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送董邵南序》精品教案

《送董邵南序》精品教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8K 次

  一、激趣导入,讲解课题

《送董邵南序》精品教案

(ppt)这节课,我向大家介绍一种古代文体——序。显示:序,赠序。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临别赠言,形成于唐代。

师: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以卓越的散文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董邵南,韩愈的朋友,是当时一个正直而不得志的下层知识分子,多次举进士不第,为谋出路准备到藩镇割据的河北。

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韩愈的政治观点

  二、听读,正字句

1、播放课文录音,听清字音、节奏。

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夫以子之不遇时矧燕赵之士恶知出而仕

2、读句子,注意节奏: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连不得志/于有司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3、要求学生朗读课文

结合课下注释翻译课文;疑难问题在课本上做标记。

 三、自读,明文意

(学生质疑后,教师归纳、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1)通假字

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2)解释重要字词

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为我谢曰

特殊句式:连不得志于有司;而观于其市

翻译句子: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

 四、再读•明句读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自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五、悟读•思文气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燕赵。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以子之不遇时,□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燕、赵之士皆出乎其性□。□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知其今不异于古也。□以吾子之行慎之矣。董生思之矣!

吾因子有所感矣。汝虽赞不得用,今明天子在上,我知汝必有合也。

思考:

1、为什么把第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放在句首?

2、第二段删除这几个词语后,语气上有什么变化?

3、第三段我这种写法,与原文相比,那个更好?

•小组展示:文章表面上一直是送董生游河北。开头就预言前去“必有合”,是送他去;

•第二段虽怀疑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还是要送他去;

•结尾托他去吊望诸君之墓、劝谕燕赵之士归顺朝廷,仍然是送他去。总之,的确是一篇送行的文章。

•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作者写这篇文章作为临别赠言,先是表示同情、慰藉、祝福,勉励董生有所遇合,后表示担忧、告诫,主旨在于,用委婉的方式,规劝他为朝廷效力,建功立业。正如前人所言:“送之,所以留之。”

 六、背读,会提升

当堂背诵

  七、布置作业

1、《自主学习丛书》相关题目

2、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