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版)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1W 次

 1《观刈麦》白居易 【刈(yì),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版)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lǒng)黄。 (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妇姑荷(hè)箪(dān)食,童稚携壶浆,(妇姑,这里泛指妇女。荷,肩挑。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相随饷(xiǎng)田去,丁壮在南冈。(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吃饭。丁壮:年轻力壮的男子)

足蒸暑土气,背灼(zhuó)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bǐng)遗穗(suì),左臂悬敝筐。 (秉,拿。敝,破。)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wéi)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输税,缴纳租税。)

今我何功德,曾(zēng)不事农桑。(曾不,从未。事,从事。)

吏禄三百石(dàn),岁晏(yàn)有余粮。(岁晏,岁末。晏,晚。)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选自《白居易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陕西盩厔(zhōuzhì)(今陕西西安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没有人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到无法生存,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这段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作者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只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其实更应该感到自疚自愧。赋税是皇帝管的,作者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2《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选自《全唐诗》。刘方平,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

《月夜》一诗,诗人写得极其细腻,将季节的瞬时微妙变化表现出来。

三、四两句写的自然还是月夜的一角,但它实际上所蕴含的却是月夜中透露的春意。这构思非常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人撇开花开鸟鸣、冰消雪融等一切习见的春的标志,独独选取静谧而散发着寒意的月夜为背景,从静谧中写出生命的萌动与欢乐,从料峭夜寒中写出春天的暖意,谱写出一支独特的回春曲。这不仅表现出诗人艺术上的独创精神,而且显示了敏锐、细腻的感受能力。

拓展:

  《月夜》杜甫

今夜鄜(fū)州月, 闺中只独看。(鄜州,今陕西富县)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清辉玉臂寒。(云鬟,指妇女乌黑的发髻)

何时倚虚幌(huǎng), 双照泪痕干。(虚幌,薄而透明的帘帷。双照,同时照着两个人。)

选自《杜少陵集》。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这年五月,杜甫拖家带口避难鄜州,八月只身投奔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即位的肃宗,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杜甫在长安怀念妻子之作。

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但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如今,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

 3《商山早行》温庭筠 (商山,在今陕西商县。)

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征铎,远行车马所挂的铃铛。)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照驿(yì)墙。(照,使……明艳。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杜陵,地名,在今陕西,温庭筠住处附近。凫,野鸭。)

选自《温飞卿诗集笺注》。

《商山早行》系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这是一首五律,描写了旅途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4《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义)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之地。

断桥:残破的桥。无主:无人过问。著(zhuó):通“着”。更著,又加上。一任:任凭。

选自《剑南诗稿》。

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

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像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