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苏教版必修三《语言的演变》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三《语言的演变》说课稿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1W 次

 《语言的演变》说课设计

苏教版必修三《语言的演变》说课稿

《语言的演变》选自中专语文教材、中二年级上册、说明文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掌握如何运用说明文把深奥的、抽象的理论讲得浅显易懂.

中专教学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教学原则,它不同于以掌握理论为主的高中教学和以学术研究为主的大学教学,它主要是针对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语文学习的核心在于更好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自身文化修养.

《语言的演变》是一篇介绍古今汉语变化发展规律的事理型说明文.因为本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所以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文章中的重难点.讲课时,教师既要考虑到课文“深”的一面,把握住文章的理论框架,让学生懂得一点语言常识;又要考虑到课文“浅”的一面,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深奥的、抽象的理论讲得浅显易懂。

 教学法

1,启发式:教学时,采用任务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动中学”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语言教学的互动性。

2、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入手,先着眼把握整体框架,再逐层逐节消化,最后用适量练习扩展知识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如何运用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与论证方式.

2、能力目标: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运用本文所学的知识解释相关的语言现象,促进文言文的学习.

3、德育目标: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正确规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说明方法与论证思路,并讲解说明文的知识要点.

  教学难点

古今汉语在语汇、语音、语法上的变化,以及作者在论证时所采用的贴近人们生活的比方与例子。

  导入新课

1)用人们寒暄的变化来组织学生讨论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受到冲击的现象,分析如何应对其中的利弊,让他们先对本篇文章进行思考

并学会用辫证的观点去看待事物的发展.

2)引导学生猜想一下:“我漂亮极了”,古人是怎么说的?并开始硫导学生进入本文正文学习.

  解题

1)作者的生平简介.

2)语言演变体现在哪些方面?

补充:一《语言的演变》原题为《古今言殊》,包括“语言在变”、“词汇的变化”、“语法和语音的变化”和“从文言到白话”四个部分.选入本文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一并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改为序数词.原题也改成现在的题目.

 教学分析

1)先熟读文章,梳理文章生字、词,讲解说明文的类型并分析文章的整体框架.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介绍古今汉语的变化差异,说明语言同万字万物一样,永远在变化与发展,并生动具体的概括介绍了古今汉语言变化的一般规律.

第一部分从宏观推理到徽观举例,说明语言在演变;

第二部夯以大量事例说明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以语汇的变化最快、最显著;

第三部分说明语法也在变化.

2)表分析文章之时,重点说明语言的演变基于文字的演变,为学生讲解古文字到现在文字经历的演变过程.

I补充:汉字的形体结构

1、象形如:羊、牛、猪、日、月、祀

2、指字如:上、下、本、末

3、会意如:步、涉、牡、逐

4、形声如:江、棋、祀、裹

5、转译如:胡豆、胡箩卜(为学生播放音乐,让他们猜是什么内容,反映了什么.)

6、假借通常称“通假字”,转义与假借并不是造字法,而是用字法

3)授课时要抓住我校学生的地区特点,举一些他们熟知的语言变化事例,开联系课文中的知识点,以提高学习效果:如“入”声音和重庆方言。

4)分析文章中的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与段落,有学生质疑与提出是最好的,如菜众人提出’,那么教师就要自己及时发现学生在回答时所表现出来的情况,进而做出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小结

本课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深奥的概念讲的通俗易懂,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式与论证方法,并找出作者是如何运用了那些生动的比方来说明语言的演变过程并讨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语言变化,以此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和培养学生棍括能力.

  作业布置

让学生去查资料:1,“在历史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明一共道到过几次重大的破坏?原因又是为什么呢?”

2、让学生猜想一下,古人是怎么说:“谁欺负了我?”

3,“熊猫”这一词,有人说是错误的也有人说是正确的,你知道为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