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6W 次

 一、内容及其分析

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内容:本课所学的内容是《论语》。

分析:《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核心是理解论语的内容,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论语》十二章,是其精华部分,主要谈求知和修养,学习之后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教学的重点是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的关键是熟读成诵,精讲重点文言词汇帮助学生理解。

 二、目标及其分析

目标定位: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

2.熟读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目标分析: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就是要了解孔子的生平及其孔子的思想,了解《论语》就是要了解《论语》的文学常识;

2.熟读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就是要积累文章中的文言重点虚词、实词),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就是要参考《论语》中的思想内容(如学习方法、为人态度)去反省自己。

  三、问题诊断分析

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由于其语言习惯与现代汉语不同,如何帮助学生越过语言习惯障碍,慢慢地能自行阅读文言文是问题的关键,解决的方法是教学落实到位,奠定好基础。另外,学生初读文言文,注意避免在虚词上纠缠,以免枯燥乏味,丧失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语

由“半部《论语》治天下”之事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说导入

问题一:简要介绍孔子和《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编纂的意思。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通行本共20篇。属语录体散文,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问题二:析读课文,落实词意句意 ,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对照书下注释,分“则”朗读课文,弄懂各则大意。不懂的词句,师生共同解决。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重点字词解释:

(1)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 时习:时常地复习。 (3) 说:通假字,音yuè,愉快.

(4) 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5)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

(6) 愠:生气,发怒。 (7)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第二则: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真诚、诚实 (5)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重点字词:

故:旧的,原来的。此处指已学过的知识.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就。

知:领悟,获得。 可:可以。 以:凭借。 为:成为,做。

第五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本意是危险,这里指有害。

问题三: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问题1.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说通悦 有通又

问题2.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字?

君子 可以 罔 殆 疏 水 匹夫 朋

问题四:讨论归纳本文所选十则有的谈学习态度和方法,有的谈思想品德修养,请具体分析。

1.关于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关于求知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关于修身做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目标检测

一、下列哪些有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 二、完成下列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乎古: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今: 对人的尊称 2.可以为师矣古:能够/可以用…来… (可以要分开解释是单独两词)

今:可以 能够 (表示能力)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 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 冷水 今: 泛指一切水 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 普通的人,男子汉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 多次 今: 实指三个

 六、课堂小结

《论语》十则谈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修养。本文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