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7W 次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共7分)

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与答案

1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如实地表现客观事物,是写作的一项基本功。

2“现实生活”或“客观事物”,就文章的写作来说,它无非就是构成文章内容的人、事、物、景等。学会记“实”,就是要学会真实、准确地表现人、事、物、景。这就像绘画中的写生,对所画的对象,它的形态、色调、明暗、质地、量感……都能够如实地表现出来。画一棵树就像一棵树,画一个人就像一个人。这就为绘画创作打下了基础。基础打好了,创作的时候,构思一旦成熟,就可以大笔泼墨,任情挥洒,想画什么就画什么,画什么就像什么,写作也是这样,要做到对所写的人、事、物、景都能逼真再现,写什么就是什么。如果你写的一个人,一件事,一棵树,一场春雨,别人看了,觉得不像那个样子,不是那么回事,不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那就不是如实记写了。

3如实地反映、再现客观外物(人、事、物、景等)极为重要,它不仅像绘画的写生那样可以打好写作的基础,同时,它也在描绘、建构着一个可见可触的外部“世界”。

4叙述、描写和说明,正是这样三种记“实”的能力,它们各有其独特的作用,是我们应切实练好的写作基本功。

⑤叙述,是对人物出身、经历和事物发展过程的交代、陈述。【甲】 如叙述“海市蜃楼”这一自然景象发生的情况:

⑥(1980年仲夏的一天)午后2时40分,在与蓬莱阁隔海相望的庙岛南侧海面上,隐隐约约出现了两个小岛。10分钟后,岛的轮廓越来越清楚,一幅海市蜃楼胜景出现了。岛上的道路、树木、山峰清晰可辨,建筑各异的亭台楼阁显而易见,行人车辆时隐时现,各种景物交相映照,当地群众和游客为奇幻景象所吸引,兴趣盎然。据记载,这次海市持续时间之长,是历史上所少见的。

(1981年8月28日四川《文摘周报》)

⑦在整个叙述中,时间线索清晰,过程交代也很明白。

⑧描写,是将客观事物的形状、情态具体地描绘、再现出来。【乙】 如,同样是表现海市蜃楼奇幻景象的出现,作者是这样描写道:

⑨记得是春季,雾蒙天……听见有人喊:“出海市了。”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都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古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渔村。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山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山洼里又现出一座城市,市上游动着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去,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重现出来。

(杨朔《海市蜃楼》)

⑩绘形绘声绘色,具体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状貌,使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

⑪说明,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解说事物外在状貌、内在特征等的表达方式。【丙】 还是以海市蜃楼为例,可以这样去说明:

⑫海市蜃楼亦称“蜃景”。光线经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有时伴有全反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境。常发生在海边和沙漠地区。一般有上现蜃景、下线蜃景和侧现蜃景三种,也有其他更复杂的蜃景。我国山东省蓬莱县常见渤海庙岛群岛的幻景。

(《辞海》“海市蜃楼”条)

⑬这就是知识性很强的客观说明了。

⑭叙述、描写、说明都是记“实”的,反映、再现客观事物的,但各有侧重点:叙述,主要是陈述过程;描写,主要是描绘形象;说明,则主要是解说形状,直接说明事物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它们在写作时,往往结合起来使用,共同担负起记“实”的任务。

18.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恰当的位置。(3分)

①它是一种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②它是一种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③它是一种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甲】 【乙】 【丙】

19.阅读下面材料,简要说明下面文字的记“实”特点。(4分)

【材料】

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叭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他稍稍地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念过了赵小桢的那一段,几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万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节选自黄蓓佳《心声》)

答案:

18.【甲】2 【乙】2 【丙】3 每空1分,共3分。

19.答案要点:1采用了叙述和描写两种记“实”方法。2叙述把文章内容清晰地告诉读者文章写的是上课时的情景;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京京读课文不仅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老师和同学。(心理描写反映了京京读课文的真实感受。)每要点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