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之子部 > 道家 > 《文子》上仁

《文子》上仁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49W 次

老子〔文子〕曰:君子之道,靜以修身,儉以養生。靜即下不擾,下不擾即民不怨;下擾即政亂,民怨即德薄。政亂,賢者不為謀;德薄,勇者不為鬥。亂主則不然,一日有天下之富,處一主之勢,竭百姓之力,以奉耳目之欲,志專于宮室台榭,溝池苑囿,猛獸珍怪;貧民飢餓,虎狼厭芻豢,百姓凍寒,宮室衣綺繡;故人主畜茲無用之物,而天下不安其性命矣。

《文子》上仁

老子〔文子〕曰:非淡漠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并覆,非正平無以制斷。以天下之目視,以天下之耳聽,以天下之心慮,以天下之力爭,故號令能下究,而臣情得上聞;百官修達,群臣輻湊。喜不以賞賜,怒不以罪誅,法令察而不苛,耳目聰而不暗,善否之情,日陳于前而不逆,故賢者盡其智,不肖者竭其力,近者安其性,遠者懷其德,得用人之道也。夫乘輿馬者,不勞而致千里;乘舟楫者,不游而濟江海。使言之而是,雖商夫芻蕘,猶不可棄也;言之而非,雖在人君卿相,猶不可用也。是非之處,不可以貴賤尊卑論也。其計可用,不差其位;其言可行,不貴其辯。暗主則不然,群臣盡誠效忠者,希不用其身也;而親習邪枉,賢者不能見也;疏遠卑賤,竭力盡忠者不能聞也。有言者,窮之以辭;有諫者,誅之以罪。如此而欲安海內,存萬方,其離聰明亦以遠矣。

老子〔文子〕曰:能尊生,雖富貴不以養傷身,雖貧賤不以利累形。今受先祖之遺爵,必重失之;生之所由來久矣,而輕失之,豈不惑哉!「貴以身治天下,可以寄天下;愛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

文子〔平王〕問治國之本。老子〔文子〕曰:本在于治身,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者也,身亂而國治者,未有也。故曰:「修之身,其德乃真。」道之所以至妙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以受之于父,故「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文子〔平王〕問曰:何行而民親其上?老子〔文子〕曰:使之以時而敬慎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天地之間,善即吾畜也,不善即吾仇也。昔者,夏商之臣,反仇桀紂,而臣湯武;宿沙之民,自攻其君,歸神農氏,故曰:「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老子〔文子〕曰: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廣者,制不可以狹;位高者,事不可以煩;民眾者,教不可以苛。事煩難治,法苛難行,求多難贍,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銖而稱之,至石必過;石稱丈量,徑而寡失。大較易為智,曲辯難為慧。故無益于治,有益于亂者,聖人不為也;無益于用者,有益于費者,智者不行也。故功不厭約,事不厭省,求不厭寡;功約易成,事省易治,求寡易贍,任于眾人則易。故小辯害義,小義破道,道小必不通,通必簡。河以逶迤故能遠,山以陵遲故能高,道以優游故能化。夫通于一伎,審于一事,察于一能,可以曲說,不可以廣應也。夫調音者,小絃急,大絃緩;立事者,賤者勞,貴者佚。道之言曰:芒芒昧昧,因天之威,與天同氣。同氣者帝,同義者王,同功者霸,無一焉者亡。故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動化者也。施而仁,言而信,怒而威,是以精誠為之者也;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為之者也。故有道以理之,法雖法,足以治;無道以理之,法雖眾,足以亂。

老子〔文子〕曰:鯨魚失水,則制于螻蟻;人君舍其所守,而與臣爭事,則制于有司。以無為恃位,守職者以聽從取容,臣下藏智而不用,反以事專其上。人君者,不任能而好自為,則智日困而自負責;數窮于下,則不能申理;行墮于位,則不能持制。智不足以為治,威不足以行刑,則無以與天下交矣。喜怒形于心,嗜欲見于外,則守職者離正而阿上,有司枉法而從風,賞不當功,誅不應罪,則上下乖心,君臣相怨,百官煩亂而智不能解,非譽萌生而明不能照,非己之失而反自責,則人主愈勞,人臣愈佚,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傷其手矣。」與馬遂走,筋絕不能及也,上車攝轡,馬死衡下,伯樂相之,王良御之,明主乘之,無御相之勞而致千里,善乘人之資也。人君之道,無為而有就也,有立而無好也;有為即議,有好即諛,議即可奪,諛即可誘。夫以建而制于人者,不能持國。故「善建者不拔」,言建之無形也。唯神化者,物莫能勝。中欲不出謂之扃,外邪不入謂之閉。中扃外閉,何事不節;外閉中扃,何事不成。故不用之,不為之;而有用之,而有為之。不伐之言,不奪之事,循名責實,使自有司,以不知為道,以禁苛為主。如此,則百官之事,各有所考。