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九年级教案 > 九年级语文下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14K 次

《再别康桥》是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九年级语文下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佛云:人生有七大苦,戴望舒的《雨巷》体现了“求而不得之苦。”人生第六苦就是“爱别离”。 别离是一种执着的苦。人生本来聚少离多,“多情自古伤离别”。冯至《别离》写道 “我们招一招手,随着别离|我们的世界便分成两个。”

离别时是痛苦的。待到花落云散,冬雷震震夏雨雪之时,才惊觉昨天的生活已是今天的美梦,所爱的终究像手中的沙一般飘扬而去,午夜梦回之际,这“爱别离”的滋味,怎一个“苦”字了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离别的诗歌。看他对别离是一种怎样的描写,和一般的离别诗有什么区别。这就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板 书) 再别康桥

题解及作者简介

1、同学们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而题目中“康桥” 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是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是徐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

2、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原名章垿,字槱森。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1918年赴美留学, 1920年10月-1922年8月,就读于剑桥大学(康桥),攻读博士学位。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作品收录在《徐志摩文集》。

诗集:《再别康桥》、《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散文:《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

康桥: 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是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是徐志摩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因为在剑桥大学,他度过了一年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般的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或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康桥的美景中。1925年7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年1月写下了为人熟知的现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地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友人,遗憾的是他要找的友人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情景又重新在他眼前展现。11月16日快要归国的途中,灵感闪现,挥洒自如地写下了的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

3、关于徐志摩,胡适有一个概括性的评论。说“他的人生观就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就是为着他单纯的信仰而活。我们来看一看他的三个大字。

一是自由。徐志摩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的诗人。推崇自由的生活。

一是爱。徐志摩一向将爱情奉若神明,他认为是一切动力的源泉,他自己也曾经说过“生命之所在,就是为了爱”。关于他的爱情,我们都知道什么?在他死后三个女人扑倒在了他的墓碑前:这三个人分别是他的原配妻子张幼仪;还有,哪像天上的一片云,偶然投影在他波心的,但转瞬就消失踪迹的,没有结果的才女林徽因,这是他灵魂的伴侣啊,他曾经有一首诗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惟一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是而已”;还有一个就是为了她奢靡的生活,努力兼职都还养不活的交际花陆小曼。他的逝世也为了省钱养家而导致的。我们知道在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要从南京回北平,为了省钱,经朋友介绍而搭坐上了免费的邮班。但不幸的是途中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山,机坠身亡。终年,34岁。太可惜了,是吧?

徐志摩的一生是为了爱情而存在的,他最终象划过天边的美丽的流星。

一个是美:如果说他对爱的追求献给了三个女人,那么他对美的追求就献给了他的诗歌。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

4、新月派:

主要成员极其活动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前期理论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主创造的时期。

后期理论

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情节。

徐志摩的诗歌有三美的追求: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尤其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这首《再别康桥》集中体现了他对美的追求。

补充:

说起徐志摩这个人,就不能不提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微因、陆小曼。徐志摩一生何期有幸,可以遇到这三个女子(三个女子都在中国近代各有其杰出的贡献)。在我看来,三个女人当中,最幸运的是林微因,最不幸的是张幼仪,而陆小曼这个女人就很难说得清。

张幼仪1900年生于江苏,其祖父是清朝大官,其兄张家璈和张君幼是当时中国的金融界和政界都有重大影响,可谓是名门望族,她一生中最大的不幸就是在1915年时嫁给徐志摩。张嫁给徐志摩后三年就帮徐生下长子徐秋锴,后徐志摩到英国留学,几年后张幼仪也去到英国跟徐志摩团聚。怎料当张到英国后,才发现徐志摩正疯狂的追求林微因,徐志摩更迫张幼仪离婚,甚至在张拒绝离婚后,扔下怀有身孕的张幼仪。这段不幸的婚姻在1921年结束,后张幼仪留学几年后返回上海,创办云裳公司、接掌上海女子商业银行,成为中国当代第一位女银行家。张幼仪应该是最爱徐志摩的女人,徐志摩一生中从未好好对待过她,但张幼仪在同徐志摩离婚后,担起照顾徐的家人的责任,甚至徐志摩死后,主持编写《徐志摩全集》。

林微因呢?无论在哪个年代,她都可称得上是天之骄女。林微因拥有美丽的外貌、显赫的家世、骄人的事业、美满的爱情和婚姻。林微因一生被三个男人用不同的方式来爱过--梁思成爱得最宽容、徐志摩爱得最浪漫、金岳霖爱得最痴情。徐志摩怎样爱得浪漫相信好多人都知,而林微因的老公梁思成同林志趣相投,两人合写《中国建筑史》亦成为佳话。而痴恋她的金岳霖为了林微因终生未娶,甚至在林微因死后多年,郑重其事的邀请至交好友到北京饭店为林微因庆祝生日。

而陆小曼一生为徐志摩背负骂名。陆小曼生于1903年上海,出书香世家,精通英、法两国语言,长于绘油画。陆小曼20岁时嫁给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王赓将军,后遇上徐志摩,两人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终于可以结婚。怎料好景不长,在陆小曼29岁时,徐志摩为了去听林微因的演讲会,在上海回北京的途中飞机触山坠机,于是林就成为徐志摩一生的最后一个女人。后来,陆小曼拜贺天健、陈半丁为师习画,在徐志摩死后寄情于山水画。

在我看来,徐志摩一生中最对不起的就是张幼仪,其实张幼仪才貌双全,只要徐好好去珍惜、发掘,他就不难发现张幼仪的好处。我认为他对张幼仪的无情,有些像是为反对而反对,因为他们两人的婚姻是包办婚姻。

  二、整体感知诗歌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学习一下这首诗歌。先听老师给大家示范朗诵。 (老师朗诵)

这首诗歌给你们的整体感受怎么样?美吗?(美)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整体朗读一遍,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师:朗读纠正

  三、分析诗歌

教师:我们根据“三美”进行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其中的

(一)、音乐美和建筑美

这首诗歌特别具有音乐的美感。我们来看:全诗一共多少节?(七节)。每一节诗歌都押韵,都压什么韵?请找出韵脚(来,彩 ;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首节和尾节的韵有什么特点?(相同,第一节与第七节在结构的特点是: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这就造成一种跌宕dàng起伏和轻柔舒缓的旋律感。

同学们从形式上看,这首诗歌一共多少节?(7节)每一节为多少行?(四行一节),每一行的字数是不是都一样的?句子的排列有何特点?(不一样,每一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有八个字。总体来说字数接近)。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很有建筑上的美感。

教师:好,同学们我们刚才知道第一节与第七节在结构的特点是:首尾回环呼应,那么据此我们可以把这首诗歌分为多少部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表现对康桥的留恋之情,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部分(2-6):以特有的意象表达对康桥无限爱恋之情。

第三部分(7):照应开头,承上总结,表明对康桥的留恋之情。

(二)、绘画美

第一节:女生朗读

教师:提问这节连用了多少个“轻轻的”。?这三个“轻轻的”是否重复与累赘。为什么?--前两个“轻轻的”是指来的轻轻和去的轻轻。只是来到这里,又只身离去。没人相接与相送,都是很寂静与落寞的。 第三个“轻轻的”是什么?我们轻轻的挥手,有什么感觉?大家示范一下,挥动你的手臂。如果很重的挥手,“走了,走了”,是一种什么感觉?很洒脱,很不在乎。而徐志摩的“轻轻的”招手,表现了他的一种什么心情--很不舍得离开。

(作为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确使人万千离愁。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在这里诗人运用借代,“西天的云彩。”指康桥美好的一切。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三个:“轻轻的”创造了轻盈而柔和的气氛,营造出宁静而缠绵的氛围)所以这幅图画就有一种“不舍之美。”

第二节:男生朗读

教师:第二节里面出现了一个意象。什么啊?“金柳”

教师: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 (因为绿柳在夕阳照射下,它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色。)

教师:那金色的柳条随风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什么?(一位美艳的新娘。用暗喻把柳树比做新娘。使无生命的景物,化为有生命的人。)这美艳的新娘,倩影倒映在康河里,也照映在我的心上。并激起层层的情感涟漪)

教师:像夕阳中的新娘。夕照霞辉,给她镀上了一层金光闪闪的颜色,她的玉树临风、婀娜多姿,在徐志摩的眼中,金柳就像新娘,而“我”就是新郎, 作者面对此景此情的感情是怎么样的?(眷爱康桥里的一草一木,如同迎亲娶新一般喜悦,深情痴迷。) 那我们这幅画的题目是“喜悦之美”。

(课文描写了许多意象,已经分析说明了“金柳”。我们再分析其他的意象。)

第三节:全班朗读

教师:第三节描写了什么意象?“青荇”

教师:、“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拟人,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其中“招摇’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在这里是褒用:是自由自在的意思。)

表达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爱和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

7、你认为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感情的是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水草是什么?(青荇)这是一棵自由自在的水草,在康河的清清的河水中,水草摇来晃去,自己心甘情愿的成为康桥的一部分,其实是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作者在此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 ,长于斯,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所以,这幅图可以叫“自由之美”

第四节:全班朗读

教师:这节描写了什么意象?“潭” --拜伦潭

教师:作者的视角由岸边的金柳,低头转向了水底油油的青荇。接着他把目光转向了拜伦潭。

教师:那榆树浓荫覆盖着的清泉倒映着什么?(天上的虹)潭里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梦又是什么?”是 “作者的梦想”“那作者的梦想是什么样子的呢?”“彩虹似的”,彩虹什么颜色?“五彩斑斓”那就说明作者的梦想也是五彩斑斓的。

教师:作者昔日的梦想,被揉碎在哪?(浮躁间),但有没有消失呢?(没有)它沉淀在这里,犹如彩虹般美丽。透过眼前的美景,可以品味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些微苦涩与惆怅。所以这是“绚烂之美。”

第五节:教师朗读

教师:这节描写了什么意象?“青草”“星辉”

教师:作者要去寻梦去了,寻找自己过去的美好的生活。(徐志摩一生追求的就是“爱,美,自由”。)

他似乎忘记了,她是要离别康桥的。他撑了一个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一直到了星辉斑斓的,从夕阳一直到了星辉斑斓,可见作者在康桥停留的时间之长,这也说明作者不愿意离别康桥了。就在这种无意识中,作者忘记了他的即将的离别。而要在星辉斑斓里怎么样?(放声歌唱)。

教师:同学们作者放声歌唱是在星辉斑斓里歌唱,“星辉”给人感觉就是浪漫,是啊,徐志摩在剑桥学习期间,不仅这里的景色令诗人醉,还有一段没有结局的恋情让他刻骨铭心。在这期间,他有幸结识并一见倾心地爱上了活泼美丽的中国少女林徽音,他们俩在此留下了太多太多的美好回忆了。诗人此时又想起以往的难忘的恋情了,又想起心爱的她了。(接教师用书112页)这个就是“浪漫之美。

第六节:个人朗读

教师:这节描写了什么意象?“夏虫”

教师:前面说(寻梦?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为什么样又说不能放歌呢?)

对康桥世界无限依恋,百般珍惜。不想破坏不想打破宁静,我,夏虫,康桥都是沉默的。正应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康桥和作者融为一体了。

教师小结:作者突然从梦中回到现实,意识到我今天就要离开了。心情顿时为之沉默。离绪重重,他不能放歌了,只悄悄地吹奏别离的笙箫,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一切都寂然了。连青草丛中的夏虫似乎也体会到了别离之情,也为他保持沉默。往日康桥的欢乐笑语,都将使人的离去而寂寞。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胜过千万语呀!这是一幅沉默之美

第七节:全班朗读

教师:同学们中国一般人,喜欢某地,爱刻上“XXX,到此一游。”或摘一把花,采几束草带回去留做纪念。可是诗人爱康桥,却“不带走一片云彩”,表现了什么?

表露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不愿意把以往的在回忆那段恋情。表明了诗人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

教师小结:与开头呼应。云彩本是不能带走的,诗人却用什么手法强调说“不带走一片云彩”,?( 夸张),加上两个“悄悄”表露诗人不愿掠动心爱的康桥一片温柔情意,不忍心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这是一幅不舍之美

教师:好,我们看在这首诗中,我与云彩作别,我与金柳成亲,我与青荇相融,我的绚烂的梦想与潭水相糅合,我的浪漫在星辉中闪现,夏虫是我的知音,康桥的一草一木都与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就要离开康桥了,我怎么能不感到愁怅呢?在这首诗里,没有了人与人分别时的“执手相看泪眼,少了份嘈杂,多了份淡定。景物本无情,可遇到多情的人儿,无情的景物也有了感情。天边的云彩也似有留人之意,却始终留不住作者离去的脚步,只能眼睁睁看他离开,无尽的离别之情尽在这云彩中显现。景已如此,人何以堪?”

你瞧,这就是“诗歌三美”中的“绘画美”。

  四、总结全诗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现代诗,归纳一下是从哪些层面上赏析诗的呢?

1)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选取了: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同时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

2)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

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