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三年级课文《石榴》教学反思

三年级课文《石榴》教学反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3W 次

 《石榴》教学反思1

三年级课文《石榴》教学反思

《石榴》一文文笔优美,以季节的变化,按照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成熟过程,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本次我进行了两个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能够借助书中注音和字典,准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指导“甚”, “佛”的写法。2.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长句子,引导学生体悟“甚至”的用法。3. 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我从复习课文脉络入手,石榴园——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学习、品读课文。首先,阅读第二节,了解枝、叶、花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词语“抽出”“长出”“开出”“挂满”这些词语体会石榴树的的生长过程:抽枝——长叶——开花——结果,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填空练习,了解石榴树的生长过程。课文中有描写石榴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写出了花朵的形状特点以及花朵开得热闹的特点,石榴果实从生到熟,外皮颜色发生了逐步的变化。我采用了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的方法,找出颜色变化的词语,再点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作者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态,这一段话写得特别精彩,既形象又生动,因为作者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开了皮,写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让学生带者快乐的心情反复朗读,读出丰收的喜悦,读出石榴娃娃的调皮与欢乐,并让学生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在朗读中了解石榴果实的外形特点,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彩。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节,了解石榴子儿的形、色、味的特点。在理解“玛瑙般的子儿”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玛瑙,对照图片让学生体会石榴子儿的形状特点。在理解“一颗颗紧偎在一起”时,通过观察图片、举例子理解“紧偎”,通过这段学习,理清段落顺序,先写作者看到的形状、颜色,再写品尝到的味道,为课后习题品尝一种水果奠定了写作基础。

 《石榴》教学反思2

讲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包涵激情地高声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从梳理文章思路入手(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理清篇章结构。然后,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石榴的句子,描写“枝干、花、骨朵、果实、子粒”的句子,细细品味石榴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从修辞角度品味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接着,我抓住课文的重要段落和关键语句细细品读,让学生自主思考加合作探究,理解石榴内在特征和作者性格相似之处,领会作者的所托之志,以突破文章重点和难点。最后,我结合教材后的“探究?练习”三“为下列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以实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迁移和思维的开发。以比较阅读的形式进行应用示范,又在训练深化环节让学生口头作文,采取寓理于物的方式,写一个既符合事物特点,又包含一定生活道理的句子,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结束时,我让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的学生总结得很准确,也很全面,加深了对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课堂充满生气,学生也学得扎实有效,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结束后,细细反思,本堂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本课是单元的第三课了,缺少对“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这一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必要总结。

二、课堂教学中缺少必要的比较性阅读,忽视了课文理解的迁移。

三、虽然点出了文中“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象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这个句子的毛病,但是未能深挖开去,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有一种大胆质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