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胸中之竹》教案设计(长春版七下)

《胸中之竹》教案设计(长春版七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3W 次

  教学目标:

《胸中之竹》教案设计(长春版七下)

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三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四 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同题材小说《1938年的较量》(09年《读者》第5期)

创设学习氛围

 二、复述小说情节。

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三、

 1、小说中哪些内容分可以称为“绝品”?

围绕“绝“字展开小说的分析:画和人

  2、分角色朗读语言描写,在课文空白处做人物点评批注。

学习谈歌创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谈歌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因而在其作品中,叙事主体很少直接发议论,而是借人物命运和人物语言来表明的。)

复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二—通过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常先生---舍生取义 刘三爷—重信守义 王商人---深明大义

民族人士---民族精神

 四、小结。

体现德育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小说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本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本文中的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文中的人,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可谓人中的绝品;两人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而他们体现的民族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