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三年级教案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大纲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大纲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8W 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1

小学生活泼好动,无论是在日常的生活里,还是愉快的节假日里,都会有很多开心的事。而一篇完整的习作,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怎样才能把他们这个有利条件变得更有利三年级的呢?一个九月的清晨,我在校园里散步,忽然看见远处的太阳就要起升。我灵机一动:何不把那些早到校的学生叫出来一起分享这美好的景象呢?学生们一呼即应,高兴地跑下来,一会儿就显得很安静,看得也很认真。当整个太阳都从地平线上跳出来的时候,我问他们:“太阳现在的颜色和样子怎样?”有的说:“太阳是红色的。”有的说:“太阳红通通的。”有的说:“太阳像个红球。”每个学生描述的语言都不同。我也趁机表扬他们:“你们说得真好。‘太阳像个红球’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就把太阳的颜色和形状说得形象、逼真。学生们越来越兴奋。我觉得他们的语言居然那么多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后来,在批阅日记的时候,我发现越来越多形象的.故事情节和好的语言。我在日记的后面毫不吝啬地鼓励他们: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有很大进步;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为什么不把一天的快乐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学生们渐渐地学会观察生活,有时还主动把自己写的生活札记交给我看,我也从中学到一些知识,和他们一起分享着进步的喜悦。

星期五,我问学生:“你们打算怎样过星期天?”意想不到的问话让学生们沉默了一小会儿,

“还不知道呢。” “在家写作业。”

“不知道爸爸、妈妈能不能带我出去玩……”我读懂了他们犹豫不决的心情,接着问:“愿意出去玩的请举手?”这时,很多学生高兴地举起了手。看来,“玩”真是孩子的天性。

“好吧。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你出去玩。”看着学生们兴奋的样子,我把话锋一转:“不过,我要看看谁的收获最大。”

星期一来了。我问学生们做什么了,是怎样玩的。他们纷纷举手回答:

“我去动物园看到了凶猛的老虎、美丽的孔雀和一只清朝的乌龟。”“我跟哥学踢球了。”

“妈妈带我去姥姥家玩了。我看到了大海,还捡了很多贝壳呢……”

听着学生们认真地描述,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快乐的一天 学生们也很快提起笔开始写……

学生作文的素材就在身边。我让学生写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自己亲身感受到的,培养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真正调动起他们学习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练习用“读—议—背—画—演”的方法学习古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媒体:

小黑板、实物投影仪、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2、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词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二、释题并初步整体认知课文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访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自读时板书全诗)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三、学习诗文内容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无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像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指导背诵

五、总结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所学的生字。

2、背诵全诗,预习下一首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我们学习《古诗二首》的第二首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播放录音)

1、认读生字词: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借问、遥招手、不应人。(注意生字“蓬、稚、遥”的字音字形。)

2、教学生字“钓”,注意右边“勺”里面的“点”不要丢掉。

3、学生试读全诗。

三、释题介绍作者

读课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垂”在字典中怎么解释?用钓竿钓线部分,理解丝线的一头向下可以说成是垂下来的线。并引导学生理解:“垂钓”什么意思?“小儿垂钓”什么意思?

四、学习前两句

1、指名读第一句。思考:是什么样的小孩在钓鱼?从哪看出他年龄很小?理解“蓬头、稚子”。这个头发很乱的小孩在干什么?字典中“纶”什么意思?出示投影图,指图理解“学垂纶”就是学钓鱼的意思。

2、指名读第二句。思考:小孩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什么是“侧坐”?坐在哪?投影出示插图帮助理解“莓苦”和“草映身”。

3、指导朗读。

小孩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孩怎么样?(板书: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孩你们喜欢吗?要读出对小孩的喜爱之情。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指名说前两句诗意。出示投影边听读边体会,想像诗中情景,加上想象再说这两句诗意。

五、学习后两句

1、齐读第三句。思考:小孩正急切地盼鱼儿上钩,出现了什么情景呢?一从哪看出路人在问路?“借问”什么意思?想象路人来问路的情景,并思考:路人可能问些什么?小孩是怎么做的?想象小孩是怎么招手的?思考:小孩招手是什么意思?“遥”是什么意思?

2、指名读第四句。思考:小孩为什么摆手?从哪看出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呢?除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还怕什么声音呢?读后半句,思考“应”什么意思?“不应人”呢?

3、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他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板书:专心认真)

4、学生扮路人、小孩表演,体会小孩紧张心理和天真可爱的形象。

5、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小孩紧张的心理和活泼可爱的特点。

6、指名看图说后两句意思。

六、体会待的意境

1、学生观察图,边看课文朗读边体会,想像诗的意境。(播放媒体课文朗读)

2、指名到前面讲全诗的内容,要展开想像。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意境美。

七、指导背诵全诗

八、总结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小孩的样子和钓鱼的姿势,后两句描述了小孩专心致志学钓鱼的神态,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描绘得活灵活现,用词准确,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

九、作业

1、抄写本课所学的生字,并家听。

2、背诵《古诗两首》并默写《四时田园杂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