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奇妙的克隆》课文简析

《奇妙的克隆》课文简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2W 次

《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对课文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奇妙的克隆》课文简析

1、克隆是什么?克隆是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在“克隆是什么”一小节里,作者把这门科学技术说得浅显易懂。首先,从我们容易理解的常见的生物现象写起,“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这样就把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明白晓畅。接着,从词源上追溯“克隆”的原意,让我们进一步弄明白了克隆的含义。紧承前文,文章对克隆的介绍又进一步,从植物“克隆”写到动物的“克隆”。以“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来作结,把科学技术写得富有趣味。

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这一节是对克隆实验的简要介绍和说明。这一节作者没有以时间顺序来写克隆实验,而是用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一条是以中外科学实验为线索,这样写突出了中国科学家在克隆实验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一条是以实验对象即由鱼类、两栖类到哺乳类为线索来安排材料。这样写便于认清克隆技术发展的脉络。两条线索有机结合,大大增强了说明效果。

3、克隆绵羊“多利”。这一节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多利”的诞生过程,并揭示了克隆羊的成功的重大意义和巨大反响。

4、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这一节从三个方面写“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者没有沉浸在盲目的乐观中,而是对克隆提出了牵涉到道德伦理问题的冷峻思考。

文章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行文脉络十分清楚,说明事理步步推进。

  《奇妙的克隆》重点语句的分析

1、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根毫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句中“可以这样说”不能删去。因为古时吴承恩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克隆猴,这只是后来人们发明了克隆技术,用克隆技术对照《西游记》一书中猴毛变猴这一情节而得出的结论,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精确性。

2、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夭亡了。

句中“大部分”不能去掉,“大部分”准确说明了灭亡的卵细胞的数量不少,但也有少数细胞存活下来。

3、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

句中“成熟”和“成功”不能互换,“成熟”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或指发展到完善的程度。“成功”指获得预期的结果(跟“失败”相对)。“成熟”常用于生物体的发育阶段或技术、意见、条件等方面,而“成功”常用于试验、革新等方面。

4、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

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发展,固然可喜可贺,可悲从何来?这是人类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句话提醒人们,任何事物都是辨证的,我们要一分为二,用辨证的眼光和思维来对待任何事物,只有这样,人类才不至走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