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四年级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原创教案

四年级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原创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7W 次

 【教材分析】

四年级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原创教案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证实假想的探索过程,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课时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凶猛、轻灵 五彩斑斓 凌空翱翔

”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配音播放恐龙图片,说说你对恐龙的了解。

  一、导入新课

1. 揭题,课前我们收集了恐龙资料,刚刚我们又欣赏了图片,现在你对恐龙应该有更深的了解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蓝天的恐龙》,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3.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恐龙怎么会飞向蓝天呢?恐龙是怎么飞向蓝天的?恐龙飞向蓝天变成了什么?

飞向蓝天的恐龙 ? 鸟类

对啊,恐龙怎么会飞向蓝天,它究竟和鸟类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

(1)出示词语:

中生代 化石 演化

轻灵 五彩斑斓 凌空翱翔

凶猛 笨重 迟钝 温顺 茹毛饮血

脑颅 骨骼 鸟翼

顿时 数十吨

第二组:描写鸟类

第三组:描写恐龙

第五组:都指身体的某个部位。

第四组:区别“顿—吨”,都有一个屯,但在字中的位置不一样,笔画也有了变化,竖提,竖弯钩,在151田字格旁书写一遍。

(2)生字词会读了,那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师:请大家自己先说说,指名说。

抓重点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师顺势小结:是呀,有的时候概括课文主要就这么简单,可以让课文的重点句子帮我们归纳主要内容,真会学习。)

补充课题: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变,变成了飞向蓝天的鸟儿。(有的时候利用课题提问,再连起来说一说便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这里教师都要归纳、小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出来哪一种,就说哪一种的归纳方法。

再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主要内容,因为到了四年级概括主要内容是一个重点。

  三、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看板书提问:看到恐龙,你想到什么?看到鸟儿,你想到什么?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哪个自然段也讲到这个内容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找到后用横线画下来。

出示: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

读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又觉得它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呢?(抓住了霸王龙,马门溪龙,鸽子,孔雀的特点来写,用词很准确。)板书:用词准确

指导朗读,理解“毫不相干”。

这两者似乎毫不相干,但是不是真的毫不相干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读第一自然段,用曲线画画。

2)出示: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理解:中生代

中生代 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约 2.5 亿万年

至 6 500 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 1.8 亿万年左右,又

被称为 “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

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

指名学生读。读完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时代)

我们再来看这个句子,同学们,老师把这些红色的词语去掉,你们自己读读,想想这些词语去掉行吗?并说说理由。

比较句子: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二者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说说你的意见。你觉得哪个不能去掉?

似乎:只是看起来没关系,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去掉似乎就是真的没关系了。

一支:指的是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板书:似乎 一支 漫长

自由读:自由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指名读:谁来读?

齐读。

小结:是呀,作者在表达时,用词多么准确,多么严谨呀!真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到这里,老师有疑问了:恐龙和鸟类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你能读读第二段,找找它们的相似之处或者联系呢?用横线画画。再看看哪些词又用得特别准确?把它圈出来。

出示: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恐龙和鸟类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板书:1)骨骼结构上相似

2) 有亲缘关系

3)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你觉得哪些词用的很准确啊?

相似之处 很可能

指导朗读

过渡: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

直到什么时候才找到啊?谁找到句子了?

2)出示: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谁来有感情地读读?

同学们,辽西的发现,课后还有资料袋,翻到152,自己读读,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资料袋:

辽西地区十个化石宝库,被誉为“白垩纪公园”。那里发现的恐龙化石门类之多,保存之好,举世罕见。特别是1996年以来,那里多次发现留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有前肢很长的原始祖鸟、后肢修长的尾龙、体态臃肿的北漂龙、满嘴利牙的中国鸟龙和身体小巧的小盗龙。其中有的恐龙身披纤维状的原始羽毛,有的身披真正的羽毛,为我们提供了部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依据。

发现了这么多的化石,科学家们欣喜若狂。理解:欣喜若狂

科学家们为什么这么开心啊?(之前一直没有找到,现在找到了;为假说找到了证据;是点睛之笔。辽西的发现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理解:点睛之笔 (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为什么称它为点睛之笔?(为这项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

难怪科学家们欣喜若狂,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在朗读中体会体会。

再次朗读: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回归课题,小结:是啊,恐龙和鸟类似乎毫不相干,但——

齐读: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下节课内容布置:恐龙是怎么飞向蓝天的呢?下节课,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中生代看看。

总结:这节课,我们体会到了科普类文章用词非常准确,接下来我们拿出课堂,完成第60页第3题,第61页第5题第一小题。。

  板书:

骨骼结构相似

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飞向蓝天的恐龙 鸟类

?

用词准确: 似乎 一支 漫长

分类:教学资料 | 评论:0 | 浏览:567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