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六年级教案 >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精选3篇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精选3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2W 次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1】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精选3篇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带起整篇课文的学习。

首先,在课文的整体感知阶段,要求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作者和他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次看到什么不同的景象?为什么?学生通过默读,通过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以上的问题。当以上的问题解决后,文章的结构和脉络基本上就已经清晰了。另外,在整体感知过程中,我还穿插对意义段的教学,由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和讨论得出以上问题的答案,所以,在尝试提问学生关于分意义段的问题的时候,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回答。第二,在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的过程中,我也采取了提出主要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根据课后练习,提出问题:我有一些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如,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先让同学们讨论“鸟的天堂”和鸟的天堂的区别,再引出“鸟的天堂”(大榕树)之所以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从课文里面找出能体现大榕树的特征的相关语句,并通过感情朗读、讲解等方式,发现和感悟大榕树的特点;另外,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小鸟有什么特点呢?我也通过让学生自主发现,自由发表意见,自由说出理由来想象鸟儿在“鸟的天堂”里生活的快乐和自由。最后,让学生说感想,说说他们对“鸟的天堂”的感想,提出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鸟的天堂”旅行,你会怎么做?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再次感受“鸟的天堂”的美。

总的说来,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能够改变以往经常发生的“牵着走”的情况,能够尝试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因为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内化的,而从课后提问和课后习题的反馈情况来看,这种方法是十分有用的,学生真正学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不是被硬塞进去的。不过,由于这篇课文的教学过于注重这种模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感情朗读,以及对某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对于文章作为游记的写作顺序也未能清晰的交待。看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必须的教学程序,否则就会因此失彼,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属于课堂调控方面的能力,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2】

在执教《鸟的天堂》这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授完课后问:谁能根据课文的某一句话,提出最有价值的问题?此时,学生马上认真读课文,随后,小手陆陆续续举起来,我马上请几位同学提问,例如:

生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是什么写法?

生2:“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这句话中的“我回头看”说明了什么?

……

接下来,几位学生的问题都得到一一解决后,课堂马上安静了下来。此时,我发现有一位女同学,举了手又放下,放下了又举起,反复几次。我清楚,这位同学平时极少发言,胆子较小,一个学期发言的次数屈指可数。这次发现她在发言与不想发言之间中思考,我顿时有了一阵欣喜,上走下讲台,走到她旁边说:“老师请你提问,相信你的问题会比其他同学好。”结果,她红着脸,望了望我,我微笑着望她轻声说:“没事,老师和同学们都非常想知道你的问题。”于是,她慢慢地站起来说:“我的问题是课文最后一段话中的最后一句话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加双引号,后一个又不用?”声音虽不大,但足以让全班同学听得清楚。我高兴极了,说:“瞧,你的问题提得多好啊!你很善于观察,你再看看,很多同学给你难倒了,都不敢举手解答了,你看,是吗?”这位女同学环视课室,红着脸笑着说点头。我说:“刚才你怎么在犹豫,不敢起来提问呢?”我握了握那个女孩的手,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问:“以后上课,你敢不敢勇敢地站起来发言?”那学生笑着直点头说:“敢!”接下来的课堂,那位学生举手的次数明显地多了,甚至是属于比较积极发言的学生。

此后,在一次写给老师的话活动中,这位女同学写到,老师:谢谢你的微笑和鼓励,正因为你的微笑和鼓励,使我胆子大了,发言积极了,自信心越来越强了。我愿意常常见到您的微笑。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3】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姚老师的课,充分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点燃了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二、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独特感受。

在整个课堂实施过程中,姚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所想、所说,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如“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看似平常的语言却蕴涵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显得那么生硬,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教学中,姚老师能照顾差生。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引领他们深刻体会课文的主题;对于胆小的学生能给予他们鼓励,对于答错问题的学生给予方法、尊严,对于积极发表见解的学生给予热情、成功,整节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三、突出了语言文字训练。

姚教师紧扣单元训练重点,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对重点词语、句子反复推敲、品析,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如对中心句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其含义后,最后还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重视“读”的训练,做到读前有要求,读中有指导,读后有评议,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不同要求的读书活动。

四、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了变序的结构。从结尾段的中心句入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设计了“引疑—质疑—析疑—解疑”的教学思路。

在速读全文后,姚教师有意识地抓住文章结尾段的中心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力争起到从中心句入手、引疑的作用。接着,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插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加以解决,使析疑、解疑的过程成为语言文字训练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五、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还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阵地。在这堂课上可以窥见姚老师平时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多么执着与重视。例如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划划,随手写上一些读书后的感想和体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何等的重要。这一点我想听课的老师都会有此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