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四年级教案 > 《夜莺的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夜莺的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62K 次

 【设计理念】

《夜莺的歌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进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的学习,学生将采取读、思、析、悟相结合,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中主人公的人物品质,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埋伏、凝神、鬼子、汉子、烧毁、木屑、蘑菇、呻吟、宛转”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通过上网、翻阅书籍、请教大人等方式收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历史背景、有关故事)。没见过“夜莺”的同学,通过查字典,了解一下夜莺这种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品味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题,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2、这个故事发生在前苏联的卫国战争时期,关于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词语,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三、把握故事的基本内容

1、浏览课文,课文与我们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课文中的空行,叫隔行分段。课文分了几段?(4段)

2、了解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

诱敌、带路、歼敌、再诱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取重要信息,尤其要进行略读能力的训练,读懂文章的大意。

  四、研读“诱敌”部分,初闻歌声

1、划出描写夜莺的歌声的句子。

“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理解“沉寂”的意思。

2、第一段还有这样含义深刻的精彩句子,找一找,划一划。

3、讨论交流,同时感情朗读。

(1)“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

(2)“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小夜莺巧妙的回答,既保护了群众,又痛骂了敌人。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由于他巧妙地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天真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

(3)“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孩子回答。

德国军官想知道森林里有没有游击队,所以突然问孩子,希望突然发问能在孩子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获得真实情报。孩子机警地装做没有听懂他的话,故意用“蘑菇”来和他打岔,巧妙地掩盖了这个敏感的话题。如果孩子回答“没有”会引起德国军官的怀疑,回答“有”又会引起敌人的戒备。故意答非所问,使德国军官进一步认定他是个一无所知的小孩子,从而放松了防备。孩子的答话,说明他能随机应变,显示了他的聪明机智。

4、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采用讨论方法,是阅读课文教学让学生“半独立地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想法之中,还可以根据大家的想法进行学习。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课本剧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