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案中心 > 八年级教案 >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心声》第一课时教案「两篇」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心声》第一课时教案「两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34W 次

  《心声》第一课时教案1

  教材分析: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心声》第一课时教案「两篇」

《心声》是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反映教育问题的一篇小说。小说通过刻画感人肺腑的学生李京京形象,借主人公之口表达了众多受教育者的心声——呼唤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呼唤珍视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

  教学目标:

1.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3.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心声”含义。

2.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受。)面对人生,成长中的我们有太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心声》,去听听主人公的心声。

  二、整体感知:

1.本篇小说,共换了几个场景?

教室——树林里——教室——公开课上。

2.请用一句话概括每个场景所发生的事情。

明确:

⑴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⑵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⑶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⑷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3.请你根据这四个场景把本文分成四部分。

明确: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 回家路上→ 次日放学→ 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 (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三、作业布置:

找出文中出现的人物并对其进行分析。

  《心声》第一课时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

(二)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要求如下:

①读准音,查词典,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释义。

②读顺文,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

③读懂义,指文章大意,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描写李京京的部分。

2、导入新课

  (二)正音听读

1、下列加下画线的字该怎么读?(板书或以多媒体显示,学生认读后注上拼音)

捻(ni3n) 噗(pū) 蜷(qu2n) 簪(z1n)

眯缝(mīféng) 琅(l2ng)琅

嘟囔(dūnang) 抽噎(yē)

恍惚(hu3nghū) 抽泣(qì)

棱(léng)角分明

2、听老师范读1—17小节,要求同学听准读音,了解事情的起因,体会情感(李京京希望读课文的迫切心情),领悟意趣(细腻的心理活动对人物情感的真实展现)。

(1)范读旨在从音、情、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教师在钻研教材、把握课文特点的基础上的范读,可以发挥多重隐性教育功能,同时这样面对面的互动是任何名人诵读所替代不了的。

(2)故事的起因: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三)朗读设疑

1、请学生分块朗读预习时自己较喜欢的部分,要求吐字清晰准确、诵读声情并茂。

2、设疑激趣:李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请听读的学生思考这三个问题,并准备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四)思考活动

1、学生活动要求:将自己读的感受与听读的感受结合起来,思考听读前老师提出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2、教师辅助策略:启发学生结合视读法,养成圈点重要语段的习惯。

  (五)讨论交流

1、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

明确:当李京京看到讲义上印的《凡卡》时“他喜欢极了”,因为凡卡使他想起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块儿摘桑果、吃桑果的趣事。课后听了赵小桢“软绵绵、奶声奶气”的练习,更增强了他的信心。公开课上事先布置好的赵小桢不敢举手,别人更不敢举手,只有李京京举起了手。“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在实在没有人举手的情况下,出于无奈,程老师只好叫李京京读。凡卡的遭遇引起了有着相似经历和同样不幸命运的李京京深深的共鸣。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被感动了。

2、活动策略

此项活动意在引导学生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学生以李京京的身份作创造性的复述。也可以请两个学生分别以李京京 和程老师的身份用第一人称复述。复述时应紧紧围绕李京京愿望的产生与实现 和程老师情感态度的变化来进行。

3、深思探究

引导:嗓子沙哑的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而且一有机会就能读得很感人,而声音又脆又甜的赵小桢事先答应了读,却最终没有勇气在公开课上举手,担心自己读不好?李京京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吐露了怎样的“心声”?

策略:鼓励学生谈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事情的认知。

明确:

(1)李京京和赵小桢的区别在于,朗读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情感参与。(当然情感参与的前提并不限于相似的经历,而应当是朗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性阅读。凡卡是个穷孩子,朗读时要准确地把握住他的情感,而不能读成爱撒娇的小姑娘的情感。)

(2)李京京的“心声”:凡卡的故事唤起了他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和友情,他渴望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4、默读,感受李京京的情感律动,体味李京京的“心声”。

  (六)质疑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