌里。)

(2)河蚌是珍珠的摇篮,不仅可以形成天然珍珠,也可人工养育珍珠。

2.课件演示:图片2

请幼儿观察。

(1)河蚌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河蚌是生活在淡水水底的动物。

(2)河蚌贝壳前端和后端是否一样,贝壳的外面有什么?

贝壳的前端钝圆,后端稍尖。

贝壳的外层有一条条以壳顶为中心的同心环纹,

宽窄和颜色深浅相间,叫生长线,

(3)蚌的两片贝壳的背面是由什么连接的?

两片贝壳的背面由韧带连接,韧带有弹性,能使两片贝壳张开。

3.河蚌是什么样的?

你知道河蚌在安静状态下和受到触动时,表现有什么不同吗?

在安静状态下,贝壳能微微张开,露出斧足,由于斧足的伸缩使身体前进;

当遇到刺激时,斧足收回,两片贝壳就紧紧合在一起。

4.河蚌的口在哪里?它吃什么东西,是怎样吃东西的?

教师给幼儿介绍,河蚌以实藻类为生。

5.河蚌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有什么用?

(1)课件演示:

河蚌可以烧、烹、炖,制作成美味佳肴。

将蚌肉和蚌壳分别加工、蒸煮消毒和机械粉碎,

即可制成廉价的动物性高蛋白饲料,喂养动物。

三、结束

师幼共同探讨,要爱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让海水动物们都能快乐地生活、生长。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 让孩子们学会制作饭团。

2. 通过料理使孩子们的情感得到丰富并且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能力。

3. 让孩子们把各种各样的气味表达出来。

活动准备

制作饭团的材料(饭和剪碎的海苔),食醋,香油,化妆品,肥皂,洗发精,彩色铅笔,蜡笔

教学具图片

■ 活动过程

[导入]

1. 体会各种各样的味道。

- 大家都知道什么味道?

- 问问这些东西(准备物)的气味。

- 它们是什么味儿呢?用语言或身体表达出来。

- 你最喜欢什么味儿?

[展开]

1. 谈谈你吃饭团的经历。

- 你吃过饭团吗?

- 在哪儿和谁一起吃的呢?

- 吃饭团的时候心情怎么样?

2. 准备好制作饭团的材料,研究一下制作顺序。

- 如果想要制作饭团,需要哪些材料呢?

- 是什么样的料理顺序呢?

3. 按照料理顺序制作饭团。

① 准备好饭和剪碎的海苔。

② 把上面提到的两种材料搅拌在一起。

③ 用手把搅拌均匀的饭团成球形。

tip> 如果想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饭团也可以放些蔬菜。(土豆,胡萝卜,南瓜) ->用锅炒一炒切好的蔬菜->把炒好的蔬菜放入饭里拌匀 ->放入盐和香油调味儿 ->把拌好的饭团成团儿

4. 观察活动纸。

你闻到了什么味儿?

把味道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5. 在活动纸上表现出香味儿。

① 在准备的材料中找出一种香味儿。

② 用各种各样的线条表达出香味儿。

③ 说说你画的是什么味道。

[结尾]

1. 让孩子们把完成的作品介绍给朋友们

2.总结活动

[活动图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感知秋天丰富的色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2、通过观察秋天的田野、果园,知道秋天许多农作物和果实都成熟了。

3、产生喜欢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简单了解秋天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在活动中增长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和对大自然的爱。

活动准备

联系参观秋天的农田和果园。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进行参观前的谈话。

教师告诉幼儿参观的地点,并讨论外出参观的注意点,使每一个幼儿都能遵守集体的规则,与同伴一起关注秋天植物的生长变化。

2、带领幼儿参观农田,认识几种常见的果树和农作物。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果园里果树,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各种果树的名称,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观察秋天的农田,说说:农田里的农作物是什么?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并向幼儿做简单地介绍:秋天到了,除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成熟了,许多农作物也成熟了,有金黄色的玉米、沉甸甸的稻谷,还有一朵朵可爱的棉花、圆圆的大南瓜。

(4)、丰富幼儿关于农作物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3、了解秋天农民的工作,知道要爱惜粮食。

人们在果园里或农田里做什么?水果从果树上摘下来后,怎么办?人们是怎样从农田里收割农作物的?然后又是怎样加工的?

4、音乐活动《逛公园》并尝试进行仿编。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秋天丰富的色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2、难点:通过观察秋天的田野、果园,知道秋天许多农作物和果实都成熟了。

活动反思: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课文,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读书氛围,适时提供机会,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鼓励、等待与欣赏中,学会阅读,使阅读理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为此,开课伊始,我巧妙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从颜色绚丽的树叶,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贴近生活,感受秋天。

小百科: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从现代气象学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0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雨水)~5月21日(北半球小满)。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至立冬结束。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幼儿进一步掌握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并理解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概念

2、发展幼儿的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及爱护动物的情感。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并理解家禽、家畜、野兽、飞禽的概念。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动物卡片

3、动物的家背景图片2张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闭上眼睛听并说出你听到了什么,把眼睛睁开再看一遍,说出你看到了什么。

2、观看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特征尝试分类

3、观看多媒体课件, 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那个动物,它生活在什么地方,它喜欢吃什么?

4、引导幼儿根据已往的知识、经验进行交流讨论,进一步丰富幼儿与家禽、家畜、飞禽和野兽有关的知识,并激发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①师:除了这些动物,小朋友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属于哪一类? ②师: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对待动物?

5、游戏:动物找家 玩法:教师准备动物卡片,动物生活的背景图两张,让幼儿拿上卡片看一看手上的动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就把它贴到什么地方

6、知识扩展观看《动物世界》,丰富幼儿有关动物的知识,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动物奥秘的欲望。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动物特别感兴趣。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但是活动过程中,课件上出现的动物种类有限,有些动物只能借助于图片让幼儿认识、观察,因此教师在幼儿对动物认识经验的把握不够准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一环节中对幼儿思维锻炼的效果。

小百科:动物界所有成员的身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异养有机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0

一、设计意图:

伴随我园XX市“十二.五”立项课题《幼儿探究式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的展开,结合我的个人子课题《探究式活动中问题的提出》。我们在一日活动中更注重于为幼儿创设一个能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环境,科学探究区就自然酝酿而成。在这里幼儿可以尽情地探究、与同伴分享交流各自感兴趣的或带来的材料。一天,贝贝带来了一把量衣服的皮尺,区域活动时,好几个小朋友都到科学区对这把尺摸呀、看呀,有的小朋友说:“这把尺我在做衣服的店里看到过的,它可以量衣服的”,有的小朋友问:“这把尺为什么两面都有数字?”还有的小朋友拿过尺一只脚把尺踩住量起了身高……,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究,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技能。“测量”对他们来说应该也是一个具有探究价值的话题。因此,为了满足幼儿测量的兴趣,让幼儿了解测量的知识,积累测量的生活经验;学会做简单的测量记录,提高幼儿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判断的思维能力。我预设了本次活动,在活动中我试图放手让幼儿大胆进行尝试,活动流程为:观察比较软尺硬尺—讲解演示尺的使用方法--实践操作,尝试测量—展示交流记录表,整个活动将幼儿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幼儿在合作学习中学会相互协商、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遇到的困难。在选择实验材料方面,我选择了具有对比性的硬尺与软尺;在测量的对象方面,我尽量选取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有特性的物品,比如:人体、书、皮球、甚至是活动室的所见物等。力求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软尺与硬尺的区别,了解他们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

2、尝试、探索尺的使用方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没人一个篮子,内放软尺和硬尺各一把;

2、每组一个篮子,内放:书、记录表、笔。

3、各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如:皮球、桌子等。

4、幼儿已有对软尺和硬尺的初步认识。

5、大的记录表一张。

四、活动过程

(一)、观察软尺和硬尺。初步了解它们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用途。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尺,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请你轻轻的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这两种尺有什么用?再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谁来说说它们有什么用?你在哪里看到过它?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3、小结:我们知道尺是一种测量和绘图的工具,我们把这种身子软软的、可以弯曲的尺子叫做软尺,身体硬的不能弯曲的叫做硬尺。

(二)、通过猜测、实验,进一步了解软尺、硬尺各自的优点。

1、以游戏情景,引发幼儿探究软、硬尺不同优点的兴趣。

(1)有一天硬尺碰到了软尺,硬尺说:“瞧你的身体软绵绵的,能有什么用处啊?”软尺不服气的说:“我的用处呀,比你还要大呢!不信我们就比比吧!请小朋友来做裁判。”“那你们觉得它们谁的本领大?”“今天请它们来完成两个任务吧”

(2)教师出示记录表,师生一起进行猜测、实验并作记录。

第一个任务是,我想买一条裤子,可是不知道腰围,我应该请谁来帮忙比较合适呢?为什么?那谁来帮我量一量?用软尺的时候我们用数字多的这边测量,请一名小朋友上来操作,这样做对不对?教师小结:量腰围,用软尺,捏住头部转一圈,尺子需要拉拉紧。看一下我的腰围是××,这下我们知道量腰围时用软尺真的很合适,因为它可以弯曲,谁来帮我记录一下。

第二个任务是在白纸上画一条10厘米的线段,你们觉得谁合适呢?为什么?我也请小朋友来试一试,这样画对不对?教师小结:画线段,用硬尺,从0开始画到10,尺子一定要按住。硬尺硬硬的画起线段来真方便,谁来帮我记录一下。

(3)教师小结:两个任务都完成了,软尺可以量腰围,硬尺可以画线段,所以硬尺软尺你们不要再争了,其实你们都有自己的本领,可以完成不同的任务。

(三)、幼儿分组实验。

1、教师交代任务,幼儿进行实际操作。

(1)那接下来还有一些任务要请硬尺和软尺去完成,我们第一个任务是量一下皮球的周长,第二个任务是量一下书本的长边。在测量的时候两种尺都要试一试,你们觉得用哪种尺合适就在那种尺的下面做个标记,还要把测量的结果写在后面。除了测量这些,在我们的活动室里你还可以测量什么呢?请你把它画在下面的空格里,然后也去测量一下再记录下来,如果遇到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时可以怎么办?我们现在就去试试吧。

(2)幼儿进行操作活动。

(四)、交谈和讨论。

幼儿展示记录表,集体讲评。

(五)、教师用情景性的语言小结软、硬尺的特点 。

今天我们小朋友学会了用软尺和硬尺的方法,那你还见过什么样的尺?它们有什么新本领,回去之后我们可以试一试。

五、活动反思:

总而言之,作为课题研究引领下的课堂教学本活动旨在让幼儿在看看、说说、比比、量量的过程中发现两种尺的不同之处,了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加对尺的认识,从而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一定的认知基础。这次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了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整个过程,同时发展了幼儿的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幼儿在整个操作活动过程中,都表现得非常投入,而且对此测量活动也特别的感兴趣;通过提出一个又一个任务,让幼儿紧紧围绕主题,自己去探索发现,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活动中老师放手不忘导,在恰当之处,帮助幼儿归纳小结使幼儿的认识得到升华。活动过程中,也充分的体现出了大班幼儿合作意识。在测量过程中,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所以个别幼儿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对蝉有探究兴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蝉的认识。

活动准备

1.乐幼教课件-照片:蝉

2.乐幼教课件-声音:蝉。

声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声音演示:听听谁在叫,引起幼儿兴趣。

播放《蝉》的叫声,听一听,是什么叫声?猜猜是谁?

二、展开

1.课件-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蝉》

(1)蝉是什么样子的? (黑褐色)

(2)蝉的头上有什么?

(头上有一对复眼,一对短短的触角,嘴像针是一根空心的管子。)

(3)背上有什么?

(背上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

(4)身体下面有什么?

(身体下面有三对足。肚子是一节一节的。)

2.师幼讨论,蝉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

(雄蝉在夏天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蝉的翅膀振动发出的。)

三、结束

讨论:蝉生活在哪里?吃什么?

(蝉生活在树上,靠吸树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树木,是害虫。)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2

活动目的: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二十一个。

2、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3、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4、音乐带、录音机。

5、森林场景,益虫的家和害虫的家。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昆虫?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2、师:“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3、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请5~8位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师宣布游戏规则:“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活动反思:

幼儿对昆虫比较感兴趣,用请小客人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小客人,我们一起把他们请进来吧!幼儿戴昆虫头饰做动作进教室,教师和幼儿一起看一下都有哪些昆虫来做客了。组织幼儿和小昆虫一起听音乐跳舞,这时扮演小昆虫的幼儿站起来提问:“小朋友,你知道我们的家在哪吗?”请幼儿逐个说一下在场小昆虫的家,然后教师总结:原来昆虫的家都在不懂的地方,有的在森林里,有的在水里,有的在人的家里,有的在树上的鸟窝里,有的在泥土里。再请一个扮演小昆虫的幼儿起来提问:“小朋友,你们还认识那些小昆虫吗?”昆虫卡片的出示,引起了个别幼儿的兴奋,他们有的无意地玩弄小卡片,有的交头接耳地讲述自己在卡片中获得的乐趣。讲述时虽然幼儿的表达很积极,但纪律很松散,回答问题无规则。在帮助昆虫找家的过程中,小朋友对常见的昆虫比较了解,能很快地找到,也有的两栖昆虫让他们很犯难,不知放哪里,所以都问起了老师。游戏昆虫找家是小朋友最快乐的,每次当发现小昆虫走错地方时,老师都会及时的讲评和纠正。但是,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面很广,有些地方没给有孩子们讲清楚,如:生活在水里的昆虫可以分为两种:有海水里面的和淡水里面的,还有个别知识点讲得不够准确

在活动中,教师能注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设计活动,由易到难,过度自然,小朋友的参与兴趣很高,但活动中让老师觉得不足的是开始部分,幼儿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是否内容简单些,或直接让幼儿分组讨论,交流,然后鼓励幼儿把自己不懂的提出来,和老师一起解决。这样的处理是否能让幼儿的学习更加主动些。建议下次教学,可以试试。

小百科: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3

课题生成:

在主题活动《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中,我们从小班起重点介绍地球七的动物。于是幼儿、老师共同收集了几种动物如兔子、金鱼、寄居蟹,幼儿对这些活生生的动物很感兴趣。

“菊香蟹肥”的时节,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带来了蟹壳,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为幼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

活动目标:

1、充分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

3、激励幼儿勇敢探索,积累一些生活经验。

活动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过程:

1、教师问: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教师说:今天教师和你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幼儿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教师问:玩得快乐吗?(快乐)

教师说: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教师又问: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教师说: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教师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专家点评:

把本活动列为生活活动,可能更加贴切。从整个过程看,并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反思与讨论:

这个活动曾为小班设计,现设计为大班活动,你认为还应做哪些修改与补充?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综合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各种质地不一样的布料吸水性是不同的,而相同的布料在不同的液体中吸水性也是不同的。

2、通过动手操作让幼儿体验到自由探索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3、增强幼儿与同伴间的合作意识。

活动材料:

棉布、丝绸、羊毛、人造丝、聚脂面料各剪成宽10厘米,长25厘米的长条若干,长木棒若干,水盆若干,记录卡与幼儿人数相同,各种液体:清水、热水、肥皂水、醋。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

看录像内容:“夏天快要到了,小红家里有好几块面料,她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她选一块布料做一件夏天的裙子,她希望这件裙子既漂亮又要舒适凉快,你们说选哪一块呢?”

二、认识面料,并做预测。

出示各种面料,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出示幼儿记录卡,让自由自由讨论,做出预测,在你认为合适的布料下预测栏上画“√”,并说出理由。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使幼儿能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按一定的规律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3、幼儿能轻松愉悦的参与操作活动,充分体验游戏活动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排序的科学现象。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背景图、小兔图片、几何图形若干、双面胶、各色彩纸若干张、木棒10根

活动过程实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教师:“小朋友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来游戏吧!”教师做拍手、跺脚的动作,引入课题。

教师:“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老师做了什么动作,小朋友可以跟老师一起来做动作。”

提问:“刚才老师做了什么动作,拍手后又干什么了?跺脚,那老师做拍手、跺脚的动作有没有规律?”

幼儿思考回答。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做的动作规律是:拍两次手,跺两次脚,拍两次手,跺两次脚……小朋友可以试试按照这个规律做做动作。

幼儿尝试根据规律做动作,教师指导。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手、小脚丫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教师:“刚才小朋友已经记住我们做的动作了,为了加深记忆,现在我们用小手和小脚把刚才的动作记录下来,拍手我们用小手来记录,跺脚用小脚丫来记录。”

教师引导幼儿用小手、小脚丫记录两组,并提问:

(1)、小朋友看看我们把小手小脚排在一起有没有什么规律?

两只小手、两只小脚,两只小手、两只小脚

(2)、继续有规律的排列两组。

(3)、幼儿发现规律。

(4)、引导幼儿明白什么是有规律的排序?

2、出示背景图,小兔图片,几何图形卡片,引导幼儿掌握规律。

教师:“小兔子饿了,要回家吃饭了,可是,它回家的路被大水冲断了,正在抢修,但还没有修好,我们小朋友一起帮它把路修好,让它回家,好不好?”

出示背景图,森林里一条没有铺好的路。

引导幼儿发现规律,说出规律,并把路修好。

请幼儿说说修好的路的规律。

3、教师小结:

引导幼儿明白在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

三、分组操作活动

教师:介绍不同的操作材料,强调操作要求(要按一定的规律来排序)。

1、铺路。

2、水果运动会。

3、制作糖葫芦。

4、我是小小设计师。

四、结束部分

游戏“音乐会”结束本课。

活动小结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帮小兔修好了回家的路,它非常开心,它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参加森林音乐会,小朋友想去吗?那我们就出发吧。”

要求小朋友有序排好队:一位女生两位男生的规律排队。

幼儿有规律的排队,去参加森林音乐会,结束本课。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15

一、探索哪些物体会滚动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玩一玩,分一分(操作一)T:小朋友看,地上有什么?请你玩一玩,看看哪些东西会滚动,把它找出来,放到打“√”的筐里,不会滚动的放到打“×”的筐里(过会收掉)。

2、幼儿操作,集体检验结果(请两名幼儿来检验)。

3、认一认,各形体(圆柱体,球体,丰富“圆锥台”)T:会滚动的东西里面可以分成几类?它们是什么形体?

小结: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叫圆柱体。

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不管往什么方向推都能滚动的物体叫球体。

一头大一头小的叫圆锥台。

4、T: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小结:它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地方是圆的,圆的东西没有角,所以会滚动。

二、游戏“滚进球门”,探索不同物体的不同滚动路线,并记录。

1、T:你知道这些圆柱体、球体和圆锥台它们的滚动路线是怎样的?(自由讨论)我们通过游戏“滚进球门”来验证一下你们的想法。

2、玩法介绍:两人面对面,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集体听老师口令“123,滚”,注意提醒幼儿观察物体滚动路线。第二遍交换。

3、幼儿游戏“滚进球门”(操作二)4、集体交流游戏结果T:你在玩这些东西时,有没有都滚进球门?(没有)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T:为什么圆锥台滚不进球门?(圆锥台一头大一头小,滚动的时候会转圈。)结论:原来圆锥台滚动时会转弯,不能滚进球门,而圆柱体和球体都能滚进球门。

三、游戏“赶小猪”,探索圆柱体和球体滚动时哪个更灵活?

1、师一手拿圆筒,一手拿皮球T:我们知道了圆柱体和球体都能滚进球门,那你知道它们滚动时谁更灵活吗?

让我们通过游戏“赶小猪”来找到答案吧!

2、出示“赶猪棒”,介绍游戏玩法T:这个游戏需要三个人合作,两人做小树,一人分别赶“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绕过“两棵小树”。看看谁先到达,谁就灵活。

3、请两组幼儿游戏,其余幼儿观看结果。(操作三)4、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T:你觉得“皮球小猪”和“圆筒小猪”,谁更听话,更容易赶?(皮球)为什么“皮球小猪”好赶,“圆筒小猪”难赶呢?

小结:我们赶圆柱体时,它只会往一个方向直直地滚去,转弯时不灵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滚动,很灵活,很听话。

T:你们说球体的滚动路线是什么样的?圆柱体呢?(四面八方、直直的)5、出示大记录纸,带领幼儿完成记录表T:玩了这么久,我们赶紧把它们的滚动路线记录下来吧!老师这里有一张物体的滚动路线记录表,我们来看看。

T:你能看懂这些标记吗?谁来记录?

总结:原来圆柱体的滚动路线直直的,圆锥台会转弯,球体可以向四面八方滚动。

四,延伸活动1、T:今天,我们玩了这么多会滚动的玩具,还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他们滚动的路线不同。平时在家,你们还在哪儿看到过会滚动的东西?它们滚动的路线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们回去玩一玩、试一试,把它们滚动的路线记录下来,明天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看好不好?

2、每人发一张记录纸,回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