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七年级教案 > 人教版《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

人教版《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7W 次

《植树的牧羊人》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赞美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今天,小编特意为大家推荐人教版《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植树的牧羊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人生之舟”选编了四篇文章,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本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赞美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人生之舟”,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文章脉络及作者的情感。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摘录和勾画,自己读懂课文,复述课文。

2、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情感目标:

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课文文本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

3、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给学生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难度不大,但如何运用肖像描写写人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牧羊人那样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们的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而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二)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取的研究态度。”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兴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根据以上依据,我采用的学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谈论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精读课文,细节探究

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导入情节的创设,是兴趣激发的一个重点,也是创设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会用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设计:由《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入课文

(设计意图:从神话故事说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便于下一步展开教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将重点字音及成语解释在书上进行勾画和补充,进一步熟悉课文,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关于作者

让·乔诺(1895-1970), 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多数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2、朗读课文,把握生字词。

干涸( ) 坍塌( )

戳( ) 酬劳( )

山毛榉( ) 白桦树( )

薰衣草( ) 废墟( )

(此活动针对学生的课前预习开展,有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机。

4、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通过完成下面表格,体会故事

情节的进展,进一步认识牧羊人的形象

(此环节通过默读把握概括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

(三)、精读课文,细节探究

1.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2)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参照示例,以“他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3、.谈谈你对牧羊人这一人物的印象。你感觉他有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学习的?

牧羊人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不图名利、造福人类

4、是什么精神支撑着老人数十年如一日将荒山变成奶和蜜的田园的?

能够支撑老人体力和毅力的精神支柱就是他的信念,他认为:如果山上没有了树,就没有了生命。我们也要从老人一生坎坷的遭遇进行思考,他身边的两位亲人相继离开了他,他变成了孤独一人,他也是想通过种树,来种植生命,通过“再塑大山的生命”来寄托自己的追思。

(此环节主要让学生找相关描写句,体会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的好处,把握关键词语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情感,领会主旨)

(四)总结课堂,拓展延伸

1、主题:本文通过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机。由衷地赞扬了老人的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讨论:当今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现代机械越来越先进,是不是不需要像牧羊人这样的精神了?

(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在把握主题的同时深入思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学习牧羊人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1、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的“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知道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下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2、搜集5句关于奉献精神的名言警句,并写一写自己的理解。

(此环节设计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和读写能力)

四、说板书:

板书能帮助学生更清晰、更明了地理清课文的层次,概括出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我将设计如下: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

初遇——荒地——选种,种树

再见——绿树成荫——养蜂、种树

最后——生机勃勃环境优美——没有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