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5则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5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24W 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5则

在激趣引题时,我问学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和我的预想有了出入,原本我猜学生也许会说到后来这个小村庄被洪水冲毁了,什么都没有了。想到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既然孩子们说到了美丽,我就跟着孩子们走吧。你读了哪些句子,仿佛让你看到了这个美丽的村庄。孩子们很快读到了“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本来是想学靳老师的,想让孩子们上去画画,我担心会太费时,更担心要画出来谈何容易!还是引导学生读出味道来。在一次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走进这美丽的村庄。“当你读到清澈见底的时候,我仿佛想起了珍珠泉这样一句话……”学生马上站起来很有感情地背到:“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后一句出乎我的意料,惊喜。清澈见底的意思理解了,课文中的意境显得更没美了。“你读到清新甜润时,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你知道我闻到了什么?”学生举手的不多,“回忆一下秋天的雨。”学生马上活跃起来,说到了苹果的香甜,橘子的酸味,青草的芳香等。“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见山上~~`天空~`。”郁郁葱葱,湛蓝深远的意思在朗读中,在评价中,在对话中,学生理解了。很多词语的解释不可下定义,她只是一种意境的表达,对于这种词语的理解,用优美富有诗意的句子来帮助学生理解,美上加美,有助于学生对整段的理解,对全文的理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2

和孩子们一起学完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山谷中那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能对孩子说些什么呢

" 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尽管树木利用低效,但"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我们无法批判小村庄居民对树木森林的无情的,残酷的破坏,短视的利用,甚至可以说是无知.

我想,即使小村庄的居民能自觉爱护环境,保护树木,今天这个小村庄也将不复存在了.君不见多少大树进城了,开山掘矿了.靠山吃山,靠山吃山,离开了山,离开了水,人将怎么生存呢有谁来过问呢草原上的牧民只能放牧,不能强求他们去认识几代以后草原沙漠化的危害;平原的农民只能种田,不能强求他们去过问几代后土壤的肥力不足.所以,不必说小村庄的居民短视,不必说小村庄居民的可怜,因为今天还有很多的人,不仅读了小村庄的故事,还学会了和小村庄居民一样"不错的生活".还有多少视听麻木,情感淡漠,缺乏生态伦理的现代人却无动于衷,因为我们根本不解大自然的语言,不懂动物与植物相依为命的关系,只见树的立木价值,不顾树的生存权利和作用,表现为急功近利,巧取豪夺,自以为是的人类中心观点.

大自然给我们的报复,只是暂时还未来到罢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3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第七组“爱护周围环境”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本篇课文围绕着“爱护周围环境”为主题进行编排,以一把斧头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蕴涵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借鉴《基于差异教育下兴趣的维持与导引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在本节课中,我着重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学生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前一天布置本课预习性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确定作业等级,新授课前5分钟小组进行展示、评价,然后由小组长评价总结本组预习情况。

在评价时,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关注小组长的组织调控能力,尊重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模糊评价,只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在作业过程中有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教师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

在学生交流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掌握学情,及时调整备课时预设教学内容和策略,找准切入点,促进生长点,避免按照课前预设的内容,硬性让学生跟着走。

二、阅读批注,深入探究。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本文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进行了第一次批注,然后在学生交流预习时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引导学生再次默读课文,给每个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抓住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写写批注。在学生交流时,老师启发学生读中理解,读中评议,读中体会,读中悟情,层层深入,逐步提高,领悟到小村庄变化的原因。更通过真实的影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无情,内心的体验也更加强烈。

三、设计实践活动,增强环保意识。

在本文的学习中,我设计了三次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一是课前小调查:调查周围环境,并在演讲中进行交流。二是搜集资料:植树造林的益处。三是设计环境保护的宣传语。引导学生课内外相结合,使课内知识得以拓展,课内体验得以提升。学生领会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4

正如这篇课文的题目一样,它讲述的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锋利的斧头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乱砍滥伐,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终于被一场洪水冲走了。这个故事讲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错误行为和由此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大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爱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中蕴涵的道理是十分深刻的。

这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展示小村庄原来的美丽景象和洪水来临后的变化课件。在学生观看完后问道:“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我看到了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郁郁葱葱。”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我看到下雨了,雨越下越大,发洪水了,小村庄里的房子、大树都被洪水冲走了。”“我还发现就连斧头也被洪水冲走了,洪水退去的时候,小村庄不见了。”

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看到这两种不同的景象你现在心里怎么想?”学生踊跃回答:“太可惜了,那么美的一个村庄竟然会在一场暴风雨中消失,小村庄的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了。”“我感到很难过,又感到很奇怪,好好的村庄怎么那么经不住洪水的侵袭呢?”趁学生心有疑问之时,我趁热打铁:“同学们,那就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细读课文,看看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读懂了什么?”我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思考的时间,使他们人人都能把课文读上几遍。学生置身于自我思索、不断发现的情境之中,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自然也就凭着自己的能力迎刃而解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主要以这种方式进行讲授,先听课文或看课文视频——再说说你听懂或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然后自渎课文,自己解决一些问题——再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5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做为观课议课实验开展时讲的一节课,现在期间许多感溉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在此选取几点最深的感触与大家共享

一、在压力中受益

首先,因为观课议课与从前的听课评课的不同,所以给我带来了许多压力。要考虑的方面很多,不但要备课我还要思考让大家从哪些方面议课,更害怕思考出的表格大家无从下手。周四讲完,办公室的老师们都开玩笑,终于大功告成了,其他科的朋友遇到也是笑嘻嘻地恭喜。其实在周四晚上我还做梦,梦见黑压压的一大屋子里的人在评课呢。所以这种压力并没有随着课完课而消失,我觉得只有这个活动讲完才能松口气。有了压力就有了动力,为了讲好这节课,我搜集了许多资料。看了重大问题,看了345高效课堂,选取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制作了适合自己的课件,就是视频我都搜了很多,然后选择最好的,如:小村庄的美景我就搜集了视频。思索再三,觉得表达不出课文描写的美,才一张一张的搜集图画,插上音乐,让学生欣赏,这样才能达到帮助学生理解的目的。其次,议课的老师们的压力并不低于我。周三下午,办公室的老师们回组就开会商讨,都在吃透表格精神分配任务,我们组的老师们就“教师的艺术性”这一问题上网查找了许多的理论、资料,弄明可以从哪些小细节进行观察,我想其他教研组也一定如此,恐怕没有哪个语文教研组放学后是按时走的吧。而听课时老师们都有任务,听得都十分认真。刘咏梅老师说她从来没听得如此认真,记得如此详细,为了研究教师讲课的艺术性,几乎一字不落地记录了整个授课过程。苑世香老师说,她除了在本子上记,还边记边总结在表格上,不仅写得快脑子也是飞快地转。周四听完课,我知道每个教研组的老师们都针对自己的观察点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老师们坐着走着甚至睡觉时都在斟酌该如何发言,人家数学老师们说我们语文老师就是会说会评,因为我们就自己发言的语言也都字斟句酌了。这真的是“压力变成了动力”。让献课的我和议课的所有语文老师们都因为一节课在理论或某一个细节的教学方法都受益、提高。

三、在取舍中完善

其实一篇课文学生要理解、掌握的知识有很多,教师备课时要考虑内容、形式也很多,而一节课只有40分钟或者35分钟,如果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所以“若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单看你会选择哪一瓢,哪一瓢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案。其实无论是备课过程中,还是老师们集体献计献策时,都有许多的想法很好,但是,如果所有的好想法都加上,认为该展示的都展示,那么这节课要不拖堂而且完成教学任务那是不可能的。其实,谁备课不是先预设很多方案,就在这些方案中选择再三呢?《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中第三自然段变成了“……变成了……变成了……”备课时,我备上了让孩子们说说这个地方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就在周四我要上课前,我把它删除了。我考虑了很久,认为有必要讲,但上课前,我想如果讲,会把学生体会到的情感给中断,刘咏梅老师也同意我的说法,所以我义无反顾地删除了,在上练习课我又讲了这点,感觉比较舒服。所以,在备课时再三选择可以让我们的教案更适合自己,再三选择可以让我们的教学方法更符合确定的情感基调,可以更适合自己。以我一个献课者的经验来说吧,以后无论哪位老师讲课,你一定会考虑好多的方案,周围的人也一定会帮你想出许多好的方法,当你左右摇摆不定时,那么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根据自己的性格、教学特点进行取舍,吸其精华,弃其糟粕,正如大家所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