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初中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课文

初中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课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61W 次

 山坡羊潼关怀古

初中语文《山坡羊·潼关怀古》课文

  张养浩(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chóu)躇(chù)。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附赏析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张养浩晚年的散曲代表作。天历二年(1329年),朝廷以“关中大旱,饥民相食”,任命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前往赈灾,他却不顾高龄体弱,随即“散其家之所有”登车就道,星夜奔赴任所。途经潼关时,由眼前所见,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于是,写作了本首《山坡羊·潼关怀古》。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在他以“山坡羊”为曲牌所写作的九首怀古之作中,《潼关怀古》是思想性和艺术性最高的。

在写作形式上: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曲小令,“山坡羊”是曲牌名,属于北曲里的中吕宫,“潼关怀古”是此曲的题目,交代了写作的内容。此曲在写作形式上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符合格律。“山坡羊”做为曲牌,有其自己的格律,在作者填词中,严格按照曲牌格律填写:

平平平去,平平平去,

平平仄仄平平去。

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去,

平仄仄平平去上。

平,平去平;平,平去平。

其中首句、二句的首字、三字可仄;三句首字可仄,三字可平;六句首字可平,三字可仄;七句首字可仄,三字可平,尾字可平叶;八字可不叶韵;九句首字可仄,尾字可上叶;十句可不叶韵;十一句首字可仄,尾字可上叶。

根据以上格律要求,《山坡羊·潼关怀古》各字的格律吻合其曲牌的格律。

平平平去

峰峦如聚,

平平平去

波涛如怒,

平平仄仄平平去

山河表里潼关路。

仄平平

望西都,

仄平平

意踌躇。

仄平平仄平平去

伤心秦汉经行处,(首字可平)

平仄仄平平去上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平 平去平

兴,百姓苦;(九句首字可仄,尾字可上叶。)

平 平去平

亡,百姓苦! (十一句首字可仄,尾字可上叶。)

二、韵脚一致。《山坡羊·潼关怀古》每一句的句尾字都压相同的“u”韵,这样,在朗读中,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三、雅俗结合。《山坡羊·潼关怀古》做为一首元曲小令,在语言形式上也有其特点。在注意格律,讲求语言的文学性的同时,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所以,既有“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这样文学色彩浓郁的描写性的语言,也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样的口语,这样的语言特点,使本首元曲既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又使它具有极大的传颂性。

在主题内容的体现上:

《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全曲共分三层,由写眼前所见之景而抒发怀古之情,再生发议论,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极富有条理性。

第一层:写景。人的情感往往是有眼前所见的景、物或事而触发的,作者此时途经潼关,写到了眼前所见之景——“峰峦”“波涛”。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向北外临黄河,向南内踞华山山腰,是古时关中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此时的张养浩身在潼关路上,南观华山,“峰峦如聚”:潼关城处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写景的对象山本来是静止的事物,但是,作者却用了一个“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化静为动,好像是山主动地聚拢一样;北望黄河,“波涛如怒”: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汹涌澎湃的黄河水滚滚向前奔腾,以一种无法阻挡的气势前进着,作者用了一个“怒”字来形容黄河水,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好像黄河水在发怒一般。两个写景对象——“华山”“黄河”好像都具有了人的情感,把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活动。这样,第三句的“山河表里潼关路”就很自然地出现了。潼关城处在巍峨的华山和奔腾的黄河之间,雄伟的气势可见一斑。从而,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为下文引发作者的感慨作了铺垫。

第二层:怀古。潼关城地理位置如此的重要,是因为过了潼关就是西都,西都就是长安,乃六朝古都,秦、汉、魏、晋、隋、唐都建都于此。作者此时“望西都”,却“意踌躇”,“踌躇”意为“犹豫、徘徊、迟疑等”作者此时为何在望西都长安的时候思想犹豫、迟疑呢?“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二句可见张养浩此时思绪万千的原因是引发了他的怀古之情。作为六朝古都的长安,曾经是多么的繁华!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大秦帝国,是多么的不可一世。修建的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绵延三百余里,亭台楼阁造型别致,屋内陈列珍奇无数。但后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最后,化为一片焦土;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影响至今。修建的未央宫,宫殿众多,壮丽宏伟。但也随着一个王朝的灭亡而成为了废墟。看着眼前这样凄惨的景象,作者是“伤心”的,但作者仅仅是对一个个王朝的由盛转衰而感到惋惜吗?他怀的是一个个已经灭亡的国家吗?不是的。他在怀古的时候,怀的不是国家,而是人民,是百姓,是在朝代的更替中苦不堪言的百姓。为此,引发了作者何种想法呢?

第三层:议论。关于朝代的更迭,作者有着自己的看法。在作者看来,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不管是兴盛也罢,灭亡也罢,老百姓都是遭殃受苦的一个群体。于是,引发了他这样的议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个朝代兴盛起来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人们,只是统治者任意摆布的棋子,命运不受自己的安排,只是成为了统治者统治国家的工具而已。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所以说,议论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是全曲的中心主旨句。如果这首曲子仅仅停留在对“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的感慨上,那么,只是对历史的空自嗟叹而已,并没有摆脱其他怀古诗的窠臼。就像他写作的《山坡羊·骊山怀古》中的“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一样,主题内容是肤浅的。但本首曲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两句却使得这首曲的境界大大高出同题材的其它作品。是因为,这首曲可贵之处在于它有深切的人文关怀,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可见,《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助于新颖的写作形式和巧妙的写作手法写出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和关怀,在元朝那样的高压统治之下隐隐地流露出对统治者的不满,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以他的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奠定了它在元代散曲中的重要地位,使它成为了流传至今的散曲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